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县域经济中的工业化问题
县域经济中的工业化问题

县域经济中的工业化问题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赛云秀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11209281
  • 页数:4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工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三产业的发展现状等。
《县域经济中的工业化问题》目录

第1篇 工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 1

第1章 我国的工业体系 1

1.1 产业结构 1

1.2 我国的工业体系 2

1.3 我国的工业结构 3

1.3.1 工业部门结构 4

1.3.2 轻重工业结构 5

1.4 我国工业结构调整 6

1.4.1 我国进行工业结构调整的原因 7

1.4.2 当前工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和有利条件 7

1.4.3 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9

1.5 工业化、市场化与城市化 12

1.5.1 工业化 12

1.5.2 城市化 13

1.5.3 市场化 14

1.6 国外工业化发展道路和当前发展趋势 15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6

第2章 工业发展模式 17

2.1 工业发展的三种模式 17

2.1.1 传统模式 17

2.1.2 环境工程模式(末端治理模式) 18

2.1.3 清洁生产模式 19

2.2 我国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发展模式 20

2.2.1 集中发展模式 20

2.2.2 集群发展模式 21

2.2.3 延伸发展模式 21

2.2.4 规模发展模式 21

2.2.5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2

2.3 国外工业化模式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启示 22

2.3.1 发展市场经济对促进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2

2.3.2 政府干预在工业化中亦有重要作用 23

2.3.3 教育、科技是促进工业化的重要动因 23

2.3.4 选择合适的道路是工业化成功的重要前提 23

2.3.5 制造业的强大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24

2.3.6 工业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和加速结构转换 24

2.3.7 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加速工业化进程 24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25

第3章 新型工业化理论与实践 26

3.1 新型工业化的概念、特点 26

3.2 新型工业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7

3.3 新型工业化与农村经济发展 28

3.4 新型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 29

3.5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政府的作用 31

3.5.1 大力开发人力资本 31

3.5.2 努力促进国家创新 32

3.5.3 切实完善市场体系 32

3.5.4 强化宏观调控 33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33

第4章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县域经济 34

4.1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34

4.1.1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 34

4.1.2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36

4.2 县域经济与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形势与发展 37

4.2.1 县域经济的含义与特征 37

4.2.2 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形势与发展 38

4.3 陕西县域经济形势与发展形势及最佳走向 39

4.3.1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39

4.3.2 陕西县域经济形势与发展形势 40

4.3.3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4.3.4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最佳走向 41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45

