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党纪政纪案件被调查人权利保护问答
党纪政纪案件被调查人权利保护问答

党纪政纪案件被调查人权利保护问答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士怀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802162167
  • 页数:2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对法律法规条文的理解,结合在被调查人权利保护方面的具体做法,以及实际操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设问回答保护被调查人权利的有关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基础性问题,如被调查人的概念、被调查人与监察对象的区别等。2.有关如何在案件调查的各个阶段保护被调查人的权利的内容;3.处理阶段,被调查人如何行使合法权利;4.处理后,被调查人如何使用救济渠道;5.被调查人如何维护其他正当权利等内容。
上一篇:土地法新教程下一篇:高丽外交史
《党纪政纪案件被调查人权利保护问答》目录

什么是党纪政纪案件? 1

党纪政纪案件与刑事案件和其他行政执法案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

什么是纪律检查对象、行政监察对象? 2

什么是党纪政纪案件被调查人、被调查处理人? 2

什么是党的纪律、行政纪律,党纪、政纪的范围包括哪些? 3

什么是违纪? 3

什么是违纪的构成要件,它有什么意义? 4

办理党纪政纪案件应当符合哪些要求? 5

办理党纪政纪案件需要经过哪些程序? 7

哪些案件需要移送处理? 7

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8

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是如何认定的? 10

什么是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行为? 11

什么是违反党的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 12

什么是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 13

什么是贪污贿赂行为? 14

什么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行为? 16

什么是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17

什么是失职、渎职行为? 18

什么是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为? 20

什么是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 21

什么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21

行政纪律有哪些具体要求? 23

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行为主要有哪些方面? 23

纪检监察机关办案的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24

什么是证据,证据起到什么作用? 24

党纪政纪案件有哪些证据种类? 25

什么是言词证据、实物证据、技术证据,收集证据采取什么方式? 26

党纪政纪案件由谁负举证的责任? 26

什么是直接责任者和主要领导责任者、重要领导责任者? 27

“较大损失”、“重大损失”、“巨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标准是什么? 28

党纪、政纪处分的种类有哪些? 28

党员受到党纪处分将受到哪些影响? 29

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到处分将受到哪些影响? 30

什么是回避制度,具体有哪些规定? 30

什么是案件线索受理? 32

为什么说受理是纪检监察机关调查案件的必经程序? 32

党纪政纪案件线索受理的条件是什么? 33

党纪政纪案件线索受理的渠道是什么? 33

党纪政纪案件线索受理的范围是什么? 35

纪检机关对检举、控告是如何分级管理的? 36

党纪政纪案件线索受理的形式有哪些? 36

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处理受理的举报材料? 37

什么样的举报是无效的,无效举报能否作为案件线索? 37

使用一些非正规的方式举报,纪检监察机关是否受理? 38

举报明显不实或者没有反映具体问题能作为案件线索受理吗? 38

举报内容涉及到个人隐私,是否侵犯了被举报人个人名誉权? 38

四处散发的举报材料可以作为案件线索受理吗? 39

对署名举报如何处理? 39

对匿名举报如何处理? 39

举报人署名举报后要求撤销,还可以作为案件线索调查吗? 40

在筛选案件线索中如何保护被举报人权益? 40

如何区分错告和诬告? 41

诬告行为与诽谤行为有什么不同? 41

对错告者是否应当追究责任? 41

如何对诬告者追究责任? 42

纪检监察机关受理检举、控告的工作人员与举报人或者举报问题有利害关系是否应当回避? 43

有人举报,但没有调查核实,被举报人在职务提升及考核评选方面是否受到影响? 43

举报材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 44

诫勉谈话是否属于案件线索受理后的程序? 44

函询的结果能否作为案件线索受理? 45

什么是初步核实? 46

初步核实的目的是什么? 46

初步核实与案件调查有什么区别? 47

初步核实需要履行哪些程序? 47

初步核实的线索是如何确定的? 47

初步核实的被调查人是如何确定的? 48

函询和诫勉谈话能否代替初步核实? 48

初步核实是否需要预先告知被调查人和被调查人所在单位? 49

除法规规定的调查取证方法外,初步核实还可采取其他的方法吗? 49

