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贵阳市花溪区志
贵阳市花溪区志

贵阳市花溪区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贵阳市花溪区地方志办公室编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221077967
  • 页数:8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详细介绍了花溪区的历史与发展状况,记述时间上限不限,下限为2002年。本书围绕花溪区本城市区、生态区、旅游区、文化区的定位,对花溪的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人口等都有客观的记述,尤其对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详细记述,是一部极富特色的地方志。
《贵阳市花溪区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11

第一篇 政区建置 46

第一章 建置沿革 46

第一节 元明清时期的政区 46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政区 4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区 54

第二章 乡镇概况 59

第一节 各乡概况 59

第二节 各镇概况 80

第二篇 自然环境 88

第一章 地质 88

第一节 地层 88

第二节 地质构造 89

第三节 矿藏 90

第二章 地貌 94

第一节 地貌特征 94

第二节 地貌分区 94

第三章 气候 102

第一节 气候要素 102

第二节 农业气候 104

第三节 物候 106

第四节 灾害性气候 106

第四章 河流水系 109

第一节 长江流域乌江水系 109

第二节 珠江流域西江水系 110

第三节 水资源 111

第五章 土地 土壤 114

第一节 土地 114

第二节 土壤 114

第六章 生物 116

第一节 植物 116

第二节 动物 117

第三篇 生态与环境保护 122

第一章 生态环境 122

第一节 自然生态环境 122

第二节 农业生态环境 123

第三节 大气环境 123

第四节 城市环境 124

第二章 环境保护 124

第一节 水环境治理 124

第二节 大气环境治理 126

第三节 噪声环境治理 127

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128

第五节 水土流失治理 129

第三章 环境保护管理 131

第一节 环境保护机构及工作 131

第二节 环境监理 132

第四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 133

第一章 人口 133

第一节 民国以前人口分布密度及构成 13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人口状况 136

第二章 计划生育 15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53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54

第三节 行政管理 154

第四节 人口控制 155

第五篇 民族 157

第一章 民国以前的民族构成及演变 157

第一节 清代以前的民族变化 157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民族变化 158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民族及构成 158

第一节 主体民族及分布 158

第二节 其他民族及分布 162

第三节 民族人口构成 163

第三章 民族工作 165

第一节 贯彻民族政策 165

第二节 培养民族干部 166

第三节 民族经济 166

第四节 民族教育 170

第六篇 宗教 172

第一章 道教 172

第一节 道教概况 172

第二节 道教经典 服饰 宫观及活动 173

第二章 佛教 176

第一节 佛教传入 176

第二节 佛教寺庙及活动 178

第三章 天主教 181

第一节 天主教传入 181

第二节 青岩教案 182

第三节 天主教堂 184

第四章 基督教 184

第一节 基督教的传入 184

第二节 解放后的基督教会 185

第五章 宗教管理 18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86

第二节 管理事务 186

第七篇 党派 群团 188

第一章 民国时期政党和民众团体 188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188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民众团体 189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190

第一节 中共贵阳地下组织及其活动 19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共地方组织 191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195

第四节 重大政事记略 199

第三章 民主党派及工商联 210

第一节 民主党派 210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211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地方群众团体 212

第一节 工会 212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13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214

第四节 各类协会 联合会 215

第八篇 政权 政协 218

第一章 民国前及民国时期的政权 218

第一节 元明清时期政权 218

第二节 民国时期政权 220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222

第一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223

第二节 花溪区人大常务委员会 229

第三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232

第三章 人民政府 232

第一节 贵筑县人民政府 232

第二节 花溪区人民委员会 革命委员会 人民政府 233

第四章 人民政协 23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38

第二节 政协花溪区委员会历届会议 239

第九篇 军事 248

第一章 机构 248

第一节 民国以前的地方军事机构 248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地方军事机构 249

