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三重基线  21世纪企业可持续发展解码
三重基线  21世纪企业可持续发展解码

三重基线 21世纪企业可持续发展解码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章华,朱?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111231201
  • 页数:2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详细介绍了可持发展报告的内涵,形式和原则等。
《三重基线 21世纪企业可持续发展解码》目录

第1章 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出现与发展背景 1

1.1 引言 1

1.2 问题提出的背景 2

1.2.1 我国沿海的企业社会责任冲击波 2

1.2.2 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制度初现 3

1.2.3 石油瓶颈和中美(欧)贸易纠纷已对我国发出严重警讯 5

1.3 我国企业面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态度与基本战略 6

第2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来源、演变和发展 8

2.1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8

2.1.1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三重基线原则 8

2.1.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理论 9

2.1.3 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 11

2.1.4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 12

2.1.5 企业的义务理论 12

2.2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历程 14

2.2.1 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演变 15

2.2.2 企业社会责任在理论争论和实践探索中发展 17

2.2.3 对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论争的评价 22

2.3 全球化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24

2.3.1 发达国家企业在环境管理上的实践 24

2.3.2 跨国生产链使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国际化 28

2.3.3 利益相关者的行动主义倾向日益强烈 30

2.3.4 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责任目标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31

第3章 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内容与内涵 35

3.1 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的形成 35

3.1.1 国际倡导与市场需求的推动 35

3.1.2 可持续发展报告与非财务信息标准化 38

3.1.3 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类型和标准化 39

3.2 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工作目标和编制原则 40

3.2.1 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定义和编制目的 40

3.2.2 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编制原则 42

3.2.3 报告界限的设置 52

3.3 可持续发展标准披露的内容综述 58

3.3.1 GRI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内容 58

3.3.2 G3的披露项目 61

3.3.3 管理方针和绩效指标的披露 65

3.4 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针与绩效指标 66

3.4.1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针披露与绩效指标 66

3.4.2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针披露与绩效指标 68

3.4.3 社会绩效标准的劳工措施及合理工作部分 70

3.4.4 社会绩效标准的人权部分 72

3.4.5 社会绩效标准的社会部分 73

3.4.6 社会绩效标准的产品责任部分 74

第4章 符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和指标体系 77

4.1 GRI报告框架对我国适用性的分析 77

4.1.1 GRI报告框架的普适性和局限性 77

4.1.2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国情背景 79

4.2 根据国情设计报告框架和指标体系的总体考虑 81

4.2.1 企业的可持续经济战略应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良好互动 81

4.2.2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中心构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环境战略 83

4.2.3 社会战略应反映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87

4.2.4 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的调整 92

4.3 新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经济绩效部分 94

4.3.1 经济质量类别 94

4.3.2 经济影响类别 96

4.4 新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环境部分 99

4.4.1 循环经济类别的指标 99

4.4.2 污染控制类别的指标 107

4.4.3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恢复类别的指标 112

4.4.4 综合类别的指标 116

4.5 新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社会绩效部分 118

4.5.1 劳工措施和合理工作类别的指标 118

4.5.2 人权类别的指标 122

4.5.3 社会类别的指标 125

4.5.4 产品责任类别的指标 127

第5章 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法理基础 131

5.1 可持续发展报告和会计法律基础的关系 131

5.2 可持续发展经济绩效指标的法理基础 134

5.2.1 以净增值及对外部影响为中心的经济信息披露思想 134

5.2.2 支持经济绩效指标的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 135

5.3 可持续发展环境绩效指标的法理基础 136

5.3.1 可持续发展环境绩效的国内法律基础 136

5.3.2 可持续发展环境绩效和国际环境法及有关标准的关系 143

5.4 可持续发展社会绩效指标的法理基础 155

5.4.1 可持续发展社会绩效的国内法律基础 155

5.4.2 可持续发展社会绩效和国际劳动法规的关系 160

5.4.3 可持续发展社会绩效国内法规与国际法规的比较 171

第6章 可持续发展报告保证标准和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 176

6.1 可持续发展报告审核问题的提出 176

6.1.1 可持续发展报告第三方审核的必要性 176

6.1.2 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和审核标准 177

6.2 AA1000框架 180

6.2.1 AA1000标准 181

6.2.2 五个指导方针 182

6.2.3 专业资格 184

6.3 AA1000保证标准(AA1000AS) 185

6.3.1 AA1000AS的原则 185

6.3.2 检验报告的可信度 186

6.3.3 出具保证声明 189

6.4 AA1000利益相关者约定标准(AA1000 SES) 190

6.4.1 AA1000 SES的原则 190

6.4.2 利益相关者的约定框架 190

6.5 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与AA1000S的关系 195

6.6 可持续发展绩效评定——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 196

6.6.1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出现 196

6.6.2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组的成分股选取 198

6.6.3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组企业的监督 199

6.7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 200

6.7.1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的计算模型 200

6.7.2 道琼斯指数成分股的分析 201

6.8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对于企业的影响 204

6.8.1 证券投资基金与指数基金 204

6.8.2 企业进入可持续发展榜单的程序 205

第7章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系统 207

7.1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管理系统的关系 207

7.1.1 对我国现有企业管理系统的评价 207

7.1.2 建立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的若干原则 208

7.2 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化战略为行动的企业管理工具 209

7.2.1 平衡计分卡 209

7.2.2 战略地图 214

7.3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类型和可持续发展计分卡 218

7.3.1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类型 218

7.3.2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图模板 223

7.4 案例研究 229

7.5 可持续发展计分卡实施中的若干问题 236

7.5.1 指标数量和平衡问题 236

7.5.2 社会绩效的重要性在可持续发展计分卡中如何体现 237

7.5.3 可持续发展计分卡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关系 238

第8章 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发展前景 240

8.1 我国大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调查 240

8.1.1 调查目的和问卷设计 240

8.1.2 调查结果和分析 244

8.2 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评价 248

8.2.1 我国境内企业发表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情况 248

8.2.2 2005年和2006年12家国内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评析 250

8.3 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报告制度的动力机制 261

8.3.1 全球企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现状 261

8.3.2 三重基线为企业构筑了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平台 263

8.3.3 信用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67

8.3.4 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报告制度的具体动因 268

8.3.5 我国和发达国家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动力机制上的比较 272

8.4 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275

8.4.1 对可持续发展报告性质和作用的再认识 275

8.4.2 我国国有企业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定位 277

8.4.3 理性应对“社会责任壁垒”和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 282

参考文献 28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