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魂兮归来  第三只眼看奥运
魂兮归来  第三只眼看奥运

魂兮归来 第三只眼看奥运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群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0068035X
  • 页数:178 页
图书介绍:奥运会向中国人一步步走来,中国人满怀激情、感慨万千地注视着他:第一眼,看到了赛场风云,龙争虎斗;第二眼,看到了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点燃的火炬,一百多年前顾拜旦升起的会旗;第三只眼,看到的是,曾经被我们亲手割断的文化脐带在今天复活的重大意义。本书作者用他亲身经历的一个个小故事生动平易地讲述了“人文奥运”的大道理,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
《魂兮归来 第三只眼看奥运》目录
标签:眼看 奥运

从雅典到北京 2

克己复礼:现代奥运会成功复活的启示 3

“王牌”制胜:雅典奥运会的成功之道 6

顾拜旦:为什么要敲响“重开奥林匹克时代”的钟声 8

“人文”是“奥运”之母 9

神奇地带:北纬35度 11

在Google卫星地图上发现的“人文”和“奥运” 12

大口号 小故事 14

“人文”与“国之光” 16

老北京新奥运——从Google“星图”引发的联想 17

马拉多纳为什么在工体下跪 20

从老马下跪看外援的“人文修养” 22

从马拉多纳想到了先农坛 25

该出手时没出手 29

先农坛是咱的“爷” 31

马拉多纳为什么不把自己当“爷”看 34

“仪式化教养”的风采 35

先农坛:五千年的圣火传递史 37

“老坛子”的底蕴 40

从“老坛子”看英国人对待传统的态度 42

中国人为什么缺乏“集体感动” 44

多修体育场,等于少修监狱 47

“京骂”联想 49

“京骂”疏导与“社会矛盾缓冲器” 51

从德国人的“集体嚎叫”说起 53

“公民秀”训练营 55

公众和政府双赢,何乐而不为 58

“人文”和“体育场”是啥关系 60

英国人的“红军领袖” 61

这就是安菲尔德 63

能集合在一起唱歌的人更厉害 65

你永不独行 67

唱歌就是一种态度 69

咱们的体育场缺什么 70

孔子当年爱K歌 72

吾蹴鞠,尔乐乎 74

“肚子和谐”与“面子和谐” 76

为什么是齐国人发明了足球 78

“玩物丧志”还是“玩物励志” 80

齐国人和古希腊人有哪些相同之处 82

孔子为什么称赞大禹 83

孔子为什么欣赏“野人” 86

孔子的真传整整丢了一半 88

孔子没有“半身不遂” 90

当年的“孔子学院”里有体育场吗 91

《论语》耐人寻味的头三句话 92

“礼”的本义是什么 94

“无法无天”是一种错觉 97

有天有法,社会就会“和谐” 99

今天的书生恐怕都不是孔子的对手 101

先有仪式“文”采,后有经典“文”章 103

有“和”则有“谐”,有“社”则有“会” 105

江山社稷:为啥把“国家”跟“庄稼”搁一块儿 108

礼仪之邦,“仪”在何方 110

真正崛起的是这个“范儿” 112

从一张CD看“大国的崛起” 113

泱泱大国的“泱”,不是“乌央”的“央” 115

盛世的三大主要特征 118

“盛世”的主要特点:扎堆儿 120

老百姓的“导游旗” 123

民乐队PK交响乐团 124

同声相求,同气相投 125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127

“国际舞台”与“家门风采” 130

就是平常六个字,难坏了许多读书人 132

仪式化教养:从一个独龙族猎人说起 134

一副对联看“人文” 136

光看见“婚”,没瞅见“礼” 137

文化,就是相依为命 139

科学短暂,人文恒久 141

没“人文”也就没戏了 142

符号的魅力 143

原汁原味的“民间北京” 145

各有各的舞台,各有各的风水 147

体育场与“人文景观” 149

在韩国体会到的“人文感觉” 150

从奥运会看“非富裕国家”的国家形象 153

奥运会的圣火咱不点了,成吗 154

从奥运口号想到《圣经》里的巴别塔 156

君住球之西,我住球之东 158

北京:伟大的单体作品 160

老祖先留下的“六字真言” 162

孔子与柏拉图:历史性的会见 164

论语》里的三句奥运口号 165

礼之用,和为贵 167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7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73

天坛:应该在奥运会上扮演重要角色 17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