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陆丰县志
陆丰县志

陆丰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3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218055565
  • 页数:12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记述年限为1979~2003年,全面记述陆丰县自然、社会的历史及现状。
《陆丰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13

第一篇 建置沿革 124

第一章 建置沿革 124

第一节 历史沿革 124

第二节 境域变迁 125

第二章 行政区划 126

第一节 清代 126

第二节 民国时期 128

第三节 建国后 131

第三章 各镇(场、区)概况 141

第二篇 自然环境 177

第一章 地理位置 177

第一节 位置 177

第二节 面积 177

第二章 地貌 177

第一节 地形 177

第二节 山脉 178

第三章 地质 184

第一节 地层形成成分布 184

第二节 地质构造 187

第四章 气候 187

第一节 气候特点 187

第二节 气候要素 188

第三节 气候区域 191

第五章 河流水系 193

第一节 地势与水系 193

第二节 河流 193

第六章 海域 194

第一节 概况 194

第二节 海洋水文 195

第七章 土壤 196

第一节 土壤分类 196

第二节 土壤肥力 200

第八章 植被 202

第一节 概况 202

第二节 植物种类 202

第九章 自然资源 203

第一节 植物资源 203

第二节 动物资源 203

第三节 水产动物资源 203

第四节 矿产资源 204

第五节 浅海滩涂资源 204

第六节 海洋盐业资源 204

第七节 动力资源 205

第十章 自然灾害 205

第一节 气象灾害 205

第二节 农作物虫病 212

第三节 地震 212

第三篇 人口 214

第一章 民族、姓氏 214

第二章 人口发展和分布 215

第一节 人口增长 215

第二节 人口分布 221

第三章 人口构成 223

第一节 性别构成 223

第二节 年龄构成 224

第三节 文化程度构成 225

第四节 婚姻构成 227

第五节 家庭构成 227

第六节 职业构成 228

第七节 迁移和流动构成 229

第四章 人口控制 230

第一节 行政措施 230

第二节 技术措施 232

第三节 计划生育宣传 232

第四节 技术队伍 233

第五节 组织机构 233

第五章 人口规划 235

第四篇 经济综述 236

第一章 经济发展 236

第一节 建国前经济发展概况 236

第二节 建国后经济发展概况 237

第三节 建设投资 241

第四节 劳动效率 242

第五节 经济效益 242

第二章 经济结构 243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243

第二节 产业结构 245

第三章 经济管理 248

第一节 计划管理 248

第二节 统计管理 251

第三节 物价管理 252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268

第五节 质量技术管理 277

第六节 审计 281

第七节 土地管理 283

第四章 人民生活 285

第一节 收入水平 285

第二节 消费水平 287

第三节 居住水平 290

第四节 储蓄水平 290

第五篇 农业 292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 293

第一节 土地改革 293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 294

第三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297

第二章 种植业 298

第一节 耕地改良 298

第二节 农作物产量与分布 299

第三节 耕作制度 316

第四节 良种推广 317

第五节 栽培管理 322

第六节 植物保护 325

第七节 肥料农药 329

第八节 农具改革 331

第三章 畜牧业 334

第一节 畜禽饲养与品种改良 335

第二节 疫病与防治 338

第四章 农业管理机构 340

第一节 建国前农业行政管理机构 340

第二节 建国后农业行政管理机构 341

第三节 农业科研、经营服务机构 342

第六篇 林业 345

第一章 林业资源 346

第一节 林地林木 346

第二节 植被 346

第三节 名树古木 347

第二章 育苗造林 347

第一节 采种育苗 347

第二节 植树造林 348

第三章 山林管理 350

第一节 机构 350

第二节 护林防火 351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352

第四章 林木经营管理 353

第一节 山林权属 353

第二节 采伐 353

第三节 运输 354

第四节 供应 354

第五节 国营林场 355

第七篇 渔业 358

第一章 海洋捕捞 359

第一节 渔场 鱼类 鱼汛 359

第二节 主要作业 360

第二章 海水养殖 363

第一节 鱼、虾、蟹、海马养殖 364

第二节 贝类养殖 365

第三节 藻类养殖 365

第三章 淡水养殖 366

第一节 鱼类鱼苗 366

第二节 成鱼饲养 367

第三节 鱼病防治 368

第四章 渔港建设 渔船修造 369

第一节 渔港建设 369

第二节 渔船(机)修造 370

第五章 经济管理机构 370

第一节 经营机构 370

第二节 行政主管机构 371

第八篇 水利 372

第一章 灌溉工程 373

第一节 蓄水工程 373

第二节 引水工程 397

第三节 提水工程 400

第二章 江河整治 403

第一节 螺河下游整治工程 404

第二节 乌坎河整治 406

第三节 鳌江整治 407

第三章 防洪、潮和治涝工程 408

第一节 防洪堤 408

第二节 防潮工程建设 411

第三节 治涝工程 414

第四章 围垦、供水和水土保持 418

第一节 围垦 418

第二节 供水 419

第三节 水土保持 421

第五章 移民迁安 422

第六章 水利管理 42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24

第二节 三防工作 425

第三节 水利经费 426

第四节 综合经营 427

第九篇 工业 429

第一章 工业结构 429

第一节 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 429

第二节 国营工业 430

第三节 二轻工业 432

第四节 乡镇工业 434

第五节 外引内联工业 435

第二章 工业行业 436

第一节 制盐 436

第二节 化学工业 441

第三节 建材工业 441

第四节 冶金工业 442

第五节 机械工业 443

第六节 电力工业 444

第七节 食品工业 444

第八节 工艺美术 445

第三章 工业企业简介 447

第四章 工业管理 45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54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 455

