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新世纪  新阶段  新成就: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
新世纪  新阶段  新成就: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

新世纪 新阶段 新成就: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1998576
  • 页数:11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全国各省市党史研究室编写,主要记述了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期间各省市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成就。
《新世纪 新阶段 新成就: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目录

北京篇&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1

一、发展概况  3

二、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

首都经济谱新篇 6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建设创新型城市  6

“数字北京”加速城市信息化建设  8

加快中关村发展,展示首都创新活力 9

三、积极筹办奥运会  10

扎实推进奥运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10

贯彻奥运“三大理念”  11

奥运各项组织保障、市场开发等工作稳步落实 13

四、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提高首都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14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的制订和实施  14

城市基础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15

围绕筹办会,推动城市建设与管理迈出新步伐  17

五、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8

新农村规划及建设工作扎实起步 19

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19

六、繁荣首都文化  21

加强理论研究,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1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22

提高文化事业发展水平  23

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  24

大力发展符合首都特点的文化产业  25

七、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7

以加强政德建设为重点,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取得新进展 27

突出素质能力取向,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有新加强 27

以职责为中心,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新突破 28

以建立现代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为着力点,首都人才发展战略取得新成果 29

探索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和途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迈出新步伐 29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30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北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33

天津篇&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  35

一、发展概况  37

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37

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3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39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39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40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41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42

二、全面推进“三步走”战略  44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44

“三步走”战略的实施  45

“五大战略举措”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6

三、大力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48

天津滨海新区由区域发展战略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48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取得新突破  49

四、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52

弘扬民族文化,尽展都市风采  52

积极推进公共设施建设 53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4

五、构建和谐天津  55

改善人民住房条件,努力营造宜居环境  55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57

教育水平全国领先  58

构建和谐社区 59

创建“平安天津”  60

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61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61

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63

作风建设显著加强  64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天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66

河北篇&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67

一、发展概况  69

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营造发展的浓厚氛围 69

把握发展机遇,推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70

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4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步伐,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  76

实施十项“民心工程”,推进和谐河北建设  78

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79

二、突出结构调整主线,推进四项重点经济工作  82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82

提升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作用,增强发展后劲 84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战略性重组  85

营造良好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 87

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对外开放质量水平  89

三、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90

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发展历程  90

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基本做法  91

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主要成效  92

四、努力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94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 94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95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96

五、落实“一制三化”工作机制,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98

“一制三化”工作机制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  98

“一制三化”工作机制的推广与完善 100

“一制三化”机制的实际成效  101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103

山西篇&山西省史志研究院  105

一、发展概况  107

不断完善发展思路,走符合山西省情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之路  107

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壮大多元支柱产业 109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实现跨越发展增添动力 111

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山川秀美新山西  111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  112

挖掘自然人文资源,着力建设文化强省  113

围绕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三个关键环节,加快和谐山西建设  114

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14

二、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径和成效  116

坚持不懈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116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118

三、改革开放新发展  119

国企改革不断深化,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120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 123

四、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迈进  125

继续推进宣传思想工作,全民思想道德情操再上新台阶  126

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文学艺术奇葩遍开三晋大地  126

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高端人才成为山西发展的主力军 128

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让科学技术引领山西发展步伐 129

五、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30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130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131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132

加强作风建设  133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山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136

内蒙古篇&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  137

一、发展概况  139

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142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42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143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144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新突破  145

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145

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有了新发展  146

优势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147

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全面进步  147

三、发展现代农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148

全区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 148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50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农牧业和新农村新牧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152

四、加快建设和谐内蒙古  154

认真贯彻落实构建和谐内蒙古的具体要求 155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157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158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159

五、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探索少数民族地区科学发展新途径  160

开展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总体情况  160

建设民族文化大区重点工程的具体进展  161

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未来构想 165

六、立足实际、分类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66

围绕建设新农村的主题,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166

创新载体,扎实开展街道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68

创新工作方式,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工作的覆盖面 169

稳步推进机关、高等院校、国有企业等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69

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70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171

辽宁篇&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  173

一、发展概况  175

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和举措逐步完善  175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76

