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刑法的思与辩
刑法的思与辩

刑法的思与辩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柯耀程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0094779
  • 页数:30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刑法变更适用问题为引导,并辅以具体的变更适用问题。
《刑法的思与辩》目录
标签:刑法

刑法法律变更与事实变更概念的思考 1

图利罪修正与法律适用问题分析 22

“惩治盗匪条例”废止后相关法律适用问题检讨 61

论行为主体于构成要件定位问题 99

特别犯类型之共同正犯认定 124

参与拟制规范之检讨 148

不能未遂之检讨 162

刑罚相关规定之修正方向 185

竞合论之回顾与前瞻 203

“贪污治罪条例”在适用上的评估与检讨 236

性侵害案件程序处理及犯罪人处遇 253

少年矫治处遇手段之检讨 282

刑法法律变更与事实变更概念的思考 1

前言 2

壹、法律变更的基本概念 4

一、法规范的变更 6

二、评价范围的变动 7

三、范围界定 9

贰、事实变更 10

一、基本概念 10

二、事实变更的类型 11

三、事实变更的效应 12

叁、法律变更与事实变更观念厘清 13

一、区分基准 14

二、评价效应分析 15

肆、除罪化的效应及程序处理 16

一、除罪的法律适用关系 17

二、程序处理 18

三、实例解析 19

伍、结语 20

图利罪修正与法律适用问题分析 22

前言 23

壹、图利罪的迷思 27

一、吊诡的法律规范 29

二、刑法图利罪果真为举动犯 31

贰、“刑法”与特别法图利罪类型与属性之差异 34

一、属性差异 36

二、规范目的范围不同 37

三、规范对象同一性问题 37

叁、修正后新旧法适用界线判断 39

一、事实适用之认定 41

二、裁判确定前 44

三、裁判确定后 46

肆、“刑法”第二条第三项之适用问题分析 48

一、拼装却优质的规范 49

二、法律变更适用之严格限缩 51

三、单一之适用范围 54

伍、图利罪修正后所生之刑罚执行问题 54

一、法律变更程度 55

二、应否执行之分析 56

三、差异性判断问题 57

陆、结语 58

“惩治盗匪条例”废止后相关法律适用问题检讨 61

引言 62

壹、特别法废除的法律关系分析 64

一、特别法与普通法之交错 66

二、回归适用关系 69

三、特别法存在之基本条件 71

贰、“刑法”配合修正适用之检视 73

一、修法的根本观察 74

二、配套修正的适用关系 77

三、法律生效与适用问题 82

叁、“惩治盗匪条例”废除回归适用问题 84

一、一对一之回归适用 86

二、一对多之回归适用 90

三、单纯除罪问题 92

四、废除前法律适用完成案件问题 94

肆、修正评释——代结论 96

论行为主体于构成要件定位问题 99

引言 100

壹、传统评价对象分析 102

一、行为导向之刑法 103

二、行为筛选论说 104

三、评价对象之确认与质疑 108

贰、构成要件诠释之不足 109

一、以行为为中心的构成要件认定 110

二、遗漏要件检讨 114

叁、行为主体资格要件论述之欠缺 115

一、特别犯问题诠释之不足 116

二、特别犯之特殊性 117

三、行为主体评价的不一致现象 118

四、主体定位的模糊 118

肆、行为主体资格定位之重新思考 119

一、构成要件内容重新诠释 120

二、主体要件之定位效应 121

三、行为主体资格一致性之检讨 122

伍、行为主体要件定位之思考——代结论 122

特别犯类型之共同正犯认定 124

前言 125

壹、参与论学说概况 127

一、客观及主观理论之争辩 127

二、犯罪事实支配理论 131

贰、检视学说对于共同正犯之认定 133

一、客观理论之不足 133

二、主观理论之难题 135

三、综合论之谬误 136

四、支配论之隐忧 137

五、解决方案 139

叁、特别犯共同正犯之认定 141

一、特别犯形成共同正犯之基础 142

二、特别犯共同正犯主体资格之拟制问题 143

肆、重新界定共同正犯之拟制关系——代结论 146

