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文脉的传承
文脉的传承

文脉的传承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国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东方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06028745
  • 页数:4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读史札记丛书中的最后一本,前两本(《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慰藉》)市场销售尚可,3个月内,3000册已全部销完。本书是作者将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文学的发展脉络用随笔的形式加以梳理成篇,内容丰富,通俗易懂。
《文脉的传承》目录

一 至圣先师——孔子 1

二 私家讲学 4

三 墨子和荀子对私学的贡献 6

四 私人讲学传统的奠立 8

五 汉代的太学 10

六 汉代私学的影响 13

七 门第社会的私人讲学 15

八 佛教对私学的影响 18

九 寺院教学与习业山林 20

十 书院教育的成形 25

十一 朱熹 27

十二 陆九渊 29

十三 “二程” 31

十四 书院教育的承继 33

十五 王阳明与明代书院 35

十六 东林书院 37

十七 清代的书院 39

十八 绛帐遗风 41

十九 旧学新知 43

二十 注疏传统 45

二十一 融新旧于一炉 48

二十二 朱子《孟子集注》 51

二十三 以“理”释“仁” 55

二十四 二元论的建立 58

二十五 “心”的认识 61

二十六 中国注疏传统的特点 63

二十七 融四书为一体系 64

二十八 在先贤的余荫下 66

二十九 人杰地灵 68

三十 历史变迁与学风盛衰 71

三十一 北方学术的江山 73

三十二 百家争鸣,各显神通 75

三十三 秦代的学风 78

三十四 两汉的学风 80

三十五 三国时代的学风 83

三十六 “建安七子” 85

三十七 西晋的学风 87

三十八 东晋的学风 89

三十九 南北朝的学风 91

四十 隋唐的学风 93

四十一 北宋的学风 96

四十二 南宋的学风 98

四十三 元代的学风 100

四十四 明代的学风 103

四十五 王学的兴起 105

四十六 刻印书册与学校制度 107

四十七 清代的学风 109

四十八 儒教 114

四十九 律令 118

五十 科技 121

五十一 佛教 126

五十二 有容乃大 128

五十三 “胡服骑射”的意义 130

五十四 两汉时期的中西交流 132

五十五 魏晋至隋唐对外来文化的受容 136

五十六 印度佛教的传入 139

五十七 外来民族对汉文化的影响 141

五十八 宋代的中西交流 143

五十九 元代的中西交流 145

六十 郑和下西洋 148

六十一 传教士的东来 150

六十二 清初的礼仪之争 152

六十三 士人的途穷恸哭 155

六十四 士人的归隐 158

六十五 山水诗人的鼻祖:谢灵运 160

六十六 陶渊明 163

六十七 王维 165

六十八 中国先哲的自然观 168

六十九 中国文学中的人与自然 172

七十 静观自然 176

七十一 返归自然 180

七十二 人天圆融 185

七十三 文人生命的二重奏:仕与隐 194

七十四 士与仕 200

七十五 入世情怀 202

七十六 讽谏精神 207

七十七 疏离的感伤 211

七十八 隐的变奏 215

七十九 田园:一个自足的世界 219

八十 抒情的精神 223

八十一 早期的歌谣 228

八十二 《诗经》的独特美 231

八十三 《楚辞》的抒情风格 235

八十四 诗言志 238

八十五 赋与乐府诗 242

八十六 失志情怀的倾诉 245

八十七 魏晋以后的抒情诗歌 248

八十八 宋玉 250

八十九 不同文体的优点 253

九十 智与美的融合 258

九十一 人生智慧与体验的表达 264

九十二 人类命运的探讨 266

九十三 唐宋“新古文” 268

九十四 时代的明镜 270

九十五 史传中的散文绝品 274

九十六 化尘俗而归自然 277

九十七 《庄子》对美文形成的影响 280

九十八 美文的特征 282

九十九 纯美的天地 286

一○○ 小品文的兴起及流行 289

一○一 人间情爱的关注 292

一○二 有情的世界 295

一○三 骨肉的牵执 303

一○四 知契的喜悦 312

一○五 圆满的追寻 319

一○六 人间永恒的承诺 326

一○七 文学中的历史世界 329

一○八 诗人的历史世界 333

一○九 《诗经》中的民族英雄 335

一一○ 屈原作品中的历史世界 338

一一一 汉魏六朝的咏史诗 341

一一二 唐代以后的咏史作品 343

一一三 咏史诗的真确与公正 346

一一四 对历代兴亡的感叹 353

一一五 对人类在历史时空里的虚幻与无助的感叹 355

一一六 元曲中的历史世界 360

一一七 小说中的历史观念 364

一一八 中国文学中历史世界的类型 370

一一九 史官制度 372

一二○ 早期史官的来历 377

一二一 “著述为宗”的信念 379

一二二 史官的精神 381

一二三 影响史学的因素 389

一二四 国可灭,史不可灭 393

一二五 重其职而秘其事 397

一二六 其他的修史方式 400

一二七 史官的权力 403

一二八 文房清玩 408

一二九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410

一三○ 文人与文玩 417

一三一 文人与工匠 4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