积极推进和谐辽宁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177

形成万众一心、共谋振兴的良好局面  179

二、在改革开放中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  179

以国企改革为重点,完善建设新型产业基地的体制保障 180

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筑新型产业体系 181

规划和建设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结构调整项目 182

科技创新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185

基本形成沿海和腹地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186

三、大力加强“三农”工作,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88

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188

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很大成效  188

农村生活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19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191

四、积极推进和谐辽宁建设  192

基本完成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大规模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改造  193

建立健全零就业家庭扶助机制 195

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198

社会稳定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增强  199

五、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201

顺利实施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01

建设能够担当振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取得新成果  203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205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辽宁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208

吉林篇&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  209

一、发展概况  211

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的新跨越  211

政治建设与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果  213

精神文明与各项事业创新取得新进展  214

加强党的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17

二、落实战略决策,推动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振兴  219

推动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与振兴  220

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  221

国际国内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222

三、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4

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和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224

实行省管县(市)新体制的重大改革 226

创建农村各类新型经济组织,推动农业现代化 227

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初步探索和法制保障  228

四、最具有竞争力之一的会展业  231

会展经济的积极起步  231

成功举办三届东北亚经济贸易博览会  232

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精品展会  233

五、注重民生,建设和谐吉林  234

积极扩大就业渠道,全面提高就业水平  235

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237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全面建设和谐吉林  238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241

黑龙江篇&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  243

一、发展概况  245

以富民强省、全面建小康为主线,确定全面振兴黑龙江发展战略  245

突出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经济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246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47

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248

二、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果显著  249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经济发展活力增强  249

六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优势产业竞争力大幅度提高  250

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明显加强 251

廊带板块建设步伐加快,区域经济有序协调发展  25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启动 252

努力破解振兴难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252

三、“三农”工作扎实推进  253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势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25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254

加快农村综合改革,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255

开展“百乡千村”试点,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端 255

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257

对外贸易实现历史性突破  257

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逐步升级  258

沿边开放带建设取得新进展  259

“走出去”战略迈出新步伐  260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260

口岸、开发区建设进展迅速 261

五、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261

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努力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  261

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为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水平 262

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63

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创业,促进成长型企业发展  264

推动特色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  264

开展招商引资,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265

六、旅游产业日新月异  265

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发展特色旅游业 265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266

旅游开发取得突破,配套水平明显提高 266

确立总体旅游形象,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  267

加强支柱产业地位,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68

七、党建工作不断加强  269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水平  269

完善党的基层组织,推进党员队伍建设  270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加大干部监督工作力度  271

重视素质教育,抓好干部培训工作 272

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全面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274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黑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276

上海篇&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277

一、发展概况  279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79

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80

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城市创新体系 281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 281

以关心群众切身利益为切入点,构建和谐社会 283

以“四个中心”建设为支撑,不断提升城市功能 284

以精神文明创建为着力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284

积极探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85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上海经济快速发展  287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287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288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89

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上海科技  291

强化意识,明确目标 291

培育自主创新主体  292

聚焦自主创新重点 293

营造自主创新环境  294

四、努力构建城市文化发展体制新优势  295

切实增强党在文化领域的宏观控制力,积极构建宏观文化管理新体制 296

积极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竞争能力  297

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新发展,初步形成城市文化建设新面貌  298

五、在关注民生中构建和谐平安上海  300

重民生,积极实施就业政策  300

保民生,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01

安民生,扎实推进平安建设  302

和民生,积极建设“诚信上海”  303

六、基层党建不断创新出实效  304

创新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构筑区域性大党建格局 304

以“双达标”活动为抓手,不断扩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 305

找准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传统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 307

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和方式方法,增强基层党的工作活力 307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上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310

江苏篇&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311

一、发展概况  313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313

富民优先成效显著  314

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  315

开放型经济取得新突破  316

区域共同发展有新气象  316

城乡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317

经济社会协调性加强  317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318

二、文化大省建设  319

制定《文化江苏行动纲要》  319

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  321

文艺创作日益繁荣  322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323

基层文化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323

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324

三、教育改革发展  324

教育取得新成果  324

江苏教育正在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327

四、科技发展  329

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329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329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330

