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青年国际政治研究的新范式  意识形态视野中的青年和青年组织
青年国际政治研究的新范式  意识形态视野中的青年和青年组织

青年国际政治研究的新范式 意识形态视野中的青年和青年组织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国亮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010066787
  • 页数:2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青年组织与意识形态渗透的相关概念出发,深刻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以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本质和发展轨迹为线索,重点考察了青年组织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重点的客观依据;以中亚等地区的“颜色革命”为案例,全面揭示了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对青年组织的渗透方式、手段和主要特征。本书研究的结论和观点很有见解和新意,对于深化青年国际政治研究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关注。
《青年国际政治研究的新范式 意识形态视野中的青年和青年组织》目录

引 论 青年国际政治研究亟待范式更新 1

第一章 青年、青年组织与意识形态的概念界定及相互关系 14

第一节 青年及其社会地位 14

什么是青年 14

当代青年的社会地位 18

第二节 青年组织的内涵、特征和分类 25

什么是青年组织 25

青年组织的基本特性 27

青年组织的主要分类 29

第三节 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建设和意识形态渗透 33

什么是意识形态 33

什么是意识形态建设 42

什么是意识形态渗透 43

意识形态建设和防止意识形态渗透的关系 48

第四节 青年、青年组织和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 49

青年组织是青年群体提升社会地位、发挥社会作用的基础和保障 49

青年是意识形态建设与渗透的双重目标 50

青年组织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依托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媒介 51

第二章 青年组织的历史发展和功能拓展 53

第一节 青年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53

青年组织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53

青年组织形成和发展的脉络 56

第二节 当代世界青年组织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58

当今世界青年组织的发展状况 58

当今世界青年组织的发展趋势 60

第三节 青年组织的基本功能及其拓展 68

满足青年的需要 70

维护青年的权益 71

促进青年的参与 73

推动社会的进步 76

基本功能的拓展 77

第三章 当代青年和青年组织在政党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79

第一节 青年和青年组织在政党政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79

青年是政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 79

青年组织是政党执政的重要辅助力量 81

国家间日益扩展的青年外交和青年组织交往对政党外交的成败发挥重要作用 82

第二节 各国政党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青年工作 85

高度重视政党领袖的社会影响,强化政党领袖对青少年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85

加强青年党员的党性教育,强化青年的政党认同 86

积极培养政党的青年中坚力量,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88

加强政党的青年外围组织建设,积极培育政党的青年后备军 89

设立青年工作部门,了解并满足青年需求 90

充分运用先进科技,促进青年工作的现代化 91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赋予了中国共青团全方位的重要职能 92

党和国家领导人论共青团与共青团员 93

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方法 97

第四章 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历史与反思 108

第一节 西方国家对苏俄的武装干涉与意识形态渗透的萌发 108

西方国家对苏俄的武装干涉的意识形态因素 108

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萌发 110

第二节 冷战时代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 112

从二战结束到1950年代初期,是“和平演变”战略的提出阶段 113

从1950年代初期到1960年代初期,是“和平演变”战略的形成阶段 114

从196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中期,是“和平演变”战略的完善阶段 115

从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初期,是“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阶段 117

第三节 后冷战时代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调整 119

从社会制度之争到社会制度之争和国家利益之争并举的根本调整 119

根本调整中的主要特征 123

第四节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系统反思 126

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战略目标没有变,变化的只是具体的措施和手段 126

应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战略,必须及时调整反渗透的战略策略 127

第五章 青年与青年组织是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 128

第一节 西方国家政要论意识形态渗透要以青年和青年组织为重点 128

第二节 西方国家对青年和青年组织进行全方位的意识形态渗透 132

运用媒体对青年和青年组织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133

突出互联网在对青年和青年组织意识形态渗透中的作用 135

支持非政府组织对青年和青年组织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139

增强文化产品出口对青年和青年组织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142

扩大青年学者学术交流和跨国高等教育交流规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145

通过宗教传播影响青年和青年组织 148

利用对象国国内问题突出、青年工作薄弱等有利时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150

通过宣扬“意识形态趋同论”和“意识形态终结论”消解对象国意识形态对青年和青年组织的凝聚力 153

第三节 西方国家重点对青年和青年组织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后果 154

在以社会制度为主要目标的历史条件下的后果 155

在以维护西方国家利益为主要目标的历史条件下的后果 157

第六章 西方国家以青年和青年组织作为意识形态渗透重点的主要原因 160

第一节 东西方的频繁互动使意识形态渗透具备了现实可能性 160

国家利益至上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交往趋于正常 161

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广泛的改革开放为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可能 164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青年的相契性使青年和青年组织必然成为意识形态渗透的重心 166

青年作为渗透主体的效率最高且成本最低 167

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主要内容迎合了青年的需求 169

第三节 对意识形态与青年关系的全面总结促使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重心转移 171

是西方国家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年问题反思的结果 171

是西方对前苏联及东欧国家进行和平演变中的经验总结和政策延伸 174

是“和平队”和“富布赖特”项目的继续、扩大和常态化 176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公民社会与互联网创设了渗透的有效载体 178

经济贸易和经济制裁是意识形态渗透的有力工具 178

公民社会是青年组织兴起和地位提升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指导 180

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是意识形态渗透的最有效介质 181

第七章 西方国家对我国以青年和青年组织为重点的全方位意识形态渗透 183

第一节 西方国家对我国全方位意识形态渗透的历史沿革 183

1945年~1949年9月:雏形阶段 184

1949年10月~1972年:战略形成阶段 185

1972年~1978年10月:非重点进攻阶段 187

1978年10月~1989年6月:接触性进攻阶段 189

1989年6月~现在:重点进攻阶段 190

第二节 以我国青年和青年组织为重点渗透对象的历史佐证和个案分析 194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以我国青年和青年组织为重点,集中体现为以青年为重点 194

西方政要论对中国年轻一代渗透的历史佐证 195

《十条戒令》的个案分析 198

第三节 从我国的战略回应看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 201

提出和平发展战略,加强自身发展,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力回击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201

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采取多项积极措施,有力回击西方国家对中国共产党的歪曲、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攻击以及对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渗透 204

第八章 中国共青团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定位和战略选择 214

第一节 共青团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地位、作用与发展历程 214

共青团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14

共青团是意识形态建设的积极实践者和意识形态渗透的坚决防卫者 218

共青团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脉络 220

第二节 中国共青团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223

以马克思主义构筑青年的思想基础,反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消解策略 223

努力解决青年面临的现实问题,反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腐蚀策略 224

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反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培植策略 225

为青年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反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攻心策略 227

加强共青团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免疫力 228

坚持用先进文化引领青年外围组织,延伸工作手臂,完善工作体系 230

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在青年工作中的应用,形成网上与网下互动的青年工作新格局 231

第三节 中国共青团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选择 232

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各级党组织对共青团工作的指导,确保共青团工作的正确方向 23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青年,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引导广大青年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34

坚持“三贴近”原则,从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切实代表和维护青年权益,促进青年全面发展 235

以先进文化为指导,大力培育健康的、富有时代特色的、为青年喜闻乐见的青年文化,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37

以网络道德为重点,全面加强网络建设,积极占领网络思想教育新阵地,有效引导青年的思想和行为 238

积极团结和引导广大青年外围组织,从青年外围组织发展的需要出发,增强广大青年外围组织的政治自觉性和政治敏锐性,促进青年、青年组织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40

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团建创新工程”,不断促进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代表和维护青年权益等作用的发挥 241

参考文献 245

后记 26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