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德惠县志
德惠县志

德惠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德惠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长春:长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6642617
  • 页数:9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我国第一部人才学专著。融诸家学说,品评人物,物色人才。
《德惠县志》目录

序&王振华 1

凡例 1

概述 1

第一章 建置 7

第一节 位置 7

第二节 境内古文化遗址 8

第三节 建置沿革 9

第二章 区划 10

第一节 区划演变 10

第二节 县城 18

第三节 乡镇 20

第四节 关于“东省特别区”(德惠县有关部分) 30

第一章 地质 56

第一节 地层 56

第二节 构造 59

第二章 地貌 60

第一节 剥蚀堆积地形 61

第二节 堆积地形 61

第三章 气候 62

第一节 日照 62

第二节 气温 63

第三节 降水 64

第四节 霜 65

第五节 风 65

第六节 蒸发 66

第七节 物候 66

第四章 水文 69

第一节 地表水 69

第二节 地下水 76

第五章 土壤植被 79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分类及分布规律 79

第二节 土壤分级分等 79

第三节 各类土壤性态 81

第四节 土壤分区 83

第五节 植被 86

第六章 自然资源 87

第一节 土地资源 87

第二节 水资源 87

第三节 植物资源 89

第四节 野生动物 89

第五节 矿物资源 90

第七章 自然灾害 93

第一节 水灾 93

第二节 低温冷害 97

第三节 旱灾 98

第四节 霜冻 99

第五节 风灾 100

第六节 雹灾 101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111

第一节 数量 111

第二节 分布 113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15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15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16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17

第四节 文化程度构成 121

第五节 婚姻状况 122

第六节 行业职业构成 123

第七节 预期寿命与生命指数 125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27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127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28

第三节 技术措施 130

第四节 政策与规定 131

第一章 农业生产条件 136

第一节 土地 136

第二节 劳动力 139

第三节 生产工具 141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141

第一节 土地私有 141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44

第三节 农业合作社 145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47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7

