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乌江流域研究
乌江流域研究

乌江流域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健民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04645722
  • 页数:1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自然与环境、人文与社会两部分。全书对流域的地质、矿产与地震、地貌、气候、河流与湖泊、土地资源、植被和动物、地质灾害、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与城市、乌江流域的文化、中国工农红军在乌江流域的斗争、乌江流域旅游、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环境作了全面、系统的叙述,图文并茂,行文流畅,是我国第一部详细论述乌江流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著作。
《乌江流域研究》目录
标签:流域 研究

第一编 自然与环境 3

第一章 地质、矿产与地震 3

第一节 地质 3

一、地层、岩性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 3

二、恐龙 6

三、地质构造 6

第二节 矿产 8

一、成矿条件 8

二、矿产资源分布概况及组合开发利用 9

三、节约矿产资源 发展循环经济 15

第三节 地震 16

一、地震的发生及地震异常 17

二、人类尚未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地震预测很困难 17

三、地震学家在做什么 18

四、小南海地震 18

五、普及地震知识及防震应急救助常识 20

第二章 地貌 22

第一节 地貌基本特征 22

一、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山地面积广大 22

二、高原隆升显著 层状地貌明显 22

三、喀斯特地貌发育 分布广泛 22

四、高原山地峡谷地貌结构显著 23

第二节 地貌类型及分布 24

一、高原 24

二、山原 24

三、山地 25

四、丘陵 26

五、山间盆地 27

六、河流阶地与岩溶平原 27

第三章 气候 28

第一节 气候特征与大气环流 28

一、气候特征 28

二、大气环流 28

第二节 气候要素 29

一、气温 29

二、降水 30

三、光照 30

第三节 气象灾害 32

一、旱灾 32

二、暴雨和洪涝 33

三、大风、冰雹 36

四、雷暴 37

五、霜冻 38

六、凌冻 39

七、雾 39

第四节 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40

一、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40

二、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40

三、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41

第四章 河流与湖泊 42

第一节 河流 42

一、乌江 42

二、乌江支流 43

第二节 湖泊 46

一、草海 46

二、小南海 49

第三节 湿地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效益 51

一、生态效益 51

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2

第四节 水资源与综合开发利用 52

一、水资源 52

二、乌江干流梯级水电站及支流水电站开发概况 53

三、乌江流域水电工程地震监测台网建设 60

四、水电工程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 61

五、乌江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意义、作用和效益 62

六、大力开发水电,是保障未来中国能源供应的重要举措之一 64

七、坚持统筹兼顾 促进可持续发展 64

八、建设生态文明 65

第五节 移民 65

一、淹没特点 65

二、移民难点 65

三、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 65

四、移民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66

五、完善移民的后期扶持 67

第六节 水文 68

一、年平均流量与汛期 68

二、泥沙量 68

第七节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9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 69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破解中国水问题的核心理念 70

第八节 大力节约能源资源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71

一、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71

二、我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节约潜力巨大 72

三、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推进节约能源资源工作 72

四、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对策 73

第五章 土地资源 75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与主要土壤类型分布及特征 75

一、土地利用现状 75

二、主要土壤类型分布及特征 75

第二节 土地资源类型分区 76

一、乌蒙山区 76

二、黔中山原丘陵盆地区 77

三、黔北山原丘陵盆地区 77

四、大娄山区 77

五、黔东北山区 78

六、鄂西南山区 78

七、四川盆周与武陵山区 79

第三节 合理使用及保护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 79

一、合理使用土地的原则 79

二、要高度重视保护耕地 80

三、保护耕地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81

四、我国保护耕地的战略目标和基本策略 81

五、我国耕地保护工作的原则、核心、关键和目的 81

六、保护耕地资源的基本措施 82

七、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 82

第六章 植被和动物 84

第一节 植被 84

一、植被的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 84

二、植被的主要类型 85

第二节 动物 90

一、动物区系 90

二、动物的地理分布 90

第三节 生物资源及其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91

一、丰富的生物资源 91

二、保护生物物种资源 合理利用生物物种资源 切实维护生态平衡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 92

三、保护森林 绿化大地 93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 93

五、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94

第七章 地质灾害 97

第一节 滑坡、崩塌、泥石流 97

一、滑坡 97

二、崩塌 98

三、泥石流 98

四、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灾害预报,为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00