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步伐加快  331

坚持环保优先,大力加强社会领域科技创新工作  331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猛 332

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能力显著增强 332

科技创新创业载体不断扩大  333

科技投入快速增长 334

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334

五、党的建设  335

以实践“三个代表”、推进“两个率先”为主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新成效  335

以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为契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得到新加强 336

着力培养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领导骨干,大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  337

以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 337

以建立健全党管人才机制为保障,人才强省战略迈出新步伐 338

以“强基工程”为总抓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展现新活力 338

六、总结篇  339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343

浙江篇&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  345

一、发展概况  347

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47

全面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48

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增强浙江的综合竞争软实力 348

积极推进“法治浙江”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省基本方略  349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349

二、实施“八八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  35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351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增强体制机制活力 353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355

三、全面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57

关注民生,建立完善保障机制  358

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努力化解各类矛盾  359

加强监控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工作  360

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361

健全完善社会公共安全应急体系 362

四、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363

弘扬浙江精神,构建社会文明 363

壮大文化产业 365

发展文化事业  367

五、积极推进“法治浙江”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省基本方略  369

积极发挥人大、政协和人民团体的职能作用 370

推进依法治省 371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373

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374

开展学习教育,加强思想建设 374

重视执政基础,加强组织建设 376

践行求真务实,加强作风建设  378

构建惩防体系,加强廉政建设  379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382

安徽篇&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  383

一、发展概况  385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85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387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389

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392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效显著 393

二、抢抓机遇,奋力崛起——安徽省实施“861”行动计划概况  395

“861”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395

制定和实施“861”行动计划的基本考虑 396

“861”行动计划实施情况  397

未来展望  398

三、从税费改革到综合改革——安徽省农村改革全面推进  399

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399

农村综合改革从试点到全面推开 401

四、从“两山一湖”到“三区四线”——安徽省旅游业加速发展  403

实施“两山一湖”战略,打造安徽旅游产业新形象  404

围绕“三区四线”,建设旅游大省、迈向旅游强省 405

五、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安徽省文化建设谱新篇  407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407

以推动创新和开拓市场为着力点,艺术创作和演出不断繁荣 407

以农村文化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08

加强宏观指导和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408

坚持强化市场管理,文化市场日益繁荣  409

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加强 409

完善网络功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 410

积极推进安徽文化走出去,文化交流日益活跃  410

六、强基固本,保持先进——安徽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举措与成效  410

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调整和改进村党组织设置 411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411

选派干部到农村任职,为加强“三农”工作提供人才支持  412

按照先锋队的要求,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413

多管齐下,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激励保障机制 414

七、自主创新,民族品牌——奇瑞汽车的迅速崛起  415

奇瑞的迅速崛起  415

奇瑞的自主创新之路 416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安徽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419

福建篇&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  421

一、发展概况  423

立足科学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423

完善体制机制,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424

拓展经贸合作,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425

注重为民惠民,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426

关注群众需求,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426

健全民主法制,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427

发展先进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428

着力改善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428

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确立  429

创新思路,完善发展定位  429

全面推进,海西正在崛起  430

多方响应,力挺海西建设  431

三、以“五缘”促“六求”,推动闽台关系深入发展  432

加快产业对接,拓展经济合作  432

发挥对台优势,构筑前沿平台  433

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35

南平率先探索,闯出一条新路 435

丰富工作机制,取得显著成效  437

五、率先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439

还山于民,农林改革又一重大突破  439

成效显著,成为全国唯一林改发展综合试验区 440

六、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四个三”项目工程  442

三级联创 442

三级选派干部驻村  443

三级核心网络  443

三级联动服务网 444

七、建设“平安福建”,促进和谐稳定  445

率先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445

“平安福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446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福建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450

江西篇&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451

一、发展概况  453

发展思路不断完善  453

经济建设成果丰硕  455

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459

文化建设稳步发展  460

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461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464