第二章 驻军 251

第一节 民国以前的地方驻军 25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地方驻军 252

第三章 兵役 254

第一节 募兵 征兵 254

第二节 志愿兵 义务兵 255

第四章 地方武装 256

第一节 土兵 团练 民众自卫队 256

第二节 农民自卫队 民兵 257

第五章 防空 支前战备 259

第一节 日机轰炸及疏散 259

第二节 人民防空 支前战备 260

第六章 重大战事纪略 261

第一节 明代战事 261

第二节 清代战事 261

第三节 中国工农红军过境的几次战斗及活动 262

第四节 解放初期的清匪反霸战斗 263

第十篇 政法 267

第一章 公安 26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67

第二节 基层组织及治安管理 269

第三节 预审 侦查 272

第四节 监所管理 274

第五节 消防 275

第六节 交通安全管理 276

第七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内部保卫 276

第二章 检察 27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77

第二节 刑事检察 278

第三节 监所检察 279

第四节 控告 申诉 检察 280

第五节 民事行政检察 281

第六节 检察技术 281

第七节 司法警察 281

第三章 审判 282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82

第二节 刑事审判 282

第三节 民事审判 284

第四节 经济审判 285

第五节 行政审判 286

第六节 执行工作 286

第七节 告诉(立案)申诉 286

第四章 司法行政 287

第一节 法制宣传 287

第二节 人民调解 288

第三节 公证事务 288

第四节 律师事务 289

第十一篇 民政 290

第一章 优抚 安置 291

第一节 优抚 291

第二节 安置 295

第二章 救济 募捐 297

第一节 社会救济 297

第二节 灾害救济 300

第三节 社会募捐 304

第三章 婚姻登记 社团登记 304

第一节 婚姻登记 304

第二节 社团登记 305

第四章 殡葬 306

第一节 殡葬改革 306

第二节 公墓建设 307

第五章 地名管理 307

第一节 地名普查 307

第二节 乡(镇)村寨地名 309

第十二篇 综合经济 315

第一章 经济综述 315

第一节 经济发展概况 315

第二节 经济体制与体制改革 316

第三节 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 317

第四节 人民生活 318

第二章 计划管理 320

第一节 计划 320

第二节 统计 321

第三节 物价 324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333

第五节 质量技术监督 339

第六节 国土管理 342

第七节 劳动管理 工资管理 345

第八节 审计监督管理 348

第十三篇 农业 350

第一章 农业经济 350

第一节 农业发展 350

第二节 农业管理机构 350

第三节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351

第四节 耕地与区划 353

第五节 农业生产 356

第六节 农业技术推广 359

第七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364

第二章 林业 367

第一节 林业资源 367

第二节 林业生产及经营 370

第三节 森林保护管理 373

第四节 林场 375

第三章 畜牧渔业 376

第一节 养殖 376

第二节 品种及改良 383

第三节 畜禽疫病防治 384

第四节 饲料开发 385

第五节 花溪奶牛基地建设 387

第四章 水利 389

第一节 工程建设 389

第二节 水库 401

第三节 水利管理 405

第十四篇 工业 407

第一章 工业体制 407

第一节 私营工业 407

第二节 集体工业 408

第三节 国营工业 409

第二章 工业生产 410

第一节 采掘工业 410

第二节 建材工业 412

第三节 化学工业 413

第四节 手工业 413

第五节 食品工业 414

第六节 农机工业 415

第七节 电力工业 415

第三章 工业管理 417

第一节 生产供销管理 417

第二节 财务管理 418

第四章 驻区工业企业选介 418

第一节 集团(股份)公司 418

第二节 工厂 420

第三节 茶场 奶牛场 421

第十五篇 乡镇企业 423

第一章 社队企业 乡镇企业 423

第一节 社队企业 423

第二节 乡镇企业 424

第二章 企业门类 425

第一节 工业企业 426

第二节 农业企业 429

第三节 建筑 运输企业 429

第四节 餐饮和旅游服务业 430

第三章 乡镇企业管理 43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32

第二节 企业管理 433

第三节 主要乡镇企业选介 435

第十六篇 交通 运输 邮电 440

第一章 交通 440

第一节 道路 桥梁 航线 航道 440

第二节 设施 459

第三节 交通管理 460

第二章 运输 461

第一节 公路客货运输 461

第二节 铁路 航空 水道运输 463

第三节 运输管理 464

第三章 邮政 电信 466

第一节 邮政 466

第二节 电信 470

第十七篇 城乡建设 474

第一章 城镇建设 47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74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475