纪检监察机关能够委托下级机关进行初步核实吗? 50

初步核实需要收集哪些证据? 50

初步核实期间,办案人员能否用录音、拍照、摄像方式取证? 51

初步核实期间可以采取哪些调查措施? 51

初步核实期间能否采用立案以后的调查措施? 52

初步核实期间对被调查人有哪些限制和要求? 53

初步核实期间,被调查人在职务提升及评选考核方面是否受到影响? 53

初步核实的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54

初步核实能否中止,中止初步核实是否告知被调查人? 54

初步核实的中止是否意味着问题的了结? 54

中止初步核实对被调查人可能造成什么样的不利影响? 55

初步核实发现新的案件线索能否直接核实? 55

初步核实结果是否应向被调查人反馈? 56

初步核实结果证明反映的问题不实应当如何处理? 57

反映的问题大部分失实、部分问题属实,应当如何处理? 57

虽有违纪事实,但是情节轻微,应当如何处理? 58

被调查人对初步核实结果的处理不满意,通过什么渠道反映? 58

初步核实期间,被调查人能否申请办案人员回避? 59

初步核实期间,被调查人如何为自己的行为申辩? 59

初步核实期间应重点在哪些方面保护被调查人的权利? 60

初步核实的问题予以了结,类此问题是否不再调查? 60

什么是立案? 62

立案的条件是什么? 62

立案的对象是什么? 63

立案的程序是什么? 63

立案的权限是如何规定的? 64

立案决定权与立案批准权有什么不同? 65

党的关系在地方、干部任免权在主管部门的党员违纪应当由哪里立案? 65

纪检监察机关能否对离退休干部的违纪问题立案调查? 66

党员工作调动后发现在原单位的违纪问题由哪个单位立案调查? 66

未经集体研究决定的立案是否有效? 67

基层党委、纪检组是否有立案权? 67

党纪政纪案件立案审批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67

立案决定是否在宣布后才开始生效? 68

重要、复杂的案件报备后,立案何时开始生效? 68

属于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范围内的问题,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能否直接决定立案? 69

在什么情况下,上级纪检机关可以责成下级纪检机关立案? 69

立案是对人立案,还是对事立案? 70

一个案件涉及多人,是否应当分别立案? 70

被调查人同时违反党纪、政纪,是否需要分别立案? 71

立案是否表示被立案人必须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72

立案之前是否要征求被调查人所在单位意见? 72

立案是否应当告知,如何告知? 73

立案决定宣布后,被立案人能否得知或询问立案的原因? 73

立案纪律是如何规定的,何时开始执行? 74

执行立案纪律与履行工作职责有矛盾怎么办? 74

立案未告知,被调查人如何得知被立案时间等情况? 75

“可立可不立”的案件通常如何处理? 76

纪检监察机关办理的案件,是否必须履行立案手续? 76

已经立案的案件能否撤销? 77

立案对保护被调查人权利有什么积极意义? 77

立案、处理一并办理是否符合办案程序规定? 78

什么是案件调查? 79

案件调查的程序是什么? 79

被调查人是党员的,在接受调查期间如何行使党员权利? 80

案件调查期间,被调查人应当遵守哪些纪律? 81

被调查人及案件相关人员在接受调查时能否保持沉默? 81

办案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应当回避? 82

被调查人发现办案人员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怎么办? 82

被调查人如何申请办案人员回避? 83

被调查人已经按规定申请办案人员回避,被申请回避人为何还在继续办案? 84

回避决定由哪一级机关或负责人作出,何时生效? 84

如何保障被调查人提出回避的知情权? 85

调查开始时案件调查组会同所在单位领导与被调查人谈话的目的是什么? 86

办案人员调查取证应当符合哪些规定? 86

对涉及个人隐私问题的调查如何注意保护被调查人的权益? 87

收集工作笔记、个人日记、私人信件等证据材料应当采用什么方式? 88

被调查人对办案人员制作的谈话笔录能否要求更改? 88

被调查人能否拒绝在谈话笔录上签名? 90

谈话取证不应采取哪些可能侵犯被调查人权利的手段? 90

被调查人如何说明个人财产的合法来源? 91

作为证据使用的鉴定结论是否应当告知被调查人? 92

鉴别与被调查人直接相关的证据,是否需要得到被调查人的确认,如何确认? 93

什么是诱证、骗证和指证,利用这些手段获取证据会造成哪些危害和后果? 93

什么是威胁、污辱和体罚,利用这些手段获取证据会造成哪些危害和后果? 94

违反规定程序收集的证据会造成哪些危害和后果? 94

对于违反规定收集证据,被调查人如何得知,如何提出异议? 95

被调查人对证人提供的证据有异议能否进行对质? 96

如何做到既要收集对被调查人不利的证据,又要收集对被调查人有利的证据? 96

被调查人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97

被调查人为自己辩解是否会被认为认错态度不好? 98

案件调查期间,纪检监察机关提请其他机关协助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99

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等协助纪检监察机关调查案件,应当履行什么程序? 100

为什么要将违纪事实材料与被调查人见面? 101

与被调查人见面的违纪事实材料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01

违纪事实材料与被调查人见面采取什么方式? 102

被调查人对违纪事实材料有异议怎么办? 102

案件调查组如何处理被调查人在违纪事实见面材料上提出的不同意见? 103

被调查人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在见面材料上提出的意见正确,但未被案件调查组采纳怎么办? 104