二、主题教育促发展  466

2003年: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  467

2004年: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江西  467

2005年: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  468

2006年:科学发展,和谐创业  468

2007年:创新创业,共建和谐  469

三、主攻工业见成效  470

新思路带来新举措,工业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 470

狠抓三个创新,营造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 471

强化关联配套,打造产业集聚重要阵地  472

规划先行,“双轮驱动”,培植城市发展新区 472

四、决战交通上高速  473

抓机遇,决战五年,铸就千里巨龙腾跃赣鄱  473

重环保,和谐自然,打造生态人文景观长廊 474

乐温高速,开启江西高速“路网时代”  475

联网收费,江西高速迈向信息时代  475

五、教育领域春满园  476

基础教育整体推进  476

职业教育百花争艳  477

高等教育姹紫嫣红  478

六、红色旅游蓬勃兴起  480

江西是红色旅游的策源地  480

高擎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大旗  480

建设红色旅游强省 482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484

山东篇&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485

一、发展概况  487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487

全面落实“三个体系”  489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90

社会更加进步文明和谐  492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493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经济强省  493

四大战略 494

三个亮点 497

一个龙头,三个突破  498

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山东  501

社会保障推动和谐  501

平安建设保证和谐  501

民心工程促进和谐  501

民主法制维护和谐  502

先进文化引领和谐  502

四、中外驰名的“山东制造”  503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503

做大做强“三个一批”  504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504

五、不断发展壮大的县域经济  505

实施“双30”工程战略  505

加快“三化”进程  506

六、建设生态大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07

制定生态省建设规划 507

发展循环经济  508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509

七、加强先进性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510

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510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511

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 512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513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515

河南篇&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517

一、发展概况  519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实现中原崛起  519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促进全省经济跃上新台阶  520

科技教育文化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521

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522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523

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24

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 524

坚持“三化”并举方针,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525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26

三、加快工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27

加快工业化进程  527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28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29

四、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531

加快城镇化进程  531

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532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533

五、加快和谐中原建设  534

把构建和谐中原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535

着力提高构建和谐中原的本领  536

坚持以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为重点,推进和谐中原建设 537

六、加速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538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538

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539

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540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541

七、推进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式发展  542

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542

积极壮大文化产业实力 544

不断加大文化创新力度  545

八、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546

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 546

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  547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548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549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551

湖北篇&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553

一、发展概况  555

发展思路  555

辉煌成就 556

宝贵经验  558

二、积极推动农村改革,努力促进农村发展  559

推进以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为重点的农村改革  559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561

统筹城乡发展,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562

三、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562

重点支持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行业的调整和发展 562

充分利用湖北科教优势,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563

积极实施“三个三工程”  564

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 565

四、推动武汉城市圈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66

建设武汉城市经济圈 566

坚持“一主三化”指导方针,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567

五、努力把湖北构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570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与湖北的战略定位  570

加快湖北发展,着力打造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571

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营造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573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 573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 574

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575

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575

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推进“平安湖北”建设  576

七、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76

加强全民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76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577

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 577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78

八、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和谐湖北建设  579

努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580

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581

努力缓解上学难、上学贵问题  582

九、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582

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 582

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583

认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584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584

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85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585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587

湖南篇&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589

一、发展概况  591

奋力拼搏,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591

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592

开拓创新,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594

依法治省,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 596

固本强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  596

二、坚持基础先行,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湖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99

“三基”工作成效显著 599

新型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  602

三、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04

协调并进,湖南农业产业化步骤稳妥  604

提质提速,湖南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  606

全面推进,湖南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 607

四、以长株潭一体化为龙头,加速城市化进程  608

城市化发展成效显著 608

以长株潭一体化为龙头,城市化进程加快  609

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城市化基础不断夯实  610

五、改革文化体制,发展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强省  611

大力推进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611

积极促进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613

六、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湖南  615

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人的素质  615

发展科技事业,充分挖掘人的潜能 616

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的文化需求 617

发展卫生事业,确保人的身体健康  618

加强社会保障,消除人的后顾之忧  619

七、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620

思想理论建设有新加强 620

党委总揽全局、领导发展的能力有新提高  621

党的组织建设有新进展  622

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有新成效  624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新举措  625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湖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627