第三节 旧城改造 479

第二章 风景名胜区建设 480

第一节 花溪公园景区建设 480

第二节 天河潭景区建设 481

第三章 镇村建设 482

第一节 集镇建设 482

第二节 农民新村建设 485

第四章 建筑业及房地产开发 487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87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及市场管理 488

第十八篇 商业 490

第一章 商业体制 492

第一节 私营商业 492

第二节 国有商业 493

第三节 供销合作 494

第二章 市场 496

第一节 市场设置 496

第二节 市场建设 499

第三章 行业经营 500

第一节 农副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经营 500

第二节 日杂品 副食品经营 501

第三节 外贸 502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 503

第一节 饮食业 503

第二节 服务业 504

第五章 粮油购销 504

第一节 征购 504

第二节 供应 506

第三节 粮食调运 加工 509

第四节 仓储保管 512

第六章 经营管理 513

第一节 计划管理 513

第二节 财务管理 514

第三节 商品管理 514

第十九篇 财政 税务 金融 516

第一章 财政 516

第一节 财政体制 516

第二节 财政收入 518

第三节 财政支出 520

第四节 财政监督检查 522

第五节 预决算及财务管理 524

第二章 税务 525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税捐 525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税务 526

第三章 金融 533

第一节 金融机构 533

第二节 货币 535

第三节 债券 储蓄 536

第四节 贷款 537

第五节 保险 539

第二十篇 文化 540

第一章 文化行政管理机构及文艺团体 541

第一节 文化行政管理机构 541

第二节 文艺团体 543

第二章 文学艺术 544

第一节 文学 544

第二节 戏剧 563

第三节 书法 美术 摄影 567

第四节 音乐 舞蹈 569

第五节 大型文艺活动 572

第三章 广播 电视 影像 574

第一节 广播 574

第二节 电视 575

第三节 电影 录像 575

第四节 文化市场管理 576

第四章 图书 档案 577

第一节 图书 577

第二节 档案 578

第五章 报纸 刊物 579

第一节 报纸 579

第二节 刊物 580

第六章 体育 581

第一节 体育工作机构 设施和群众体育组织 581

第二节 群众体育 582

第七章 文物 587

第一节 文物古迹 587

第二节 文物保护和管理 598

第二十一篇 教育 609

第一章 学校 611

第一节 县学 书院 义学 私塾 611

第二节 幼儿园 612

第三节 小学 613

第四节 中学 618

第五节 中等专业学校 623

第六节 民族学校 624

第七节 民办学校 626

第二章 教学 627

第一节 学制 627

第二节 教学内容 628

第三节 教学方法 632

第四节 教材 633

第三章 教师 634

第一节 教师队伍 634

第二节 教师资质 635

第三节 教师待遇 635

第四节 教师培训 637

第四章 成人教育 638

第一节 民众教育 638

第二节 农民教育与扫盲 638

第三节 职工业余教育 639

第四节 函授教育 640

第五章 教育管理 640

第一节 机构 640

第二节 学籍管理 642

第三节 学生成绩考核管理 643

第四节 奖惩制度 643

第五节 招生 644

第六节 “两基”工作 646

第六章 基础设施建设 647

第一节 建设经费 647

第二节 校舍维修和兴建 647

第三节 仪器配备 649

第七章 驻区高等院校及干部培训学校 649

第一节 高等院校 649

第二节 干部培训学校 652

第二十二篇 医药 卫生 653

第一章 医疗 653

第一节 医疗机构 653

第二节 医疗设施 医疗技术 658

第三节 公费医疗 665

第二章 防疫 666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666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及肿瘤调查 670

