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现代汉语多方位研究
现代汉语多方位研究

现代汉语多方位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刚著
  • 出 版 社:成都:巴蜀书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6597174
  • 页数:28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涉及现代汉语许多方面,既有理论论述,又有作者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有其实用性。
《现代汉语多方位研究》目录

句法语义编 3

第一章 形式动词 3

引言 3

第一节 DV的次类别及其特征 3

1.1 DV的次类别 3

1.2 DV的语义特征 4

1.3 DV的句法特征 4

第二节 DV跟动宾(V)搭配的语义选择性 8

2.1 DV跟双音节动词搭配 8

2.2 跟DV搭配的动宾(V) 8

2.3 DV跟V搭配受DV语义特征的制约 10

第三节 DV所构成的句式 12

3.1 DVa和DVb都可以构成的句式 12

3.2 只有DVb可以构成的句式 15

3.3 小结 20

第四节 DV的作用 21

4.1 造句方面的作用 22

4.2 语用表达方面的作用 23

第二章 形式动词的配价 26

引言 26

第一节 形式动词的语义配价 27

1.1 DVa的语义配价 27

1.2 DVb的语义配价 27

第二节 形式动词的句法配价 28

2.1 DVa的句法配价 28

2.2 DVb的句法配价 29

第三节 形式动词的语用配价 32

3.1 DVa的语用配价 32

3.2 DVb的语用配价 33

第四节 结语 35

第三章 小议带后缀“化”的词 37

第一节 带后缀“化”的词的语法和语义特征 37

1.1 带后缀“化”的词的分类 37

1.2 带后缀“化”的词的语义特征 38

1.3 带后缀“化”的词的语法特征 39

1.4 语义特征制约句法功能 39

第二节 带后缀“化”的词的兼类问题 40

2.1 部分带后缀“化”的词兼属动词和名词 40

2.2 部分带后缀“化”的词兼有形容词性质 42

第四章 “化”尾动词及其配价 45

第一节 “化”尾动词的次类别及其特点、性质 45

1.1 “化”尾动词的次类别 45

1.2 “化”尾动词的句法和语义特点 46

1.3 “化”尾动词的性质 47

第二节 “化”尾动词的配价 48

2.1 “化”尾动词的语义价 48

2.2 “化”尾动词的句法价 49

2.3 “化”尾动词的语用价 52

2.4 动词的语义价、句法价和语用价之间的关系 54

第三节 余论 55

第五章 “V了”和“VR” 57

引言 57

第一节 “V了”和“VR”的语义功能 58

1.1 “V了”的语义功能 58

1.2 “VR”的语义功能 60

第二节 “了”和“R”对V的选择 63

2.1 “了”对V的选择 63

2.2 R对V的选择 64

第三节 “V了”和“VR”的句法特征 68

3.1 前加否定状语 68

3.2 前加时间状语 69

3.3 后带时量宾语 70

3.4 中间插入“得”和“不” 72

第四节 “V了”和“VR”在语用上的区别 73

4.1 对动作或变化的完成的强调程度不同 73

4.2 表述的清晰度不同 73

第六章 说“再” 75

引言 75

第一节 “再”和“还”的区别 76

1.1 “再”和“还”的纠葛 76

1.2 意义上的区别 78

1.3 用法上的区别 78

第二节 “再”和“又”的区别 80

2.1 “再”和“又”的纠葛 80

2.2 意义上的区别 81

2.3 用法上的区别 81

第三节 “再”用于假设句和用于让步假设句的区别 83

3.1 假设句和让步假设句里的“再” 83

3.2 意义上的区别 84

3.3 用法上的区别 84

第四节 “再”和否定词合用 86

4.1 否定词在前 86

4.2 否定词在后 87

第五节 余论 88

第七章 表示限定的“光”、“仅”、“只” 90

引言 90

第一节 语义功能 90

1.1 语义特征 91

1.2 语义指向 92

第二节 句法分布 94

2.1 “光”、“仅”、“只”都可以出现 94

2.2 “光”、“只”可以出现,“仅”不能出现 94

2.3 “仅”、“只”可以出现,“光”不能出现 97

2.4 “只”可以出现,“光”、“仅”不能出现 97

2.5 “仅”可以出现,“光”、“只”不能出现 98

第三节 语用选择 99

3.1 语体选择 99

3.2 句类选择 100

3.3 主客观因素选择 100

3.4 心理因素选择 101

第八章 汉语语篇中的关联连词 103

引言 103

第一节 关联连词在语篇中接应的形式 104

1.1 关联连词单用接应语篇 104

1.2 先行连词与后续连词搭配成对接应句子 109

1.3 先行连词接应语篇 112

第二节 关联连词在语篇中接应的条件 117

2.1 关联连词本身的条件 117

2.2 关联连词所处的语境条件 118

第三节 关联连词的语篇功能 119

3.1 导入新的语篇话题 120

3.2 承接延续语篇话题 121

3.3 激活旧的语篇话题 122

3.4 引出设问作过渡话语 123

第四节 余论 124

第九章 语义指向分析刍议 129

引言 129

第一节 语义指向分析的演进 129

1.1 语义指向分析的来源 129

1.2 语义指向分析的理论基础 131

第二节 语义指向分析的类型 132

2.1 语义指向分析的定义 132

2.2 静态语义指向分析 132

2.3 动态语义指向分析 134

第三节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135

3.1 作为进一步分析句子语义结构的有效手段 135

3.2 帮助分化句子的歧义结构 136

