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环境法学
环境法学

环境法学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训芳,李爱年主编;易路之,文同爱,徐丰果副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43851679
  • 页数:3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环境法学的基本原理。
《环境法学》目录

绪论 1

一、环境保护理念日趋成熟 1

二、环境规划逐步科学化和系统化 5

三、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加大 9

四、环境资源保护法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

第一章 环境法的概念与体系 13

第一节 环境法的产生 13

一、外国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 13

二、我国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 16

第二节 环境法的概念与特征 19

一、环境法的概念 19

二、环境法的特征 23

第三节 主要西方国家的环境法体系 25

一、美国的环境法体系——基本法模式 25

二、英国的环境法体系——综合化模式 27

三、法国和德国的环境法体系——复合法模式 28

四、日本的环境法体系——法典化模式 30

第四节 中国的环境法体系 31

一、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 32

二、环境保护基本法 32

三、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 34

四、环境标准 35

五、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36

六、我国参加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 37

第五节 环境法的发展趋势 38

一、环境法价值的嬗变 38

二、环境权的不断丰富和具体化 39

三、环境法保护对象的扩展 40

第二章 环境法的基本理论 43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43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43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45

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48

第二节 生态效益补偿理论 51

一、概述 51

二、生态效益补偿的概念 52

三、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对策措施 54

第三节 环境权理论 55

一、人权理论 56

二、代际公平理论 59

三、公共信托理论 62

第四节 循环经济理论 64

一、循环经济思想的由来 64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66

三、循环经济三原则 68

四、循环经济的实现手段 69

第五节 环境经济学理论 71

一、我国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71

二、环境经济学涉及的基本理论 71

第六节 自然的权利理论 75

一、自然的权利理论的兴起 75

二、自然的权利理论的主要内容 77

三、本书的观点 81

第三章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86

第一节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86

一、协调发展原则 86

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94

三、环境有偿使用原则 100

四、公众参与原则 104

第二节 环境法的基本制度 107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07

二、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制度 113

三、“三同时”制度 115

四、环境标准制度 117

五、环境税费制度 120

六、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124

第四章 环境法的实施 129

第一节 环境法的实施概述 129

一、环境法的实施的含义 129

二、环境法的遵守 129

三、环境法的执行 130

四、环境法的适用 130

第二节 环境行政执法与环境行政责任 131

一、环境行政执法概述 131

二、环境行政责任的概念及特征 132

三、环境行政责任构成要件 133

四、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形式 135

第二节 环境侵权与环境民事责任 139

一、环境侵权概述 139

二、环境民事责任的概念及特征 140

三、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141

四、“无过错责任”原则 143

五、承担环境民事责任的形式 145

六、追究环境民事责任的程序 148

第四节 环境犯罪与环境刑事责任 150

一、环境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 150

二、环境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152

三、我国关于环境犯罪的立法 155

四、环境刑事责任 164

第五章 环境污染防治基本制度 167

第一节 排污许可制度 167

一、排污许可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167

二、排污许可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68

三、排污许可制度的内容 168

四、排污许可制度与排污权交易 169

第二节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170

一、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概念 170

二、排污申报登记的适用对象 171

三、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内容和程序 171

四、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意义 172

第三节 排污收费制度 173

一、排污收费制度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173

二、排污收费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74

三、排污收费制度的主要内容 175

四、排污收费制度改革 178

第四节 环境监测制度 178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和意义 178

二、环境监测的任务和分类 179

三、环境监测的管理 180

第五节 限期治理制度 182

一、限期治理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182

二、限期治理的对象 183

三、限期治理制度的内容 184

四、限期治理的决定 185

五、违反限期治理制度的法律后果 185

第六节 现场检查制度 186

一、现场检查制度的概念 186

二、现场检查制度的内容 187

三、现场检查制度的程序 188

四、违反现场检查制度的法律责任 188

第七节 应急措施制度 189

一、应急措施制度的概念 189

二、我国应急措施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90

三、应急措施制度的内容 191

四、我国应急措施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192

第八节 防止污染转嫁制度 193

一、防止环境污染转嫁制度的概念 193

二、污染转嫁的原因 194

三、转嫁污染的方式 196

四、污染转嫁的法律控制 196

五、我国防止污染转嫁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97

第六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200

第一节 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 200

