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进展总结报告  1994-2004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进展总结报告  1994-2004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进展总结报告 1994-2004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秀骥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气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2939563
  • 页数:9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大气本底。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进展总结报告 1994-2004》目录

1 概况 1

1.1 背景和建站简史 2

1.2 站址与环境 4

1.3 现场设施与观测项目 6

1.3.1 现场设施 6

1.3.2 观测项目 7

1.4 组织机构 8

1.5 人员 8

2 长期观测项目 12

2.1 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 12

2.1.1 观测方法概要 12

2.1.1.1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二氧化碳观测 12

2.1.1.2 气相色谱法甲烷和二氧化碳观测 13

2.1.1.3 气相色谱法一氧化碳观测 13

2.1.1.4 气瓶采样观测 13

2.1.2 系统运行及维护 14

2.1.2.1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二氧化碳观测 14

2.1.2.2 气相色谱法甲烷和二氧化碳观测 14

2.1.2.3 气相色谱法一氧化碳观测 15

2.1.2.4 气瓶采样观测 16

2.1.3 质量控制及数据处理 16

2.1.3.1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二氧化碳观测 17

2.1.3.2 气相色谱法甲烷和二氧化碳观测 17

2.1.3.3 气相色谱法一氧化碳观测 18

2.1.3.4 气瓶采样观测 19

2.1.4 观测结果 19

2.1.4.1 大气二氧化碳观测结果 19

2.1.4.2 大气甲烷观测结果 21

2.1.4.3 大气一氧化碳观测结果 23

2.1.4.4 气瓶采样分析的其他观测结果 24

2.2 降水化学 26

2.2.1 观测方法概要 26

2.2.2 系统运行及维护 26

2.2.3 质量控制及数据处理 27

2.2.3.1 现场采样与测量的质量控制 27

2.2.3.2 实验室质量控制 27

2.2.4 观测结果 27

2.2.4.1 pH值和电导率 27

2.2.4.2离子成分 27

2.3 气溶胶 29

2.3.1 黑碳气溶胶观测 29

2.3.1.1 观测方法概要 29

2.3.1.2 系统运行及维护 30

2.3.1.3 质量控制及数据处理 30

2.3.1.4 观测结果 30

2.3.2 气溶胶化学采样观测 31

2.3.2.1 观测方法概要 31

2.3.2.2 系统运行及维护 32

2.3.2.3 质量控制及数据处理 32

2.3.2.4 观测结果 32

2.3.3 气溶胶光学厚度观测 34

2.3.3.1 观测方法概要 34

2.3.3.2 系统运行及维护 34

2.3.3.3 质量控制及数据处理 35

2.3.3.4 观测结果 35

2.4 反应性气体 37

2.4.1 地面臭氧观测 37

2.4.1.1 观测方法概要 37

2.4.1.2 系统运行及维护 37

2.4.1.3 质量控制及数据处理 38

2.4.1.4 观测结果 39

2.4.2 膜采样法SO2和HNO3观测 39

2.4.2.1 观测方法概要 39

2.4.2.2 系统运行及维护 40

2.4.2.3 质量控制及数据处理 40

2.4.2.4 观测结果 40

2.5 臭氧总量 40

2.5.1 观测方法概要 40

2.5.2 系统运行及维护 41

2.5.3 质量控制及数据处理 41

2.5.4 观测结果 41

2.6 太阳辐射 42

2.6.1 太阳辐射 42

2.6.1.1 观测方法概要 42

2.6.1.2 系统运行及维护 42

2.6.1.3 质量控制及数据处理 42

2.6.1.4 观测结果 43

2.6.2 UVB光谱观测 44

2.6.2.1 观测方法概要 44

2.6.2.2 系统运行及维护 45

2.6.2.3 质量控制及数据处理 45

2.6.2.4 观测结果 45

2.6.3 总UVB辐射 46

2.6.3.1 观测方法概要 46

2.6.3.2 系统运行及维护 47

