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环境地球科学
环境地球科学

环境地球科学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春苗,冯夏红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040246228
  • 页数:2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主编的《地球科学进展与评论》第四卷。书中收录了反映现代环境地球科学的一些前沿研究方向的10篇文章。第一章综述评论了表生地球化学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铁氧化物和硫化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将生物化学和环境微生物学的成熟方法如微生物细胞膜上脂肪酸和呼吸醌移植到地质微生物学研究上。第二章介绍了近期在深海碳储存方面的研究,包括在海水中的实地实验研究以探讨二氧化碳与海水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方面的有关理论进展,以及溶于海水的二氧化碳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回顾了陆面过程模型的发展历程,总结了陆面过程建模的基本框架及其典型的输入输出,并探讨了陆面过程模型的未来发展方向。第四章概述了估算水流和溶质在流域中运移时间(或滞留时间)的几种方法,包括测年法、示踪试验穿透曲线法、卷积法,以及谱分析法,并重点介绍了谱分析技术的最新发展。第五章介绍了作者们近年来通过将水文模型、空间统计、时间序列分析、非线性理论、空间信息技术(GIS)和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等相结合开展加拿大大多伦多地区水系统研究的一些成果,以期对其他地区开展类似研究有借鉴意义。第六章侧重于研究
《环境地球科学》目录

第一章 地质微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1

1.1地质微生物学的兴起——岩石圈和生物圈间的交叉 2

1.2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结构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的桥梁 4

1.3应用于表征生物成因矿物以及表面相互作用的微观分析技术 8

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和电子色散谱仪用于含微生物样品的制备 10

穆斯堡尔谱在铁氧化物的氧化还原状态和磁性特征中的应用 12

1.4 X射线吸收光谱——应用于矿物表面与微生物作用的研究 15

1.5结论与展望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19

第二章 海水中的碳储存 25

2.1引言 26

地球上的碳 27

全球气候变化 28

2.2二氧化碳-水体系的性质和相图 30

2.3二氧化碳释放到海水的一些模拟 35

2.4注入二氧化碳到海水中的实地实验 36

2.5二氧化碳液珠在海水中溶解的理论处理 39

2.6二氧化碳注入海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44

致谢 44

参考文献 45

第三章 陆面过程模型发展综述及建模 49

引言 50

目标 50

背景综述 51

陆面过程(大尺度水文)模型的基本结构 57

模型的输入和输出 59

评论 60

致谢 61

参考文献 61

第四章 流域尺度下水与溶质滞留时间的研究 69

引言 70

年龄测定法 71

穿透曲线(Breakthrough Curves) 74

卷积法 76

谱分析法——运移时间分布 77

结论和新的研究方向 81

致谢 82

参考文献 82

第五章 基于时间-空间-频率模型和GIS技术开展加拿大大多伦多地区水系统研究 87

5.1引言 88

5.2加拿大大多伦多橡树岭冰碛地区介绍 90

5.3水系统预测评价模型 94

地下水对地表水的补给 95

降雨与河流地表径流的时间序列特征 100

河流地表径流预测 103

洪水作为异常河流径流 110

5.4结论 115

致谢 116

参考文献 116

第六章 非均匀流场中的对流迁移及表观弥散 119

6.1引言 120

6.2垂直与区域流动连续线源问题的表观弥散 122

问题提出 122

数学模型 123

结果分析 124

6.3线源与区域流动不垂直情况下的表观弥散 128

首次到达粒子的线源点 129

倾斜线源的BTCs 130

6.4有限时间线源条件下反应性溶质的表观弥散 133

6.5讨论 134

6.6结论 134

致谢 135

附录A:迁移时间推导 136

附录B:uO的推导 137

参考文献 138

第七章 非平稳介质中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的随机模拟研究 141

7.1引言 142

7.2水头和渗透流速各阶矩 144

7.3溶质质量通量各阶矩 149

7.4概率密度函数表达式 155

7.5数值计算 157

地下水流问题数值解 157

溶质运移问题数值解 162

7.6矩方程数值方法 164

网格大小 164

溶质质点密度 167

7.7非平稳渗透系数场中的地下水流和溶质通量 170

7.8三维矩方程数值法在尤卡山环评项目中的实际应用 176

7.9结论 179

致谢 181

附录A:式(7.20)~式(7.22)中A1,A2,B,C1,C2,D1和D2的表达式 182

附录B:协方差函数 183

参考文献 185

第八章 地下水污染监测网设计研究进展 189

8.1引言 190

8.2地下水污染监测网设计研究方法 192

统计方法 192

数值模拟方法 196

模拟-优化模型方法 199

8.3实例研究 201

场地条件下的污染监测网设计 202

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污染监测网设计 205

8.4结论与展望 212

致谢 214

参考文献 214

第九章 中国香港吐露港地下水排泄的初步研究 223

引言 224

水样采集与分折 227

结果分析 228

结论 235

致谢 236

参考文献 236

第十章 岩土材料水力力学性质的实验室实测技术 239

10.1引言 240

10.2室内渗透实验理论解析 241

10.3高精度通用渗透实验装置 243

10.4实验方法及校核实验 246

施加空隙水压力 246

定水位渗透实验 247

定流量渗透实验 247

压力脉冲渗透实验 247

校核渗透实验 248

10.5结论 252

致谢 252

参考文献 25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