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医易通论
医易通论

医易通论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尚华主编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7725268
  • 页数:280 页
图书介绍:本丛书以周易学为基础,论述了中医养生、时间与疾病诊断的规律。
《医易通论》目录
标签:主编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易学概述 1

一、《周易》溯源 1

(一)何谓“三易”? 2

1.指《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 2

2.《易经》的“易”含有三种含义不易、简易和变易 3

(二)《易》命名的含义 4

1.“易即日月”论 4

2.“易”为上“日”下“勿”论 4

3.“易即蜥蜴”说 4

(三)《周易》的作者及成书年代 4

1.传统说 5

2.疑古说 5

二、《周易》的组成部分及内容 6

(一)河图、洛书 7

1.河图、洛书之图象 7

2.河图、洛书之生成数 8

3.河图、洛书与九宫八风 8

(二)八卦 11

1.八卦的来源 11

2.八卦的卦象 12

3.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不同 13

(三)六十四卦 13

(四)《易传》 19

三、《周易》的理论精髓 20

(一)“一阴一阳之谓道” 20

(二)“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1

(三)“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象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23

第二节 中医学源流概况 24

一、中医学的起源 24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25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25

1.整体观念 25

2.辨证论治 30

(二)中医理论的主要内容 31

1.阴阳学说 31

2.五行学说 38

3.藏象学说 48

4.气化学说 50

第三节 《周易》与中医学 52

一、《周易》与历代代表性医著、医家 52

(一)张仲景 54

1.洞悟十二消息卦,发疾病时间观 54

2.运用易之象数,预测病之愈期 54

3.受三阴三阳启迪,创六经辨证 55

(二)刘完素 56

(三)张从正 57

(四)李东垣 57

(五)朱丹溪 58

(六)张景岳 60

1.太极为生命之肇基 60

2.法《易》之“乾阳离火”,崇阳贵刚 60

3.重视阴阳二气,藉此医易同源 61

4.重视乾阳,亦珍坤阴 61

(七)唐宗海 63

二、医易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64

(一)医易发展的现状 64

1.梁致堂 64

2.郑二先生 67

3.陆广莘 68

4.田合禄 69

5.衣之镖 71

(二)医易发展的未来 73

第二章 易学与中医生理 77

第一节 气血配乾坤 77

一、气配乾 77

二、血配坤 78

第二节 脏腑配卦与脏腑功能 78

一、脏腑配卦 79

(一)心、小肠配离卦 79

(二)肺、大肠配兑卦 80

(三)脾、胃配艮卦 81

(四)肝、胆配巽卦 81

(五)肾和膀胱配坎卦 82

(六)心包和三焦配震卦 83

二、脏腑的功能 83

(一)五脏的功能 83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83

2.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84

3.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85

4.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86

5.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87

(二)六腑的功能 89

1.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 89

2.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 90

3.胃的主要生理功能 90

4.胆的主要生理功能 90

5.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 91

6.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91

(三)脏腑之间的关系 92

1.心与小肠 92

2.肺与大肠 92

3.脾与胃 92

4.肝与胆 93

5.肾与膀胱 93

6.三焦与心包 93

第三节 经络配卦 93

一、八卦的乾卦,配督脉 94

二、八卦的坤卦,配任脉 94

三、八卦的兑卦配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 94

四、八卦的艮卦配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 94

五、八卦的离卦配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95

六、八卦的坎卦配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 95

七、八卦的震卦配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96

八、八卦的巽卦配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 96

第三章 易学与中医病因病机 97

第一节 《周易》与病因 97

一、六淫 99

(一)风邪 101

(二)热邪 102

(三)暑邪 103

(四)湿邪 103

(五)燥邪 104

(六)寒邪 104

二、七情 105

(一)七情的生理病理基础 105

(二)七情的致病特点 106

1.直接伤及内脏 106

2.七情可影响脏腑气机 107

3.情志波动可使病情加剧 107

三、饮食 108

(一)饥饱失常 109

(二)饮食不节 109

(三)饮食偏嗜 109

四、劳逸损伤 110

(一)过劳 111

(二)过逸 111

五、外伤 112

六、痰饮、瘀血 112

(一)痰饮 112

(二)瘀血 113

第二节 《周易》与病机 115

一、邪正盛衰 115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15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16