被调查人申辩是否要提供有关证据? 105

党员能否参加讨论对自己处分的党支部会议并为自己辩护? 105

与被调查人不在同一支部的党员能为其行为进行辩护吗? 106

被调查人为自己申辩,其他党员为其作证和辩护对纪检监察机关办案有什么影响? 106

被调查人是否可以请其他人员为自己作证和辩护? 107

被调查人是否要写出检讨,检讨及其认错程度对案件处理是否有影响? 108

哪些案件需要移送审理? 108

移送审理是否表示只限于党纪、政纪处理? 109

向司法机关移交案件是否需要告知被调查人家属或者所在单位? 109

党纪政纪案件超过规定的调查时限如何处理? 110

案件调查的中止是否表示案件的撤销或结束? 110

案件调查结束是否告知被调查人及所在单位? 111

什么是调查措施? 112

调查案件期间可以采取哪些调查措施? 113

对被调查人采取停职检查或者暂时停止执行职务措施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113

对被调查人采取停职检查或者暂时停止执行职务措施应当履行哪些手续? 114

停职检查或者暂时停止执行职务的期限如何计算? 115

使用“两规”、“两指”措施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115

使用“两规”、“两指”措施应当符合哪些要求? 116

“两规”、“两指”措施与拘禁或者变相拘禁的区别是什么? 117

“两规”、“两指”措施是否有时限规定? 117

采取“两规”、“两指”措施为何要及时告知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和家属? 118

采取“两规”、“两指”措施期间,被调查人家属可否与之保持联系? 119

被调查人被采取“两规”、“两指”措施,应当如何面对? 119

“两规”、“两指”期间对被调查人的调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 120

采取查询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措施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履行哪些手续? 122

