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陕西省志  第4卷  地址矿产志
陕西省志  第4卷  地址矿产志

陕西省志 第4卷 地址矿产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224032344
  • 页数:277 页
图书介绍:
《陕西省志 第4卷 地址矿产志》目录

概述 1

第一篇 地质矿产勘查 5

第一章 勘查机构 5

第一节 陕西省建设厅与所属勘查机构 5

一、省建设厅矿冶股 5

二、省探矿处 6

三、省矿产测勘队 6

第二节 资源勘测处和资源勘测局 6

第三节 地质部西北地质局 7

第四节 地质部陕西办事处 8

第五节 陕西省地质局 8

第六节 地质部西北地质局 9

第七节 陕西省地质矿产局 9

第八节 其他地质机构 10

一、冶金工业部西北地质勘查局 10

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北地质勘查局 10

三、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 10

四、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西北地质公司 10

五、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西北地质勘探局 10

六、化学工业部地勘公司陕西地勘大队 10

七、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14支队 10

八、地质矿产部第三石油普查勘探大队 10

九、地质矿产部第二综合物探大队 10

十、地质矿产部9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10

十一、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11

十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11

十三、煤炭工业部航测遥感公司 11

十四、西安地质学院 11

十五、西北大学地质学 11

十六、西安矿业学院地质系 11

十七、西安石油学院油田开发系 11

十八、西安地质技术工人学校 11

十九、陕西省地质学会 11

二十、陕西地质博物馆 12

二十一、西安金属矿产地质陈列馆 12

第二章 地质调查 12

第一节 区域地质调查 12

一、早期外国地质学者的路线考察 12

二、民国时期中国地质学家的调查 21

三、建国后的区域地质调查 25

第二节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 26

一、水文地质勘查 26

二、工程地质勘查 34

第三节 区域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查 35

一、区域物探 37

二、区域化探 38

第三章 科学研究 38

第一节 区域地质图编制 39

一、1:50万陕西省地质图(1961) 39

二、1:50万东、西秦岭地质图 39

三、1:200万陕西省地质图(1973) 39

四、1:50万陕西省地质图(1980) 39

五、陕西省区域地质志 40

第二节 地质专题研究 40

一、地层研究 40

二、矿物岩石研究 41

三、地质构造研究 41

四、矿产研究 42

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 43

六、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 44

第三节 物探技术 44

一、测地技术 44

二、仪器研制 45

三、方法试验 45

第四节 航空遥感技术 45

一、航卫片解译 45

二、轻型飞机试验 45

第五节 探矿工程技术 46

一、金刚石小口径钻进 46

二、钻井仪表与地质专用车 46

三、坑探设备与工艺 47

第六节 实验测试技术 47

一、矿石综合利用研究 47

二、定量分析技术 47

第七节获奖科技成果 48

第四章 资源勘查 64

第一节 古代矿业开发 64

一、金银矿 64

二、铁铜矿 65

三、铅锡矿 67

四、汞矿 67

五、煤炭 67

六、陕北石油与天然气 68

七、蓝田玉 69

第二节 近代矿产调查 69

一、清末至抗日战争前夕(1905—1936) 70

二、抗日战争至建国前夕(1937—1949) 72

三、陕甘宁边区时期(1936—1949) 74

第三节 建国后的矿产勘查 76

一、国民经济恢复与“一五”计划时期(1950—1957) 76

二、“大跃进”与三年调整时期(1958—1965) 77

三、国家“三五”至“五五”计划后期(1966—1978) 78

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七五”计划时期(1979—1990) 80

第四节 矿产资源管理 82

一、概况 82

二、勘查与采矿登记 82

第二篇 区域地质 84

第五章 地层 84

第一节 地层区划 84

一、太古代—三叠纪地层区划 86

二、侏罗纪—第四纪地层区划 86

第二节 各时代地层 86

一、太古界 86

二、元古界 87

三、古生界 92

四、中生界 107

五、新生界 112

第六章 火成岩 115

第一节 火山岩 115

一、太古代火山岩 115

二、元古代火山岩 115

三、古生代火山岩 116

第二节 侵入岩 117

一、基性超基性岩类 117

二、闪长岩正长岩类 121

三、花岗岩类 128

第七章 地质构造 129

第一节 简述 129

第二节 地质构造类型 132

一、褶皱构造 132

二、断裂构造 135

第三节 新构造活动 136

一、陕南山间构造盆地 136

二、新生代地块拱起、隆起及凹陷 136

三、夷平面 136

四、阶地 137

第四节 地震地质 137

一、历史地震特征 137

二、活动构造带与地震 137

三、地震危险区预测 138

第三篇 矿产资源 139

第八章 金属矿产 140

第一节 黑色金属矿产 141

一、铁矿 141

二、锰矿 142

三、铬铁矿 143

四、钛矿 143

五、钒矿 144

第二节 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 144

一、铜矿 144

二、铅锌矿 145

