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2006-2007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2006-2007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2006-2007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1987713
  • 页数:4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大量的数字和科学的分析框架,对中国区域创新总的能力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2006-2007》目录

第一篇 2006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3

第一章 全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排名 3

第二章 决定创新能力强与弱的因素分析 8

一、领先地区 8

二、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收入及教育水平的关系 9

三、科技投入金额及投入强度 10

四、企业科技投入来源的结构 14

五、政府科技投入使用结构 15

六、从专利申请受理情况看创新能力分布 17

七、新产品销售收入及新产品率 20

第三章 排名变化幅度较大的地区 23

一、云南省(29→25) 23

二、湖南省(15→12) 23

三、福建省(9→13) 23

四、海南省(24→28) 24

五、河北省(17→20) 24

六、安徽省(12→15) 24

第二篇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研究第一章 导言 27

一、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的概念及意义 27

二、本报告的主要研究内容 28

三、本报告的主要结论 28

第二章 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状 30

一、计划经济时代的产学研合作 30

二、改革开放后的产学研合作 30

三、以校办产业和所办产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 33

第三章 当前产学研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8

一、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外部环境因素 38

二、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效率分析 40

三、现阶段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与挑战 43

四、产学研合作水平低的制度政策因素 43

第四章 产学研各方参与合作的价值取向和资源优势分析 45

一、产学研合作各方的资源优势分析 45

二、产学研合作各方的价值观分析 45

三、产学研合作的内在机理 46

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49

第五章 美、英、日三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比较 52

一、美国 52

二、英国 55

三、日本 60

第六章 日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合作开发的启示 66

一、VLSI项目的建立背景 66

二、VLSI研究协会的组织 67

三、政府在组织VLSI研究项目中的作用 71

四、启示 74

第七章 中国区域产学研情况分析 77

一、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和举措 77

二、大学、科研院所和产业合作动态 81

第八章 构建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与组织 86

一、为什么提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86

二、为什么提出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88

三、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产学研结合的五原则 90

四、构建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体系 91

五、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 92

第九章 完善科技计划体系,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 98

一、中国政府对企业的研发支持分析 98

二、企业参与科技计划的现状分析 101

三、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分析 104

四、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 105

第十章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的政策框架 108

一、为什么提出企业主体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政策 108

二、增加政府对企业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的投入 109

三、要把产学研的重点放在扶持优势企业和产业 110

四、设立专业化的产学研协会,加强政府的组织协调 111

五、调整科技计划,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 112

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113

七、建立一个有利于各方利益的知识产权制度 114

八、要大幅度提高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规模和质量 115

第三篇 区域创新能力分析(省、直辖市、自治区)报告第一章 北京市创新能力分析 119

一、创新能力分析 119

二、产学研合作 119

三、基本结论 120

第二章 天津市创新能力分析 127

一、创新能力分析 127

二、产学研合作 127

三、基本结论 128

第三章 河北省创新能力分析 135

一、创新能力分析 135

二、产学研合作 135

三、基本结论 136

第四章 山西省创新能力分析 143

一、创新能力分析 143

二、产学研合作 143

三、基本结论 144