第三节 公共卫生 671

第四节 初级卫生保健 674

第三章 妇幼保健 675

第一节 新法接生及计划生育指导 675

第二节 儿童保健 677

第四章 药品监督 677

第一节 药政管理机构 677

第二节 药品监督管理 678

第五章 驻区医疗机构 678

第一节 疗养院 678

第二节 医院 679

第二十三篇 科学技术 681

第一章 科技组织及科技活动 681

第一节 科技机构 681

第二节 技术人员职称评定 681

第三节 科学普及活动 682

第二章 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683

第一节 农业科学 683

第二节 工业新技术 690

第三章 驻区科研机构 692

第一节 机构简介 692

第二节 重要科研成果 695

第二十四篇 名人在花溪 697

第一章 军政要人在花溪 697

第一节 民国军政要人在花溪 697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在花溪 698

第二章 文化名人在花溪 706

第一节 教育家 数学家在花溪 706

第二节 文学家 艺术家在花溪 707

第三章 外国贵宾访问花溪 709

第一节 大洋洲 非洲 欧洲贵宾访问花溪 709

第二节 联合国官员 驻华大使到花溪 710

第二十五篇 旅游 714

第一章 旅游资源 715

第一节 自然景观 715

第二节 人文景观 718

第三节 民族风情 719

第二章 风景名胜 720

第一节 花溪公园 720

第二节 天河潭风景区 722

第三节 古镇青岩 724

第四节 高坡苗族风情区 727

第五节 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 729

第六节 旅游线路 729

第三章 生态旅游 731

第一节 观光农业 731

第二节 观光森林 732

第四章 旅游管理 旅游服务 734

第一节 旅游管理 734

第二节 旅游服务 734

第二十六篇 习俗 方言 会社道门 739

第一章 习俗 739

第一节 饮食习俗 739

第二节 服饰 739

第三节 住宅 用器 740

第四节 婚姻习俗 742

第五节 丧葬习俗 746

第六节 庆贺 节日 748

第七节 信仰 禁忌 752

第二章 姓氏 754

第一节 姓氏及分布 754

第二节 苗族姓氏构成 755

第三章 方言 756

第一节 汉语方言 756

第二节 布依族方言 759

第三节 苗族方言 765

第四节 谚语 769

第五节 歇后语 771

第四章 风尚 773

第一节 村规民约 773

第二节 当代新风 774

第五章 社会行业状况 775

第一节 民国时期行业 775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行业 776

第六章 宗祠 会馆 行会 777

第一节 宗祠 777

第二节 会馆 行会 777

第七章 帮会 会社道门 778

第一节 帮会 778

第二节 会社道门 780

第二十七篇 人物 781

人物传 781

干把猪 781

班麟贵 781

班应寿 781

吴中蕃 781

周起渭 782

周钟瑄 783

谢庭薰 784

赵彩章 784

赵理伦 784

刘清 785

周奎 785

周际华 785

赵国澍 786

赵以焕 786

赵以炯 786

姚华 787

平刚 787

刘剑魂 788

周诒春 788

唐宝心 789

郑先辛 789

唐树本 790

萧醒球 790

张德温 791

田君亮 791

罗登义 792

李独清 792

谌湛溪 793

丁道衡 793

张汝舟 793

朱厚锟 794

孟光涛 794

赵玉华 794

岳琴 795

廖崇美 795

赵玉珍 汪祖亮 796

赖茂春 796

刘西贵 796

朱兴伦 797

刘复莘 797

人物简介 798

陈达之 798

王枫 798

王思明 798

张恒 799

罗大胜 799

王朝珍 799

黎培基 800

罗浮仙 800

人物名表 801

修志始末 80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