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图书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提要  人文社会科学部分  下  2005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提要  人文社会科学部分  下  2005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提要 人文社会科学部分 下 2005PDF电子书下载

综合图书

  • 电子书积分:4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国家图书馆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01335879
  • 页数:212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2005年国家教委授予博士学位的博士论文的提要汇编,内容涉及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科学等7个学科领域,共6598篇,是相关学者研究学问的重要检索工具。
上一篇:国学大师讲国学下一篇:天中记 下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提要 人文社会科学部分 下 2005》目录

教育学 953

教育学原理 953

自然与自由:卢梭与现代教育的困境&曹永国 953

论教育身份&陈振中 953

从“控制”走向“治理”:政府职能转变视野中我国教师教育管理模式研究&陈正华 954

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一种生存哲学的视角&崔国富 954

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论儿童精神的人文性&丁海东 954

论现代教育中的实质非理性现象&方建锋 955

内生追赶型中国教育现代化模式研究&郭永华 955

学术与政治之间: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的历史分析&胡金平 955

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李秉中 956

好人与好公民:古希腊公民教育思想史论&李长伟 956

论教育启蒙与公民人格建构:教育哲学视域的一种思考&李朝东 957

百年语文育人功能检讨&李大圣 957

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研究&李静 958

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转型的理论研究&李伟言 958

重构学校精神:学校功能偏离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李兴洲 959

事件·场景·交往:学生社会生活研究&李醒东 959

论农村义务教育的制度选择:义务教育制度下农村职业教育合理性研究&李艳 959

共生教育论纲&李燕 960

自然·教育·创生:走向创生美学论教育&李业才 960

论教育叙事&林德全 960

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刘黔敏 961

论教育思维&刘庆昌 961

文学教育论&鲁定元 962

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冲突与整合&马永霞 962

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申仁洪 962

中国教师政策研究:基于教育政策内容的视角&石长林 963

创新精神培养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孙其华 963

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一所学校的个案研究&唐丽芳 964

学生学习生活研究&唐荣德 964

汉字字源语境多媒体再现之教育研究&涂涛 965

论学校教育中的行为不当及其对少年犯罪的影响&王全志 965

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理论研究:教育学的立场和观点&王卓 965

教育创新组织的领导与管理&温恒福 966

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研究&吴全华 966

市场引入条件下的政府、学校和中介组织:从民办中小学发展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徐冬青 966

政府分权与大学自主&许杰 967

区域教育政策行为研究:以县级区域为例&杨润勇 967

民办高等学校产权配置法律问题研究&杨挺 968

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尹爱青 968

中小学学生政治生活研究&英配昌 968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于发友 969

现代性与教育:后现代语境中教育观的现代性焦虑与哲学应答&于伟 969

批判与重构:人的形象重塑及其教育意义探索&岳伟 970

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张家军 970

科学教育:人性迷失与理性遍寻&张敏 970

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赵爽 971

超越式学习论&赵义泉 971

老年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台湾地区为例&周德荣 972

制度下的教师文化&周海玲 972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研究&周佳 972

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周志平 973

学校行为的社会逻辑:关系网络中的学校&庄西真 973

马丁·海德格尔对美国教育哲学的影响&Philip Allen McBrayer 973

课程与教学论 974

多元智力的实证研究与物理教学的对策&陈娴 974

教学公平研究&陈云奔 974

小学语文小班化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董蓓菲 974

数学探究学习内涵与策略研究&范文贵 975

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侯新杰 975

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黄爱峰 975

探索作为整体的教学艺术:以国语教学为例&金永得 976

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研究&靳莹 976

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李如密 976

教师校本学习研究&李志厚 977

论教师教学生活的智慧:一种形上关怀&刘徐湘 977

遮蔽与澄明:德性教学的存在之思&柳士彬 978

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研究&吕林海 978

数形结合的解题研究:表征的视角&罗新兵 978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马宏佳 979

香港小学中国语文课业为本教学的理论与实验&莫淑仪 979

化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的研究&任红艳 979

对话教学的意义与策略:公民教育的新视点&沈晓敏 980

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宋宝和 980

数学教学效率研究&王光明 980

秩序校园:中小学教学秩序的田野考察&王丽琴 981

语文课程知识的选择&王漫 981

试论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王攀峰 981

基于图式的数学学习研究&王兄 982

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王旭卿 982

教学的生命视野研究&燕良轼 982

高中物理教材设计论&杨广军 983

创造教育障碍研究&杨莉君 983

时间意识与教育之思&杨旭东 983

香港中学中国文学科课程的历史、现状与展望&姚素珍 984

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叶丽新 984

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于源溟 985

论课堂中的差异发展教学&曾继耘 985

自主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张国松 985

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张建琼 986

香港中学中国语文科校本课程发展研究&张寿洪 986

对话教学研究&张增田 986

科学课程及其变革的社会学审视&赵长林 987

学习共同体:关于学习的社会文化分析&赵健 987

教育史 987

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中国近现代教育宗旨的话语分析&但昭彬 987

走向自由教育学:毛泽东教育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及其表征&董标 988

印光教育思想研究&杜钢 988

从专业协会到教师工会:美国全国教育协会角色转变之研究&龚兵 989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及其行政制度研究&广少奎 989

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蔡元培、黄炎培和陶行知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特点研究&胡志坚 989

知识演变与美国现代大学的确立&黄宇红 990

美国“国际教育”:历史、理论与政策&李爱萍 990

教育视野中的传统游戏研究&李屏 991

警察职业变革与警察教育:英国现代警察教育的形成与演变&李涛 991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研究:1912—1949&慕景强 991

抗战以前中国基督教大学及其学生生活研究&孙崇文 992

西方大学理想中的保守理智结构:从纽曼到布鲁姆:一项历史社会框架下的观念史研究&王晨 992

走向“对话”:杜威与中国教育&王彦力 992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杜威教育学派研究&王颖 993

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王有英 993

伙伴关系的形成:20世纪美国大学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历史研究&韦国锋 994

中国传统德育的近代转型与初步建构研究&吴慧芳 994

中国近代大学教师流动研究&吴民祥 994

中国近代教育期刊与近代教育发展:以上海近代教育期刊为例&杨建华 995

高等教育与社会公正:美国联邦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杨克瑞 995

“教育活化石”的考释:英国公学研究&原青林 995

《诗经》教本考论&张蕊 996

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赵鲁平 996

美国教师教育认可标准的变革与发展:全国教师教育认可委员会案例研究&周钧 996

教育期刊与中国近代教育:以《新教育》为中心的个案研究&周晔 997

比较教育学 997

教科书内容属性改革研究&陈月茹 997

学校评估研究:以美国国家质量奖《绩效优异教育标准》为比较例证&乐毅 998

日本初中理科教科书设计研究&刘继和 998

论外语自主学习能力之培养&吕良环 998

西方学术资本主义和企业化大学研究:以英美澳为例&潘发勤 999

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任学印 999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研究&施雨丹 999