2.6.3.3 质量控制及数据处理 47

2.6.3.4 观测结果 48

2.7 气象观测 49

2.7.1 人工气候观测 49

2.7.1.1 观测方法概要 49

2.7.1.2 系统运行及维护 50

2.7.2 自动气象站观测 50

2.7.2.1 观测方法概要 50

2.7.2.2 系统运行及维护 50

2.7.3 89m塔气象要素梯度观测 50

2.7.3.1 观测方法概要 50

2.7.3.2 系统运行及维护 51

2.7.4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51

2.7.5 观测结果 51

2.7.5.1 主要气候特征 51

2.7.5.2 低层风特征 51

2.7.6 后向轨迹和簇分析 53

2.7.6.1 后向轨迹及簇计算 53

2.7.6.2 簇平均后向轨迹的季节变化特点 53

2.8 数据管理 56

2.8.1 瓦里关 56

2.8.1.1 计算机网络联接 56

2.8.1.2 数据的采集、处理及传输流程 56

2.8.1.3 设备运行质量监视 56

2.8.2 西宁 57

2.8.2.1 数据时间序列检查 57

2.8.2.2 参数分离 59

2.8.2.3 数据质量控制 59

2.8.2.4 数据存档与报送 59

2.8.3 北京 59

2.9 质量管理 59

2.9.1 实验室分析流程及质量管理 59

2.9.1.1 温室气体 59

2.9.1.2 气溶胶[总悬浮颗粒物(TSP)] 60

2.9.1.3 反应性气体(5O2和HNO3) 61

2.9.1.4 降水化学 62

2.9.2 台站业务流程及日常质量管理 62

2.9.2.1 台站业务流程 62

2.9.2.2 日常质量管理 63

3 合作观测项目及科研课题 64

3.1 合作观测项目 64

3.2 科研课题 65

3.2.1 主要温室气体(CO2,CH4,N2O,O3)的大气背景浓度监测 65

3.2.2 我国大陆和西太平洋地区大气痕量气体及其他化学物质的监测和研究 65

3.2.3 我国大气臭氧及其前体物和气溶胶基本特征的观测与分析 65

3.2.4 中芬青海西宁臭氧探空观测实验 66

3.2.5 青海高原氧化剂的研究 66

3.2.6 青海高原大气气溶胶化学(物理)特性研究 66

3.2.7 不同天气条件对大气CO2测量结果影响的研究 67

3.2.8 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辐射模型研究 67

3.2.9 青藏高原大气臭氧和气溶胶的观测研究 68

3.2.10 我国典型地区黑碳气溶胶的观测研究 68

3.2.11 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臭氧的研究 69

3.2.12 大陆大气本底基准研究 69

3.2.13 瓦里关挥发性有机物(VOC)采样监测与研究 70

3.2.14 利用铍-7和铅-210示踪研究高原大气微量成分输送特征 71

3.2.15 地球环境监测——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碳循环研究 71

3.2.16 布鲁尔光谱仪研究卫星臭氧总量观测和气溶胶光学特性 71

3.2.17 大气特种监测资料实时质量监控系统 72

3.2.18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数据处理系统 72

4 国际比对与标定 73

4.1 观测质量现场督察 73

4.1.1 概要 73

4.1.2 WMO质量保证/科学活动中心(德国)实施的观测质量现场督察 73

4.1.3 WMO质量保证/科学活动中心(日本)实施的观测质量现场督察 73

4.1.4 WMO世界标定中心和质量保证/科学活动中心(瑞士)实施的第1次观测质量现场督察 74

4.1.4.1 地面臭氧观测系统 74

4.1.4.2 一氧化碳观测系统 76

4.1.4.3 甲烷观测系统 76

4.1.5 小结 77

4.2 二氧化碳和甲烷观测数据的比对与同化 77

4.3 二氧化碳及相关微量成分测量全球巡回比对 78

4.3.1 全球巡回比对简介 78

4.3.2 往届全球巡回比对结果 78

4.3.3 正在进行的全球巡回比对 79

4.4 亚洲及大洋洲甲烷巡回比对测量 79

4.5 臭氧总量观测国际比对 80

4.6 降水化学样品国际-国内考核 82

4.6.1 现场观测的检查与考核 82

4.6.2 实验室化学分析国际比对 82

5 出版物 85

5.1 国际SCI期刊论文 85

5.2 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英文版) 86

5.3 国内核心期刊论文(中文版) 86

5.4 国内一般期刊论文(中文版) 87

5.5 正式出版文集收录的论文 88

5.6 国际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 88

6 大事记 9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