第2篇 工业经济与第三产业 47

第5章 能源工业 47

5.1 煤炭 47

5.1.1 我国的煤炭工业 47

5.1.2 煤炭资源及赋存特点 50

5.1.3 煤炭工业的构成 53

5.1.4 煤炭开采方法 56

5.1.5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问题 57

5.1.6 煤炭的深加工 59

5.2 电力 61

5.2.1 农村电力市场概况 62

5.2.2 农村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 63

5.2.3 开拓农村电力市场的对策 64

5.3 石油、天然气 66

5.3.1 石油 66

5.3.2 天然气 68

5.4 新能源 70

5.4.1 太阳能 70

5.4.2 风能 71

5.4.3 生物质能 72

5.4.4 海洋能 73

5.4.5 地热能 74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74

第6章 交通运输业 76

6.1 铁路运输 78

6.1.1 概述 78

6.1.2 铁路运输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80

6.2 公路运输 82

6.2.1 公路运输的功能与特点 82

6.2.2 公路运输现状与发展趋势 83

6.2.3 公路快速运输 84

6.3 水路运输 86

6.3.1 水路运输特点、地位和作用 86

6.3.2 水路运输发展现状与趋势 87

6.4 航空运输 88

6.4.1 航空运输体系 88

6.4.2 航空运输的特点与作用 89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90

第7章 装备制造业、轻工业和纺织工业 91

7.1 装备制造业综述 91

7.1.1 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91

7.1.2 装备制造业发展目标与指导思想 92

7.2 机床工具制造业 93

7.2.1 机床工具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93

7.2.2 机床工具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93

7.3 化工设备制造业 94

7.3.1 行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94

7.3.2 对策与建议 94

7.3.3 行业发展趋势 95

7.4 冶金设备制造业 96

7.4.1 行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96

7.4.2 冶金设备发展的新趋势 96

7.4.3 行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和政策建议 97

7.5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 97

7.5.1 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97

7.5.2 对策与建议 98

7.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98

7.6.1 行业发展概况和面临的挑战 98

7.6.2 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思路和原则 99

7.6.3 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对策 100

7.7 电力设备制造业 100

7.7.1 电力设备市场分析和预测 100

7.7.2 电力设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101

7.7.3 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 102

7.8 轻工机械制造业 102

7.8.1 塑料机械工业 103

7.8.2 食品机械工业 104

7.8.3 包装机械工业 105

7.8.4 印刷机械工业 107

7.9 纺织设备制造业 108

7.9.1 纺织设备的市场分析 108

7.9.2 纺织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109

7.9.3 纺织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109

7.9.4 建议与目标 110

7.10 工程机械制造业 110

7.10.1 行业基本情况 110

7.10.2 关于宏观调控 111

7.10.3 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几点意见 111

7.11 农业机械制造业 113

7.11.1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状况 113

7.11.2 发展农业机械行业的具体建议 114

7.12 轻工业 114

7.12.1 轻工业的特点和发展 114

7.12.2 食品工业 116

7.12.3 饲料工业 123

7.12.4 包装工业 125

7.12.5 花炮生产 128

7.13 纺织工业 130

7.13.1 纺织工业基本介绍 130

7.13.2 纺织工业的发展 131

7.13.3 陕西的纺织服装工业 132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33

第8章 原材料工业 135

8.1 石化工业 135

8.1.1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136

8.1.2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发展展望 136

8.2 冶金和有色工业 137

8.2.1 冶金和有色工业所面临的现状 137

8.2.2 国内外钢材市场分析与预测 138

8.3 建材工业 139

8.3.1 建材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139

8.3.2 我国建材工业的现状与对策 140

8.4 稀土工业 141

8.4.1 稀土元素的广泛运用 141

8.4.2 我国稀土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42

8.5 造纸工业 143

8.5.1 现状和存在问题 143

8.5.2 国内外市场预测及行业发展趋势 144

8.5.3 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145

8.5.4 行业调整与发展重点、主要措施与政策建议 145

8.6 化纤工业 146

8.6.1 化纤工业布局和结构现状与特点 146

8.6.2 化纤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47

8.6.3 对策与建议 148

8.6.4 中国化纤工业发展趋势 148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48

第9章 高技术产业 150

9.1 计算机 151

9.2 通信 154

9.2.1 模拟通信 155

9.2.2 数字通信 156

9.2.3 电话通信 156

9.2.4 移动通信 157

9.2.5 卫星通信 158

9.2.6 光纤通信 158

9.3 微电子 159

9.4 网络 160

9.5 医药 163

9.5.1 我国医药业的发展现状 163

9.5.2 我国医药业面临的新形势 164

9.5.3 医药业在“十一五”中的发展展望 165

9.6 现代农业 166

9.6.1 现代农业的概念 166

9.6.2 西部大开发与农业发展 167

9.7 生物 171

9.7.1 生物技术的应用 171

9.7.2 生物技术新进展 172

9.7.3 我国的医药生物技术 172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73

第10章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 174

10.1 信息概述 174

10.2 信息技术 176

10.3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177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80