美国高校董事会制度的功能与效率研究&王绽蕊 1000

中小学心理学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肖吴婵 1000

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谢登斌 1001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研究: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视角&颜丙峰 1001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杨军红 1002

中美英三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市场化改革研究&杨明 1002

学校文化建设:组织文化的视角&杨全印 1002

中小学质量管理研究&于家太 1003

五向度课程领导框架的构建&余进利 1003

美国联邦政府科学政策与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研究&张东海 1003

基于问题的校长培训模式研究&赵海涛 1004

英国大学权力研究&郑文 1004

学前教育学 1005

幼儿教育财政投资政策的研究&蔡迎旗 1005

艺术感觉与儿童发展&陈迁 1005

幼儿科学探究特点、类型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洪秀敏 1005

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评价研究&潘月娟 1006

我国社会转型中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化问题的研究:社会正义视野&乔梁 1006

行动学习法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研究&秦旭芳 1007

智慧的翘翘板:幼儿元认知研究&王海英 1007

上海以社区为基础的0—3岁儿童服务机构的运行走向研究&王峥 1007

纯真并快乐着:论儿童幽默与儿童发展&徐韵 1008

儿童早期日常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许晓晖 1008

为支架式教学服务的儿童学习潜能动态评价研究:一种探索与尝试&赵南 1009

表情达意与心灵润泽:现代美术治疗理论综合研究&周红 1009

幼儿园教育行动的解释:梳理幼儿园日常教育实践的一种尝试&朱细文 1009

高等教育学 1010

高等学校分类的理论与实践&曹赛先 1010

大学学术生产力引论&陈何芳 1010

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研究&陈利民 1011

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特性和模式的研究&陈宁 1011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与教师、学生法律关系之研究&陈鹏 1012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陈小红 1012

营利性私立高等教育进入资本市场研究&高晓杰 1012

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制度选择研究&郝远 1013

地方大学办学理念研究&和飞 1013

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贺祖斌 1013

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康全礼 1014

地方中心城市高校的建设发展研究&李达轩 1014

高等教育收费与学生资助的实证研究:云南省案例&李慧勤 1015

西南民族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研究&李培春 1015

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研究&李正 1016

陕甘宁边区高等学校教育模式研究&栗洪武 1016

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的理论研究&林金辉 1016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十八位来华留学生的个案分析&刘东风 1017

关于合作教育的研究&刘华东 1017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特色化研究&刘在洲 1018

从统治到治理:治理理论视野中的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龙献忠 1018

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罗尧成 1018

大学之治:道德领导的思维向度&彭湃 1019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彭拥军 1019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法治研究&覃红霞 1020

建国以来江苏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分析&宋旭峰 1020

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谭伟平 1020

美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唐滢 1021

控制与分等:权力视角下的大学学科制度的理论研究&万力维 1021

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研究&王道红 1022

第三部门视野中的现代大学制度&王建华 1022

解读高等教育的性别符码:基于女性主义认识论的研究&王俊 1023

“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大学教师“知识分子”精神式微的多维分析&王全林 1023

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研究&温松岩 1023

日本高等教育近代化研究&吴光辉 1024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若干方法论问题&吴玫 1024

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功能与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熊健民 1025

近代中国大学课程发展与变革研究&徐洁 1025

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荀振芳 1025

高等教育层次和科类结构研究&闫亚林 1026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建设市场性研究&杨光 1026

中国高等教育社会投入需求预测&叶欣茹 1027

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伊继东 1027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易元祥 1028

合并型多校区大学融合过程中的管理研究:以武汉理工大学为典型案例&张安富 1028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张奎明 1028

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思想研究&张丽 1029

知识形态与大学建筑:教育学视域下的中国大学建筑形态演变之考察&张奕 1029

跨国办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赵丽 1030

美日中三国女子高等教育比较研究&赵叶珠 1030

21世纪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郑群 1030

我军院校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周泉兴 1031

高师奥林匹克数学课程研究&朱华伟 1031

职业技术教育学 1031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匡瑛 1031

特殊教育学 1032

普通话言语的发展:言语清晰度、音位对比及声学特征&韩知娟 1032

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特殊教育背景下对“统一人格”的追寻&苏雪云 1032

2—5岁超常儿童对数的认知及其策略的研究&徐浙宁 1032

汉语幼儿心理理论与语言的关系:不同语言能力幼儿的实验研究&张旭 1033

教育技术学 1033

基于义素的网络本体模型及其应用研究&陈天 1033

现代远程教育质量评价内容体系研究&陈斌 1034

网络环境下的跨学科知识共享&陈向东 1034

基于LPSS的教师专业学习研究&高丹丹 1034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探讨&郭莉 1035

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胡钦太 1035

问题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胡小勇 1035

句义形式化研究及在中文答疑系统中的应用&黄勇 1036

学习活动建模&李青 1036

基于活动的CSCL多Agent系统研究&马秀芳 1036

成人自导学习与支持系统研究&王兴辉 1037

企业E-leaming应用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张京彬 1037

课堂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听说教学设计研究&张文兰 1038

支持高级认知发展的VIEs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周跃良 1038

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朱彩兰 1038

基础心理学 1039

心理类型理论在中国高校中的应用研究:以南京部分高校的调查为例&爱中华 1039

运动员情绪的个体理想功能区研究&陈勇嘉 1039

中国人情绪性人格维度的结构与测量&迟英梅 1040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界定、特性与预防研究&崔丽娟 1040

国有企事业单位气氛与员工行为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盖乃诚 1040

噪音相关性变化的觉察及其心理调节机制&黄娟 1041

意识心理世界的科学重建与发展前景:当代意识心理学新进展研究&霍涌泉 1041

学校变革中的教师效能:基于小学的研究&姜飞月 1041

社会判断的内隐和外显过程研究&李朝旭 1042

组织文化对组织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李成彦 1042

学习与记忆中无意识过程的整合取向研究&李林 1043

大学生社交回避的自我改变心理研究&李先锋 1043

重读和信息结构对口语语篇加工的影响&李晓庆 1043

汉语动词意义的心理表征:认知行为和ERP的研究&李雪松 1044

三种职业人群工作倦怠的比较研究:基于整合的视角&李永鑫 1044

基于数据挖掘的远程学习评价研究&刘革平 1044

个人及组织因素对企业培训效果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刘建荣 1045

空间词汇运用对空间认知与时间认知的影响&刘丽虹 1045

表情与非表情信息非对称搜索影响因素的分析&刘蓉 1046

短时距标量计时模型研究&刘瑞光 1046

颜色经验对颜色信息加卫的脑机制的调制作用及独立成分分析法的探讨&龙志颖 1047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一般流体智力的结构与老化机制&罗婷 1047