第三节 供销管理 456

第四节 技术管理 457

第五节 设备管理 458

第六节 质量管理 459

第七节 劳动管理 459

第八节 财务管理 461

第十篇 交通 邮电 463

第一节 陆路交通 463

第一节 古道 463

第二节 公路 463

第三节 桥梁 469

第二章 水上交通 473

第一节 津渡 473

第二节 航道、船闸、航标 474

第三节 港口 477

第三章 运输生产 478

第一节 陆路运输 478

第二节 水上运输 482

第四章 交通管理 485

第一节 公路交通管理 485

第二节 航运交通管理 487

第五章 邮政 488

第一节 邮路 488

第二节 邮政业务 490

第三节 邮政机构 492

第六章 电信 494

第一节 电报 494

第二节 电信线路 494

第三节 电话 495

第十一篇 能源 499

第一章 电力 499

第一节 火力发电 499

第二节 水力发电 500

第三节 输变电 508

第四节 用电 513

第五节 电力调度 518

第二章 煤炭、石油 518

第一节 煤炭 518

第二节 石油 519

第十二篇 城乡建设 520

第一章 县城建设 520

第一节 城垣 县署 521

第二节 市政建设 522

第三节 住宅建设 525

第二章 村镇建设 525

第一节 村寨建设格局 526

第二节 民宅样式演变 526

第三节 集镇建设 528

第三章 建设规划与管理 531

第一节 县域建设规划 531

第二节 村镇建设规划 535

第三节 征地管理 535

第四节 房产管理 536

第四章 建筑业 539

第一节 建筑企业 539

第二节 建筑设计与科研 542

第三节 建筑施工 545

第四节 典型建筑工程纪略 549

第五章 环境保护 556

第一节 环境质量状况 557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558

第十三篇 商业 560

第一章 商业结构 561

第一节 私营商业 561

第二节 国营商业 563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 565

第四节 合作商业 566

第二章 市场 567

第一书 集市贸易 567

第二节 市场建设 569

第三节 购销点 571

第三章 国内贸易 571

第一节 生产资料购销 571

第二节 生活资料购销 575

第三节 农副产品购销 581

第四节 废旧物资回收 591

第五节 饮食服务业 591

第四章 对外贸易 593

第一节 出口商品 594

第二节 贸易形式 596

第三节 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597

第五章 经营管理 598

第一节 经营方式 598

第二节 管理体制改革 598

第六章 粮油 601

第一节 粮油产需 601

第二节 粮油购销 603

第三节 粮油储运 616

第四节 粮油管理 618

第五节 粮食加工 620

第七章 旅游 622

第一节 旅游资源 622

第二节 旅游设施 625

第三节 旅游管理 625

第十四篇 财税 金融 626

第一章 财政 626

第一节 财政收入 626

第二节 财政支出 630

第三节 财政监督 633

第四节 公债 国库券 634

第五节 财政机构 636

第二章 税务 637

第一节 税制 637

第二节 税种税率 640

第三节 税收管理 647

第三章 金融 651

第一节 货币 651

第二节 存款 654

第三节 信贷 660

第四节 侨汇和外汇管理 665

第五节 基本建设拨款与监督 669

第六节 金融机构 672

第七节 保险 675

第十五篇 政党 676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陆丰县地方组织 676

第一节 发展概况 676

第二节 历届党代会简况 685

第三节 主要工作 689

第四节 县委机构 692

第二章 其他党派 697

第一节 国民党陆丰县党部 697

第二节 三青团陆丰分团筹备处 698

第三节 民主同盟陆丰县地方组织 698

第十六篇 政权 政协 699

第一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699

第一节 县工农兵代表大会 699

第二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700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701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主要活动 708