查询被调查人在金融机构存款应当如何注意保护其合法权益? 122

能否查询被调查人亲属及其他有关人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 123

冻结被调查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履行哪些手续? 124

冻结被调查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的期限是否有规定? 124

采取查阅账目等措施应当符合哪些条件,办理哪些手续? 125

采取扣留、封存措施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125

采取扣留、封存措施的程序是什么? 126

采取扣留、封存措施如何避免损害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 127

扣留、封存的物品保管不善由谁承担责任? 127

采取责令保全措施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128

责令保全措施是如何实施的? 128

案件调查期间,能否对被调查人办公室进行检查? 129

检查办公场所应当如何维护被调查人的权益? 129

办案期间,能否检查被调查人通信内容或者查询电话记录? 130

办案期间,能否监听被调查人住宅、办公电话和手机? 130

办案期间,能否扣留、检查被调查人的信件? 131

能否对被调查人以外的涉案人员采取调查措施? 131

能否对非纪检监察对象的案件相关人员采取调查措施? 132

协同配合办案机关的调查、侦查案件措施能否相互代用? 133

采取案件调查措施是否有时限规定? 133

什么是案件审理? 134

审理提前介入能否代替案件审理? 134

案件审理履行哪些程序? 135

进入案件审理程序是否标示着案件调查的结束? 135

案件审理如何体现维护被调查人的权利? 135

为什么既要审理证明被调查人实施违纪行为的证据, 136

又要审理证明被调查人没有实施违纪行为的证据? 136

被调查处理人能否申请案件审理人员回避? 137

案件审理人员如何与被调查处理人谈话? 137

被调查处理人如何对待案件审理人员的谈话? 138

案件审理期间,被调查处理人提供的证据能否被采信? 138

中止审理是否说明案件不能成立? 139

移送审理后的补充调查与案件调查有什么不同? 139

什么是公开审理,它是如何操作的? 140

公开审理案件时被调查处理人有哪些权利,如何为自己辩护? 141

公开审理如何进行质证和辩论? 141

除书面审理和公开审理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案件审理方式? 142

能否给被调查处理人提供党纪、政纪和政策咨询? 143

给被调查处理人提供党纪、政纪和政策咨询的渠道是什么? 143

如何看待给被调查处理人提供咨询? 144

被调查处理人可否委托律师担任代理人? 145

什么是违纪事实、违纪行为情节? 145

违纪事实清楚应符合哪些条件? 146

什么样的证据属于确凿的证据? 147

如何做到定性准确? 148

如何做到处理恰当? 149

如何做到程序合法? 149

手续完备与程序合法有什么区别? 150

什么是“有错推定”、“无错推定”? 150

可否将“疑错从无”作为认定案件的原则? 151

涉案人员的交代能否互为印证? 152

仅凭言词证据能否认定违纪事实? 152

采用违规手段收集的证据是否有效? 153

违反规定程序取得的证据是否有效? 153

证明违纪行为需要哪些证据,应当达到什么标准? 154

案件处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关系是怎样的? 156

案件处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效力是怎样的? 157

什么是案件处理? 159

对违纪党员处理的条规依据是什么? 159

对行政监察对象违纪行为处分的条规依据是什么? 160

党纪处分的决定权和批准权在哪一级机关? 160

监察机关如何行使行政处分权? 162

什么是监察建议、监察决定?它们是如何应用的? 162

党纪处分与行政处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63

给予党纪处分是否必须要给予行政处分? 164

什么是轻处分,什么是重处分? 164

党员违纪能否在《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的量纪幅度以外减轻处分? 164

何为依照、参照、比照处理? 165

什么是合并处理? 165

什么是“竞合”处理? 166

有关法规对共同违纪的处理是如何规定的? 167

有关法规对党组织集体违纪或者单位违纪的处理是如何规定的? 167

共同违纪与集体违纪或者单位违纪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68

案件调查结束没有给予被调查人纪律处分,是否表示案件办错了? 168

免予处分是不是处分? 169

免予处分与处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69

对党员在《纪律处分条例》颁布前的违纪行为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170

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是指撤销哪些职务? 170

如何对违纪党员干部予以组织处理? 171

对违纪党员干部的组织处理应当如何保护其应有的权利? 171

对党员实施违纪行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如何处理? 172

对党员实施违纪行为所获得的非物质利益应如何处理? 172

对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行为取得的财物应如何处理? 173

监察机关能否对行政监察对象实施行政处罚? 173

没收、追缴或责令退赔与行政处罚的区别是什么? 174

监察机关没收、追缴和责令退赔违纪财物是否有范围的限制? 175

没收、追缴和责令退赔的决定如何实施? 175

被调查人的财物在办案期间被暂时扣留,案件结束能否归还? 176

违纪物品丢失、受损怎么办? 176

被处理人无力偿还违纪财物如何处理? 176

拒绝执行纪检监察机关没收、追缴、收缴和责令退赔决定应负什么责任? 177

案件经济损失应当如何计算? 177

党员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和其他纪律处分如何给予党纪处分? 178

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罢免、免职或者辞职,是否还需要给予行政处分? 178

案件处理如何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79

如何体现从轻减轻、从重加重处分的政策? 180

什么是从轻、从重、减轻、加重处分? 180

什么是从宽、从严处理? 181

哪些情况可以对违纪党员从轻、减轻处分? 181

哪些情况对违纪党员从重、加重处分? 182

哪些情况可以对违纪党员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183

对违纪党员不适用减轻处分的含义是什么,具体有哪些规定? 184

哪些情况对被追究纪律责任的行政机关公务员从重、从轻、减轻、免予处分? 185

主动交代与如实坦白在处理上有何区别? 186

涉嫌违纪的党员开始没有交代问题,后来如实交代了组织已经掌握的主要违纪问题,能否给予从轻处分? 186

什么是量纪情节的规定处分情节和酌定处分情节? 187

规定处分情节与酌定处分情节在量纪中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188

违纪党员同时具有从轻和从重处分的情节将会如何处理? 188

具有两个以上从轻处分情节能否予以减轻处分? 189

办案人员的承诺能否作为从轻处理的依据? 189