类属性思维机制及其在我国警察盘查中的应用&罗震雷 1047

维果茨基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影响&麻彦坤 1048

早期知觉组织的神经机制及注意的调控作用&毛利华 1048

巴基斯坦与中国11—13岁儿童自尊心的比较研究以及自尊心量表的修订和有效性认证&美娜(Mona Aeysha Khalid) 1049

内隐学习的动态系统研究&聂晶 1049

SK—克雷佩林心理测验:一种客观性人格测验的研究和编制&佘凌 1049

特征变化的时空条件对视觉客体表征连续性的影响&水仁德 1050

表现性评估的现代测量学研究:以国家公务员结构化面试数据为例&孙晓敏 1050

分裂症患者的人格、应对方式对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童永胜 1051

信息结构和重音对话语理解的影响&王丹 1051

自闭症者的中央统合功能研究&王立新 1052

国际象棋进入学校课堂的实践研究:论国际象棋训练对青少年智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积极作用&谢军 1052

企业员工组织支持感受的作用&徐晓锋 1052

演绎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研究&姚志强 1053

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翟群 1053

双边多议题自动协商研究&张虹 1053

关于东西方自我差异的脑成像研究&张力 1054

初中生的依恋:结构及其相关因素&张杉杉 1054

错误记忆的理论和实验&周楚 1055

海洛因戒除者的认知与情绪加工特性及其脑机制&朱海燕 1055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055

当代大学生竞争心理特点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岑延远 1055

返回抑制发展的实验研究&钞秋玲 1056

情绪干扰的个体差异研究&陈文锋 1056

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研究&杜伟宇 1056

中小学生对课堂社会环境的知觉及其与自主学习的关系研究&范春林 1057

数学应用题问题表征与解题策略研究&冯虹 1057

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的研究&盖笑松 1058

三视角测评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高翔 1058

青少年心境动态发展特点及不同调节策略对其心境变化影响的研究&李冬梅 1059

大学生同一性发展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李文道 1059

希望理论与自我效能理论适用性的中英对比研究&廉串德 1059

青少年恐惧情绪再评价调节机制fMRI研究&刘海燕 1060

不同类别结构的分类和推理学习&刘志雅 1060

大学生创造力、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模型建构&罗晓路 1061

中小学生的尊重观念、在家庭和学校的被尊重经历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马利文 1061

图形与汉字项目记忆与来源记忆的ERP研究&聂爱情 1062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聂衍刚 1062

小学儿童诚实品德的发展特点和家庭相关因素&牛宙 1062

感觉功能在认知老化中的作用&彭华茂 1063

4—7岁儿童对生物目的指向 性的认知发展研究&卿素兰 1063

青少年犯罪:发展轨迹及家庭因素、价值观和自我控制的作用&屈智勇 1064

初中学生在学校纪律情境中自我控制的心理机制及培养&王桂平 1064

小学2年级儿童工作记忆与算术认知策略关系研究&王明怡 1064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切换与选择的认知神经机制及语言经验对其的影响&王亚鹏 1065

青少年情感风格与攻击行为&王振宏 1065

阅读元理解的发展与干预研究&徐富明 1066

学前儿童推测他人情绪和愿望能力的发展&杨小冬 1066

学前儿童现实性监测发展的研究&曾守锤 1066

科学创造人才心理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张景焕 1067

幼儿反事实思维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张坤 1067

4—7岁儿童关于“繁殖”现象的朴素生物学理论的发展&张丽锦 1068

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因素:人格自我控制家庭功能亲子依恋&张秋凌 1068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复杂问题解决的认知研究&张振新 1069

婚姻冲突及其对青春期子女的影响&赵梅 1069

持续性社会事件认知的初步研究:西部大开发的社会认知研究&赵玉芳 1069

应用心理学 1070

人格测量中的概率展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蔡圣刚 1070

多维听觉刺激加工的时间进程研究&丁海杰 1070

关注特性的变化:品牌转换的一种机制&丁夏齐 1070

注意定向对立体视觉影响机制的ERP研究&房慧聪 1071

意识、无意识记忆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吉峰 1071

品牌延伸评价的行为机制研究&雷莉 1071

评价中心考官判断策略捕捉:并行分布式加工框架&李德忠 1072

五种基本情绪自主神经反应模式的实验研究&李建平 1072

目标和干扰子的关系对空间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研究&王松琴 1072

基于事件前瞻记忆任务中的注意资源效应&王永跃 1073

体育人文社会学 1073

台湾沿大陆岛屿水域运动发展之研究&董燊 1073

人学视野中的人文体育观研究&冯霞 1073

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的历史流变&孙葆丽 1074

中国体育现代化的基础理论研究&杨晓生 1074

运动人体科学 1075

Clap式冰刀弯道蹬冰动作技术原理的生物力学研究&陈民盛 1075

游泳锻炼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学的影响&崔冬雪 1075

丙酮酸补充对运动机体身体成份和脂肪代谢的影响及机理研究&郭英杰 1075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力量训练阶段生理生化指标的评价及机制研究&黄文聪 1076

运动及心理应激对免疫机能影响及其机制研究&黄文英 1076

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李樑 1076

自行车测试车研制及踏蹬技术诊断分析系统软件的开发&罗炯 1077

运动对老年小鼠骨代谢和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沈志祥 1077

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汪晓赞 1078

研究生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的研究&夏祥伟 1078

6周耐力训练对大鼠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机理初探及中药多糖干预效果研究&周丽丽 1078

离心运动对骨骼肌细胞膜骨架蛋白含量影响的研究&周越 1078

体育教育训练学 1079

我国体育报刊经营策略研究&郭晓勇 1079

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过程中的经纪人管理与培养体系研究&靳勇 1079

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判断的思维活动特征&李今亮 1080

CBA主客场赛季制训练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练碧贞 1080

番茄红素补充剂对于衰竭运动引起大白鼠肌肉与体内氧化伤害之影响&刘介仲 1080

休闲体育的认识深化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罗林 1081

补充活性肽和人参对离心活动后骨骼肌微损伤及其修复效果的观察研究&魏源 1081

力的大小与角度对自由跤运动员动觉感受性的影响&于晶 1082

现代篮球战术体系的系统研究&张勇 1082

排球运动员智力特征的研究&张禹 1082

我国篮球训练与竞赛组织系统的优化配置研究&赵晶 1082

ISO9000在高等体育院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体育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探索与模式构建&赵子建 1083

