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四川省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四川省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四川省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茂英著
  • 出 版 社:成都:巴蜀书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6599509
  • 页数:3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系统学等学科入手,对四川省贫困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及协调发展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对指导贫困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四川省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贫困地区的地域范围与特征 1

第一节 四川省人口、经济与资源的空间分布 1

一、基本概况 1

二、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 3

三、区域发展态势与差异 7

第二节 低收入地区的空间分布与基本特征 11

一、人均GDP较低的县(区、市)分布 11

二、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区的区域分布 12

三、农村贫困人口的区域分布 14

第三节 贫困地区的地域空间界定 17

一、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17

二、民族自治县 18

三、革命老区 19

四、贫困地区 19

第四节 贫困地区的贫困表现与发展趋势 21

一、农村贫困现状与特点 21

二、发展趋势与发展重点 25

第二章 扶贫工作重点县的基本特征与发展制约 29

第一节 地理分区与自然环境评价 29

一、川西高原贫困藏区 30

二、川西南贫困彝区 32

三、盆地东北部及南部内地贫困区 33

第二节 发展现状评价 34

一、经济发展 34

二、农村发展 40

三、社会发展 45

第三节 贫困地区面临的发展约束 47

一、人口素质低 47

二、生态环境恶化与贫困共存 51

三、引资难、贷款难 52

四、城镇发展滞后,人口过度集中在农村 53

五、自然灾害频繁 54

第四节 贫困地区发展的弱势地位 55

一、地理位置偏于一隅 55

二、地域禀赋资源优势弱化 56

三、人才流失与人才难求 57

四、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治理成本高 58

第五节 发展机遇 59

第三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原则 6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概念及特征 61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 61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63

三、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评价 65

第二节 贫困地区的战略地位 67

一、贫困是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 67

二、贫困地区的战略地位 69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思路与原则 74

一、发展思路 74

二、发展原则 78

三、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87

第四章 产业发展思路与支柱产业培育 91

第一节 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现状 91

一、对产业、产业结构的理解 91

二、产业结构现状与基本特点 93

三、产业培育的思路与原则 96

四、分区产业发展重点 99

第二节 大力改善区位条件 102

一、加快发展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 103

二、加快信息通道建设 106

三、大力发展水电能源产业 108

第三节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109

一、发展旅游产业的必然性 110

二、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5

三、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117

四、旅游业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123

第四节 推动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 126

一、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 127

二、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内容 127

三、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策 134

第五章 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增收 140

第一节 增加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 140

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40

二、消除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 141

三、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142

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43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增收的特殊性 143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 144

二、人文社会环境的特殊性 146

三、经济环境的特殊性 149

四、增收主体的特殊性 152

五、基础设施状况的特殊性 153

六、民族地区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155

第三节 农民增收的潜力与发展机遇 156

一、增收的潜力分析 156

二、增收的重大机遇 160

第四节 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增收的思考 162

一、基本思路与原则 162

二、增收的基本途径 166

三、配套制度建设 172

第六章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 178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 179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特征 179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经济效应 181

第二节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与特点 185

一、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概况 185

二、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 187

三、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差异分析 190

第三节 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196

一、人口迁移理论对影响迁移的因素阐释 196

二、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 199

三、劳动力转移与劳务经济面临的困境 202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未来之路 204

第四节 仪陇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分析 206

一、仪陇概况 206

二、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现状、驱动因子与负面效应 207

三、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配置的几点建议 215

第七章 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建设 219

第一节 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建设的意义 219

一、推进贫困地区发展的基本要素 220

二、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需要 222

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223

四、反贫困的核心和关键 224

五、摆脱贫困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225

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26

第二节 自我发展能力的内涵与建设重点 227

一、自我发展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建设 228

二、自我发展能力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229

三、能力建设主要途径 234

第三节 农村基础教育 236

一、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现状 236

二、农村基础教育应关注的重点 240

第四节 农民培训 242

一、对农民培训的理解 242

二、农民培训的重点 244

三、几种主要的农民培训模式及特点 246

第五节 配套政策措施 255

一、实施项目与人口能力建设的联动机制 255

二、强制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建立健全农村贫困人口教育培训网络 257

三、引导农村人口、生产要素相对集中,改善农村社会基础设施状况 259

四、构筑社会各界参与贫困人口能力建设平台 261

五、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质量 262

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63

第八章 贫困地区农村城镇化 265

第一节 推动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意义 265

一、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265

二、推动“集约与节约”型土地利用 267

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268

四、促进新农村建设 270

第二节 城市化、城镇化与农村人口转移 271

一、几个概念:城市化、城镇化与非农化 271

二、城镇体系与小城镇 274

三、农村城镇化依赖于小城镇发展 277

四、小城镇发展靠乡村非农产业推动 279

五、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小城镇的聚集过程 282

第三节 贫困地区城镇化现状及制约因子 283

一、城镇金字塔现状 283

二、城镇化面临的制约因子 287

第四节 城镇化发展战略与空间组织 292

一、关于城镇化空间组织的基本观点 292

二、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296

三、城镇化的空间组织 300

第五节 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 303

第九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产业 308

第一节 贫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 308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 308

二、生态环境问题表现 311

三、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315

第二节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点 321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 321

二、生态恢复与建设 322

三、点(面)源环境污染治理 327

第三节 生态建设产业的重点与对策 329

一、对环境保护产业与生态建设产业的认识 329

二、发展生态建设产业的必要性 330

三、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332

第四节 岷江上游典型聚落非木质林产品利用调查 336

一、岷江上游区域特征及非木质林产品利用现状 336

二、聚落非木质林产品利用特点 339

三、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驱动因子 342

第五节 卧龙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产业助推社区发展 344

一、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及其特殊性 346

二、生态建设产业构成及基本做法 348

三、生态建设产业的综合效益验证 350

四、对生态建设产业的可持续性认识 35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