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浩辉,谭宏运,肖毅敏等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43853904
  • 页数:8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系统、准确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条件、进程、成果及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 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石 3

第二节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因素 15

第三节 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基础 20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丰硕成果 2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曲 2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3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邓小平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34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38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产生与发展 41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基本经验 44

第一节 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 44

第二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 47

第三节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51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标志 53

第五节 坚持群众路线、依靠集体智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力量源泉 55

第六节 同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保证 57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历史条件与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6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与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63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70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和重要历史地位 73

第五章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80

第一节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80

第二节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87

第三节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根本立足点 93

第六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96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96

第二节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03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 111

第七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15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115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118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 125

第八章 战略策略思想 129

第一节 在执行现行政策时不忘共产主义远大目标 129

第二节 战略上藐视敌人和困难 战术上重视敌人和困难 132

第三节 正确组织进攻和退却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135

第四节 利用矛盾 争取多数 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138

第五节 针锋相对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 141

第六节 既要敢于斗争 又要善于作必要的妥协 143

第九章 统一战线理论 146

第一节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 146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革命统一战线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150

第三节 党的统战政策和策略是统一战线的生命 155

第十章 人民军队建设理论和军事战略思想 162

第一节 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162

第二节 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167

第三节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克敌制胜的锐利武器 169

第四节 逐步建立一支现代化的革命军队 176

第十一章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180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 180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187

第三节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形式的重大创新 192

第十二章 过渡时期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98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准备 198

第二节 过渡时期理论和总路线 203

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09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道路的探索 214

第一节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道路的依据 214

第二节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道路的积极成果 220

第三节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道路的曲折及经验教训 228

第十四章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理论 233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233

第二节 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37

第三节 发展教育事业 培养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242

第四节 发展科学技术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244

第五节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247

第十五章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250

第一节 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 250

第二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53

第三节 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 258

第四节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262

第十六章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理论 26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特殊环境和特点 267

第二节 独创性的党的建设理论 271

第三节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的科学论证 280

第十七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历史条件与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8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 28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主观条件 29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是历史经验的升华 296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重要历史地位 300

第十八章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304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304

第二节 从实际出发 走自己的道路 308

第三节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 312

第四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16

第五节 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相统一 318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322

第一节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2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32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论基础 332

第四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 336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33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首要问题 3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343

第三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348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观 35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353

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356

第三节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367

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 370

第一节 经济发展战略总目标 370

第二节 分阶段发展的战略步骤 374

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377

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 380

第五节 实现战略任务的战略举措 382

第二十三章 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383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383

第二节 改革僵化的经济体制 建立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387

第三节 改革政治体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393

第四节 改革科教文卫体制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 399

第二十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02

第一节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认识上的飞跃 40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40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划时代意义 411

第四节 正确认识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414

第二十五章 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 418

第一节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418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424

第三节 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428

第二十六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433

第一节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433

第二节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439

第三节 稳定压倒一切 446

第二十七章 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452

第一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452

第二节 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455

第三节 继续坚持人民战争思想和积极防御战略 460

第四节 注重质量建设 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462

第五节 把军队的教育和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467

第二十八章 依靠和团结全国人民 实现共同理想 470

第一节 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470

第二节 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477

第三节 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481

第二十九章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 485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状况提出的 485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发展 489

第三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94

第三十章 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的新发展 503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503

第二节 坚持和发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06

第三节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14

第四节 冷静观察 沉着应付风云变幻的复杂国际局势 518

第三十一章 执政党的领导和建设理论 522

第一节 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 522

第二节 执政党面临的考验要求加强党的建设 526

第三节 把党建设成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 530

第三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的历史条件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54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是科学分析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的产物 54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是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结晶 550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和重要历史地位 555

第三十三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60

第一节 “三个代表”要求是理论创新的结晶 560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 567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领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573

第三十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57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577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582

第三节 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 586

第三十五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589

第一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化建设目标 589

第二节 从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 594

第三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可行性与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新思路 600

第三十六章 发展先进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上) 604

第一节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604

第二节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607

第三节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611

第四节 扩大国内需求 依靠国内市场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615

第三十七章 发展先进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下) 619

第一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619

第二节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加快城镇化进程 624

第三节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632

第三十八章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38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38

第二节 深化国企改革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644

第三节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649

第四节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652

第三十九章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656

第一节 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656

第二节 扩大对外开放领域 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658

第三节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扩大商品和服务的对外贸易 661

第四节 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665

第五节 实施“走出去”战略 把对外开放推向新阶段 668

第四十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672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民主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 672

第二节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676

第三节 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80

第四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684

第五节 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687

第四十一章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692

第一节 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 692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695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697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方针政策 707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领导力量与依靠力量 709

第四十二章 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新发展 712

第一节 按照五项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 712

第二节 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国防和军队建设 716

第三节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实施科技强军战略 721

第四节 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位置 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 725

第五节 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军的特点和规律 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 727

第四十三章 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凝聚力量 733

第一节 爱国统一战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 法宝 733

第二节 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宗旨和主题 735

第三节 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 737

第四节 党的统战政策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生命线 739

第五节 发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 742

第六节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 744

第四十四章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和新发展 748

第一节 香港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从构想变成现实的重要里程碑 748

第二节 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又一盛事 754

第三节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 759

第四十五章 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67

第一节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宗旨 767

第二节 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建立全方位外交新格局 771

第三节 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778

第四节 按照四项原则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发展交流与合作 781

第四十六章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785

第一节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785

第二节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 789

第三节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增强凝聚力、生命力和战斗力 794

第四节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802

第四十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亮点 811

第一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811

第二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814

第三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16

第四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举措 819

第四十八章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821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821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825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829

第四十九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任务 831

第一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831

第二节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世情国情党情认识深化的结晶 835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 837

第五十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决策 842

第一节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842

第二节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发展和国情变化的客观要求 844

第三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846

第五十一章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科学发展观的正确运用 851

第一节 从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到走和平发展道路 851

第二节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一个科学的概念 853

第三节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运用和发展 854

第四节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855

第五节 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现实需要又有历史渊源 856

参考文献 858

后记 86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