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春文,张东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40286427
  • 页数:28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本书以第二版为基础,改变了同类教材传统的专题式结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系统地阐述了经济发展的性质和原因,以简明实用为原则,既展示和介绍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就,也注意发掘以往为人们所忽视、但对现阶段中国有重大借鉴意义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导论、增长篇、资源篇、结构篇、战略篇、制度篇六部分十六章。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和管理学学类各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管理人员培训和自学所用。
《发展经济学》目录

导论 3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3

第一节 全球分裂:富国与穷国 3

一、西方世界的兴起 3

二、现代经济增长 6

三、富国与穷国的划分 7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现状 9

一、发展中国家的含义及分类 9

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11

第三节 经济发展 14

一、经济发展的含义 14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5

三、衡量发展的指标 17

四、千年发展目标 19

第二章 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21

第一节 早期经济发展思想 21

一、古典学派的经济发展思想 21

二、马克思的经济发展思想 25

三、“静态的插曲” 26

四、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26

五、早期经济发展思想的缺陷 27

第二节 当代发展理论 27

一、当代发展理论的分类 27

二、发展理论的演变 29

三、发展经济学的特点 34

第三节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34

一、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 34

二、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历史使命 35

三、科学发展: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35

增长篇 39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39

第一节 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39

一、什么是经济增长 39

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39

三、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 41

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 41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41

二、索洛模型 43

三、新增长理论 47

第三节 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阶段性 50

一、增长与波动 50

二、经济增长的阶段性 52

第四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55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实绩 55

一、1820年以来各国的加速增长与增长之间的差异 55

二、20世纪后半叶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 57

第二节 影响发展中国家增长实绩的因素 63

一、生产要素严重短缺 63

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劳动生产率不高 64

三、结构性弱点 65

四、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 65

五、制度因素 66

六、其他外部因素 66

第三节 生产率与增长核算 67

一、全要素生产率 67

二、丹尼森的增长核算 67

三、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核算 73

第四节 中国的经济增长 73

一、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估计 73

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75

资源与技术篇 79

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79

第一节 资本与经济发展 79

一、资本的含义 79

二、资本匮乏与贫困 80

三、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81

第二节 资本形成的来源 86

一、初始资本与资本形成 86

二、储蓄与资本形成 87

三、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 89

第六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92

第一节 人口增长及其变动规律 92

一、人口变动趋势 92

二、人口转变理论 93

三、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95

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状况及对策 97

第二节 教育与人力资本 98

一、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形成 98

二、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形成 99

三、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情况 101

四、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选择 103

第三节 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 104

一、人口增长与就业压力 104

二、关于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的理论探讨 105

三、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战略 107

第四节 中国的人口、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 108

一、中国的人口资源状况 108

二、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状况 109

三、中国的就业 110

第七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113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环境 113

一、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113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116

第二节 从增长的极限到可持续发展 118

一、增长极限论 118

二、对增长极限论的批评 121

三、资源诅咒 123

四、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原则 123

五、可持续发展指标及其构建 125

第三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26

一、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126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28

第八章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130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130

一、技术进步的含义 130

二、技术进步的类型 131

三、技术进步的源泉 133

四、技术进步的影响 135

五、技术进步的途径 138

第二节 技术引进 139

一、技术引进的必要性 139

二、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 140

三、技术引进与中国经济发展 143

结构篇 147

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147

第一节 刘易斯模型 147

一、刘易斯以前的二元结构理论 147

二、刘易斯模型——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148

三、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 151

四、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 152

第二节 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153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153

二、乔根森模型 154

三、迈因特模型 156

四、小结:几点一般性评论 158

第三节 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159

一、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 159

二、城乡分割的危害 161

三、走出二元经济 162

第十章 农村发展 164

第一节 小农经济及其出路 164

一、小农经济的特点 164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 166

第二节 农业与经济发展 168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68

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 170

三、传统农业的改造 171

第三节 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 173

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 173

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工业 175

三、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 176

第四节 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177

一、改革前中国的农村经济 177

二、改革:农民的双重解放 178

三、“三农”问题 180

第十一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 183

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183

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 183

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85

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 188

第二节 城市化 190

一、城市化的含义及其与工业化的关系 190

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92

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 193

第三节 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194

一、中国的工业化道路 194

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96

战略篇 201

第十二章 平衡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201

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 201

一、平衡增长战略 201

二、赫希曼对平衡增长战略的批评 203

三、不平衡增长战略 204

四、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相对性 205

第二节 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205

一、区域发展理论 205

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发展问题 209

三、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 211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215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215

一、国际经济秩序 215

二、对外贸易 216

三、利用外资 219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 224

一、进口替代战略 224

二、对出口和增长的影响 225

第三节 外向型发展战略 226

一、出口替代战略 226

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利弊 227

三、内向型战略与外向型战略的比较 228

第四节 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229

一、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229

二、中国的对外开放历程 229

第十四章 增长与分配战略 231

第一节 增长与分配理论 231

一、库兹涅茨的倒“U”形理论 231

二、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不均等 234

第二节 增长与分配战略的类型 236

一、先增长后分配战略 236

二、先分配后增长战略 237

三、边增长边分配战略 239

四、满足基本需要战略 240

第三节 中国的增长与分配战略 241

一、改革前的平均主义分配战略 241

二、改革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战略 242

制度篇 245

第十五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 245

第一节 专业化和分工 245

一、专业化和分工的概念及分类 245

二、分工和专业化的收益 246

第二节 交易和交易成本 248

一、分工与交易 248

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 250

第三节 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内涵 252

一、制度的含义及作用 252

二、制度变迁 254

三、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56

第十六章 市场与政府 263

第一节 市场与经济发展 263

一、市场及其效率 263

二、经济发展与市场成长 266

第二节 市场的局限性 266

一、市场失效 266

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268

第三节 政府的作用 269

一、政府的作用及形式 269

二、政府失效 271

第四节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 273

一、传统经济体制的特征 273

二、中国的市场化改革 273

三、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质量 275

参考文献 2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