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多学科视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多学科视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多学科视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映方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224081381
  • 页数:4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宗教观、历史学、文艺学的中国化;并分析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人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力求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多学科视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1

导言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可能性 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1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 15

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毛泽东哲学思想 16

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飞跃 21

三、新时期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7

四、中国化新状况——科学发展观 2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32

一、实践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变革动力 32

二、中西哲学思想的交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趋向 34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35

四、理论创新是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命活力的关键 3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 39

导言 3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 41

一、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 41

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 46

三、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50

第二节 中国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所做的贡献 54

一、建国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播与发展 54

二、建国初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曲折发展 57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9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与发展 59

四、十四大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新趋向 6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一些基本经验 63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主流经济学地位 63

二、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弘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65

三、正确处理好西方经济学融合的问题,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67

第三章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 69

导言 69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71

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72

二、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特殊贡献 76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77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78

二、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82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84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8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87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89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92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92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特点 93

三、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97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101

导言 10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原理 103

一、阶级与政党 103

二、国家与市民社会 106

三、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及其走向 109

四、作为科学和实践艺术的政治 113

第二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116

一、毛泽东的政治学说思想 116

二、邓小平的政治学说思想 119

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创新和发展 12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 126

一、社会转型 126

二、民主政治与市民社会 129

三、和谐社会 131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135

导言 135

第一节 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 138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学说 138

二、列宁的民族自决权与民族解放运动学说 141

三、斯大林的民族学说及其实践 14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与实践 148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民族理论 148

二、民族政策的转向 150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54

四、凝聚中华民族精神 158

五、“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6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建设 163

一、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163

二、高扬国际主义精神,彰显大国风度 165

三、民族理论的不断创新 166

四、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塑造 169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 170

导言 17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172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形成的社会背景 172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形成的过程 173

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 175

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实践原则 17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历程 179

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和发展 180

二、党的第二代领导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丰富和发展 184

三、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新发展 187

四、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贡献 192

五、完善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 193

第三节 我国宗教政策 195

一、现阶段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和观点 197

二、处理宗教问题遵循的基本原则 197

三、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 199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的进程 202

导言 20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概述 202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界定及其理论基础 202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两种基本形态 20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06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在中国的初期传入 206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代表人物的艰辛探索 207

第三节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 210

一、对旧中国社会结构的准确分析,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创造性运用的重大成果 210

二、强调经济工作的重要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思想 212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在中国的充分展现 213

四、毛泽东的社会调查研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重要体现 214

第四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新发展 215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社会学思想的理论核心 215

二、社会学中国学派的代表人物费孝通的社会学思想 218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取得的新成果 221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学”的提法 221

二、中国特色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22

三、中国特色社会学研究的前景和展望 228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人类学研究 232

导言 23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 234

一、人类学的内涵 234

二、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 23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242

一、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242

二、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245

第三节 中国人类学 248

一、人类学引入中国 248

二、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49

三、新时期的中国人类学 251

第九章 传承与超越——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 253

导言 253

第一节 马列经典著作对法学的基本论述 254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确立 254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 25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历程 260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传入和确立 260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的发展 261

第三节 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境遇下的马克思主义法学 277

一、依法治国的法制理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77

二、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思想 278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与法律全球化 280

第十章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283

导言 283

第一节 中国近代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传入中国 287

一、中国史学的传统与特点 287

二、近代中国史学思想的发展 290

三、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传入 29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之路 294

一、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初创 294

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297

三、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的确立 301

四、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 304

五、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 306

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及特点 310

一、主要成就 311

二、基本特点 313

第四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新时代课题 315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315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前景 317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中国化道路 319

导言 31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确立 322

一、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简述 323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324

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运用 32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深化 329

一、毛泽东文艺思想概说 329

二、邓小平文艺思想概说 331

三、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文艺思想概说 332

四、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文艺学思想 334

第三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 336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336

二、建设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 337

三、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问题 342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中国化 349

导言 34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本原理 353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学基本观点 353

二、列宁关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357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中国化进程 360

第二节 对新闻本质的认识 363

一、新闻的含义、源起和发展 363

二、新闻的本质及其特征 365

第三节 关于新闻事业的论述 369

一、新闻事业的性质 369

二、新闻事业的原则 373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传播 378

导言 37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初期介绍 380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前中国人对社会主义学说的介绍 380

二、俄国革命、五四运动对于译介马克思经典著作的促进 382

三、将马克思主义学说及著作介绍到中国的代表人物 383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译介 386

一、马克思经典译介的社会环境 386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的主要传播工作 387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与出版 388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及其著作的出版编译 388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和出版 390

一、马克思经典著作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地位 391

二、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编译与出版 391

三、这一时期毛泽东著作的出版 393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马克思经典著作 393

第四节 新时期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395

一、马克思经典著作对于加强党建的意义 395

二、马克思经典著作的重新编译与出版 396

三、毛泽东著作在这一时期的发展 397

四、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著作的出版 398

五、展望马克思经典著作编译出版的未来 399

参考文献 401

一、经典著作 401

二、研究性专著 402

三、论文 404

后记 40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