第三章 农作物 148

第一节 粮豆作物 148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52

第三节 瓜菜作物 153

第四章 农技农艺 155

第一节 种子改良 155

第二节 作物栽培 157

第三节 植物保护 159

第四节 肥料 160

第五章 农机具 162

第一节 传统农具 162

第二节 现代农机具 163

第六章 农业管理服务机构 165

第一节 农业行政机构 165

第二节 农业企事业单位 166

第一章 林业资源 172

第一节 天然林资源 172

第二节 培植人工林木资源 173

第二章 林业建设 174

第一节 西部防护林带建设 174

第二节 四旁绿化 175

第三节 方田林网建设 175

第四节 社、队办苗圃 176

第五节 布海乡的植树造林 176

第三章 林木管理 176

第一节 树木所有权的变更 176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177

第四章 果树 178

第五章 国营林场、苗圃 179

第一节 松花江林场 179

第二节 苗圃 180

第六章 林政管理 181

第一章 防洪 185

第一节 松花江堤防工程建设 186

第二节 饮马河堤防工程建设 188

第三节 伊通河堤防工程建设 189

第四节 沐石河堤工程建设 190

第五节 雾开河堤防工程建设 191

第六节 防汛 192

第二章 治涝 193

第一节 沐石河涝区治理 193

第二节 饮马河涝区治理 195

第三节 天台涝区治理 196

第四节 万宝涝区治理 198

第五节 雾开河涝区治理 199

第三章 农田灌区 199

第一节 松沐灌区 200

第二节 万宝灌区 203

第三节 七间房灌区 204

第四节 大岗灌区 205

第五节 张家屯灌区 206

第六节 五家子灌区 206

第七节 小型灌站 206

第八节 开发地下水灌溉 207

第四章 水库 207

第一节 高城子水库 207

第二节 跃进水库 208

第三节 红旗水库 209

第四节 “七·一”水库 209

第五节 小(Ⅱ)型水库 210

第五章 水产 210

第一节 捕捞天然鱼 210

第二节 人工养鱼 212

第六章 水利基础工作 213

第一节 水文 213

第二节 勘测 214

第七章 水利管理 214

第一节 水利行政管理机构 214

第二节 局属事企业 214

第三节 乡镇水利管理机构 216

第一章 畜牧资源 219

第一节 大牲畜资源 219

第二节 家畜资源 221

第三节 家禽资源 222

第四节 经济动物 224

第五节 草场饲料 224

第二章 养殖 225

第一节 饲养 225

第二节 繁育 226

第三节 使役 227

第三章 疫病防治 227

第一节 防治队伍 227

第二节 防疫、治疗 228

第四章 畜牧单位 229

第一节 德惠种畜场 229

第二节 畜牧兽医中心站 230

第三节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230

第四节 专业户 230

第一章 乡镇企业的兴起与发展 232

第二章 企业门类 234

第一节 农业企业 234

第二节 工业企业 234

第三节 建筑企业 237

第四节 运输企业 238

第五节 商业、服务企业 238

第三章 主要企业简介 238

第一节 工厂 238

第二节 建材、建筑企业 240

第四章 乡镇企业管理 24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42

第二节 企业内部管理 242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 245

第一节 国营工业 245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45

第三节 个体手工业 247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48

第一节 食品工业 248

第二节 机械工业 250

第三节 五金工具 251

第四节 服装鞋帽 253

第五节 化学工业 254

第六节 玻璃制品 256

第七节 冶金工业 257

第八节 建材工业 257

第九节 木材加工 259

第十节 其它工业 260

第三章 工厂和名优产品选介 261

第一节 工厂选介 261

第二节 名优产品选介 266

第一章 交通线路 268

第一节 公路 269

第二节 铁路 273

第三节 航道 275

第二章 公路桥梁 275

第三章 运输 281

第一节 运输工具 281

第二节 客运 284

第三节 货运 286

第四章 交通管理 290

第一节 交通监理及征费 290

第二节 路政管理 291

第三节 运输管理 291

第五章 邮电 292

第节 机构沿革 292

第二节 邮政 294

第三节 电信 295

第四节 邮电管理 297

第一章 发电 301

第一节 电灯厂 301

第二节 火力发电厂 302

第三节 水电站 302

第二章 电网供电 303

第一节 接引国家电网 303

第二节 输变电工程 303

第三节 配电设备 306

第四节 低压线路 308

第三章 电力平衡与分配 308

第一节 计划用电 308

第二节 节约用电 309

第四章 农电管理 31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10

第二节 生产管理 311

第三节 经营管理 313

第一章 解放前商业概况 315

第一节 县城商业 315

第二节 集镇商业 316

第三节 乡间流动的商贩 318

第四节 鸦片管理所及同业组合 318

第二章 解放后的商业概况 319

第一节 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0

第二节 商业体制 321

第三章 物资供应 326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 326

第二节 生活日用品 328

第三节 木材、煤炭、石油 330

第四节 金属建材、机电化工 332

第五节 药材、烟草 333

第四章 农副产品收购与废旧物资回收 334

第一节 猪、禽、蛋 334

第二节 其他农副产品收购 336

第三节 废旧物资回收 337

第五章 饮食服务业 339

第一节 饮食业 339

第二节 服务业 340

第六章 对外贸易 340

第七章 管理机构 341

第一章 购销 343

第一节 农村购销 343

第二节 城镇供应 350

第三节 议购议销 359

第二章 储运 360

第一节 储藏 360

第二节 调运 364

第三章 加工 373

第一节 粮谷加工 373