第五章 内蒙古自治区创新能力分析 151

一、创新能力分析 151

二、产学研合作 151

三、基本结论 152

第六章 辽宁省创新能力分析 159

一、创新能力分析 159

二、产学研合作 159

三、基本结论 160

第七章 吉林省创新能力分析 167

一、创新能力分析 167

二、产学研合作 167

三、基本结论 168

第八章 黑龙江省创新能力分析 175

一、创新能力分析 175

二、产学研合作 176

三、基本结论 176

第九章 上海市创新能力分析 183

一、创新能力分析 183

二、产学研合作 183

三、基本结论 184

第十章 江苏省创新能力分析 191

一、创新能力分析 191

二、产学研合作 191

三、基本结论 192

第十一章 浙江省创新能力分析 199

一、创新能力分析 199

二、产学研合作 199

三、基本结论 200

第十二章 安徽省创新能力分析 207

一、创新能力分析 207

二、产学研合作 208

三、基本结论 208

第十三章 福建省创新能力分析 215

一、创新能力分析 215

二、产学研合作 215

三、基本结论 216

第十四章 江西省创新能力分析 223

一、创新能力分析 223

二、产学研合作 223

三、基本结论 224

第十五章 山东省创新能力分析 231

一、创新能力分析 231

二、产学研合作 231

三、基本结论 232

第十六章 河南省创新能力分析 239

一、创新能力分析 239

二、产学研合作 240

三、基本结论 240

第十七章 湖北省创新能力分析 247

一、创新能力分析 247

二、产学研合作 247

三、基本结论 248

第十八章 湖南省创新能力分析 255

一、创新能力分析 255

二、产学研合作 255

三、基本结论 256

第十九章 广东省创新能力分析 263

一、创新能力分析 263

二、产学研合作 263

三、基本结论 264

第二十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能力分析 271

一、创新能力分析 271

二、产学研合作 271

三、基本结论 272

第二十一章 海南省创新能力分析 279

一、创新能力分析 279

二、产学研合作 279

三、基本结论 279

第二十二章 重庆市创新能力分析 286

一、创新能力分析 286

二、产学研合作 286

三、基本结论 287

第二十三章 四川省创新能力分析 294

一、创新能力分析 294

二、产学研合作 294

三、基本结论 295

第二十四章 贵州省创新能力分析 302

一、创新能力分析 302

二、产学研合作 302

三、基本结论 302

第二十五章 云南省创新能力分析 309

一、创新能力分析 309

二、产学研合作 309

三、基本结论 310

第二十六章 西藏藏族自治区创新能力分析 317

一、创新能力分析 317

二、基本结论 317

第二十七章 陕西省创新能力分析 324

一、创新能力分析 324

二、产学研合作 324

三、基本结论 325

第二十八章 甘肃省创新能力分析 332

一、创新能力分析 332

二、产学研合作 332

三、基本结论 333

第二十九章 青海省创新能力分析 340

一、创新能力分析 340

二、产学研合作 340

三、基本结论 340

第三十章 宁夏回族自治区创新能力分析 347

一、创新能力分析 347

二、产学研合作 347

三、基本结论 347

第三十一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创新能力分析 354

一、创新能力分析 354

二、产学研合作 354

三、基本结论 355

第四篇 附录 365

第一章 区域创新能力分地区基本指标 365

1.1.1.1 研究与实验发展全时人员当量 365

1.1.1.2 每万人平均研究与实验发展全时人员当量 365

1.1.1.3 研究与实验发展全时人员当量增长率 365

1.1.2.1 政府科技投入 365

1.1.2.2 政府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 366

1.1.2.3 政府科技投入增长率 366

1.2.1.1 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 366

1.2.1.2 每十万人平均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 366

1.2.1.3 发明专利申请受理增长率 367

1.2.2.1 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 367

1.2.2.2 每百万人平均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 367

1.2.2.3 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增长率 367

1.3.1.1 国内论文数 368

1.3.1.2 每十万人平均发表的国内论文数 368

1.3.1.3 国内论文数量增长率 368

1.3.2.1 国际论文数 368

1.3.2.2 每百万人平均发表的国际论文数 369

1.3.2.3 国际论文数增长率 369

1.4.1 每百名科学家与工程师平均发表的国内论文 369

1.4.2 每百名科学家与工程师平均发表的国外论文 369

1.4.3 每亿元科技经费内部支出产生的发明专利授权数 370

1.4.4 每万元科技经费内部支出产生的新产品产值 370

1.4.5 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产生的发明专利授权数 370

1.4.6 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产生的新产品产值 370

2.1.1.1 科技论文作者同省异单位所占比例 371

2.1.1.2 科技论文作者异省合作所占比率 371

2.1.1.3 科技论文作者异国合作所占比例 371

2.1.2 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筹集资金中来自企业资金的比例 371

2.1.3.1.1 发明专利联合申请占全国份额 372

2.1.3.1.2 发明专利联合申请增长率 372

2.1.3.2.1 三种专利联合申请占全国份额 372

2.1.3.2.2 三种专利联合申请增长率 372

2.2.1.1 技术市场交易金额 373

2.2.1.2 技术市场平均交易额 373

2.2.1.3 技术市场交易金额的增长率 373

2.2.2.1 大中型工业企业购买国内技术成交金额 373

2.2.2.2 大中型工业企业购买国内技术平均成交金额 374

2.2.2.3 大中型工业企业购买国内技术成交金额增长率 374

2.2.3.1 大中型工业企业国外技术成交金额 374

2.2.3.2 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国外技术成交金额 374

2.2.3.3 大中型工业企业国外技术成交金额增长率 375

2.3.1 外国直接投资额 375

2.3.3 外国直接投资增长率 375