第11章 服务业 181

11.1 第一层次 182

11.1.1 交通运输业 182

11.1.2 信息服务业 183

11.1.3 旅游业 185

11.2 第二层次 187

11.2.1 金融服务业 187

11.2.2 保险服务业 188

11.2.3 房地产 189

11.2.4 居民服务业及 190

11.2.5 农、林、牧、渔服务活动 190

11.3 第三层次 192

11.3.1 我国的教育事业 192

11.3.2 文化服务业 194

11.3.3 科技中介服务业 195

11.3.4 社会福利事业 196

11.4 第四层次 198

11.4.1 国家机关的服务职能 198

11.4.2 行业协会的服务职能 200

11.4.3 警察职能 201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202

第3篇 现代工业管理基础 204

第12章 管理学基础 204

12.1 管理与管理者 204

12.1.1 管理 204

12.1.2 管理者 204

12.1.3 管理学 205

12.2 管理的基本职能 205

12.2.1 计划 205

12.2.2 组织 207

12.2.3 指挥 210

12.2.4 协调 212

12.2.5 控制 214

12.3 管理创新 216

12.3.1 创新概述 216

12.3.2 创新过程与主体 216

12.3.3 创新的内容与方法 217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217

第13章 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219

13.1 组织理论与组织变革 219

13.1.1 组织理论 219

13.1.2 组织变革 220

13.1.3 组织激励、领导、冲突 220

13.2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23

13.2.1 人力资源开发 223

13.2.2 人力资源规划 224

13.2.3 工作绩效的测评与分配 226

13.2.4 人员选拔与培训 227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230

第14章 工程经济学概论 231

14.1 工程经济学概述 231

14.2 现金流量与资金的时间价值 231

14.2.1 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 231

14.2.2 资金的时间价值 232

14.3 经济效果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 234

14.3.1 经济评价方法 234

14.3.2 经济评价指标 235

14.4 财务预测 237

14.4.1 工程项目财务预测分类 237

14.4.2 工程项目财务预测的步骤 237

14.4.3 工程项目财务预测方法 238

14.5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239

14.6 利润规划 239

14.7 产品成本核算 240

14.8 工程估价概述 240

14.8.1 工程估价的概念 240

14.8.2 工程估价的计价特点 241

14.9 投资估算 242

14.9.1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242

14.9.2 流动资产投资估算 242

14.10 工业企业费用估算 243

14.10.1 建筑工程费估算 243

14.10.2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估算 243

14.10.3 安装工程费估算 243

14.10.4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 244

14.10.5 基本预备费估算 244

14.10.6 涨价预备费估算 244

14.10.7 建设期利息估算 244

14.10.8 流动资金估算 245

14.11 项目财务评价 245

14.11.1 财务评价的含义 245

14.11.2 项目财务评价的内容 245

14.11.3 财务评价的程序 246

14.12 国民经济评价 247

14.12.1 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 247

14.12.2 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关系 247

14.12.3 国民经济评价的内容及程序 248

14.12.4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248

14.12.5 国民经济评价参数 249

14.13 不确定性与风险 250

14.13.1 不确定性 250

14.13.2 风险 250

14.13.3 工程项目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 250

14.13.4 风险分类与风险来源 253

14.13.5 风险/收益机理 254

14.13.6 风险管理对策 255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256

第15章 现代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 257

15.1 现代物流工程 257

15.1.1 物流工程概述 257

15.1.2 物流系统设施规划与设计 258

15.1.3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基础 263

15.1.4 计算机辅助设施规划与仿真 266

15.2 供应链管理 266

15.2.1 供应链 266

15.2.2 供应链管理 268

15.2.3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 271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273

第16章 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 274

16.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274

16.1.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74

16.1.2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和功能结构 274

16.1.3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275

16.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276

16.3 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 277

16.3.1 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概念及步骤 277

16.3.2 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 278

16.4 决策与决策支持 279

16.4.1 决策与决策支持的定义 279

16.4.2 决策的一般过程 279

16.4.3 决策问题的类型 280

16.4.4 决策支持的分类 280

16.5 决策支持系统 281

16.5.1 决策支持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281

16.5.2 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 281

16.5.3 决策支持系统的分类 282

16.5.4 决策支持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 283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283