民族传统体育学 1083

近代以来中国武术项目管理过程及其评价与发展&李蕾 1083

我国徒手格斗项目(散打)优秀男子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叶伟 1084

文学 1085

文艺学 1085

赵树理小说叙事研究&白春香 1085

挣扎中的审美眺望:西学东渐背景下的朱光潜美学&陈洪杏 1085

体词谓语句研究&陈满华 1085

西方文学中死亡叙事的审美风貌&陈民 1086

20世纪90年代中国报纸副刊发展研究&陈叙 1086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批评研究&陈源 1086

美的问题:人类学个案分析&戴明朝 1086

中国诗法论&段宗社 1087

汉语言隐喻特质&范爱贤 1087

试论西方美学史上趣味理论的变迁&范玉吉 1087

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傅守祥 1088

杨慎文学思想研究&高小慧 1088

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当代视觉文化的哲学分析&高燕 1088

马一浮诗学思想研究&高迎刚 1089

自由之远与艺术世界的价值根源:徐复观艺术思想的扩展研究&耿波 1089

图像与本质:胡塞尔图像意识现象学辨正&耿涛 1089

意义的追寻:罗兰·巴特文本理论研究&龚小凡 1090

《诗经》经典化历程中的阐释与意义生成&郭持华 1090

堕落生命的世俗拯救:论鲁迅的中间物及其革命&何浩 1091

文艺消费研究&何志钧 1091

葛兰西的领导权与文化研究&和磊 1091

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贺阳 1091

晚明文学主情思潮研究&洪涛 1092

王弼的经典解释与六朝文论&胡海 1092

吴梅戏剧美学思想研究&胡庆龄 1092

启蒙理性的缺失与中国现代审美思想的发生&黄丽莎 1093

现代视野下的电视历史剧研究&黄耀华 1093

生命解释与文本释义:狄尔泰解释学思想研究&惠鸣 1093

“双面缪斯”:李贺诗歌研究&吉新宏 1094

中、韩近代文学及文艺思想研究&金洪大 1094

俗文学的地域个性与都市消费情结:清代扬州的个案观照&柯玲 1094

20世纪中国绘画美学&孔新苗 1095

审美情境与美感:美感的人类学分析&李波 1095

电视与中国彝民生活:对一个彝族社区电视与生活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李春霞 1095

历史边缘的文化颠覆:后现代语境下的唯物史观与历史虚无主义&李舫 1096

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现代性&李进书 1096

中国影视明星的符号学研究&李启军 1096

价值评判与文本细读:“新批评”之文学批评理论研究&李卫华 1097

中国古典音乐思想的美学探究&李颖 1097

中国古代的技术与诗&刘朝谦 1097

社会转型与女性杂志的变迁:对中国当代女性杂志的研究&刘胜枝 1098

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刘水平 1098

左翼文学运动的兴起与上海新书业&刘震 1098

思与诗的张力:本雅明批评思想研究&刘志 1099

文学性研究&马生龙 1099

涵化与归化:论延安时期解放区的“民间文学”&毛巧晖 1099

歌剧《白毛女》研究&孟远 1100

诗学形而上学的建构与解构&莫运平 1100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庞飞 1100

论“松雪体”对高丽末朝鲜初书画艺术的影响&朴相泳 1101

生活在此处: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在中国的接受&秦海英 1101

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荣光启 1102

文艺“民族形式”论争研究&石凤珍 1102

价值学视域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本&宋革新 1102

先秦两汉怪诞艺术的审美观照&宋雄华 1102

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关系问题:人类学视野下的元批评&苏东晓 1103

陈三立诗学研究&孙老虎 1103

政治与美学的变奏: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逻辑演进&孙盛涛 1103

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理想精神&孙喜睦 1104

意境的现代阐释&王海铝 1104

沈潜德诗歌选本研究&王宏林 1104

荒诞的人:加缪文学思想研究&王洪琛 1105

沈从文文艺美学思想研究&王济远 1105

互文性:理论与批评&王瑾 1106

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王进进 1106

生态文化的审美之维&王茜 1106

丑的历程:理性视阈中的非理性变奏:丑的历史演变与现代阐释&王庆卫 1107

接受美学视野中的都市报新闻传播策略:兼论城市化与都市报四个市场形成&吴定勇 1107

从历史传统的现代转型看当代美育的使命&吴东胜 1107

现代汉诗的合法性研究:1917—1926&伍明春 1107

西方美学情感范畴论&谢勇 1108

现代中国的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熊家良 1108

中国悲剧引论&熊元义 1108

蒋士铨研究&徐国华 1109

《乐记》:视域融合中的阐释&薛永武 1109

新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与媒介文化研究:以道格拉斯…凯尔纳为个案&闫玉刚 1109

明清小说评点中的叙事结构论&杨爱君 1110

民间生活的审美言说:汪曾祺小说文体论&杨红莉 1110

焦虑的美学话语:存在主义视域中的焦虑理论及其当代意义&杨钧 1110

宋明理学美学引论&杨庆杰 1111

诗歌传播研究&杨志学 1111

论“艺术界”与“艺术场”:当代西方美学的“文化社会学”转向&殷曼楟 1111

媒介性:后现代艺术的存在&于林立 1112

主体伸张的文论建构问题研究&詹艾斌 1112

我国网络传媒的文化产业经营研究&詹恂 1112

媒介诗学导论:传媒视野下的文学与文学理论&张邦卫 1113

当代中国传媒的受众策略研究:从社会转型中受众身份衍变的角度&张春林 1113

立体的展开:当代诗学观念研究&张大为 1113

批判与救赎:从存在论美学到生活诗学&张公善 1114

走向生态美学&张华 1114

言意之辨与中国美学&张家梅 1114

小说中的“文革”&张景兰 1114

莫言小说与民间文化中的生命主体精神&张灵 1115

心史之间:黄宗羲的文学理论批评&张敏杰 1115

先秦儒道身体观及其美学意义&张艳艳 1116

何其芳精神人格演变解码&赵思运 1116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总体性”概念研究&赵文 1116