一、环境污染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00

二、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立法的概况 201

第二节 大气污染防治法 202

一、大气污染及其立法概况 202

二、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法律规定 205

第三节 水污染防治法 211

一、水污染及其立法概况 211

二、水污染防治法的法律规定 214

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19

一、固体废物污染及其立法概况 219

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主要内容 220

第五节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223

一、环境噪声污染及其立法概况 223

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法律规定 225

第六节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29

一、放射性物质污染及其立法概况 229

二、防治放射性污染的法律规定 230

第七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 236

第一节 森林法 236

一、森林资源概况 236

二、森林保护立法的发展 237

三、森林资源的法律规定 238

第二节 野生动植物保护法 243

一、野生动物与环境 243

二、野生植物与环境 243

三、野生动植物立法概况 244

四、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规定 244

五、野生植物保护的法律制度 246

第三节 草原法 248

一、草原概述 248

二、草原立法的发展 249

三、草原的法律规定 249

第四节 渔业法 253

一、渔业资源概况 253

二、渔业资源立法 253

三、渔业资源的法律规定 253

第五节 土地管理法 256

一、土地和土地资源的概念 256

二、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257

三、土地立法概况 258

四、土地管理法的主要内容 259

第六节 水法和水土保持法 263

一、水与水资源的概念 263

二、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水资源问题 263

三、水资源立法概况 265

四、水法的主要内容 265

五、水土保持法的主要内容 270

第七节 矿产资源法 273

一、矿产资源概述 273

二、矿产资源立法概况 274

三、矿产资源法的主要内容 274

第八节 海域使用管理法 278

一、海域的概念及我国海域资源 278

二、海域立法概况 280

三、海域使用管理法的主要内容 281

第八章 特别区域环境法 286

第一节 特别区域环境法概述 286

一、特别区域环境的概念和特点 286

二、特别区域环境与整体环境的联系与区别 288

三、特别区域环境法 288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法 291

一、自然保护区概述 291

二、《自然保护区条例》 293

三、《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297

第三节 风景名胜区法 299

一、风景名胜区立法概况 299

二、《风景名胜区条例》的主要内容 301

第四节 森林公园法 304

一、森林公园概述 304

二、《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305

第五节 自然遗迹地和人文遗迹地的法律保护 307

一、自然遗迹地的保护 307

二、人文遗迹地的法律保护 309

第九章 海洋环境保护法 315

第一节 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与特征 315

一、海洋与海洋环境污染 315

二、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 316

三、海洋环境污染的特征 317

四、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概述 318

第二节 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一般性规定 319

一、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任务和立法目的 319

二、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319

三、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320

四、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321

五、法律责任 323

第三节 海洋生态保护 324

一、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325

二、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 325

三、明确地方政府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325

四、发展生态渔业 325

五、其他生态保护措施 326

第四节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制度与措施 326

一、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326

二、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327

三、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329

四、防治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332

五、防治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334

第十章 国际环境法基础 338

第一节 国际环境法的概念 338

一、国际环境法的主体 338

二、国际环境法的客体 340

第二节 国际环境法的发展概况 342

一、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以前国际环境法的发展 342

二、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至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前国际环境法的发展 345

三、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至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国际环境法的发展 346

四、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及其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 350

第三节 国际环境法的渊源与体系 351

一、国际环境法的渊源 351

二、国际环境法的体系 356

第四节 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的关系 357

一、国际环境法对国内环境法的影响 357

二、国内环境法对国际环境法的影响 358

三、国际环境法在国内的实施 359

第五节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359

一、国家资源开发主权权利和不损害国外环境责任原则 359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361

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364

四、预防原则 366

五、国际合作原则 367

第六节 国际环境责任和国际环境法的实施 368

一、国际环境责任 368

二、国际环境法的实施 370

第七节 国际环境法与国际贸易 373

一、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 373

二、多边贸易协定中与环境有关的政策 373

三、GATT和WTO涉及环境的案例 374

四、国际环境条约对贸易自由化的影响 376

参考文献 379

后记 38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