广东篇&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629

一、发展概况  631

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631

自主创新能力有新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  631

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民营经济、县域经济高速发展  632

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健康发展,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632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632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完善  633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广东建设初见成效  63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634

文化大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  634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得到全面加强 635

二、努力践行科学发展,力争经济协调推进  635

广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争当排头兵 635

运用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636

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637

调整结构改善质量,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638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做大做强内源型经济  639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产业竞争力 640

三、关注民情民生,构建和谐广东  641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强化公共服务就业服务  641

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642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642

优先发展教育,推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643

坚持安全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644

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和谐社会环境  645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省建设  646

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深入推进  646

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  648

社会文化事业创造了新繁荣  649

五、粤港澳携手共进,开创合作新局面  650

泛珠战略打造粤港澳合作新引擎  651

CEPA推助粤港澳合作跃上新台阶 651

六、“四个精心”抓党建,珠江扬帆党旗红  654

精心抓灵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夯实了党执政的思想基础 655

精心抓骨干,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夯实了党执政的干部基础 656

精心抓基层,大力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夯实了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657

精心抓民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开展反腐败斗争,夯实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658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661

海南篇&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663

一、发展概况  665

二、增强创新优势,海南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 667

博鳌亚洲论坛提升海南对外开放形象和水平  667

航权开放,助海南腾飞 668

三、深化“一省两地”发展战略,推动海南又好又快发展  671

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发展的步伐 671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热带高效农业稳步发展 673

实施中国旅游强省发展规划,推进海南旅游产业发展 675

四、生态省建设闯出和谐发展之路  677

发展工业与生态保护求双赢 677

生态农业稳步发展  678

青山绿水造就天然氧吧  680

生态旅游红红火火  681

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 681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提高公众生态环境意识 682

修编《纲要》,再绘新蓝图  682

五、创建文明生态村,海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新台阶  683

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发展历程  683

创建文明生态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684

文明生态村建设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688

六、开展先进性教育,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689

落实十六大精神,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 690

深化理论学习,增强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  691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打造海南特色新农村  692

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创新企业活力 693

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694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海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696

广西篇&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  697

一、发展概况  699

改革和建设步伐加快,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699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  700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701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702

绘就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发展蓝图 703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对外开放基础和发展后劲  705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705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706

电力资源开发  706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707

三、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大力拓展对外开放  707

融入“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  707

建设中越“两廊一圈”  708

加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708

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抢抓“M”型战略机遇  709

四、加快扶贫攻坚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10

扶贫攻坚连奏凯歌  711

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全面告捷 71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13

五、合理调整旅游结构,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714

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715

确定红色旅游发展总体框架 717

打造广西红色旅游品牌  718

六、加快建设先进文化省(区)的步伐  719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机制创新  720

实施文化精品战略  721

全面推进基层文化建设  722

七、与时俱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723

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有效  723

干部队伍建设有力推进  724

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创新  725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726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728

四川篇&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729

一、发展概况  731

及时明确奋斗目标,不断创新发展思路  731

积极推进经济改革,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732

改善行政执法环境,促进社会繁荣进步 735

二、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奔小康,奋力开拓“三农”工作新局面  738

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739

现代畜牧经济撑起四川农业的半壁河山 740

劳务输出成为四川农民增收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 741

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跨越  743

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743

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全省经济贡献更加突出 744

加强自主创新和产业集聚,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745

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746

四、加快旅游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748

把握机遇,科学决策,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748

打造精品,塑造名牌,大力提升四川旅游的良好形象 749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农家乐”和红色旅游成为四川旅游的新亮点 750

深化改革,内引外联,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  751

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旅游业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日益显著  751

五、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752

统一思想,突出重点,提出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 752

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753

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市场主体,形成以大集团带大产业的基本格局 755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体制,努力促进四川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755

六、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756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756

坚持“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758

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760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762

重庆篇&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765

一、发展概况  767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767

总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767

改革开放全方位拓展  768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768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769