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赵之昂 1116

历史话语的文学性:论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赵志义 1117

回忆与存在:普鲁斯特小说的审美意义研究&钟丽茜 1117

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研究&周斌 1117

“艺术的终结”研究&周计武 1118

《诗式》研究&周萌 1118

清代书法碑学的发生与建构&周睿 1118

茅盾文学批评的“矛盾”变奏&周兴华 1119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中国女性写作的影响及其变异&周曾 1119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生代电影文化阐释&朱洁 1120

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中国当代美学存在形态问题研究&朱寿兴 1120

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竺洪波 1120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120

“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朝格吉乐玛 1120

面向泰国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了”的考察&陈楚芬 1121

成年韩国学生汉语比较句习得考察&陈珺 1121

电视法制节目语言传播特质论:电视法制节目主持创作研究&丁龙江 1121

儿童和成人语法中的否定和否定辖域&范莉 1122

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甘瑞瑗 1122

晚清洋务学堂的外语教育研究&高晓芳 1122

宣化方言变异与变化研究&郭风岚 1123

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韩玉国 1123

认知语境研究&胡霞 1123

唐五代佛典音义音系研究&黄仁瑄 1124

1912年一1949年中国的语言规划(政府部分)&黄晓蕾 1124

澳门语言状况与语言规划研究&黄翊 1124

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金立 1125

英源外来词的引进与演变过程研究&李海燕 1125

单音形容词原型性研究&李泉 1125

非汉字背景留学生汉字习得研究&李蕊 1125

作为方法论原则的元语言理论&李子荣 1126

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郦青 1126

广东廉江方言助词研究&林华勇 1126

现代汉语属性范畴研究&刘春卉 1127

基于关键短语的文本内容标引研究&刘华 1127

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刘丽艳 1127

现代汉语代词隐现的动态研究&刘伟 1128

现代汉语中的“MQ+N1+的+N2”语串的组合型歧义研究:面向信息处理的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个例&刘云峰 1128

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研究&刘智伟 1128

对外汉语课堂言语交际问题研究&吕玉兰 1128

闻一多新诗韵律与句法研究&欧阳骏鹏 1129

吴语 1129

江方言韵母演变研究&帕维尔·玛突来维切 1129

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彭锦维 1129

基于普通话的汉语阻塞辅音实验研究&冉启斌 1130

汉语方言元音格局的实验研究&时秀娟 1130

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孙红玲 1131

永州南部土话语音研究&唐伶 1131

结果/使役结构和双宾语结构的事体结构分析&唐世民 1131

汉语关系从句的类型学研究&唐正大 1132

语法和修辞的区别与语法学和修辞学的关系&滕慧群 1132

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王飞华 1132

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吴平著 1133

跨境壮语研究&吴小奕 1133

现代汉语话语情态表达研究&徐品凝 1133

宋词用韵研究&魏慧斌 1133

周秦两汉连动式的发展变化&魏兆惠 1134

汉语成语和韩语成语对比研究&文美振 1134

通过猜词策略看欧美韩日学生汉语阅读能力发展过程&吴门吉 1134

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吴平 1135

跨境壮语研究&吴小奕 1135

现代汉语话语情态表达研究&徐晶凝 1135

杭嘉湖方言语音研究&徐越 1136

突发事件信息提取研究&杨尔弘 1136

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汉语熟语单位研究&杨建国 1136

长沙人学习普通话过程中的语音中介现象研究&杨洁 1137

现代汉语介词功能研究&杨丽姣 1137

面对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同类词短语句法功能歧义研究&杨泉 1137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杨万兵 1138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杨元刚 1138

现代汉语程度量表达研究&姚占龙 1138

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生命活力研究&张政法 1138

语言创新及语言创新能力研究&赵俐 1139

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汉语字母词语识别及考察研究&郑泽芝 1139

汉语句子的信息结构研究:从话题突出到焦点突出&周士宏 1140

现代汉语人称与语气选择性研究&朱敏 1140

汉语言文字学 1140

《说文通训定声》词义引申研究&安兰朋 1140

汉语五类常用动词比较研究&白云 1141

永明体研究&蔡平 1141

《世说新语》方位词研究&蔡言胜 1141

汉语词汇的生成与演化&陈宝勤 1141

《国语》词汇研究&陈长书 1142

战国文字谐声系统与古音研究&陈鸿 1142

形名粘合结构研究&陈青松 1142

战国简帛文学文献考论&陈斯鹏 1143

贺州本地话研究&陈小燕 1143

考古文献《诗经》异文辨析&程燕 1143

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戴黎刚 1143

昆明方言语法研究&丁崇明 1144

《汉书》通假研究&冯靓芸 1144

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研究&付继伟 1144

傈僳族竹书文字研究&高慧宜 1145

敦煌写本祭悼文研究&龚泽军 1145

《篆隶万象名义》反切考&郭萍 1145

黄侃字词关系研究&韩琳 1146

杜诗动词研究&胡绍文 1146

从肯定和否定的不对称看情态词的语用逻辑&胡勇 1146

《全宋词》副词研究&黄斐 1147

笔记小说俗谚研究&黄建宁 1147

《贤愚经》状语研究&黄增寿 1147

小句中枢全译说&黄忠廉 1148

高频及物动词与低频及物动词的及物性差异&姜先周 1148

词义聚合对词汇词义的影响:词义框架研究&金春梅 1148

上古汉语形态研究&金理新 1148

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李成军 1149

马叙伦“六书说”研究&李春晓 1149

《齐民要术》农业专科词汇系统研究&李润生 1149

现代汉语“名1+1(的)+名2”定中结构研究&李绍群 1150

汉语并列连词历史演变研究&刘爱菊 1150

《论语》注释歧解研究&刘畅 1150

两汉韵部与声调研究&刘冠才 1150

普通话讲授小学中国语文课的实验与研究&刘筱玲 1151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刘志生 1151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比较句研究&柳多利 1151