3.3 简要解释某些结构成分的句法语义功能 137

3.4 结合语用,拓宽语法研究的视野 139

第四节 语义指向的形式标志 140

4.1 语义指向的形式标志的作用 140

4.2 句子中的标志词 141

4.3 句子的语序 141

4.4 句子格式 141

4.5 句子的变换形式 142

社会文化编 147

第十章 从信息论看航空通信口语的特点 147

第一节 什么是航空通信口语 147

第二节 航空通信口语的高效性 147

2.1 语音上的高效性 148

2.2 词汇上的高效性 148

2.3 句法上的高效性 149

第三节 航空通信口语的精确性 152

3.1 语音上的精确性 152

3.2 词汇上的精确性 153

3.3 句法上的精确性 153

3.4 问答格式上的精确性 154

第四节 结语 155

第十一章 论现代汉语军事术语 157

引言 157

第一节 军语的术语特征 158

1.1 单义性 158

1.2 专业性 158

1.3 准确性 159

1.4 国际性 160

第二节 军语的造词法 160

2.1 造词的材料 160

2.2 多种造词法 160

第三节 军语同其他术语及共同语的关系 162

3.1 跟其他术语相联系 162

3.2 跟全民共同语汇相联系 163

第四节 军语的三个层次 164

4.1 专业层 164

4.2 次专业层 165

4.3 普通层 165

第五节 军语的规范化 165

第十二章 军事用语研究略探 167

引言 167

第一节 军事用语研究的性质 168

1.1 实用性 168

1.2 社会性 170

第二节 军事用语的研究对象 171

2.1 军事术语的拟制、整理和规范化问题 171

2.2 军用文书制作的语言使用问题 172

2.3 军事部门各种口语的问题 173

2.4 兵器命名的问题 173

2.5 军人日常话语军事化问题 174

第三节 军事用语的研究方法与角度 175

3.1 军事用语的研究方法 175

3.2 军事用语研究的角度 176

第十三章 军语生活化与文化心态 179

第一节 军语生活化的主要范围 179

1.1 恋爱、婚姻、家庭 179

1.2 性生活 180

1.3 其他生理现象 180

1.4 政治思想教育 180

第二节 军语生活化的表达作用 181

2.1 委婉 181

2.2 诙谐 182

2.3 生动 182

第三节 军语生活化所反映的文化心态 182

3.1 重视恋爱、婚姻、家庭问题 183

3.2 关注“性”,戏谑“性” 183

3.3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84

第四节 结语 184

第十四章 从应酬用语看中日交际文化的差异——以祝勉语为例 186

第一节 应酬用语的特点 186

1.1 礼仪性 186

1.2 习惯性 187

1.3 民族性 188

第二节 中日祝勉语的差异 188

2.1 汉语祝勉语 189

2.2 日语祝勉语 190

2.3 中日语言文化冲突的反映 190

第三节 中日语言交际文化的差异 191

3.1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91

3.2 汉语祝勉语反映的中国文化 192

3.3 日语祝勉语反映的日本文化 193

3.4 应重视跨文化语言交际 193

第十五章 二十年来新流行的日源外来词 195

引言 195

第一节 日源外来词的分类 195

1.1 意义类型 196

1.2 形式类型 196

第二节 日源外来词在汉语中的嬗变 199

2.1 词义的变异 199

2.2 词性和词义的改变 203

2.3 词用的变异 204

第三节 新的一波日源外来词流行的原因 206

3.1 客观需要上的原因 206

3.2 主观心理上的原因 207

3.3 言语交际上的原因 208

第四节 余论 209

4.1 日源外来词的界定 209

4.2 语料的选择 210

对外汉语编 213

第十六章 表示时空意义的“离”和“从”——兼与日语“から”、“まで”对比 213

引言 213

第一节 “离”和“从”的用法 214

1.1 “离”的用法 214

1.2 “从”的用法 218

1.3 “离”和“从”的用法比较表 222

第二节 汉语介词“离”、“从”与日语助词“から”、“まで”的对比 223

2.1 汉语介词“离”、“从”与日语助词“から”、“まで”的对应关系 223

2.2 中日之间对于时空相隔的认知分析 224

第三节 有关汉语介词“离”和“从”的教学建议 227

第十七章 国外第二外语汉语教育之探讨——以日本的大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中心 229

引言 229

第一节 教学大纲的位置 230

第二节 二外汉语教学大纲的制定 231

2.1 日本汉语教学使用教学大纲现状 231

2.2 二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232

2.3 二外汉语教学对象的分析 233

2.4 教学目标及其标准 235

2.5 试拟二外汉语教学词汇和语法大纲 238

第三节 二外汉语教材的编写 240

3.1 目前所用教材的情况分析 240

3.2 二外汉语教材容量和比例的探讨 242

3.3 教材的结构形式 244

附件一 问卷调查表 248

附件二 试拟二外汉语教学词汇大纲(一年级阶段) 250

附件三 试拟二外汉语教学词汇大纲(二年级阶段) 254

附件四 试拟二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一年级阶段) 260

附件五 试拟二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二年级阶段) 263

附件六 对二外汉语教学词汇大纲的修订 269

后记 2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