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成果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小芒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010065667
  • 页数:480 页
图书介绍: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根据他的这一重要思想,特策划本书。包括: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核心,全面发展:科学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的关系,协调发展:科学处理重点发展与平衡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科学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统筹兼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目标选择和价值追求,和平发展: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与承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引领科学发展的关键,正确政绩观与科学评价标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证等10章。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实践意义、本质核心、思想内涵、理论体系、实际体现等进行研究,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建构的探索。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成果》目录

总序 1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一、唯物史观——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1

(一)从循环论到唯物史观 2

(二)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念 5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 13

(一)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 14

(二)发展才是硬道理 18

(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2

三、当代西方主要发展理论的成果借鉴 26

(一)单纯经济增长的发展观 26

(二)社会综合发展的发展观 31

(三)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 34

(四)可持续发展观 38

四、科学发展观的诞生 40

(一)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实践与理论基础 40

(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5

(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50

(四)科学发展观是以发展为主题的完备理论体系 55

(五)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59

第二章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核心 64

一、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64

(一)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理论 65

(二)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主体性的理论 68

(三)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 70

(四)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72

(五)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 75

二、以人为本的时代内涵与核心地位 76

(一)以人为本的“人”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76

(二)以人为本的“本”具有丰富的含义 81

(三)以人为本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精神 84

(四)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87

三、以人为本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92

(一)以人为本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92

(二)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导思想 99

(三)将以人为本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103

第三章 全面发展:科学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的关系 109

一、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观 109

(一)对“经济唯物主义”批判的批判 109

(二)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111

(三)社会有机体理论与整体性思维方式 115

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全面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119

(一)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最初目标 120

(二)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 122

三、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发展观 125

(一)全面发展观是对我国现阶段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总体把握 125

(二)全面发展在科学发展观中的统领地位和主导作用 128

(三)全面发展观的提出是对过去片面发展观念的超越 131

四、新时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135

(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 135

(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38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41

(四)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143

第四章 协调发展:科学处理重点发展与平衡发展的关系 146

一、马克思主义的协调发展观 146

(一)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协调发展的思想 146

(二)协调发展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广泛适用性 149

二、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思想的历史回顾 151

(一)“十大关系”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51

(二)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 155

(三)十二个关系中的协调发展 158

三、科学发展观对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认识 159

(一)贯穿于整个科学发展观之中的协调发展观 160

(二)协调发展与我国当代发展的科学对策 165

四、关键是协调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68

(一)发展是三者协调关系的核心 168

(二)改革是实现社会协调发展的途径 170

(三)稳定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状态和必要条件 172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科学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176

一、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困境 176

(一)20世纪的发展所遭遇的困境 177

(二)我国发展面临的严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80

二、可持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183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观的认识基础 183

(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马克思主义阐释 189

(三)造成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重要制度根源 194

三、可持续发展——人类发展观的最新成果 199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及其内涵 200

(二)我国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204

(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可持续发展观的新贡献 207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重要发展 211

四、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5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215

(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17

(三)向可持续的消费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220

第六章 统筹兼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 224

一、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24

(一)统筹兼顾是我们党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24

(二)统筹兼顾是要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227

二、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经验 230

(一)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的提出和运用 230

(二)邓小平对统筹兼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235

(三)江泽民对统筹兼顾思想新的运用和发展 237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240

(一)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40

(二)统筹兼顾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244

(三)统筹兼顾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 249

(四)统筹兼顾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254

四、按照“五个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258

(一)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258

(二)坚持统筹区域发展 263

(三)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266

(四)坚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70

(五)坚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72

第七章 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目标选择和价值追求 275

一、科学发展的目标选择与和谐社会的理想探索 275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276

(二)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道路的探索 281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构想的提出 284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 290

(一)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 290

(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和归宿 295

(三)坚持以人为本,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途径 298

三、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300

(一)实现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 300

(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与核心 304

(三)以公平正义原则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 309

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312

(一)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物质基础 312

(二)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315

(三)协调发展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原则 317

(四)可持续发展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拓展 321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323

(一)要着力解决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 323

(二)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 327

(三)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 330

第八章 和平发展: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与承诺 332

一、和平发展是中华民族世代的追求 332

(一)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33

(二)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337

(三)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必然选择 341

(四)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348

二、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发展道路 350

(一)以人为本的和平发展道路 350

(二)全面协调的和平发展道路 353

(三)可持续的和平发展道路 355

三、和平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 358

(一)构建和谐世界是我党对外关系的重要理念 359

(二)坚持对外开放基本方针,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363

(三)中国和平发展对世界做出的杰出贡献 368

(四)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73

四、和平发展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377

(一)军队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378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 383

(三)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85

第九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引领科学发展的关键 389

一、新时期在执政党建设认识上的新进展 389

(一)对党的执政理念认识的不断深化 390

(二)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发展 393

(三)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认识的新进展 395

(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398

二、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 402

(一)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价值理念 402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406

(三)不断提高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能力 408

三、提高科学领导发展的能力 412

(一)坚持全面性思维方式,提高把握全局的宏观思维能力 413

(二)坚持协调性思维方式,提高驾驭平衡的辩证思维能力 415

(三)坚持可持续性思维方式,提高科学预见的前瞻思维能力 418

四、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 421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422

(二)认清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变化、新特点,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前提 425

(三)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 428

第十章 正确政绩观与科学评价标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证 438

一、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438

(一)正确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证 439

(二)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正确的政绩观 443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文评价标准 446

(一)人文评价标准的重要社会意义 447

(二)人文评价标准的实践作用 450

(三)人文评价标准需要贯彻的主要原则 453

三、探索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 457

(一)改变以GDP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457

(二)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 460

(三)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466

(四)创建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求的“绿色GDP”体系 469

参考文献 474

后记 48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