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城市承载力及其危机管理研究报告
中国城市承载力及其危机管理研究报告

中国城市承载力及其危机管理研究报告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04648280
  • 页数:283 页
图书介绍:城市问题始终伴随城市化发展进程,随着城市规模的增长和功能集聚,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及对其的关注也随之增多。城市问题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与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本书旨在研究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交通、环境、食品安全与城市发展间相互作用机制,提出提高城市承载力的途径和危机管理策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有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城市承载力及其危机管理研究报告》目录

综合报告中国城市承载力及其危机管理研究 3

一、提升城市承载力的重要性 3

(一)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城市问题凸现的客观要求 3

(二)转变城市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3

(三)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 3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4

(五)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的重要手段 4

二、我国城市承载力评价与问题诊断 4

(一)城市承载力评价 4

(二)问题诊断 7

三、我国城市承载力问题根源解析 20

(一)资源供给与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城市承载力 20

(二)“重型化”工业特征导致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耗的过度依赖 20

(三)粗放低效的城市发展模式严重压缩了承载力的有效空间 20

(四)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念加大了承载负荷 20

(五)技术进步滞后导致承载力的潜力难以释放 21

(六)利益与主体错位导致城市发展与资源保护之间矛盾加剧 21

四、我国城市承载力预警 21

(一)城镇建设用地仍然不断扩张,威胁粮食安全 21

(二)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挤占城市道路普遍 22

(三)城市水资源缺口略有缩小,供水安全受到挑战 23

(四)环境负荷有所降低,但仍然超载 23

(五)粮食需求不断增加,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较高 24

五、危机管理策略与承载力提升途径 25

(一)明确挖潜扩容为目标的总量控制策略 25

(二)强化调配升级为主线的结构提升策略 26

(三)推进效率增容为核心的持续增效策略 27

六、承载力提升与危机管理的行动方案 28

(一)指导思想 28

(二)主要内容 28

(三)保障措施 32

七、构建承载力预警机制的政策建议 33

(一)尽快建立城市承载力评价制度 33

(二)将城市承载力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必备研究专题 34

附件1:五大城市群承载力研究 35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概述 35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 35

(二)研究方法 35

二、五大城市群承载力评价 38

(一)要素承载力 38

(二)综合承载力评价 55

三、五大城市群承载力问题诊断及提升策略 60

(一)京津冀城市群危机诊断及提升策略 60

(二)长三角城市群危机诊断及提升策略 62

(三)珠三角城市群危机诊断及提升策略 65

(四)中原城市群危机诊断及提升策略 67

(五)成渝城市群危机诊断及提升策略 68

附件2:典型城市承载力研究 71

一、北京市承载力研究 72

(一)北京市承载状态评价 72

(二)北京市承载力情景分析 74

(三)北京市承载力提升策略 77

二、上海市承载力研究 78

(一)上海市承载状态评价 78

(二)上海市承载力情景分析 80

(三)上海市承载力提升策略 82

三、广州市承载力研究 84

(一)广州市承载状态评价 84

(二)广州市承载力情景分析 85

(三)广州市承载力提升策略 88

四、郑州市承载力研究 90

(一)郑州市承载状态评价 90

(二)郑州市承载力情景分析 91

(三)郑州市承载力提升策略 94

五、重庆市承载力研究 94

(一)重庆市承载状态评价 94

(二)重庆市承载力情景分析 96

(三)重庆市承载力提升策略 99

六、情景分析总结 100

(一)典型城市发展模式评价 100

(二)创建资源节约型城市发展模式 101

专题报告中国城市环境承载力及其危机管理 105

一、引言 105

(一)课题研究背景 105

(二)研究与技术路线 106

二、我国城市环境承载现状总体评价 106

(一)城市环境承载状况特征 107

(二)城市环境承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09

(三)影响我国城市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111

三、城市环境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 112

(一)PSR评估模型框架 112

(二)PSR评估指标体系 113

(三)环境承载力分析预警 114

四、典型城市(群)环境承载力评估 115

(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115

(二)北京市 123

(三)上海市 125

(四)郑州市 127

(五)重庆市 129

(六)广州市 131

五、全国水环境承载力分布特征分析 132

(一)水环境承载力流域分布特征 132

(二)水环境承载力区域分布特征 133

六、城市环境承载力危机管理对策建议 134

(一)控源减排,预防事故,减少承载力压力 135

(二)深入挖潜,调整布局,改善承载力状态 135

(三)提升水平,强化治理,促进承载力响应 136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及其利用研究 140