第二节 油脂加工 374

第三节 饲料加工 375

第四章 盐业 37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76

第二节 销售存储 376

第三节 加碘 378

第一章 工商管理 379

第一节 集市贸易管理 380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382

第三节 商标管理 385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385

第二章 物价管理 386

第一节 价格管理 387

第二节 物价监督 400

第三章 计量 401

第一节 计量器具 401

第二节 计量管理 402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403

第一章 财政 40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05

第二节 财政收入 407

第三节 财政支出 412

第四节 公债 国库券 417

第二章 审计 监督 420

第一节 审计 420

第二节 财政监察 421

第三章 税务 423

第一节 税制、税种 423

第二节 税收 424

第三节 税务管理 426

第一章 金融机构 430

第一节 建国前的金融机构 430

第二节 建国后的金融机构 431

第二章 货币 432

第一节 货币种类 432

第二节 货币管理 434

第三节 金银市场管理 436

第四节 现金投放与回笼 437

第三章 存款 储蓄 438

第一节 存款 438

第二节 储蓄 440

第四章 信贷 444

第一节 农业贷款 444

第二节 工业贷款 448

第三节 商业贷款 451

第四节 基本建设拨款及贷款 455

第五节 生活贷款 456

第五章 结算 456

第六章 保险 457

第一节 财产保险 458

第二节 人身保险 460

第一章 县城建设 462

第一节 街道、弄巷 463

第二节 主要桥梁 464

第三节 排水 465

第四节 供水 466

第五节 卫生管理 466

第六节 园林绿化 467

第七节 主要公共建筑 467

第二章 乡镇村屯建设 469

第一节 乡镇驻地建设 469

第二节 村屯建设 471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472

第一节 公房管理 472

第二节 私房管理 473

第三节 私房改造 474

第四节 土地管理 474

第四章 建筑 475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75

第二节 建筑技术的发展 476

第五章 环境保护 477

第一节 污染 477

第二节 治理 478

第一章 中共德惠县委 484

第一节 县委机构沿革 484

第二节 中共德惠县历届代表会议、代表大会 486

第三节 县委主要活动 491

第二章 组织工作 500

第一节 党的组织发展 500

第二节 党的思想整顿 506

第三章 宣传工作 508

第一节 社会宣传 508

第二节 理论教育 509

第四章 纪律检查工作 510

第一节 纪律教育 510

第二节 审查处理 511

第三节 甄别复查 512

第五章 统战工作 513

第一节 爱国人士参政 513

第二节 对台工作 514

第三节 民族、宗教工作 515

第四节 侨务工作 515

第六章 档案工作 516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516

第二节 档案管理 516

第一章 旧县政权 520

第一节 议会 520

第二节 清代县衙 521

第三节 民国时期县公署、县政府 521

第四节 沦陷时期县公署 523

第五节 国民党时期县政府 524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524

第一节 代表选举 525

第二节 代表成份 526

第三节 历届代表会议及代表大会 526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 531

第五节 代表联系制度 533

第六节 提案处理和调查视察 533

第三章 人民政府 534

第一节 县政府 534

第二节 基层政权 540

第三节 计划、统计、信访 541

第四章 人民政协 544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544

第二节 工作组 546

第一章 工会 549

第一节 组织沿革 549

第二节 历届会员代表大会 552

第三节 职工代表大会 555

第四节 主要活动 555

第二章 共青团 559

第一节 组织沿革 559

第二节 历届团员代表大会 561

第三节 主要活动 563

第四节 少年先锋队 564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565

第一节 组织沿革 565

第二节 历届妇女代表大会 567

第三节 主要活动 569

第四章 其他群众团体 570

第一节 科协 570

第二节 工商业者联合会 572

第三节 农会、贫协 574

第四节 中苏友好协会 575

第五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575

第一章 兵役 578

第一节 招募 578

第二节 志愿兵 578

第三节 义务兵 579

第二章 地方武装 58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 580

第二节 解放后的地方武装 580

第三章 民兵 583

第一节 建制 583

第二节 训练 584

第三节 武器管理 585

第四章 重要兵事 586

第一节 八大股子抗俄战斗 586

第二节 驻守在松花江后口子的俄日侵略军 586

第三节 义勇军攻打大房身 587

第四节 小董索子奇袭日本侵略军 588

第五节 第一次德惠战役 588

第六节 郭家屯战斗 589

第七节 解放县城战斗 589

第八节 郭家屯保卫战 590

第九节 腰亮子剿匪战斗 590

第十节 歼灭国民党松花江桥头堡守军战斗 591

第五章 人防工程 591

第一节工程建设 591

第二节 工程利用 592

第一章 旧公安司法 594

第一节 公安机构 594

第二节 司法机构 595

第二章 人民公安 595

第一节 治安 596

第二节 户籍管理 598

第三节监所管理 599

第四节 交通管理 599

第五节 消防 600

第三章 检察 600

第一节 刑事检察 600

第二节 经济检察 603

第三节 法纪检察 604