第五节 基层选举 711

第二章 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712

第一节 民国前的行政机关 712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行政机关 718

第三节 建国后行政机关 726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关 735

第一节 参议会 735

第二节 政协 736

第十七篇 群众团体 740

第一章 工人组织 740

第一节 建国前 740

第二节 建国后 740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 744

第一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744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 748

第三章 妇女组织 749

第一节 建国前 749

第二节 建国后 749

第四章 农民组织 752

第一节 建国前 752

第二节 建国后 754

第五章 工商业组织 754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商会 754

第二节 建国后的工商业组织 755

第六章 其他社会团体 756

第一节 陆丰县科学技术协会 756

第二节 陆丰县归国华侨联合会 757

第三节 陆丰县文学艺术联合会 758

第四节 陆丰县残疾人联合会 758

第十八篇 军事 759

第一章 军事要地 759

第一节 城寨 759

第二节 炮台 760

第二章 兵役 760

第一节 明清时期 760

第二节 民国时期 761

第三节 建国后 762

第三章 民兵 763

第一节 民国前 763

第二节 民国时期 764

第三节 建国后 764

第四章 战事 766

第一节 民国前战事选录 766

第二节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战事 770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战事 774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战事 776

第五节 建国初期剿匪平乱 777

第五章 军事机构与武装力量 778

第一节 明清时期军事设置 778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事设置 780

第三节 建国后的军事机构及武装力量 782

第十九篇 公安 司法 785

第一章 公安 786

第一节 治安 786

第二节 监所管理 789

第三节 边防 789

第四节 户政 790

第五节 消防 791

第六节 交通管理 792

第七节 出入境管理 793

第二章 检察 794

第一节 刑事检察 794

第二节 经济检察 795

第三节 法纪检察 795

第四节 监所检察 795

第五节 受理控告、申诉 796

第六节 综合治理 796

第三章 审判 797

第一节 刑事审判 797

第二节 民事审判 798

第三节 经济审判 798

第四节 复查案件 798

第四章 司法行政 799

第一节 法制宣传 799

第二节 人民调解 799

第三节 公证工作 800

第四节 律师事务 800

第二十篇 民政 801

第一章 优抚拥军 801

第一节 拥军支前 801

第二节 集体优待 802

第三节 国家抚恤 803

第四节 军人安置 806

第二章 救灾救济 807

第一节 生产救灾 807

第二节 社会救济 808

第三节 扶持贫困户 810

第三章 社会福利 811

第一节 恤孤养老 811

第二节 社会福利生产 812

第三节 收容遣送 812

第四章 老区建设 813

第一节 老区评划与分布 813

第二节 扶持生产 816

第五章 婚姻登记 817

第六章 殡葬管理 818

第一节 破除丧葬陋俗 819

第二节 推行火葬 819

第七章 机构设置 819

第一节 县级民政机构 819

第二节 乡镇民政机构 820

第二十一篇 劳动 人事 821

第一章 职工队伍 821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职工 821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职工 822