民主法制和先进文化建设扎实推进  769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770

二、移民工作顺利推进,库区发展步伐加快  771

二、三期移民任务全面完成  772

移民政策进一步调整完善  772

库区产业发展明显提速  773

移民稳定安置初显成效  773

移民工作管理更加规范 774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老工业基地旧貌换新颜  774

工业经济跃上新台阶  775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776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成果  776

非公有制经济占据“半壁江山”  778

四、扶贫攻坚求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  779

严峻的形势,清晰的思路 779

产业化扶贫,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780

开发式扶贫,解决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782

抓住新农村建设契机,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  783

五、建设绿色重庆,再现巴渝蓝天碧水  784

强力实施“蓝天行动”净化空气 784

加快推进“碧水行动”治理污水  785

扎实开展“宁静行动”控制噪音  786

高调启动“绿地行动”美化城市 787

六、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  788

吸引外资规模扩大  788

对外贸易更加繁荣  789

基础建设提速推进  790

开发区和特色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790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791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重庆  792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积极推进  792

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城市取得初步成效  794

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  796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重庆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798

贵州篇&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  799

一、发展概况  801

二、交通发展谱新篇  809

公路及内河航运建设成绩斐然  809

铁路建设迎来新高潮  810

以龙洞堡机场为中心的航空运输网络初步形成 812

管道运输实现零的突破  812

三、能源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812

电力发展驶入“快车道”  813

继续巩固“西电东送”取得的成果  814

乌江流域开发推动贵州经济发展  815

煤炭工业持续较快发展  815

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816

林业发展势头强劲、成绩显著  816

环境保护谱就新篇章  818

五、扶贫开发稳步推进  820

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扶贫开发  820

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822

六、教育、文化和旅游事业快速发展  823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  823

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825

旅游产业走上持续、快速、健康、跨越式发展  827

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829

党的组织建设全面加强  829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832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贵州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835

云南篇&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837

一、发展概况  839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839

人民生活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840

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 841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841

改革开放实现整体推进  842

党的建设不断改进和加强 842

二、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843

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844

全面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和质量  846

稳步推进区域性国际合作  846

加快国际大通道建设  847

扩大和加强省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849

三、积极推动特色旅游业发展  850

旅游业步入持续快速的发展轨道  850

形成独具地域民族文化内涵的旅游名牌  851

旅游产业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851

旅游交通条件全面改善  852

旅游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  853

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853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853

“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全面实施  855

五、统筹兼顾,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856

把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  857

促进各民族团结繁荣、共同进步 857

深入扎实开展平安云南创建活动 859

开展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 860

切实维护边境安宁和边疆稳定  860

六、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861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861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862

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862

文化市场规范运行  863

对外、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卓有成效  864

七、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  864

突出抓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865

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865

扎实推进“云岭先锋”工程  866

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 867

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869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云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871

西藏篇&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  873

一、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875

基本概况 875

经济领域各行业发展速度加快 876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880

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883

二、亮点精彩纷呈,大事、喜事不断  885

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并胜利通车 885

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 887

中共西藏自治区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  889

三、社会稳定呈现长治久安的大好形势  890

四、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援藏力度进一步增强  893

新世纪中央对西藏关心的政策体现  893

“十五”期间,“117项”援藏重点工程建设顺利完成 894

全国各种形式的援藏力度进一步加大 895

五、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日益提高,党的先进性得到保持  89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898

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899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西藏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903

陕西篇&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905

一、发展概况  907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907

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明显改善  908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908

“三农”工作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909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和谐陕西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910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 911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911

宝贵经验  912

二、经济建设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912

国有企业优化资产结构推进改革发展  912

重点项目支撑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913

能源工业为全省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914

基础设施建设夯实陕西发展基础 914

生态环境治理取得重大进展  915

发展“一村一品”,建设现代农业  916

乡镇企业成为农民收入重要来源 918

“科教兴陕”战略成效显著  918

对外开放实现历史性突破  919

红色旅游成为旅游经济新亮点 919

三、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  920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亮点纷呈 920