谈话取证时办案人员承诺从轻处分,处理时没有兑现怎么办? 189

认错态度好坏能否作为从轻、从重处理的依据? 189

认错态度好坏如何体现? 190

被调查人作出不实交代,后又推翻,能否作为态度不好或者不配合办案的表现? 190

什么是立功表现? 191

检举他人的违纪违法问题因客观原因没有查实能否从轻处分? 191

从宽处理是否包括不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192

能否向司法机关建议对涉嫌犯罪的被调查人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理? 192

司法机关对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处理的情节是如何认定的? 193

有立功表现如何兑现政策? 194

党纪处分是否能够取消? 194

行政处分是否能够解除? 194

行政处分到期后,被处分的行政监察对象能否提出解除处分的申请? 195

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作出的撤销职务决定到期后是否需要解除? 195

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行政监察对象的行政处分能否解除? 196

行政处分能否提前解除? 196

行政处分变更后,解除处分期限如何计算? 196

被调查处理人对处分决定不服怎么办? 197

什么是申诉,如何进行申诉? 198

什么是党纪案件的复议、复查? 198

什么是政纪案件的复查、复审、复核?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99

复议、复查是如何运作的? 199

复审、复核是如何运作的? 200

什么是两审终结制,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200

如何提出申诉请求? 201

行政监察对象提起申诉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201

申诉是否有期限要求? 202

除本人提起申诉外,其他人能否对案件处理提起申诉? 202

如何写申诉材料? 202

监察机关受理申诉的方式是什么? 203

政纪案件申诉人撤诉后能否再提起申诉? 204

给予免予处分的党员能否申诉? 204

党组织如何对待党员的申诉? 205

对于侵犯党员权利的行为,党组织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206

对违纪行为获得的经济利益处理决定不服怎么办? 206

被调查处理人能否对监察机关关于行政处分和经济利益处理的监察建议提出异议? 207

申诉案件通常如何处理? 208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决定被变更、撤销后应当如何处理? 209

不服党纪处分决定应当向哪一级纪检机关提出申诉? 209

不服行政处分决定应当向哪一级监察机关提出申诉? 209

党纪案件已经过两级党委、纪委审查并作出审查决定,是否还能申诉? 211

申诉案件的复议、复查,复审、复核决定由哪一级机关作出? 211

复审、复核决定以什么方式通知申请人? 212

对监察机关的复审决定不服怎么办? 212

什么是控告,如何进行控告? 213

申诉与控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13

党员的申诉和控告迟迟得不到答复怎么办? 214

行政监察对象可否申请行政复议? 214

行政监察对象如何申请行政复议? 214

申请复审与申请行政复议有什么区别? 215

行政监察对象可否对监察机关提起行政诉讼? 215

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监察对象,可否对在法定的期间内 216

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起行政诉讼? 216

行政监察对象可否对监察机关派出的监察机构提起行政诉讼? 217

行政监察对象对监察机关提起行政诉讼,由谁负责举证? 217

如何体现行政诉讼证据有利于原告的原则? 217

行政监察对象对监察机关的行政诉讼应向哪里的人民法院提起? 218

对监察机关作出的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监察决定能否提起行政诉讼? 219

行政监察对象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能否请求国家赔偿? 219

符合哪些条件才能构成监察机关对行政监察对象的行政赔偿责任? 220

被调查人权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21

如何维护被调查人的合法权利? 221

如何做好查办案件与维护被调查人权利并重? 222

什么是执纪过错? 223

办案人员执纪过错将承担什么责任? 223

党员在接受调查期间是否享有党员的权利? 223

受到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是否还有党员权利,恢复党员权利的条件是什么? 224

涉及被调查人的隐私的案件证据被扩散是否追究扩散者的责任? 224

被调查人是否有权查询证据? 225

被调查人可以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吗? 225

各种证据的证明力是否相同? 226

明知、故意或者目的等故意违纪必须具备的要素是否可以推定? 226

财产来源“不能说明”是指哪些情况? 227

贪污行为所侵犯的公共财产具体包括哪些财产? 227

什么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228

如何认定“为他人谋取利益”? 228

如何认定以借款为名索取或者非法收受钱财? 228

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方式主要是哪些? 228

离、退休人员可否成为受贿主体? 229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其他党和国家工作人员为 229

请托人谋取利益,自己收受财物,是否属受贿行为? 229

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借给私人企业使用,是否应当追究违纪责任? 230

如何区分借用公款不还的行为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 231

共同贪污行为与私分国有资产行为在认定和处理上有什么区别? 231

将“小金库”的资金给单位人员发奖金,是否属于私分国有资产的行为? 232

通奸行为是否都必须追究违纪责任? 232

通奸与包养情人的区别是什么? 232

党员在遇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没有实行救助行为,是否应追究违纪责任? 232

主观故意对案件定性有什么影响? 233

党员隐瞒入党前的违纪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234

厅(局)级党组、纪检组办理的案件可以直接给予违纪党员纪律处分吗? 234

派驻监察机构对被调查人采取调查措施是否违规行使权力? 235

行政监察机关能否对涉案的非行政监察对象实施行政处罚? 235

给予党的机关工作者行政处分应当履行哪些程序? 236

预备党员是否属于纪律检查对象,能否给予纪律处分? 236

党纪、政纪处分条规没有明确规定是违纪的行为是否会被认定违纪? 237

如何理解适用法规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 237

对同类违纪行为的处理为何有所不同,甚至相差较大? 238

党纪政纪案件是否有追溯期限? 239

后记 2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