第二章 劳动就业 822

第一节 城镇劳动就业 822

第二节 招工就业 823

第三节 知识青年安置 825

第四节 离退休职工子女顶替 825

第五节 劳务输出 825

第三章 劳动管理 826

第一节 用工计划 826

第二节 职工调配 826

第三节 定员定额 826

第四节 劳动争议仲裁 827

第五节 劳动用工制度 827

第四章 职工培训 828

第一节 文化补习 828

第二节 就业前培训 828

第三节 学徒培训 828

第四节 职业技术培训 828

第五章 职工劳保 829

第一节 劳动保护 829

第二节 劳动保险 829

第六章 干部队伍 830

第一节 干部编制 830

第二节 干部来源 831

第三节 干部年龄、文化结构 833

第七章 干部管理 834

第一节 干部任免 834

第二节 干部调配与精简 834

第三节 干部奖惩 835

第四节 人才交流 835

第八章 工资奖金 835

第一节 工资演变 835

第二节 奖金津贴 837

第九章 干部福利 838

第一节 离退休 838

第二节 干部福利补助 838

第十章 机构设置 838

第一节 劳动管理机构 838

第二节 干部管理机构 839

第二十二篇 教育 840

第一章 概述 840

第二章 旧学 842

第一节 县学 842

第二节 书院 义学 私塾 842

第三章 学前教育 849

第一节 幼儿教育 849

第二节 县机关幼儿园简介 851

第四章 小学教育 851

第一节 建国前的小学教育 851

第二节 建国后的小学教育 855

第五章 普通中学教育 859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普通中学 859

第二节 建国后的普通中学 861

第六章 专业教育 868

第一节 发展概况 868

第二节 专业学校选介 870

第七章 成人教育 871

第一节 民国时期 871

第二节 建国后 872

第八章 师资队伍 875

第一节 建国前 875

第二节 建国后 876

第九章 教育经费及设施 884

第一节 教育经费 884

第二节 教学设施 886

第三节 勤工俭学 886

第四节 集(捐)资办学 888

第十章 教育机构 890

第一节 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890

第二节 教育局所属机构 891

第二十三篇 科技 892

第一章 科学技术队伍 892

第一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893

第二节 技术职称的套改、晋升 893

第三节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状况 896

第二章 科技成果 899

第一节 农业 899

第二节 工业 905

第三节 医药卫生 906

第四节 软科学 906

第五节 科技进步奖 907

第三章 防震减灾 908

第四章 机构 908

第一节 科技行政管理机构 908

第二节 科研机构 909

第二十四篇 卫生 体育 910

第一章 卫生保健 911

第一节 爱国卫生 911

第二节 食品卫生 913

第三节 学校卫生 913

第四节 妇幼保健 913

第二章 疾病防治 915

第一节 传染病的防治 915

第二节 慢性病的防治 918

第三节 寄生虫病的防治 919

第四节 地方病的防治 920

第三章 医疗 920

第一节 中医 920

第二节 民间中草药 921

第三节 西医 921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 922

第四章 医学教育与科研 922

第一节 卫生学校 922

第二节 科研成果 923

第五章 医疗卫生机构 923

第一节 卫生行政机构 923

第二节 县属医疗卫生事业单位 924

第三节 镇(场)卫生院 927

第四节 农村卫生站(室) 928

第五节 卫生技术力量 928

第六章 体育事业 930

第一节 学校体育 930

第二节 群众体育 931

第三节 竞赛活动 932

第七章 体育设施 934

第八章 体育培训 936

第二十五篇 文化 938

第一章 文学艺术 939

第一节 文学创作 939

第二节 戏曲 942

第三节 音乐舞蹈 945

第四节 绘画 书法 摄影 948

第五节 民间文学 950

第六节 民间艺术 951

第二章 著述 953

第一节 古今著述书目 953

第二节 历代诗词选录 956

第三章 报刊通讯 961

第一节 新闻报刊 961