1.正胜邪退 117

2.邪胜正衰 117

二、阴阳失调 118

(一)阴阳偏胜 118

1.阳偏胜 118

2.阴偏胜 119

(二)阴阳偏衰 120

1.阳偏衰 120

2.阴偏衰 121

(三)阴阳互损 121

1.阴损及阳 121

2.阳损及阴 121

(四)阴阳格拒 122

1.阴盛格阳 122

2.阳盛格阴 122

(五)阴阳亡失 122

1.亡阳 122

2.亡阴 123

三、气血失常 123

(一)气的失常 124

1.气虚 124

2.气机失调 124

(二)血的失常 126

1.血虚 126

2.血瘀 126

3.血热 127

(三)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 127

1.气滞血瘀 127

2.气不摄血 128

3.气随血脱 128

4.气血两虚 128

5.气血不荣经脉 128

四、津液的代谢失常 128

(一)津液不足 129

(二)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 130

(三)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 131

1.津停气阻 131

2.气随液脱 131

3.津枯血燥 131

4.津亏血瘀 132

五、内生“五邪” 132

(一)风气内动 132

1.肝阳化风 132

2.热极生风 133

3.阴虚风动 133

4.血虚生风 133

(二)寒从中生 133

(三)湿浊内生 134

(四)津伤化燥 135

(五)火热内生 136

六、经络病机 137

(一)经络的气血偏盛偏衰 137

(二)经络的气血逆乱 137

(三)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 138

(四)经络的气血衰竭 138

七、脏腑病机 139

(一)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 139

1.肝的阴阳、气血失调 140

2.心的阴阳、气血失调 141

3.脾的阴阳、气血失调 144

4.肺的阴阳、气血失调 145

5.肾的阴阳、气血失调 146

(二)六腑的功能失调 147

1.胆的功能失调 147

2.小肠的功能失调 148

3.胃的功能失调 148

4.大肠的功能失调 149

5.膀胱的功能失调 149

6.三焦气化失司 150

(三)奇恒之腑的功能失调 150

1.脑的功能失调 150

2.髓和骨的功能失调 151

3.脉的功能失调 151

4.女子胞的功能失调 151

第四章 《周易》与中医诊断、辨证 153

第一节 人生八卦与诊断 153

一、七七八八配属人生 154

二、百岁天年配属人生 154

三、人生六十四卦配属 155

四、人生十二辟卦配属 156

第二节 人体八卦与诊断 157

一、头部八卦诊法 158

(一)望神 158

(二)望面色 159

(三)望头发 160

二、头部诊位配卦 161

三、眼部八卦诊断配属 161

(一)眼部诊法 162

(二)眼部八卦配属 163

四、耳部八卦论断配属 164

(一)耳部诊断 164

(二)耳部八卦配位 165

五、口舌八卦诊断配属 166

(一)口舌诊断方法 167

(二)口舌之诊位八卦配属 168

六、鼻部八卦诊法 169

(一)鼻部诊断方法 169

(二)鼻部八卦配属 170

七、手部八卦诊断方法 170

(一)手部诊断方法 171

(二)手部八卦配属 172

八、胸腹部诊断方法 173

(一)胞腹部诊断方法 174

(二)胸腹部及脐部八卦配属 175

九、股部八卦诊断方法 175

(一)股部诊断方法 176

(二)股部诊断八卦配属 177

十、足部八卦诊断方法 177

(一)足部诊断方法 178

(二)足部诊断八卦配属 179

十一、脉象八卦诊断方法 179

(一)脉诊方法 181

(二)脉象八卦配属 182

第三节 八卦辨证 185

一、八卦脏腑辨证 185

(一)心病八卦辨证(附小肠辨证) 186

(二)肺病八卦辨证(附大肠辨证) 188

(三)脾病八卦辨证(附胃病辨证) 190

(四)肝病八卦辨证(附胆病辨证) 192

(五)肾病八卦辨证(附膀胱辨证) 194

二、八卦八纲辨证 196

(一)阴阳八卦辨证 197

(二)表里八卦辨证 198

(三)寒热八卦辨证 200

(四)虚实八卦辨证 201

三、八卦六经辨证 202

(一)六爻六经辨证 203

(二)八卦六经辨证 206

(三)辟卦六经辨证 207

第五章 《周易》与中医方药 210

第一节 本草八卦体系 210

第二节 药性气味八卦 211

一、寒药 213

二、热药 214

三、温药 216

四、凉药 217

第三节 《三因》五运民病诸方解 219

一、六壬年苓术汤 219

二、六戊年麦门冬汤 220

三、六甲年附子山茱萸汤 221

四、六庚年牛膝木瓜汤 222

五、六丙年川连茯苓汤 223

六、六丁年苁蓉牛膝汤 224

七、六癸年黄芪茯神汤 225

八、六己年白术厚朴汤 225

九、六乙年紫菀汤 226

十、六辛年五味子汤 227

第四节 《三因》六气民病诸方解 228

一、辰戌岁静顺汤 228

二、卯酉岁审平汤 230

三、寅申岁升明汤 231

四、丑未岁备化汤 233

五、子午岁正阳汤 234

六、巳亥岁敷和汤 236

第六章 《周易》与中医防治学 238

第一节 《周易》与中医治疗法则 238

一、调整阴阳 239

(一)损其偏盛 239

(二)补其偏衰 239

二、治病求本 240

三、标本缓急 241

四、扶正祛邪 242

五、调理气血散布津液 242

(一)调气 243

(二)理血 243

(三)散布津液 244

六、协调脏腑 244

(一)脏腑自病 245

(二)脏与脏病 245

七、疏通经络 246

八、三因制宜 247

(一)因时制宜 247

(二)因地制宜 247

(三)因人制宜 247

第二节 《周易》与药物治疗 248

第三节 《周易》与针刺治疗 250

一、经络与阴阳 251

二、穴位与阴阳五行 251

三、逢时辨证选穴法 252

(一)子午流注 252

(二)灵龟八法 255

(三)飞腾八法 256

(四)六爻八卦针灸法 257

第四节 《周易》与推拿 260

第五节 《周易》与气功 262

第六节 《周易》与食疗 263

第七节 《周易》与保健 264

一、顺时养生 266

(一)春季调摄 266

(二)夏季调摄 267

(三)秋季调摄 267

(四)冬季调摄 267

二、环境养生 268

(一)地理环境与体质 268

(二)地理环境与疾病 269

(三)环境养生的注意事项 269

三、起居养生 270

(一)睡眠 270

(二)劳逸 271

四、饮食养生 271

(一)定时定量 272

(二)搭配合理 272

(三)细嚼慢咽 272

(四)食后漱口 272

五、房室养生 273

(一)欲不可绝 273

(二)欲不可早 273

(三)欲不可纵 273

(四)欲不可强 274

第八节 《周易》与康复 274

后记 276

附:参考文献 27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