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东北的振兴与发展
东北的振兴与发展

东北的振兴与发展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振汉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206054853
  • 页数:35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力图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论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地位、比较优势、问题与发展目标及其战略对策。
《东北的振兴与发展》目录
标签:振兴 发展

第一章 战略地位与比较优势 3

第一节 区域背景 3

一、地理位置和区域概况 3

二、自然景观与资源环境 4

第二节 战略地位 5

一、改革开放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5

二、东北地区是全国的重要经济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之一 7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关系全国实现工业化的重大战略问题 10

四、东北地区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11

第三节 比较优势 13

一、地缘经济优势 13

二、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庞大的固定资产存量 16

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19

四、智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20

第二章 发展中的问题与理性思考 23

第一节 思想观念与体制障碍 23

一、思想观念影响 24

二、体制障碍 25

第二节 “东北现象”的产生及其影响 27

一、“东北现象”的产生 27

二、“东北现象”的影响 27

第三节 结构性矛盾突出 31

一、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31

二、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32

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33

一、区域经济发展滞后 33

二、地区和城乡发展差距扩大 34

第五节 资源环境问题加重 36

一、区域性资源枯竭问题 36

二、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污染严重 38

三、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40

第六节 城乡劳动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42

一、职工下岗与失业问题比较突出 42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43

三、人力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43

第三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发展的基本思路、战略目标与战略对策 48

第一节 振兴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48

一、振兴与发展的指导思想 48

二、东北的振兴从根本上说是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49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应当和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起来 49

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要开拓创新,开创新局面 50

五、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振兴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 51

第二节 发展目标 52

一、我国实现工业化的主要任务和战略目标 52

二、东北振兴与发展的战略目标 53

第三节 战略对策 54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对外开放 54

二、深化体制改革,促进体制与机制创新 55

三、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结构升级 58

四、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62

五、加强区域合作,促进东北区域经济整体振兴 66

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合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 71

七、加强精神文明与公民道德建设,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强大思想保障 72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布局 79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与理论思考 79

一、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础 79

二、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 79

第二节 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问题 81

一、区域经济发展历程 81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问题 86

第三节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与途径 92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92

二、发挥中部地区辐射与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94

三、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带,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 96

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97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99

六、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102

第四节 优化资源与区域布局,建设现代化产业基地 104

一、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基地 104

二、现代化钢铁工业基地 109

三、新型石化工业基地 112

四、高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 117

五、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 121

六、能源基地建设 129

第五节 区域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 131

一、区域规划的意义及其实践回顾 131

二、东北区域规划初步研究与思考 134

第五章 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150

第一节 面向新世纪的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 151

一、21世纪初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 151

二、21世纪初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152

第二节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形成与问题 155

一、产业结构形成与区域背景 155

二、产业结构形成及问题分析 156

第三节 国内外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经验启示 167

一、国外发达国家老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经验 167

二、国内有关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经验 168

第四节 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基本思路 169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要求 169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172

第五节 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 172

一、第二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 172

二、加强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 186

三、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191

第六节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 193

一、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193

二、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194

第六章 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200

第一节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200

一、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200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保障 201

第二节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03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问题 203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213

第三节 能源开发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227

一、东北能源建设历程与能源利用结构变化 227

二、当前能源开发利用与建设的问题 228

三、能源开发与建设的总体思路 230

四、能源建设的区域布局与重点项目 231

第四节 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水利建设 236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 236

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问题 239

三、加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水利建设 241

第五节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244

一、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发展现状 244

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245

第七章 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 250

第一节 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 250

一、对我国城市化道路的认识与思考 250

二、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 253

第二节 构建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 254

一、东北地区城镇化进程及其空间结构与问题 254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本思路 258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途径与战略重点 259

第三节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264

一、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意义 264

二、加快农村城镇化途径与对策 268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72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东北地区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272

二、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73

第八章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278

第一节 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及经验启示 278

一、区域经济合作及其发展趋势 278

二、区域经济横向联合与协作的经验启示 280

第二节 东北地区经济横向联合与协作 282

一、区域经济横向联合与协作的回顾 282

二、区域经济横向联合与协作问题透视 284

第三节 加强区域经济横向联合与协作,促进东北振兴 288

一、区域横向联合与协作的基本思路 288

二、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及城市之间的区域联合与经济协作 289

第四节 开展与东北亚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 295

一、东北亚地区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与区域经济合作 295

二、发挥地缘经济优势,扩大边境地区合作 297

三、开展与东北亚各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与主要途径 297

第九章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05

第一节 传统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 305

一、传统工业化的问题 305

二、新型工业化的特点 306

第二节 东北地区实现新型工业化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307

一、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主要障碍 307

二、工业企业老化现象严重,不适应新型工业化的要求 308

三、东北地区传统产业的主要弊端 308

四、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水平低 308

五、人力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309

六、体制障碍 310

第三节 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基本思路 311

一、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认识 311

二、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 312

第四节 东北地区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探索 314

一、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实现新型工业化 315

二、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实现新型工业化 316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实现新型工业化 319

四、加快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发展 322

第十章 东北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326

第一节 东北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思考 326

一、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326

二、关于和谐社会建设 327

第二节 东北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 328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实践意义 328

二、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与对策措施 331

第三节 东北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 340

一、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主要任务 340

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与问题辨析 342

三、建设“和谐东北”的对策与措施 34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