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司法预救济与再救济
司法预救济与再救济

司法预救济与再救济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孝实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02238492
  • 页数:1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司法的性质、目的、价值、理念阐述了司法预救制度的构建的理论根据,以及建立司法预救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司法预救济与再救济》目录

第一章 社会公正与司法公正 1

第一节 社会公正 2

一、社会公正释义 2

二、追求社会公正的意义 4

三、社会公正的责任主体 6

第二节 司法公正 7

一、司法公正释义 7

二、司法公正的意义 9

第三节 司法公正与社会公正的辩证关系 11

一、司法公正与社会公正的联系 12

二、司法公正与社会公正的区别 13

第二章 司法救济体制的中国现状 17

第一节 司法救济释义 17

第二节 司法救济的基本特征 18

一、程序性 18

二、后发性 18

三、被动性 18

四、合法性 19

五、成本性 20

六、终局性 20

第三节 中国现行司法救济体制的问题 21

一、无法顺利启动司法救济程序 21

二、司法救济的效率不能满足当事人的迫切需求 22

三、刑事被害人游离于司法救济程序之外 23

四、“执行难”制约司法救济结果的有效实现 24

第三章 司法预救济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 27

第一节 司法预救济的概念和特征 27

一、司法预救济的概念 27

二、司法预救济的特征 28

第二节 司法预救济的理论根基 29

一、司法的性质 30

二、司法的目的 32

三、司法的价值 32

四、司法的理念 33

第三节 司法预救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4

一、司法预救济的必要性 34

二、司法预救济的可行性 36

第四节 司法预救济的价值目标 40

一、顺利启动司法救济程序 40

二、体现社会司法公正 40

三、保障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权利的实现 41

四、及时救济法益受到损害的被侵权人 41

第四章 司法预救济制度的现实构建 43

第一节 司法预救济的主体 43

一、司法预救济的责任主体 43

二、司法预救济的实施主体 49

第二节 司法预救济的对象 56

一、司法预救济对象的基本定位 56

二、司法预救济对象的具体定性 57

第三节 司法预救济制度的条件保障 60

一、司法预救济制度的经济保障 60

二、司法预救济的机构保障 62

第四节 司法预救济的前提条件 63

一、侵权事实清楚 64

二、有明确的被侵权人 64

三、被侵权人不具备司法救济的能力和条件 64

四、有启动司法救济程序的需要或可能 65

五、提出司法预救济的申请 65

六、申请者承担最基本的举证义务 67

七、司法预救济实施机关的审查 67

第五节 司法预救济的具体措施 67

一、实行广义的减、免、缓交诉讼费用 67

二、预救济制度下的法律援助 72

三、预先应急垫付 81

四、先予执行 85

第六节 司法预救济的程序设计 93

一、司法预救济程序遵循的原则 93

二、申请 93

三、审查、决定 96

四、复议 97

五、执行 99

第五章 司法预救济制度的关联比较 100

第一节 司法预救济与现行司法救济制度 100

一、司法预救济制度与司法救济之间的区别 100

二、司法预救济制度与司法救济之间的联系 101

第二节 司法预救济与现行法律援助制度 102

一、司法预救济与法律援助制度的共同点 102

二、司法预救济与法律援助制度的区别 103

三、现行法律援助制度向司法预救济制度的过渡和转变 105

第三节 司法预救济与法律诊所 106

一、法律诊所的价值所在 107

二、法律诊所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困境 109

三、将法律诊所纳入司法预救济制度 110

第四节 司法预救济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 112

一、司法预救济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共性 112

二、司法预救济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 113

第六章 司法再救济制度的法理定位 115

第一节 司法再救济的概念和特征 115

一、司法再救济的概念 115

二、司法再救济制度的特征 115

第二节 建立司法再救济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7

一、建立司法再救济制度的必要性 117

二、建立司法再救济制度的可行性 119

第三节 司法再救济的价值目标 120

一、维护司法判决的权威性 120

二、维护被害人的权利 120

三、实现社会公正 121

第七章 司法再救济制度的域外经验:以被害人补偿为例 122

第一节 德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立法规定 123

一、补偿对象和补偿范围 123

二、补偿种类和补偿机构 123

三、补偿资金来源和补偿程序 124

第二节 美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之立法规定 125

一、补偿对象和补偿范围 125

二、补偿金来源和补偿标准 125

三、补偿程序和补偿限制 125

第三节 日本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之立法规定 126

一、补偿对象和补偿范围 126

二、补偿金来源和补偿标准 127

三、补偿程序和补偿限制 127

四、国家补偿的法律后果 127

第四节 新西兰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之立法规定 128

一、补偿对象和补偿范围 128

二、补偿条件和补偿程序 128

三、补偿基金和补偿数额 129

第五节 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反思与展望 129

一、域外经验的启发 129

二、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司法再救济制度的必要性 130

三、我国刑事被害人司法再救济制度的基本要件 131

第八章 司法再救济制度的现实构建 133

第一节 司法再救济的主体 133

一、司法再救济的责任主体 133

二、司法再救济的实施主体 135

第二节 司法再救济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136

一、司法再救济的适用范围 136

二、对象界定 137

第三节 司法再救济制度的施行保障 146

一、司法再救济的法律保障 146

二、司法再救济的资金保障 147

第四节 司法再救济的启动前提 150

一、概述 150

二、我国的规则 151

第五节 司法再救济的具体内容 152

一、补偿的依据 152

二、补偿的对象 154

三、补偿的数额 155

四、补偿的原则 159

五、补偿后的法律效果 160

第六节 司法再救济的程序设计 160

一、申请 161

二、审核、调查、决定 162

三、复议 163

四、执行 164

第七节 司法再救济的意义 165

一、法律意义 165

二、社会意义 166

第九章 统一的司法救济体系建设 168

第一节 建立统一司法救济体系的重要意义 168

一、建立统一司法救济体系的法律意义 169

二、建立统一司法救济体系的社会意义 172

第二节 统一司法救济体系的价值目标 176

一、公民能够平等启动司法救济程序 177

二、公民能够获得充分的法律援助 178

三、公民能够事先获得急需的必要补偿 178

四、公民依法获得国家补偿 179

第三节 统一司法救济的立法完善 181

一、需要修改完善的法律 181

二、需要完善的行政法规 184

第四节 统一司法救济体系的最终目标 187

参考文献 188

后记 1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