五、编制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规划 100

第二节 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矿井地质灾害 100

一、水土流失 100

二、地面塌陷 103

三、矿井地质灾害 103

第三节 喀斯特石漠化及治理 104

一、喀斯特石漠化的分布及危害 104

二、喀斯特石漠化的成因机理 105

三、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难点与症结 106

四、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对策与治理途径 107

第四节 喀斯特地区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108

一、贵州省毕节试验区城镇化建设现状 108

二、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109

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110

第二编 人文与社会 113

第八章 农业与林业 113

第一节 农业 113

一、农业的基本特征和现状 113

二、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14

三、农业各部门的生产布局 115

第二节 畜牧业 养禽业 水产业 中药材 养蜂业 117

一、畜牧业 117

二、养禽业 118

三、水产业 118

四、中药材 119

五、养蜂业 119

第三节 林业 119

一、用材林 119

二、经济林和林副产品 119

第九章 工业、交通运输业与城市 121

第一节 乌江流域工业概况及特征 121

一、概况 121

二、特征 121

第二节 主要工业部门及生产布局 121

一、能源工业 121

二、冶金工业 122

三、机械工业 122

四、化学工业 122

五、电子信息工业 122

六、建材工业 122

七、轻工业 123

第三节 乡镇企业 123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124

一、铁路运输 124

二、公路运输 125

三、内河航运 126

四、航空运输 126

五、管道运输 126

第五节 城市 统筹城乡发展 126

一、主要城市 126

二、科学规划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 127

第六节 乌江流域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 128

一、乌江流域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 128

二、乌江流域经济的发展方向 129

第十章 乌江流域的文化 130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与文物古迹 130

一、古文化遗址 130

二、古墓群 古墓葬 132

三、古文物——唐钟 134

第二节 古建筑及摩崖碑碣 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134

一、古建筑 134

二、末代彝族土司庄园——毕节大屯 136

三、唐崖土司城遗址——咸丰尖山 136

四、摩崖碑碣 137

五、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138

第三节 民间文学艺术 138

一、民间音乐 138

二、传统戏剧 144

三、民俗 145

四、民间舞蹈 145

五、传统手工技艺 146

第四节 生态博物馆 民族节日 146

一、生态博物馆 146

二、民族节日 147

第五节 文化遗产保护 147

一、中国文化遗产概览 148

二、文化遗产保护 148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 150

第十一章 中国工农红军在乌江流域的斗争 151

第一节 红三军进军乌江流域 151

一、概况 151

二、红三军进军乌江流域 攻占黔江 151

三、红三军转战湘鄂川黔边 152

四、酉阳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 153

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成立 154

第二节 黔东特区的开辟 154

一、枫香溪会议 154

二、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155

三、黔东特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155

四、工农武装的发展与黔东特区的巩固 156

第三节 红六军团西征 红二、六军团会师 157

一、红六军团西征 157

二、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 南腰界胜利会师大会 158

第四节 黔东特区和鄂川边斗争的坚持 158

一、黔东特区游击战争的坚持 158

二、鄂川边独立团的游击战争 159

第五节 红军长征途中在乌江流域的斗争 遵义会议 160

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途中在乌江流域的斗争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160

二、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在乌江流域的斗争 162

第六节 宣传教育工作 163

一、南腰界红军干部训练班 163

二、黔东特区干部训练班 164

三、保护教育事业 164

四、社会教育和宣传工作 164

中国工农红军的任务和纪律 166

第十二章 乌江流域旅游 167

第一节 乌江流域的旅游资源 167

一、自然旅游资源 167

二、人文旅游资源 173

第二节 乌江流域旅游业的发展 175

一、乌江流域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 175

二、全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175

第十三章 维护生态安全 保护环境 180

第一节 乌江流域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180

一、水环境质量形势严峻 180

二、大气污染严重 酸雨频率增加 181

三、生态环境严峻 182

四、噪声超标严重 182

第二节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环境保护 182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182

二、切实解决乌江流域突出的环境问题 182

三、生态教育应成为公民的终身教育 184

四、开创环保工作的新局面 184

五、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 185

主要参考文献 186

后记 18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