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媒介素养引论
媒介素养引论

媒介素养引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单晓红编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308056848
  • 页数:27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求是传媒”后续选题。从“一则新闻的出炉”入手,对媒介的社会功能、社会各因素对媒介的影响和控制进行剖析;对社会场域中媒介呈现的样式和成因、媒介与社会群体间的关系和作用等进行探讨;最后对传播者、大众传播受者和一般公民的媒介素养分别分析。
《媒介素养引论》目录

第一章 媒介合影:七个成员的讲述 1

一、报纸——当之无愧的“老大” 2

(一)报纸的简史 2

(二)报纸的种类 4

(三)报纸的版面构成元素 4

(四)报纸的“轶事” 6

(五)报纸统治世界 6

二、杂志——知心可亲的“大哥” 7

(一)杂志的简史 7

(二)杂志的种类 8

(三)杂志的“轶事” 9

(四)杂志的影响力 10

三、广播——能言善辩的“大姐” 11

(一)广播的简史 11

(二)广播电台和广播节目的类型 12

(三)广播的传播手段 14

(四)广播的“轶事” 14

(五)广播的特质 15

四、电视——贴心善变的“新宠儿” 16

(一)电视的简史 16

(二)电视和电视节目的类型 17

(三)电视的传播手段 17

(四)电视的“轶事” 18

(五)电视的影响力 19

五、电影——风情万种的“女子” 20

(一)电影的简史 20

(二)电影的技术发展 22

(三)电影的基本表达手段 23

(四)电影的“轶事” 24

(五)电影的影响力 25

六、互联网——年少轻狂的“内弟” 26

(一)互联网的简史 26

(二)计算机媒介的基本功能和网站基本形式 27

(三)互联网的工作原理及提供的服务 28

(四)互联网的“轶事” 29

(五)互联网的影响力 30

七、手机——人见人爱的“小妹” 32

(一)手机的简史 32

(二)手机类型和手机媒体的基本形式 34

(三)手机是具有潜质的个性化媒体 35

(四)手机发展“轶事” 36

(五)手机的影响力 37

第二章 媒介生产:大千世界的新闻书写 39

一、真相与假象的博弈 40

(一)新闻:对真相急切而绝望的探索 40

(二)假新闻:潘多拉的魔盒 44

二、新闻生产的流水线 49

(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闻采访 49

(二)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新闻写作 53

(三)苛刻的把关,完美的加工——新闻编辑 57

(四)从资讯供应商到观点供应商——新闻评论 66

(五)传播造就影响力——新闻发布 73

三、新闻策划赢天下 77

(一)什么是新闻策划 78

(二)媒介定位策划 80

(三)新闻报道策划的类型 82

(四)新闻报道策划的流程 83

(五)编辑策划 84

第三章 媒介解析:传媒影响力的来源 91

一、信息传播——麦田里的守望者 92

(一)突发性事件新闻——天灾与人祸 92

(二)工具性新闻——关乎日常生活 94

二、联系社会——谁在背后玩拼图游戏? 94

(一)由选择而引导 94

(二)由解释而引导 98

三、文化传承——社会的延续 101

(一)大众传媒与社会化 101

(二)大众传媒与文化认同 104

(三)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播 105

四、娱乐民众——让我们一起狂欢 106

(一)逃避压力,充实闲暇 107

(二)寓教于乐:快餐时代的精神家园 109

五、经济效益——媒介生产和受众消费 111

(一)制造“文化需要”,拉动物质消费 112

(二)形成社会产业链的一环 114

第四章 媒介反思:几个隐痛的揭露 118

一、虚拟现实——洞壁景象 119

(一)受众对媒介的心理需求 121

(二)大众传媒——温和而有力的领袖 123

(三)大众传播的洞壁景象 124

二、容易满足而导致的惰性——媒介的社会麻醉效应 131

(一)媒介依赖理论 132

(二)媒介依赖表现之一:低层次满足 133

(三)媒介依赖表现之二:沉溺效应 134

三、谁在控制牵线木偶——媒介的政治文化制约 137

(一)政治力量的左右:意识形态的战争 140

(二)博弈与悖论:经济的角力 142

(三)文化的抉择 147

第五章 媒介呈现:不同角色的透视 152

一、媒介、受众和媒介形象 152

(一)全球化发展趋势中的媒介 152

(二)媒介化社会中的受众 155

(三)被呈现的媒介形象 160

二、媒介与女性:变迁、审视与反思 164

(一)女性形象:历史与现实 164

(二)女性形象:理论的审视 174

(三)女性形象:受众的反思 177

三、媒介与“儿童”:禁区、偶像与教育 182

(一)“儿童”的媒介禁区 182

(二)“儿童”的媒介偶像 187

(三)“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 192

四、媒介与特殊人群:大学生、老年人与弱势群体 197

(一)媒介与大学生 198

(二)媒介与老年人 205

(三)媒介与弱势群体 213

第六章 媒介能力:日常行为的选择 218

一、媒介素养议题中的传播者 219

(一)传播者媒介素养中的行业道德规范 221

(二)传播者的媒介使用 224

(三)传播者的媒介素养 226

二、如何与媒介打交道 229

(一)政府如何应对媒介 229

(二)企业团体如何应对媒介 232

(三)个人如何应对媒介 239

三、如何运用媒介 243

(一)政府如何运用媒介 244

(二)企业团体如何运用媒介 258

(三)个人如何运用媒介 26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