粤方言与普通话常用词比较研究&卢兴翘 1152

《荀子》词汇研究&鲁六 1152

明代散曲用韵研究&陆华 1152

东汉石刻砖瓦等民俗性文字资料词汇研究&吕志峰 1153

《毛诗叶韵补音》研究&骆瑞鹤 1153

《三国志》称谓词研究&马丽 1153

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马晓红 1154

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多视角研究&玛琳娜 1154

论汉语上古音无复辅音声母&庞光华 1154

现代汉语情态研究&彭利贞 1155

现代汉语方位词“前、后、上、下”研究&朴珉秀 1155

李善《文选注》修辞训诂研究&乔俊杰 1155

现代汉语量词现象解析&盛林 1156

汉语作格动词的历史演变及相关问题研究&宋亚云 1156

义净译经身体运动概念场词汇研究&谭代龙 1156

《逸周书》词汇研究&唐元发 1156

先秦货币文构形无理性趋向研究&陶霞波 1157

元以前叶音考论&汪业全 1157

《尔雅》同义词考论&王建莉 1157

苏皖区域方言语法共同特征研究&王健 1158

俞樾校勘训诂研究:兼论《古书疑义举例》&王其和 1158

上古汉语称谓研究&王琪 1158

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研究&王勤玲 1158

梁山方言音变研究&王彦 1159

汉泰称谓语比较研究&魏清 1159

春秋文字研究&吴国升 1159

《老乞大》四种版本词汇比较研究&夏凤梅 1160

《祖堂集》判断句研究&向德珍 1160

古汉语动补结构成因研究&肖贤彬 1160

宋代河南地区诗词用韵研究&谢洁瑕 1161

现代汉语差比范畴研究&许国萍 1161

北魏石刻楷书构成系统研究&杨宏 1161

《佛本行集经》词汇研究&杨会永 1162

清末粤方言语法及其发展&杨敬宇 1162

《音韵日月灯》研究&杨雪丽 1162

“这”、“那”系词语的篇章用法研究&杨玉玲 1163

秦文字字体研究&杨宗兵 1163

《六十种曲》和明代文献的量词&叶桂郴 1163

汉代汉语被字句研究&游舒 1163

《集韵》及其词汇研究&于建华 1164

《祖堂集》祈使句研究&于涛 1164

居延汉简虚词研究&张国艳 1164

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张巍 1165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以“谁”和“什么”为主要样本的探索&张尹琼 1165