三、铝土矿 146

四、镍矿 146

五、钴矿 147

六、钨矿 147

七、铋矿 147

八、钼矿 147

九、汞锑矿 148

十、金矿 148

十一、银矿 150

十二、铂族金属矿产 150

第三节 稀有金属、分散元素及稀土金属矿产 151

一、稀有金属矿产 151

二、分散元素矿产 151

三、稀土金属矿产 151

第九章 非金属矿产 158

第一节 冶金辅助原料 158

一、耐火粘土 158

二、矽线石、红柱石、蓝晶石 159

三、冶金用白云岩 159

四、冶金用脉石英 159

五、熔剂用石灰岩 159

六、萤石 159

七、冶金用石英岩和铸型用砂 160

八、镁橄榄石 160

九、菱镁矿 160

第二节 化工原料 160

一、磷矿 160

二、硫铁矿及伴生硫 161

三、盐和芒硝 162

四、钾长石 162

五、重晶石及毒重石 163

六、化肥用蛇蚊岩 163

七、化工用石灰岩 163

八、泥炭和腐植酸肥料煤 163

九、砷矿 164

第三节 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 164

一、石棉 164

二、蓝石棉 164

三、石墨 164

四、石膏 165

五、滑石 165

六、水泥用灰岩 165

七、水泥配料 166

八、玻璃用石英岩和石英砂岩 167

九、玻璃用白云岩 167

十、长石 167

十一、陶瓷粘土 168

十二、砖瓦粘土 168

十三、饰面用大理岩与瓦板岩 168

十四、饰面用花岗岩与混合岩 169

十五、片麻岩 169

十六、钠长阳起片岩 169

十七、高岭土 169

十八、膨润土 170

十九、海泡石 170

二十、石榴子石 170

二十一、云母 170

二十二、压电水晶和熔炼水晶 170

二十三、透辉石和透闪石 171

二十四、硅灰石 171

二十五、刚玉 171

二十六、蛭石 171

二十七、沸石 171

二十八、叶腊石 171

二十九、辉绿岩 171

三十、硅藻土 171

三十一、冰洲石 171

三十二、宝玉石矿 171

三十三、药用矿物原料 172

第十章 燃料矿产 184

第一节 煤和石煤 184

一、煤 184

二、石煤 187

第二节 油页岩 188

第三节 石油和天然气 188

一、石油 188

二、天然气 189

第四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 195

第十一章 水文地质 195

第一节 地下水分布特征 195

一、陕北及渭北地下水分布特征 196

二、关中盆地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特征 198

三、陕南山区地下水分布特征 199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 201

一、地下水天然资源 201

二、地下水开采资源 203

第三节 地下热水和矿泉水资源 205

一、地下热水 205

二、矿泉水 206

第四节 城市工矿及能源基地供水 208

一、城市工矿供水 208

二、能源基地供水 212

第五节 农田供水 215

一、临潼、渭南、华县黄土台塬区 216

二、白水、蒲城、澄城、合阳、韩城黄土台塬区 216

三、乾县、礼泉、武功、兴平、咸阳黄土台塬区 217

四、洛川黄土塬 217

第十二章 工程地质 218

第一节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 218

一、岩体工程地质类型 218

二、土体工程地质类型 218

第二节 工程地质问题 218

一、土壤侵蚀与风沙侵害 218

二、滑坡、崩塌与泥石流 223

三、黄土地基湿陷 226

四、区域稳定性 228

第三节 铁路工程地质 229

一、选线阶段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勘查 230

二、铁路建筑物的工程地质问题 230

第四节 水库工程地质 231

一、工程地质问题简述 232

二、工程地质问题 232

第十三章 环境地质 234

第一节 城市水质污染 234

一、西安市 234

二、咸阳市 235

三、宝鸡市 236

四、铜川市 236

五、延安市 236

六、汉中市 236

第二节 地面沉降 236

一、沉降现状 237

二、沉降原因 238

第三节 地裂缝 239

一、分布 239

二、成因 241

第四节 渍水灾害 241

一、状况及危害 241

二、原因及防治 242

第五节 地方病 243

一、克山病 243

二、大骨节病 245

三、地方性氟病 247

四、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248

第五篇 胜迹地质 250

第十四章 关中名胜地质 250

第一节 古人类遗址 250

一、蓝田猿人遗址 250

二、大荔人遗址 251

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251

第二节 名山 252

一、华山 252

二、骊山 253

三、终南山 254

四、太白山 255

五、鸡峰山、天台山、吴山 256

六、北山 256

第三节 陵山 257

第四节 温泉 258

一、华清池 258

二、石门汤 258

三、凤泉汤 258

四、夏阳瀵 259

五、龙崖寺温泉 259

第五节 水色 259

一、大岭瀑布 259

二、黑峪口 259

三、宝鸡峡 259

四、龙门峡 259

五、泾河口 260

第十五章 陕南山水地质 260

第一节 名山 260

一、紫柏山 260

二、梁山 261

三、定军山 261

四、天台山 261

五、嶓冢山 261

第二节 峡谷瀑布温泉溶洞 261

一、黄金峡 261

二、车箱峡 261

三、葫芦颈瀑布 262

四、郭家湾温泉 262

五、佛爷同(柞水溶洞) 262

六、灵崖寺 262

第十六章 陕北旅游地质 263

第一节 黄土景观 263

一、分布 263

二、洛川塬 263

第二节 名胜古迹 264

一、黄帝陵 264

二、壶口瀑布 264

三、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 264

四、长城、红石峡、镇北台 264

五、统万城 265

六、石窟 265

第六篇 大事记 266

后记 2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