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荒原”之风 T.S.艾略特在中国
“荒原”之风 T.S.艾略特在中国

“荒原”之风 T.S.艾略特在中国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洪川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1078102
  • 页数:328 页
图书介绍:T.S.艾略特是一位具有世界意义的英国现代派大师,他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成为现代中西文学与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的一个经典个案。本书将艾略特置于西方历史文化、现代派文学观念发展及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语境中加以考察,系统地整理、分析和阐释艾略特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不仅对艾略特在中国的广泛影响提出了科学依据和解释,纠正了我国翻译艾略特及释读艾略特中的若干问题,还评析了我国不同时期研究艾略特的成果,归纳了艾略特对中国新诗发展的主要贡献,分析了中国诗人对艾略特的创造性接受,并借此个案对文化语境与文学接受的辨证关系给予了充分的阐述。
《“荒原”之风 T.S.艾略特在中国》目录
标签:荒原

绪论 1

第一章 T.S.艾略特:开启英美现代派诗风的大师 13

第一节 西方现代派文学:历史文化背景与思想艺术特征 13

1.现代派文学的边界 14

2.现代化:现代派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18

2.1 社会背景 18

2.2 文化思潮背景 20

2.3 文学发展背景 23

3.现代派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25

3.1 思想特征 25

3.2 艺术特征 29

第二节 艾略特与20世纪初英美诗歌 31

1.艾略特与维多利亚后期诗歌 32

2.艾略特与意象派 36

2.1 艾略特与休姆 37

2.2 艾略特与庞德 38

第三节 继承与创新:艾略特的创作与诗歌理论 45

1.艾略特的生活和思想历程 45

2.艾略特的创作 51

2.1 《杰·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及其他 51

2.2 《荒原》 57

2.3 《四个四重奏》 65

3.艾略特的诗歌理论 68

小结 74

第二章 T.S.艾略特在中国的译介 76

第一节 西学东渐与西方现代派文学传入中国 76

1.西学东渐与国人观念的改变 76

2.西学东渐与社科及文学翻译 79

2.1 西学东渐与社科翻译 79

2.2 西学东渐与“我化”的文学翻译 81

3.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传入 82

3.1 “五四”对待传统的态度 82

3.2 “五四”时期对待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态度 83

3.3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传入 84

第二节 艾略特在中国的译介 88

1.三四十年代的艾略特译介 89

1.1 叶公超:“一位T.S.Eliot的信徒” 90

1.2 赵萝蕤:《荒原》译介第一人 93

1.3 30年代其他期刊译介情况 95

1.4 瑞恰慈、温德、燕卜荪等与艾略特在中国的传播 99

1.5 《杰·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和《四个四重奏》的译介 101

2.“新时期”的艾略特译介 103

2.1 拨乱反正:《荒原》译介先行 103

2.2 一诗多译:艾略特名作译介成为亮点 104

2.3 裘小龙与《四个四重奏》 105

2.4 其他译介 106

3.文化语境与文学译介:艾略特译介反思 109

3.1 “迟到”的艾略特 110

3.2 译介艾略特:中国新诗发展的需要 111

3.3 艾略特译介策略分析 114

3.3.1 三四十年代的译介策略 115

3.3.2 “新时期”的译介策略 116

第三节 艾略特名诗《情歌》和《荒原》汉译研究 119

1.文学翻译是文学接受 119

2.《情歌》三个汉译本比较 121

2.1 理解、阐释与“误读” 121

2.2 译者的主体性 129

3.《荒原》翻译:接受语境与译者接受 134

3.1 接受语境 135

3.2 译者接受 137

3.2.1 译出原作的“情致” 138

3.2.2 译出原作语言风格 140

3.2.3 翻译中的“误读” 142

小结 145

第三章 T.S.艾略特研究在中国 147

第一节 三四十年代的艾略特研究 148

1.叶公超:开启中国艾略特研究之风 149

2.赵萝蕤与《荒原》研究 155

3.其他研究 157

3.1 期刊译介文章中的艾略特 157

3.2 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中的艾略特 159

3.2.1 再引叶公超 159

3.2.2 “九叶”理论家眼里的艾略特 160

第二节 新时期的艾略特研究 163

1.早期研究 165

2.中期研究 171

2.1 研究概述 171

2.2 裘小龙:艾略特开一代诗风 174

2.3 艾略特作品研究 176

2.4 艾略特诗论研究 179

2.5 艾略特比较研究 184

3.后期研究 185

3.1 张剑的《艾略特与英国浪漫主义传统》 185

3.2 蒋洪新的《走向〈四个四重奏〉——T.S.艾略特的诗歌艺术研究》 190

3.3 蒋洪新的《英诗的新方向——庞德、艾略特诗学理论与文化批评研究》 191

3.4 其他研究 193

第三节 艾略特研究反思 196

1.西方艾略特研究状况 196

2.反思之一:研究范围与宽度 200

3.反思之二:研究视角与方法 202

4.反思之三:如何解读《荒原》 205

5.反思之四:文化语境与文学研究 208

小结 209

第四章 “荒原”意识:T.S.艾略特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 211

第一节 艾略特与“新月派” 214

1.艾略特“到来”之前的中国新诗 214

2.新月派概况 215

3.徐志摩的《西窗》与艾略特的《序曲》 216

4.孙大雨的《自己的写照》与《荒原》 218

5.新月派理论家与艾略特 221

5.1 叶公超:从艾略特寻找理论资源 221

5.2 闻一多:从《荒原》获得灵感 223

第二节 艾略特与中国“现代派” 226

1.现代派概况 226

2.现代派期刊与艾略特 228

3.现代派诗人与艾略特 231

3.1 卞之琳:与艾略特“不无共鸣” 231

3.2 何其芳:“带有艾略特的影子” 235

3.3 戴望舒与《荒原》第一个汉译本 236

4.“荒原意识”与“智性化”诗歌 238

4.1 现代派诗人的“荒原意识” 239

4.2 现代派诗人的“智性化”诗歌追求 245

第三节 艾略特与“九叶诗派” 251

1.“九叶诗派”概况 252

2.历史的选择:“九叶”与艾略特的渊源关系 253

3.《诗创造》、《中国新诗》与艾略特 261

4.“九叶”诗人:T.S.艾略特的“私淑者” 264

5.新诗现代化:接受“以艾略特为核心的现代西洋诗的影响” 265

6.“九叶”诗歌批评家:参照艾略特的理论标准 272

7.艾略特对“九叶”诗人创作的影响 276

7.1 字句与意象 276

7.2 诗歌主题 278

7.3 诗歌观念与技巧 282

8.“融合中外诗艺”与艾略特的“中国化” 288

小结 293

结语 296

主要参考文献 304

附录一 T.S.艾略特重要生平事件与著作年表 314

附录二 T.S.艾略特作品中译本及国内艾略特研究主要论著目录 317

后记 3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