第17章 质量管理 284

17.1 质量与质量管理 284

17.1.1 质量与质量管理概述 284

17.1.2 政府质量管理 286

17.2 质量体系与质量认证 287

17.2.1 ISO9000族质量标准 287

17.2.2 质量保证与质量体系 289

17.2.3 质量体系认证及其实施程序 290

17.3 质量控制与检验 291

17.3.1 质量控制及常用技术 291

17.3.2 质量检验 294

17.4 质量经济性 296

17.4.1 质量成本 296

17.4.2 质量经济效益及评价 297

17.4.3 质量经济分析 299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300

第18章 项目管理 301

18.1 项目与项目管理 301

18.1.1 项目 301

18.1.2 项目管理 302

18.2 项目的实施 304

18.2.1 项目的实施系统 304

18.2.2 工程项目管理的控制系统分析 308

18.2.3 项目协调系统 310

18.3 项目论证与评估简论 315

18.3.1 项目论证的基本原理概述 315

18.3.2 项目的机会选择 317

18.3.3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318

18.3.4 项目融资 323

18.3.5 项目评估 327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328

第4篇 县域经济中的农村工业化 330

第19章 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的界定 330

19.1 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工业化 332

19.2 以农村为目标的新型工业化 335

19.3 以农业为内容的新型工业化 337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339

第20章 我国农村工业化的三种典型模式 340

20.1 以在农村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为主的“苏南模式” 340

20.2 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基础的温州模式 341

20.3 以引进外资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珠江三角洲模式” 342

20.4 三种模式分析 342

20.4.1 三种区域模式产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343

20.4.2 三种模式的农村工业化对于振兴农村经济的作用 344

20.4.3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模式创新 345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348

第21章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349

21.1 我国县域经济工业企业结构调整 349

21.1.1 当前我国县域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具体表现 349

21.1.2 当前县域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有利条件 350

21.1.3 县域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351

21.2 小城镇建设开发 352

21.2.1 小城镇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352

21.2.2 以县域经济为依托,大力发展小城镇 353

21.2.3 小城镇建设的主要模式 354

21.2.4 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355

21.3 产业结构高速优化升级 355

21.3.1 我国产业结构的基本状况 356

21.3.2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政策措施 357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359

第22章 推进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 360

22.1 推进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 360

22.1.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协调的基本关系 360

22.1.2 推进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 362

22.2 推进中国西部农村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 368

22.2.1 西部地区工业化的总体评价 368

22.2.2 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制约因素 370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371

第23章 推进工业化的手段 372

23.1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372

23.2 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相结合 373

23.2.1 结构调整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73

23.2.2 以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和完善经济结构 374

23.2.3 根据经济形势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 375

23.3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 376

23.3.1 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征 376

23.3.2 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关系 376

23.4 改制重组与资本运营相结合 377

23.4.1 当前改制中存在的资本运营问题 377

23.4.2 解决资本运营问题的对策 378

23.5 产业结构升级 378

23.6 创建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380

23.6.1 学习型组织的释义 380

23.6.2 学习型组织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380

23.6.3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主要途径 381

23.7 发展知识型农业 381

23.7.1 知识型农业的内涵 381

23.7.2 发展知识型农业是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382

23.7.3 我国发展知识型农业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382

23.8 以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383

23.8.1 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手段 383

23.8.2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383

23.9 以农业政策调整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投资软环境建设 384

23.9.1 投资软环境的缺陷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 384

23.9.2 营造投资软环境,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385

23.10 创造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良好环境 386

23.10.1 我国新型工业化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压力 386

23.10.2 创造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良好环境 387

23.11 善于抢抓各种机遇 387

23.12 善于发挥比较优势 388

23.13 建立机制 389

23.13.1 强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激励机制 390

23.13.2 完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运作机制 390

23.13.3 扩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传导机制 391

23.14 合理配置地区工业资源 391

23.14.1 我国工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格局 392

23.14.2 优化工业资源配置的政策抉择 392

23.15 发挥地区比较优势,选准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方向 393

23.15.1 西部地区具有的比较优势 393

23.15.2 西部农村工业化的路径选择 394

23.16 充分利用乡镇企业现有的基础 395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395

第24章 国外农村工业化典型实例 397

24.1 美国农村工业化 397

24.2 英国农村工业化 400

24.3 韩国农村工业化 402

24.4 日本农村工业化 404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407

主编简介 40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