第二节 通讯报道 962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音像 963

第一节 广播 963

第二节 电视 964

第三节 音像 965

第五章 文化事业机构与设施 966

第一节 文化局 966

第二节 文化馆、宫、站、室 966

第三节 图书馆、室 968

第四节 博物馆 968

第五节 剧团 文宣队 969

第六节 书店 971

第七节 电影队与电影公司 971

第八节 影剧院 972

第九节 民间文化团体 973

第十节 档案工作机构 974

第二十六篇 文物 975

第一章 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975

第二章 古遗址 976

第一节 古人类生活遗址 976

第二节 古生产遗址 976

第三节 古城 古炮台遗址 976

第三章 古建筑 977

第一节 寺庙宫观 977

第二节 书院 981

第三节 塔 戏台 981

第四节 桥 官道 982

第四章 摩崖石刻 碑记 匾额 982

第一节 摩崖石刻 982

第二节 碑记 984

第三节 匾额 984

第五章 古墓葬 985

第六章 革命旧址 革命纪念建筑物 987

第一节 革命旧址 987

第二节 革命纪念建筑物 988

第七章 名胜古迹 989

第二十七篇 华侨华人 港澳台同胞 992

第一章 县民移居海外概况 992

第二章 华人、华侨在居国的职业和成就 993

第一节 旅居东南亚华人的职业 993

第二节 旅居西方国家华侨华人的职业 994

第三章 华侨社团 994

第一节 马来西亚惠州会馆、海陆会馆 994

第二节 印尼棉兰鹅城慈善基金会 994

第三节 新加坡惠州会馆 995

第四章 陆丰籍港澳台同胞 995

第一节 香港同胞 995

第二节 澳门同胞 996

第三节 台湾同胞 996

第四节 港澳同胞社团 996

第五章 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对祖国、家乡的贡献 998

第六章 侨务 1000

第一节 侨务机构 1000

第二节 归国华侨及侨眷安置 1000

第三节 落实华侨政策 1000

第四节 接待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 1001

第七章 对台工作 1002

第二十八篇 风俗 宗教 1004

第一章 岁时习俗 1004

第二章 生产习俗 1008

第三章 生活习俗 1009

第一节 服饰 1009

第二节 饮食 1009

第三节 居住 1010

第四节 出行 1010

第四章 礼仪习俗 1010

第一节 出生 1010

第二节 婚嫁 1011

第三节 寿庆 1012

第四节 丧葬 1012

第五章 宗教信仰 1013

第一节 佛教 1013

第二节 道教 1015

第三节 天主教 1016

第四节 基督教 1019

第二十九篇 方言 1022

第一章 福佬话 1023

第一节 福佬话的分区和内部差异 1023

第二节 陆丰福佬话的语音特点和词汇特点 1025

第三节 陆丰福佬话音系及其特点 1027

第四节 音变 1028

第五节 陆丰福佬话与海丰福佬话及潮汕话之比较 1030

第二章 客家话 1043

第一节 陆丰客家话的分布及其特点 1043

第二节 陆丰客家话的语音系统 1044

第三章 军话 1047

第一节 青塘军话的主要特点 1048

第二节 坎石潭军话 1048

第三节 军话的词汇特色 1049

第三十篇 人物 1051

第一章 人物传 1051

第一节 古代人物传 1051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传 1058

第二章 英名表 1112

第一节 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烈士名表 1112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烈士名表 1208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烈士名表 1210

第四节 建国后社会主义时期烈士名表 1214

第五节 国民党军队抗日阵亡陆丰籍战士名表 1228

附录 1230

一、古代碑记、部文选录 1230

二、清乾隆十年《陆丰县志》序 1234

三、陆丰县历代修志纪略 1235

四、陆丰县(市)新编专业志、乡镇志目录 1236

五、本志编纂始末 1237

六、《陆丰县志》编辑人员 123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