一、引言 140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变化 140

(一)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基本情况 140

(二)全国土地资源利用变化情况 142

(三)全国城镇居民点土地利用分析 142

(四)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分析 146

三、我国城乡土地利用问题及分析 147

(一)我国人口与城镇分布偏集于东部的趋势未变 147

(二)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148

(三)各类非农建设占地过多,效率不高 149

(四)城市土地非集约利用问题突出 150

(五)部分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过大,影响生态安全和宜居 151

四、我国土地承载力预警及城镇用地情景分析 151

(一)城市土地承载力预警的依据与标准 152

(二)城镇化方案选择 153

(三)未来城乡结构演变趋势 154

(四)城镇发展用地情景分析 155

五、五大城市群及典型大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 157

(一)五大城市群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价 158

(二)五个典型大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162

六、合理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城市土地承载力的建议 168

(一)坚持城市建设用地的国家标准 168

(二)逐步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双重占地问题 168

(三)提倡和奖励城市扩展时使用非耕地 169

(四)改革完善税收体制,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 170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领导政绩考核制度和考核体系 170

(六)适应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满足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制订统一的全国城乡土地分类和统计标准 171

城市交通承载力及其危机管理研究 172

一、引言 172

二、我国城市交通承载力现状分析 172

(一)城市交通承载力的定义 172

(二)评价与预警指标 173

(三)我国城市交通承载状态及预警评价 175

三、我国城市交通承载力情景分析 183

(一)城市道路面积情景分析 183

(二)案例城市未来年交通承载需求情景模拟 184

(三)五大城市圈交通承载力情景分析 185

四、城市交通系统危机管理 191

(一)概述 191

(二)大城市焦点交通问题——交通拥堵 192

(三)大城市异常交通问题——突发交通事件 197

(四)大城市突发事件 204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及其对策研究 207

一、引言 207

二、城市水资源及承载力的现状 208

(一)城市水资源状况 208

(二)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影响因素及现状 211

三、城市水资源承载力(CWRC)指标体系、测算及主要问题 218

(一)CWRC指标体系及其建立 218

(二)CWRC的测算 221

(三)CWRC的主要问题 226

四、近中期城市水资源承载力(CWRC)情景分析 228

(一)全国城市人口与水量情景分析 228

(二)北京市水资源情景分析 234

(三)上海市水资源情景分析 235

(四)广州市水资源情景分析 237

(五)重庆市水资源情景分析 238

(六)郑州市水资源情景分析 240

五、城市水资源承载力(CWRC)提升途径与危机管理政策 241

(一)水资源承载力提升途径 241

(二)城市水资源危机管理政策 249

附录 本报告中涉及的基本概念 254

食物供应保障体系与食品安全监控管理研究 257

一、引言 257

二、基本定义 258

(一)综合食物的基本含义 259

(二)食物数量安全 259

(三)食物质量安全 259

(四)突发性食物安全危机 259

三、综合食物供应基本保证下对耕地的基本需求问题 260

(一)我国农业产业整体变化与目前的基本状况 260

(二)我国区域农业发展状况与后备耕地开发问题 261

(三)基本观点 265

四、我国综合食物基本需求与食品产业发展问题 266

(一)我国综合食物基本消费状况 266

(二)我国综合食物需求预测 268

(三)我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不同开放方案下的耕地需求问题探讨 271

(四)基本观点 273

五、我国城市食物供应链的食品安全监控、预警及危机管理问题 273

(一)基本背景 273

(二)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状况 274

(三)产生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275

(四)国家和城市食品安全体系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277

(五)建立国家和城市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基本内容 278

(六)城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 279

(七)城市食物供应与食品安全保障系统框架 281

(八)基本观点 282

六、建议 2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