基层文化建设呈现新局面  921

广播影视业在创新中跨越式发展  922

文物外展让陕西享誉世界  923

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923

四、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推进和谐陕西建设  924

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924

民办高等教育中国第一 925

职业教育实现突破性进展  926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 926

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927

养老保险垂直管理成功创出“陕西模式”  927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928

“安全陕西”成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有力保障 929

五、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929

着力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930

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930

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  931

先进性教育成为真正的群众满意工程  931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陕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933

甘肃篇&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  935

一、发展概况  937

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937

工业领域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938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939

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940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  941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941

二、落实“三农”政策促进农村发展  942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942

科技兴农惠及全省,农业科技应用能力明显增强 943

坚持开发式扶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943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945

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945

三、“工业强省”加快工业化进程  945

国有企业改革完成攻坚任务  946

加大企业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增强发展后劲  947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948

四、以开放促发展,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949

加强友好往来,拓宽对外交往渠道  949

对外贸易成果累累 950

外商投资规模加大,贡献逐步显现  950

招商引资,推动项目发展  951

“节”、“会”搭建对外合作平台 951

对外交往与经济合作稳步发展  952

五、以人为本,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952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95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954

建设特色文化大省  956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957

高度关注民生办实事  959

六、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960

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960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得到全面加强  961

七、求真务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963

契合先进性教育,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963

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963

分类指导,分领域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965

完善机制,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  966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969

宁夏篇&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  971

一、发展概况  973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得到显著增强  973

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977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978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980

二、工业的辉煌五年  982

战略发展的重大突破  982

由粗放到集约的跨越  984

增强核心竞争力 986

锻造工业经济新的“脊梁”  987

三、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  988

经济总量全面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988

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989

畜牧业发展迅速,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更加丰富  990

林业生产建设速度加快,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991

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化程度显著提高 992

四、银川市着力打造“两个最适宜”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993

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 993

城市建设速度加快  994

现代物流中心已初具雏形  995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996

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996

五、科技教育事业成就斐然  997

加强自主创新,科技意识明显增强 997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 997

大力推进“两基”攻坚进程,高等教育全面提高 998

坚持改革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  998

坚持优先发展,推动民族教育发展跃上新的水平  999

六、“少生快富”谱写了宁南山区扶贫工程新篇章  999

贫困山区的成功创举 1000

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  1001

求真务实的机制创新  1001

成效显著的富民工程  1002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1004

青海篇&中共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  1005

一、发展概况  1007

明确发展思路,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 1007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008

关注民生,社会劳动保障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1010

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1011

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 1012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1013

二、结构调整迈出大步伐,特色经济框架初步形成  1015

农牧业、农牧区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1015

工业在结构调整中构筑发展新高地  1015

稳步发展中的高原现代服务业 1016

园区循环经济散发无限魅力 1016

四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  1017

四大优势产业持续发展  1018

高原旅游业蓬勃发展  1019

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高  1020

农牧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1020

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兴起  1021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1021

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高 1022

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1023

四、资源环境相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新成就  1025

林业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1025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渐入佳境  1026

重点流域(区域)生态环境整治步伐加快  1027

退牧还草和生态移民工程进展顺利 1027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 1028

湿地保护建设力度加大  1029

科技助推生态保护与建设步伐加快  1029

五、打破“瓶颈”制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1030

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1030

铁路建设成就显著  1031

民航建设步伐加快  1031

邮电通信迈出新步伐 1032

信息化初显端倪  1032

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1033

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城镇载体功能加强 1033

六、与时俱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034

作风建设明显加强 1034

制度建设成果显著  1035

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1036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1037

党风廉政责任制工作取得成效  1038

附:党的十六大以来青海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1040

新疆篇&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  1041

一、发展概况  1043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043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1044

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  1045

各项社会事业成就显著 1047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创新局面 1048

二、农牧区经济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谱写新篇  1049

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049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四大基地”建设  1050

扶贫攻坚整体推进,开发式扶贫硕果累累 1053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惠民工程  1053

“三农”工作基础扎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1054

三、加快推进新疆特色的工业化进程  1055

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1056

能源基地、石化基地、能源大通道建设进展顺利 1057

引进大集团,加快大发展  1058

崛起的天山北坡经济带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