魏三体石经古文辑证&赵立伟 1165

指令行为与汉语祈使句研究&赵微 1165

汉字转注系统研究&钟如雄 1166

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周筱娟 1166

古玺文字量化研究及相关问题&朱疆 1166

古天文词汇研究&朱习文 1167

中国古典文献学 1167

《红楼梦》情感讲述语词研究&曹诣珍 1167

乾嘉易学三大家研究&陈修亮 1167

戴震诗经学研究&程嫩生 1168

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丁喜霞 1168

碑帖书画与诗歌文献研究:以宋代诗歌作品的辑佚、校勘、辨误为例&丁政 1168

中国古代土地信仰研究&杜正乾 1169

《抱朴子》版本研究&高原乐 1169

《涅槃经》的汉译及涅梁信仰研究&郭迎春 1169

《诸病源候论》词语研究&郭颖 1170

郭璞注释语言词汇研究&胡晓华 1170

汉文西夏文献考述&胡玉冰 1170

明代科举制度研究&黄明光 1171

王者之风:《诗经·周南》研究&简良如 1171

明代套色印本研究&蒋文仙 1172

清代满族诗人群体研究&雷晓彤 1172

先秦兵家研究&李桂生 1172

苏轼与佛学&梁银林 1173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研究&林嵩 1173

陈奂交游研究&柳向春 1173

中国近代绘画社团研究&乔志强 1173

《史》《汉》比较研究&沙志利 1174

古代官名的语言研究&沈小仙 1174

1912—1949年民国绘画史学史视野下的滕固史学&沈玉 1174

唐五代社会救助研究&盛会莲 1175

日本红学史稿&孙玉明 1175

唐代类书与文学&唐光荣 1175

《史记》在明代的传播与接受&王齐 1176

嘉业堂藏书聚散考&王茜 1176

明代人编选明代诗歌总集研究&王文泰 1176

王莽改制新证&王艺 1177

永嘉学派与南宋温州区域文化的进展&王宇 1177

北宋经学与理学之关系研究&吴国武 1177

古文源流考&徐刚 1178

20世纪中国书学疑古考辨之研究&徐清 1178

缪荃孙文献学研究&杨洪升 1178

扫叶山房史研究&杨丽莹 1179

钱谦益诗学研究&杨连民 1179

先秦法家思想比较研究:以《管子》、《商君书》、《韩非子》为中心&杨玲 1179

先秦文化传播研究&杨永军 1180

鲁迅与自然主义&姚诚 1180

敦煌道经词汇研究&叶贵良 1181

西汉“士”与思想的发展&曾祥旭 1181

《洪范》诠释研究&张兵 1181

汉人所谓古文研究&张富海 1182

前后蜀文学研究&张海 1182

杨万里思想研究&张玖青 1182

中国古代女教文献研究&张秀春 1183

敦煌本《老子》研究&朱大星 1183

安南汉化研究:以公元十世纪的史实与传说为中心&朱旭强 1183

中国古代文学 1184

杜甫诗和韩国朝鲜时代诗研究&安末淑 1184

宋人笔记研究:以随笔杂记为中心&安芮璿 1184

《诗经》“比、兴”研究史论:自先秦至宋代&安性栽 1184

《毛诗正义》的文学研究&白长虹 1185

《水浒传》与《红楼梦》的性别诗学研究&白军芳 1185

《红楼梦》“矛盾”现象考论&曹金钟 1185

汉赋与汉代制度:以都城、校猎、礼仪为例&曹胜高 1186

论汉魏六朝之拟作&陈恩维 1186

元杂剧批评史论(古代部分)&陈建华 1186

《山海经》学术史考论&陈连山 1187

春秋辞令研究&陈彦辉 1187

《红楼梦》体态语研究&陈月华 1187

明代前中期诗学辨体理论研究&邓新跃 1188

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庄子》文学的现代阐释&刁生虎 1188

周礼与文学&丁进 1189

苏州派传奇研究&董晓玲 1189

古代文论“韵”范畴研究&杜磊 1189

清代女诗人研究&段继红 1190

汉魏六朝书法理论与文学理论之关系研究&冯翠儿 1190

北宋经学与文学&高明峰 1190

一个被文学史遗忘的重要作家:王次回及其诗歌研究&耿传友 1191

方东树学术与文学研究&龚敏 1191

韩愈柳宗元“气”论与文论&管仁福 1191

唐代涉医文学研究&郭树芹 1192

清代唐诗选本研究&贺严 1192

戏曲与儒学&赫广霖 1192

刘柳诗歌明前传播接受史研究&洪迎华 1193

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侯立兵 1193

《西游记》传播研究&胡淳艳 1193

《聊斋志异》与宗教文化&黄洽 1194

薛福成研究&黄树生 1194

《高僧传》研究&黄先炳 1194

隐逸诗研究(先秦至隋唐)&霍建波 1195

中国口头文化遗产:董永遇仙传说研究&纪永贵 1195

明代苏文研究史稿&江枰 1195

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姜玉芳 1196

李攀龙研究&蒋鹏举 1196

汉魏六朝道教文学思想研究&蒋振华 1196

论钱谦益的明代文学批评&焦中栋 1197

《情史》故事源流考&金源熙 1197

宋代晁氏家族文学研究&李朝军 1197

《二十四诗品》接受史&李春桃 1198

《红楼梦》的传播与接受&李根亮 1198

中国写人学&李桂奎 1198

汉魏盛唐咏史诗研究:“言志”之诗学传统及士人思想的考察&李翰 1199

闺阁与画舫: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江南文人和女性研究&李汇群 1199

《诗经·周颂》考论:周代的祭祀仪式与歌诗关系研究&李瑾华 1199

曾巩研究&李俊标 1200

庆历士风与文学&李强 1200

乾隆三大家诗学比较&李然 1200

王安石诗歌论稿&李唐 1201

唐五代词文化内涵研究&李沃夏 1201

《卮林》研究&李禧俊 1201

文中子考论&李小成 1202

报人作家陈景韩及其小说研究&李志梅 1202

刘禹锡与佛教关系原论&李志强 1202

钱氏吴越国文献文学考论&李最欣 1203

杜甫与宋代文化&梁桂芳 1203

走向世俗:宋代文言小说的转型&凌郁之 1203

晚明政治小说与党争&刘鹤岩 1204

晚清四大家词学与词作研究&刘红麟 1204

明代成化至正德前期士人与诗派研究&刘化兵 1204

周密研究&刘静 1205

韩孟诗派传播接受史研究&刘磊 1205

晚唐乐府诗研究&刘亮 1205

《才调集》研究&刘浏 1206

李商隐的诗学观及其在创作中的体现&刘青海 1206

六朝史传、杂传与小说叙事比较研究&刘湘兰 1206

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刘雅杰 1207

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刘玉珺 1207

宗教文化与唐五代笔记小说&刘正平 1207

元代平话研究&卢世华 1208

走出盛唐:安史之乱与盛唐诗人研究&吕蔚 1208

宋元讲史话本研究&罗筱玉 1208

汉魏六朝乐府诗研究史(汉唐部分)&马萌 1209

《韩非子》的成书及其文学研究&马世年 1209

《焦氏易林》作者版本考&马新钦 1210

《华严音义》研究&苗昱 1210

南宋理学大家古文研究&闵泽平 1210

叶梦得研究&潘殊闲 1210

刘安与《淮南子》&漆子扬 1211

明清社会思潮与人情小说性爱观研究&齐浚 1211

魏晋士大夫玄儒兼治研究&秦跃宇 1212

基于演出视角的明清戏剧文本形态研究&任广世 1212

袁枚诗学思想述论&沈玲 1212

明代“神仙剧”研究&沈敏 1213

排律文献学研究&沈文凡 1213

《孟子》与《庄子》文学的比较研究&沈振奇 1213

才子佳人小说演变史研究&苏建新 1214

佛经叙事文学与唐代小说研究&孙鸿亮 1214

论朱学见证人真德秀&孙先英 1214

文学庄子探微&孙雪霞 1215

古典戏曲中文士婚姻与两性问题研究&谭美玲 1215

日本诗话及其对中国诗话的继承与发展&谭雯 1215

元遗民诗人研究&唐朝晖 1216

民国戏曲史论&唐雪莹 1216

吴门画派的诗画结合研究&汪涤 1217

大观园研究&王慧 1217

东晋南迁士族与文学&王建国 1217

陈霆研究&王磊 1217

《妙法莲华经》的一乘思想及其文学特征&王丽洁 1218

渊源·风会·正变:晚清小说研究&王同舟 1218

三礼用诗考论&王秀臣 1219

才子佳人小说史论&王颖 1219

初盛唐七言古诗研究&魏祖钦 1220

张问陶论诗诗及其诗论研究&温秀珍 1220

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与歌辞研究&吴大顺 1220

宋代试论与文学&吴建辉 1220

李涵秋小说研究&伍大福 1221

《醒世姻缘传》研究&夏薇 1221

中国诗学理论中的“法”范畴&谢群 1221

先秦兵书研究&解文超 1222

唐宋词意象的符号学阐释&辛衍君 1222

北宋文人集会与诗歌&熊海英 1222

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论&徐安琪 1223

陆游诗歌研究&徐丹丽 1223

清代戏曲小说相互改编研究&徐文凯 1223

李绿园的创作观念及其《歧路灯》研究&徐云知 1224

中古隐逸诗研究&许晓晴 1224

汉唐边塞诗主题研究&阎福玲 1225

汉魏六朝文体论与文体观念的演变&杨东林 1225

唐代咏物诗研究&杨凤琴 1225

王弼及其文学研究&杨鉴生 1226

中国早期悔过观念及文本研究&杨金文 1226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杨柳 1226

颜延之生平与著述考&杨晓斌 1227

明人编选汉魏六朝诗歌总集研究&杨焄 1227

西汉文学系年&易小平 1227

中国地藏信仰研究&尹富 1228

清代小说中的女神研究&于丹 1228

宋前咏物诗发展史&于志鹏 1228

宋代文言小说创作与时代思想文化&余丹 1229

明清小说戏曲版画演剧图像研究&元鹏飞 1229

近代曲辞研究&袁绣柏 1230

复社与文学新探&曾肖 1230

玉山雅集与元末诗风研究&曾莹 1230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之走向: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历史阐释&张朝富 1231

南宋清雅词派研究&张雷宇 1231

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回响及其与“现代性”之关系:以赵树理、张爱玲为中心&张黎 1231