参与拟制规范之检讨 148

问题 149

引言 149

壹、犯罪类型的行为主体 151

一、无特定行为人要求之参与类型 151

二、特定行为主体的犯罪类型 152

贰、拟制参与角色的疑虑 153

一、问题所在 154

二、主体资格拟制的疑虑 156

三、主体评价的不一致迷思 157

叁、行为主体资格参与问题重新思考 158

一、二种思维 158

二、主体资格一致性地位 160

肆、结语 161

不能未遂之检讨 162

摘要 163

前言 163

壹、未遂之基本概念 164

一、未遂前提之判断 165

二、未遂形态分析 168

三、未遂处罚之基础 169

贰、不能未遂之通念 174

一、不能未遂之不能 174

二、形成“不能”可能想象的情况 176

叁、不能未遂问题之检讨 178

一、形成关系之质疑 178

二、处罚之疑虑 181

三、小结 182

肆、不能未遂废除之刍议——代结论 183

刑罚相关规定之修正方向 185

引言 186

壹、修法动向说明 187

一、重刑化修正方向 187

二、刑罚刑度与范围的扩张 188

三、累犯规定修正重点 190

四、假释规定之配合 191

贰、“刑度草案”修正评议 192

一、重刑化立法的隐忧 193

二、刑度修正动向之质疑 194

三、刑罚种类的重整 196

四、小结 196

叁、累犯规定“修正草案”评释 197

一、累犯的性质与疑虑 197

二、累犯修正的批判 198

三、累犯假释规定的矛盾 199

四、小结 200

肆、结论与总评 201

竞合论之回顾与前瞻 203

引言 204

壹、竞合论之基本结构 208

一、竞合论之结构形态 211

二、行为数或罪数 212

三、真假竞合 214

贰、竞合论之定位 215

一、犯罪行为论 216

二、法律效果论 218

三、双重地位 219

四、刑罚裁量论 220

五、评述 222

叁、法律效果处理原则 223

一、前提条件 224

二、法律效果之处理 225

三、区分制与单一制 225

肆、回顾与前瞻 232

一、定位之检讨 232

二、处理原则之厘清 234

伍、结语 235

“贪污治罪条例”在适用上的评估与检讨 236

引言 237

壹、“贪污治罪条例”与“刑法”关系 238

一、特别法与普通法关系界定 239

二、特别法之特别 241

三、适用效力分析 242

贰、职务犯罪法律适用的切割 243

一、贪污与渎职的界线 243

二、规范适用专属性 244

叁、贪渎并存的法律适用 245

一、手段目的机制 245

二、纯正职务贪渎并存犯罪类型之适用 246

三、以贪污犯非职务犯罪之适用 247

四、“贪污治罪条例”第七条为适用范例 248

肆、欺凌“刑法”的“贪污治罪条例” 249

一、贪污行为被过度扩张 249

二、适用规范关系的混沌 250

伍、纯化适用关系——代结论 251

性侵害案件程序处理及犯罪人处遇 253

前言 254

壹、性侵害犯罪之特殊性 256

一、犯罪类型的特殊性 256

二、侵害关系 257

三、行为人之属性 258

贰、性侵害案件之范围界定 259

一、台湾地区法之类型 260

二、德国法之分类 261

叁、性侵害之法律效果分析 262

一、传统刑罚 262

二、保安处分及防制措施 264

三、其他可能之法律效果 265

肆、性侵害案件之程序处理 265

一、案件特殊性之顾虑 267

二、被害人之询问 269

三、避免重复陈述 272

四、被告对质之限制 273

五、小结 274

伍、德国1998年修法关于性侵害案件之检视 275

一、实体法之修正 275

二、程序法之修正 277

三、刑事执行法之修正 278

四、小结 279

陆、结论 280

少年矫治处遇手段之检讨 282

前言 283

壹、少年矫治处遇之基本思维 284

一、非行与转向 285

二、少年矫治处遇基本思维变迁 286

贰、矫治处遇手段设计之检视 287

一、适用前提 288

二、类型区分 289

三、程序转换 290

四、检讨 291

叁、转向式法律效果的运作 293

一、科处基础 295

二、保护处分之执行 296

三、法律效果之转换 298

四、问题 299

肆、结语 3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