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低熟油生成机理及成油体系  以济阳坳陷牛庄洼陷南部斜坡为例
低熟油生成机理及成油体系  以济阳坳陷牛庄洼陷南部斜坡为例

低熟油生成机理及成油体系 以济阳坳陷牛庄洼陷南部斜坡为例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林晔,张春荣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116027246
  • 页数:130 页
图书介绍:
《低熟油生成机理及成油体系 以济阳坳陷牛庄洼陷南部斜坡为例》目录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1

第一节 区域构造轮廓 1

第二节 区域地层简述 2

一、元古宇及太古宇 2

二、下古生界 2

三、上古生界 2

四、中生界 2

五、老第三系 2

六、新第三系 3

七、第四系 4

第三节 石油勘探历程 4

第二章 原油及油源 5

第一节 东营凹陷南部原油类型 5

第二节“八面河型”原油的物理性质 6

第三节“八面河型”原油族组成特征 6

第四节 原油饱和烃馏分剖析 7

一、正构烷烃与类异戊二烯烷烃 7

二、类胡萝卜烷系列 8

三、单甲基支链烷烃 8

四、甾类化合物 10

五、萜类化合物 11

六、生源构成 11

第五节 芳烃馏分组成 12

一、烷基苯 12

二、芳香甾类化合物 12

三、芳香萜类化合物 13

四、含硫化合物 13

五、脱羟基维生素E 13

第六节 油源分析 15

第三章 烃源岩特征 22

第一节 沙四段基本地质特征 22

第二节 古生物组成特征 24

一、沟鞭藻和疑源类 24

二、颗石藻 24

三、绿藻类 25

四、菌藻类 25

五、细菌 25

六、水生动物 26

七、高等植物 26

第三节 有机质类型与丰度 26

一、有机质类型 26

二、有机质丰度 32

第四节 烃源岩显微组分特征 34

一、显微组分特征 35

二、显微组分纵横向分布特征 37

第五节 烃源岩可溶有机质剖析 39

一、氯仿沥青的族组成 39

二、芳烃馏分 40

三、饱和烃馏分 47

第四章 单体烃碳同位素研究初探 58

第一节 样品和方法 58

第二节 生物样品烷烃分布特征和碳同位素组成 59

第三节 牛庄洼陷南坡沙四段烃源岩及原油正烷烃碳同位素研究 61

第四节 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研究 63

第五章 王35井综合柱状剖面 66

第一节 岩性、古生物变化特征 66

第二节 有机质丰度及有机质性质变化特征 66

第三节 有机质富集层的形成 71

第六章 未熟烃源岩生烃模拟实验 74

第一节 模拟样品的地质背景和基本性质 74

一、地质背景 74

二、样品的有机质含量、类型和成熟度 74

三、模拟样品的饱和烃组成特征 75

四、模拟样品芳烃组成特征 75

第二节 样品制备及热模拟实验方法 76

一、样品制备 76

二、实验方法 76

第三节 可溶有机质、干酪根产率特征及相互转化关系 77

一、热解油产率变化特征 77

二、干酪根、可溶有机质相互转化关系及对低熟油的贡献 78

第四节 液态产物的特征及其演化 81

一、族组分 81

二、正烷烃 81

三、类异戊二烯烷烃 83

四、甾、萜类生物标志化合物 84

五、芳烃 87

第五节 干酪根、可溶有机质对未熟—低熟油贡献的讨论 90

第七章 烃源岩有机质演化 93

第一节 有机质光学性质研究 93

一、镜质体反射率 93

二、非烃荧光光谱 93

第二节 可溶有机质演化特征 95

一、可溶有机质转化率 95

二、族组成 97

三、饱和烃馏分 97

四、生油岩热解分析 102

第三节 低熟油成烃机理探讨 106

一、有机质富集层是低熟油形成的物质基础 106

二、早期生烃是低熟油形成的必要条件 107

三、浅层粘土矿物伊/蒙混层的转化为低熟油生成排驱提供了有利条件 107

第四节 关于未熟烃源岩运移门限的讨论 107

第八章 八面河地区低熟油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 110

第一节 油田地质简介 110

第二节 八面河油田原油及天然气物理性质及平面变化 111

第三节 独立的含油系统 111

第四节 油气运移的温度环境 112

第五节 运移动力分析 113

第六节 油气运移方式及运移时间 116

第七节 八面河油田低熟油成藏特征 119

第八节 低熟油成藏与成熟油成藏的区别 120

第九节 低熟油成藏模型 123

参考文献 124

图版说明及图版 1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