北宋徽宗朝诗歌研究&张明华 1232

西王母神话传说研究&张勤 1232

明清艳情小说研究&张廷兴 1232

温李诗风流变研究&张巍 1233

西汉前期的经学与儒家政教文学观&张伟岐 1233

先秦诸子人性论与文艺观研究&张学君 1233

宋辽金元明诸代教坊与演剧&张影 1234

新乐府辞研究&张煜 1234

唐赋分体研究&赵成林 1235

南朝咏物诗研究&赵红菊 1235

董说研究&赵红娟 1235

明末清初女词人研究&赵雪沛 1236

明散曲史研究&赵义山 1236

“李卓吾”小说、戏曲评点研究&郑菡 1237

唐代科举诗研究&郑晓霞 1237

钟惺评点研究&郑艳玲 1237

中国通俗叙事文学繁荣的先声:敦煌讲唱文学综论&钟海波 1238

元杂剧民俗文化遗存研究&周玲 1238

初唐宫廷诗考论&祝良文 1238

宋人笔记中的诗学讨论热点研究&邹志勇 1239

中国现当代文学 1239

无政府主义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白浩 1239

悬浮中的自救焦虑和艰难确认:转型文化语境下当代中国电影场域的多重身份认同1983—2004)&包燕 1240

《中国小说史略》研究&鲍国华 1240

现代中学语文课程与文学教育的演变&蔡可 1240

文化与商业困境中的电视品牌建构&陈兵 1241

1950—1957年现代作家选集的出版研究&陈改玲 1241

北碚文化圈与1940年代文学&陈刚 1242

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陈红旗 1242

语丝社研究&陈怀琦 1242

魔幻现实主义与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以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寻根”小说之关系为中心&陈黎明 1243

传统伦理与五四作家人格及其文学创作&陈留生 1243

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小说叙事新质&陈伟华 1243

京派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崔荣 1244

当代文学中的“屋”与“人”&邓玉环 1244

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董燕 1244

翻身道情:解放区小说主题叙事研究&杜霞 1245

神秘主义:祛魅与复魅: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象之一种&方秀珍 1245

老舍叙事作品悲剧品格研究&冯健飞 1245

老舍之死与口述历史&傅光明 1246

论新时期话剧文学的精神流变&谷海慧 1246

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叙事&管宁 1246

《格萨尔》原型研究&韩伟 1247

现代小说还乡母题研究&何平 1247

反叛与超越:论现代性语境中的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洪治纲 1247

周作人中庸思想研究&胡辉杰 1247

第一次文代会研究&胡慧翼 1248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探询:吴趼人小说研究&胡全章 1248

灵魂的翱翔与折断的文学之翼:张承志、史铁生、北村综论&胡书庆 1248

历史定位与文革之后的农民文学形象&皇甫风平 1249

艰难的蜕变:中国当代小说情节(高潮)的命运及其与时代的关系&黄灯 1249

丁玲文学编辑活动研究&黄蓉1 1249

身体的解放与规训:中国现代文学身体意识论&黄晓华 1250

苏曼殊文学论&黄轶 1250

创伤记忆与灵魂诉求:当代小说中“文革”叙事的精神历程&黄云霞 1250

新时期电影文学寻根思潮研究&金昌庆 1251

通俗小说在当代(50—70年代)的流变&金孝柍 1251

立于人类精神深层的缪斯之舞:新时期小说宗教信仰叙事研究&荆亚平 1251

“重造的工具”与“工具的重造”:沈从文文学理想研究&康长福 1252

二十世纪初(1898—1911):女权启蒙思潮与女权启蒙文学研究&李春梅 1252

都市里的青春写作:论70后作家群的小说创作&李虹 1252

韩国曹禺早期话剧研究概况与曹禺剧本分析&李康仁 1253

当代马华小说研究:以“以文证史”为视角&李满枝 1253

现代性语境中的乡村政治文化言说:新时期河南小说主题研究&李少咏 1254

晚清思想文化与鲁迅:关于鲁迅思想文化个性的考察&李生滨 1254

汉语写作:全球化语境中当代文学的生命空间&李霆鸣 1254

互动中的盘旋:“十七年”的读者与文学&李卫国 1255

人道主义与“文革叙事”:中国“文革”后小说中的“文革叙事”研究&李兴阳 1255

日常生活和新时期文学&李秀金 1255

租界文化与三十年代文学&李永东 1256

“当代文学”中的浩然&李云雷 1256

小说身体:中国现代性体验的特殊视角&李自芬 1256

三个人的文学风景:多维视镜下的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比较论&梁颖 1257

影视艺术与中国当代文学的互动研究&梁振华 1257

鲁迅之疑:多疑与鲁迅世界中主体生成困境之研究&刘春勇 1257

现代新儒学文化视野中的梁实秋&刘聪 1258

论报人生活对张恨水及其小说创作的影响&刘少文 1258

中国现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研究&刘卫国 1259

1939—1945年东北地区文学期刊研究&刘晓丽 1259

重读胡适&刘岩 1260

中国现代作家的孤独体验&刘艳 1260

在后现代性的地平线上:新生代小说论&刘永春 1260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诗意识的建构&刘勇 1261

行动才是生活:丁玲生平与创作&龙敏君 1261

影响与重扬:汪曾祺小说创作记&卢军 1261

新时期文学历史的见证与参与:以五个文学刊物为例看期刊在文学生产中的作用&陆雪琴 1262

寻找“个人”: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罗晓静 1262

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历史建构:从清末至抗战前的一个历史考察&罗云锋 1262

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马汉钦 1263

端木蕻良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马宏柏 1263

民族悲剧意识与个体艺术表现:中国现代重要作家悲剧创作研究&马晖 1263

近二十年现代文学作家传记研究&孟丹青 1264

论战争背景下的40年代女性小说&沐金华 1264

叙述的狂欢与审美的变异:叙事学与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南志刚 1264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新诗书写研究&欧阳小昱 1265

“鲁迅”在延安&潘磊 1265

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鲁迅:穿越生存虚无、撞击世界“黑暗”的现代信仰者&彭小燕 1265

金庸小说叙事研究&邱健恩 1266

四十年代后期中国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文学杂志》研究&邵宁宁 1266

中国当代女性小说中的历史叙事&佘艳春 1266

论中国早期电影与文学的互动关系&石秋仙 1267

文学研究会研究&石曙萍 1267

中西童话的本体论比较研究&舒伟 1267

复旦大学文学史传统研究&苏永延 1268

当代台湾自然写作初探&孙燕华 1268

论当代文学中的动物叙事&唐克龙 1268

现代汉语诗学与基督教&唐小林 1269

在回归传统中走向现代:废名小说论&田广 1269

“群”与“己”的嬗变:国民性思想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田广文 1269

论澳门土生文学的文化身份&汪春 1270

七月派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学思潮&汪洁 1270

知性诗学与中国现代诗歌&汪云霞 1270

中国当代文学体制研究:1949—1976年&王本朝 1271

儒家文化与新时期作家研究&王彩萍 1271

女子高等教育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为个案&王翠艳 1272

左翼至抗战:文学英雄叙事的当代阐释&王寰鹏 1272

迷恋与拒抗下的孤独守望:张炜小说创作论&王辉 1272

危城中文学话语空间的开拓:《万象》研究&王军 1273

上海风度:《现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