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商品经济与产权制度原理  客观效用价值论之二
商品经济与产权制度原理  客观效用价值论之二

商品经济与产权制度原理 客观效用价值论之二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克中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09036512
  • 页数:5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客观效用价值理论为基础,对交换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现代商品交换理论进行整体性思考,对传统所有制理论进行新的阐释。
《商品经济与产权制度原理 客观效用价值论之二》目录

再自序 1

第一章 交换与交换发生的一般原因和条件 3

一、定义交换 3

二、交换产生的原因 9

三、交换发生的条件 12

第二章 交换与无偿占有 17

一、人类走向交换的道路曾非常漫长 17

二、战争曾是人类的主要交往方式 21

三、附:《千年来的主要战争》 28

第三章 群居共食与交换意识的萌生 32

一、历史从群居共食开始 32

二、交换意识起源于赏赐与馈赠 38

第四章 婚姻抢劫与交换 46

一、交换产生于古代的劫婚 46

二、来自民俗学和典籍中的证据 61

第五章 人类早期交换与早期人类社会图景勾勒 67

一、“朋友”的特殊含义 67

二、人类早期交换的真实图景 71

三、从交换看早期人类社会到底是什么模样 77

第六章 价值形态发展史(一) 87

一、价值发展的五种形态 87

二、任意价值交换 89

三、任意价值存在的社会条件 97

第七章 价值形态发展史(二) 105

一、非商品条件下的人际关系解 105

二、一对一价值交换 110

三、数目对等价值交换 117

第八章 价值形态发展史(三) 127

一、固定价值交换 127

二、市场价值交换 137

第九章 分工与交换(一) 146

一、分工与交换: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146

二、分工是社会进化的产物 152

三、一个插曲:科斯之谬 158

四、重看三次社会大分工理论 163

五、关于分工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70

第十章 分工与交换(二) 177

一、商人、商业与专业化分工 177

二、封建中国抑商国策的由来 184

三、抑商与社会进化的停滞 195

第十一章 人类物质交往形式分类与雇佣关系源考 201

一、物质交往形式分类 201

二、租赁:所有权不转移的交换 205

三、从借贷交换看利息的来源 211

四、利息不是货币的价格 217

五、其他有偿占有形式 221

六、雇佣关系的产生和人类物质交往关系进化图表 225

第十二章 传统所有制理论的困惑 241

一、关于所有制循环论 241

二、质疑者的新说法 251

第十三章 所有制范畴正名 258

一、所有与所有权 258

二、所有权分解:一个错误的理论 262

三、所有制 272

四、所有权与产权 275

第十四章 原始共有制:一个子虚乌有 284

一、原始的群居、共食不是共有 284

二、共有观念导致对历史的曲解 293

第十五章 私有制的起源 305

一、从无所有到有所有 305

二、小私有的产生 312

三、定居对私有产生的影响 318

四、大私有的产生 322

第十六章 原始母权制:又一个子虚乌有(一) 331

一、母权制社会:一个不合逻辑的虚构 331

二、工具论与社会发展 339

三、另外的理由也不成立 349

第十七章 原始母权制:又一个子虚乌有(二) 354

一、人类有过食人的历史 354

二、妇女是被劫掠和奴役的对象 364

第十八章 原始母权制:又一个子虚乌有(三) 375

一、中国古史中没有母权制 375

二、纳西族的畸形婚制 384

三、其他方面的证据 392

第十九章 私有的本质及存在意义 404

一、私有的是与非 404

二、私有的本质 412

三、私有存在的意义 416

第二十章 公有制的起源 429

一、公有、共有的区别 429

二、公(共)有制的诞生 438

第二十一章 公有制改革:赞成和反对者 443

一、公有制改革推动者的声音 443

二、反对派的理论站不住脚 453

第二十二章 公有制的基本特征 461

一、苹果树的寓言与公有的实现 461

二、公有制实现的成本 466

三、股份公有:历史的选择 470

第二十三章 公有制与国企改革 475

一、自行车理论与前南斯拉夫企业自治 475

二、国企改革的理论支持:重构私有基础 483

三、解剖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共有制实验典型 496

第二十四章 公平分配情结与分粥哲学 504

一、一个钟情于共有理想的古代中国 504

二、共有理想的实践:农民起义 521

三、由寺院分粥论公平与效率 52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