第四节 监所检察 605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605

第四章 审判 605

第一节 人民法庭 606

第二节 刑事审判 607

第三节 民事审判 608

第四节 经济审判 609

第五节 复查和申诉 609

第五章 司法行政 609

第一节 法制宣传 610

第二节 民事调解 610

第三节 公证 611

第四节 律师 612

第一章 干部 614

第一节 干部队伍 614

第二节 干部管理 617

第三节 干部待遇 619

第四节 离休、退休、退职待遇 622

第五节 干部教育 623

第六节 干部劳动 623

第二章 工人 624

第一节 劳动管理 624

第二节 招工和劳动调配 625

第三节 贯彻“三结合”劳动就业方针 625

第四节 知识青年下乡 625

第五节 职工队伍 626

第六节 工资、奖金 627

第七节 安全生产 628

第八节 劳动保险 628

第一章 优抚 631

第一节 支前 631

第二节 群众优待 632

第三节 国家抚恤 633

第四节 拥军优属 636

第五节 烈士陵园 636

第二章 安置 638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638

第二节 下乡居民安置 639

第三章 社会救济 639

第一节 灾害救济 639

第二节 社会救济 640

第三节 扶贫 641

第四章 社会福利 642

第一节 解放前慈善机构 642

第二节 朝鲜初等学院 643

第三节 “五保”户 643

第四节 敬老院 644

第五节 社会福利工厂 644

第六节 残疾人安置 645

第七节 收容遣送 646

第五章 婚姻 646

第一节 宣传贯彻婚姻法 646

第二节 婚姻登记 647

第六章 殡葬 648

第一节 殡葬习俗 648

第二节 殡葬改革 648

第一章 学前教育 651

第一节 幼儿园与学前班 651

第二节 学制、保教内容及方法 652

第三节 幼教队伍 652

第二章 普通教育 653

第一节 小学教育 653

第二节 中学教育 661

第三章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671

第一节 师范学校 671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 672

第三节 职业技术学校 672

第四节 技工学校 674

第四章 成人教育 674

第一节 农民教育 674

第二节 职工教育 676

第三节 广播电视教育 677

第五章 其他教育 677

第一节 聋哑教育 677

第二节 弱智儿童教育 678

第三节 朝鲜族小学 679

第六章 教师队伍 679

第一节 队伍状况 679

第二节 教师管理 681

第三节 师资培训 681

第四节 教师地位 682

第五节 工资福利 683

第七章 教育经费及教育设施 685

第一节 教育经费 685

第二节 教学设施 686

第八章 勤工俭学 688

第一章 文化单位 692

第一节 文化馆、宫、站 692

第二节 图书馆、室 693

第三节 书店 694

第四节 电影放映单位 696

第五节 戏剧创作室 696

第二章 艺术团体 697

第一节 评剧团 697

第二节 民间艺术团 700

第三节 文工队 700

第三章 影剧场、院 701

第一节 德惠剧场 701

第二节 和平剧场 701

第三节 胜利茶社 701

第四节 文化馆剧场 702

第五节 电影院 702

第四章 文学艺术活动 702

第一节 文学 702

第二节 群众戏剧 703

第三节 书曲 703

第四节 音乐、舞蹈 704

第五节 杂技 马戏 705

第六节 美术、书法、摄影 706

第七节 图片展览、板报、画廊报 707

第五章 广播、电视、报纸 708

第一节 广播 708

第二节 电视 709

第三节 报纸 709

第六章 文物 710

第一节 古遗址 710

第二节 古城址 712

第三节 古墓葬 713

第四节 贡江碑 713

第五节 柳条边 715

第六节 出土文物 717

第七节 印鉴 718

第一章 科技组织 722

第一节 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722

第二节 科研单位 722

第三节 科技团体 723

第二章 科技队伍 725

第一节 职称评定 725

第二节 落实政策 725

第三章 科技普及 726

第一节 科普宣传 726

第二节 科技培训 726

第三节 咨询服务 727

第四章 科研成果 728

第一节 成果管理 728

第二节 成果奖励 728

第三节 成果应用 731

第五章 地震 731

第一节 机构、网点 731

第二节 地震考察 732

第六章 气象 732

第一节 机构 732

第二节 设施 732

第三节 气象业务 733

第一章 卫生 734

第一节 医疗机构 735

第二节 医疗 739

第三节 疫病防治 743

第四节 卫生保健 746

第五节 医药 749

第二章 体育 751

第一节 体育设施 751

第二节 群众体育 751

第三节 学校体育 752

第四节 体育竞赛 753

第五节 人才培训 754

第一章 人民生活 758

第一节 职工生活 758

第二节 农民生活 759

第二章 风俗习惯 760

第一节 衣食住 760

第二节 婚嫁丧葬 762

第三节 时令节日 763

第四节 礼仪礼节 765

第五节 传统禁忌 766

第六节 陋习弊端 766

第三章 新风美德 767

第四章 宗教 769

第一节 天主教 769

第二节 基督教 769

第三节 佛教 770

第四节 道教 770

第五节 伊斯兰教 770

第五章 会道门 771

第一节 大同佛教会 771

第二节 道德会 771

第三节 理善会 771

第四节 家理教会 771

第五节 一贯道 771

第六章 方言谣谚 772

第一节 语言 772

第二节 词汇 772

第三节 谚语 773

第四节 歇后语 776

第五节 民谣 民歌 777

第七章 民间传说 779

第一章 人物传 785

第一节 革命烈士传 785

第二节 革命干部传 790

第三节 劳模传 794

第四节 名人传 795

第五节 能工巧匠 800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 802

第一节 副排长以上烈士名录 802

第二节 班长以下烈士名录 808

第三节 无名烈士 854

一、万宝山事件始末 886

二、夏家区腰窝堡村扩兵暴乱事件 929

三、朝阳堡讨药事件 93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