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中原东部第四纪环境及其影响的研究
中原东部第四纪环境及其影响的研究

中原东部第四纪环境及其影响的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馨,朱明伦,刘玉梓等著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05843449
  • 页数:234 页
图书介绍:
《中原东部第四纪环境及其影响的研究》目录

绪言 1

第一章 中原东部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背景 4

第一节 中原东部自然地理基本特点 4

一、区域地貌特点与平原微地貌分析 4

二、中原东部气候、水文、植被与土壤概况 10

第二节 区域地层与岩浆岩 18

一、区域地层简介 18

二、岩浆岩 19

第三节 区域地质构造 19

一、区域地质构造演变过程 19

二、断裂构造基本特征 23

三、断陷构造特征 24

第四节 第四纪构造运动 24

一、第四纪构造运动的方式与表现 25

二、第四纪构造运动性质与强度 27

三、全新世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 27

四、第四纪构造运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29

五、第四纪构造运动在自然灾害中的作用 29

第二章 第四纪沉积建造 31

第一节 第四纪地层划分原则与标志 31

一、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原则 31

二、第四纪地层划分的标志 34

第二节 第四纪沉积物岩石学特征 38

一、沉积物的颜色及结构构造特征 38

二、沉积物的矿物与化学成分 40

三、沉积物的粒度分析 40

四、沉积物的成因类型 42

五、沉积物的层序与典型剖面分析 48

第三节 中原东部第四纪地层划分 55

一、晚第三纪地层简况 55

二、第四纪下限 55

三、更新世地层分层与特征 56

四、全新世地层特征及底界 59

五、第四纪地层的岩相分析 61

六、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环境分析 67

七、第四纪地层的分布规律 73

八、第四纪地层与地下水的关系 74

第三章 第四纪动植物群与人类文化的发展 76

第一节 第四纪植物群的发展 76

一、新第三纪植物群简况 76

二、第四纪植物群的发展 76

三、淮北平原西部第四纪植物群概况 85

四、第四纪植物群的更替 92

五、第四纪植物群生态环境与对比 95

第二节 第四纪动物化石与人类文化 98

一、第四纪动物化石与现在的野生动物群 98

二、人类文化发展 102

第四章 第四纪气候变迁与自然环境演变 111

第一节 第四纪气候变化特点和规律 111

一、气候变化的标志和特点 111

二、气候变化的规律 117

三、气候变化对海面升降和古水文网的影响 123

第二节 第四纪环境演变 124

一、新第三纪环境变迁梗概 124

二、早更新世环境变迁 125

三、中更新世环境变迁 126

四、晚更新世环境变迁 127

五、全新世环境变迁 127

六、未来环境发展趋势 128

第五章 中原东部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30

第一节 含水岩组类型及其分布 130

一、含水岩组划分 130

二、含水层分布及其特征 130

三、含水层富水性 136

第二节 地下水埋藏及动态特征 139

一、浅层地下水位埋藏及变幅 139

二、自流水分布 140

三、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140

四、地下水动态类型 145

五、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 150

第三节 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152

一、地下水化学特征 152

二、地下水水质评价 155

三、特殊性质的地下水 155

第四节 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62

一、地下水资源 162

二、地下水开采现状及供需形势分析 162

三、开发地下水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164

四、地下水资源保护对策 168

第六章 中原东部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对策 171

第一节 地质灾害 172

一、旱涝灾害 172

二、地震 179

三、地裂缝 183

四、矿山地质灾害 186

五、胀缩土 188

六、盐碱土 189

第二节 气象灾害 189

一、暴雨 189

二、连阴雨 190

三、干旱 191

四、干热风 192

五、大风 193

六、沙暴 194

七、冰雹 195

八、霜冻 196

九、酸雨 196

第三节 生物灾害 198

一、病害 198

二、虫害 200

三、草害 201

四、鼠害 202

五、生物灾害发生的主要背景 202

六、控制生物灾害的主要对策 202

第七章 中原东部第四纪环境分区概述 204

第一节 山地丘陵区 204

一、山区地貌特征 204

二、山区降水与供水供沙分析 206

三、山地丘陵区自然环境对平原环境演变的影响 209

四、山区水资源及地下水 210

第二节 黄河平原区 211

一、黄河平原物质组成 211

二、黄河平原新构造运动特点 213

三、黄河平原水系演变与微地貌形态特征 214

四、黄河平原主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和影响的分析 216

第三节 淮河上游谷地平原区 217

一、淮河上游水系格局与来水来砂现状 217

二、淮河上游古环境主要特点 220

三、淮河上游自然灾害及地下水资源分析 222

第八章 中原东部社会经济发展评估 225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225

一、自然环境总特征 225

二、自然资源现状与分布规律 225

三、自然资源开发前景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预测 227

四、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条件 228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的社会经济效益 229

一、地下水资源赋存与利用现状 229

二、地下水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29

第三节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与对策 230

一、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程度 230

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诱发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230

三、防灾减灾对策应从经济承受能力和社会经济效益出发 2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