3.1.1.1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人员数 375

3.1.1.2 每万人平均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人员数 376

3.1.1.3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人员增长率 376

3.1.2.1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 376

3.1.2.2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376

3.1.2.3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增长率 377

3.1.3 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机构的企业占总企业数的比例 377

3.2.1.1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 377

3.2.1.2 每十万人平均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 377

3.2.1.3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增长率 378

3.2.2.1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 378

3.2.2.2 每十万人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 378

3.2.2.3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增长率 378

3.3.1.1 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 379

3.3.1.2 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 379

3.3.1.3 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增长率 379

3.3.2.1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额 379

3.3.2.2 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技术改造的投入额 380

3.3.2.3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增长率 380

3.4.1 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 380

3.4.2 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380

3.4.3 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率 381

4.1.1.1 每百人平均固定电话用户 381

4.1.1.2 每百人平均移动电话用户 381

4.1.1.3 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拥有家用电脑数 381

4.1.1.4 每百人平均国际互联网络用户 382

4.1.2.1 每万人平均公路拥有量 382

4.1.2.2 公路人均拥有量增长率 382

4.1.3.1 四种交通方式的旅客吞吐量 382

4.1.3.2 四种交通方式的货邮吞吐量 383

4.2.1.1 政府财政支出 383

4.2.1.2 政府财政支出增长率 383

4.2.2.1 进出口差额 383

4.2.2.2 进出口差额增长率 384

4.2.3.1 国内固定资产投资额 384

4.2.3.2 人均国内固定资产投资额 384

4.2.3.3 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384

4.2.4.1 居民消费水平 385

4.2.4.2 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 385

4.3.1.1 对教育的投资占GDP的比例 385

4.3.1.2 对教育的投资的增长率 385

4.3.2 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所占的比例 386

4.3.3 人均受教育年限 386

4.4.1.1 国家创新基金获得资金 386

4.4.1.2 地方创新基金匹配资金 386

4.4.2.1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获得金融机构贷款额 387

4.4.2.2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平均获得金融机构贷款额 387

4.4.2.3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增长率 387

4.5.1.1 民营科技企业数 387

4.5.1.2 民营科技企业增长率 388

4.5.2.1 高新技术企业数 388

4.5.2.2 高新技术企业增长率 388

4.5.3.1 每十万人平均新注册企业数 388

4.5.3.2 新注册企业增长率 389

5.1.1.1 人均GDP水平 389

5.1.1.2 人均GDP水平增长率 389

5.1.2.1 劳动生产率 389

5.1.2.2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390

5.2.1 前三个支柱行业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390

5.2.2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 390

5.2.3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 390

5.3.1 出口额占GDP的比重 391

5.3.2 出口额占全国的份额 391

5.3.3 出口额的增长率 391

5.4.1 人均居民收入 391

5.4.2 人均居民收入增长率 392

5.5.2 城镇登记失业率 392

5.5.3 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392

第二章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含义、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数据来源 393

一、区域能力评价的含义 393

二、指标体系 393

三、评价方法 399

四、数据来源 40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