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俭腹抄
俭腹抄

俭腹抄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千帆著;巩本栋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32116859
  • 页数:446 页
图书介绍:
《俭腹抄》目录
标签:

目 录 1

序 1

一 校雠目录辨 1

二 《汉志·诗赋略》首三种分类 6

三 《汉志·诗赋略》首三种分类之标准 10

四 杂家为秦学说 12

五 《汉志》杂赋义例说臆 15

六 《史通》内外篇成书互有先后 16

七 家人 17

八 释“阑单” 18

九 释“交牙” 19

一○ 史述、史赞 20

一一《史记》之取资 21

一二 《三国志》魏、蜀、吴三书曾单行 22

一三 文章繁简 23

一四 裴荣期《语林》 24

一五 裴子野有良史才 24

一六 关于《史通》之疑古惑经 26

一七 先秦儒家之领袖 28

一八 唐代进士科举与文学的关系 29

一九 唐代进士行卷对诗歌发展的影响 31

二○ 行卷对古文运动的作用 35

二一 行卷风尚的盛行与传奇小说的勃兴 41

二二 关于古代神话 43

二三 《楚辞》与中原文化 45

二四 先秦哲理散文的特点 47

二五 赋之名义及特征 49

二六 赋之渊源 51

二七 汉赋发生之社会背景 53

二八 汉赋流别 55

二九赋之旁衍 57

三○ 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一点想法 58

三一 纪传体与列传 64

三二 史传文学递嬗之迹 65

三三 杂传 67

三四 《曹瞒传》与《法显行传》 69

三五地理书 72

三六八代子书之衰落 73

三七 魏晋论辩文勃兴之因缘 75

三八论辩文题材之分析 77

三九 七言诗的发展 80

四○ 唐诗的历程 84

四一 宋代文学研究随想 91

四二 《宋诗精选》前言 98

四三 西昆派在北宋受到的两种批评 102

四四 王安石诗《试院中作》与《详定试卷》 104

四五谈晏几道的词 105

四六柳永与宋词的新变 108

四七 谈陈师道的诗 110

四八谈姜夔的词《暗香》、《疏影》 113

四九宋代话本的艺术特征 115

五○ 宋代的笔记小说与诗话 119

五一 明清的时调小曲 121

五二《儒林外史》的结构 123

五三 贾宝玉性格的叛逆性 126

五四 人境庐诗的特色与“诗界革命” 128

五五关于对联 129

五六 关于文学史的编写 137

五七 重叠的文学史 138

五八形与神 140

五九曲与直 143

六○物与我 145

六一 同与异 148

六二小与大 150

六三一与多 153

六四 一多对比:人、物 155

六五人与物 160

六六时空 162

六七布局 166

六八用韵 171

六九组诗 173

七○ 《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一文结论 177

七一 曹操《蒿里行》“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解 179

七二 左思《咏史》诗的旨趣 183

七三左思《咏史》诗的年代 186

七四 左思《咏史》诗的渊源 188

七五陶诗“少无适俗韵”韵字说 190

七六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显晦 193

七七 《春江花月夜》的由晦而显与诗坛风会 195

七八 《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及理解之深化 200

七九《春江花月夜》的被误解 203

八○ 隋代诗风与《春江花月夜》 206

八一 相同的题材与不相同的主题、形象、风格(一) 209

八二 相同的题材与不相同的主题、形象、风格(二) 212

八三 相同的题材与不相同的主题、形象、风格(三) 215

八四 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 217

八五 雪中芭蕉 219

八六 唐人边塞诗中的地理矛盾 221

八七 造成唐人边塞诗地理矛盾的原因 224

八八 王之涣《凉州词》中的地理问题 225

八九 岳飞《满江红》词的真伪问题 228

九○ 李白的两首《望庐山瀑布》 233

九一 徐凝《庐山瀑布》诗被某些人推重的原因 235

九二 苏轼的李(白)徐(凝)优劣论 240

九三 一个醒的和八个醉的 245

九四 饮中八仙·贺知章 246

九五 饮中八仙·李琎 247

九六 饮中八仙·李适之、崔宗之与苏晋 249

九七 饮中八仙·李白 250

九八 饮中八仙·张旭与焦遂 252

九九 杜甫《饮中八仙歌》的作年 253

一○○ 《饮中八仙歌》的艺术创造性 256

一○一 夭矫多姿与自然合度 257

一○二 与徐哲东先生论昌黎《南山》诗记 260

一○三 韩诗《李花赠张十一署》篇发微 264

一○四 韩愈以文为诗的范围 270

一○五 韩愈以文为诗的内容 273

一○六 韩愈诗在北宋的影响 278

一○七 关于以议论为诗 283

一○八《长恨歌》与《圆圆曲》 287

一○九 玉溪诗《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说 289

一一○ 《复堂词序》试释 293

一一一说“斜阳冉冉春无极”的旧评 299

一一二诗的旧与新 304

一一三 《杜诗镜铨》批抄选 307

一一四 说宋祁《落花》诗 309

一一五 说梅尧臣《悼亡》三首 311

一一六 说李觏《忆钱塘江》 313

一一七 说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314

一一八 说释道潜《临平道中》 317

一一九说秦观《春日》 318

一二○ 说陈师道《怀远》 319

一二一说刘子翚《汴京杂诗》 321

一二二说岳飞《池州翠微亭》 323

一二三说毛珝《甲午江行》 324

一二四 说叶绍翁《游园不值》 325

一二五读《倾盖集》所见 327

一二六王以铸《城西诗草》 330

一二八宋谋场《柳条春半楼诗稿》 331

一二七 吕剑《青萍结绿轩诗存》 331

一二九荒芜《纸壁斋诗选》 332

一三○ 孙玄常《瓠落斋诗词钞》 332

一三一 陈次园《朝彻楼诗词稿》 333

一三二 陈迩冬《十步廊韵语》 333

一三三 舒芜《天问楼诗》 334

一三四 聂绀弩《咄堂诗》 335

一三五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336

一三六 文学研究应“感”字当头 341

一三七 文学作品是理论批评的土壤 342

一三八从小说本身抽象出理论来 345

一三九文学研究的两点论 348

一四○ 文艺批评形式的多样化 352

一四一应当借鉴国外汉学研究成果 353

一四二 关于新方法问题 355

一四三 古籍整理应坚持的两个原则 356

一四四 关于古书今译的方式 357

一四五 关于古书今译的个性 359

一四六 学术研究的“敌情观念” 360

一四七 学术研究的创新 361

一四八学术研究的基本功 363

一四九学术研究中的三对矛盾 364

一五○ 学术研究的两个阶段 366

一五一 学术研究效果的检验 368

一五二应当重视学术论文的写作 369

一五三 大师的意义 371

一五四詹詹录 372

一五五读《老》 378

一五六 读《庄》七首 378

一五七 校《楚辞》毕辄题其后 379

一五八 甲申九月钞《咏怀诗》二家注成偶效其体九首 379

一五九戏为九绝句 380

一六○ 石禅适自台赴敦煌枉道过存出示见怀新作 381

奉酬六首兼寄仲华 381

一六一 重禹寄示绀弩二集因题其端 382

一六二题《倾盖集》二首 382

一六四 记苏诗讲义尾 383

一六三 破角诗一首效梅宛陵体 383

一六五《珍庐诗稿》序 384

一六六 跋爰居阁《秋日杂诗》 385

一六七 《友杳庵遗集》跋 387

一六八 书批校张青在刊本李注王荆公诗后 387

一六九《涉江诗稿》跋 388

一七○ 《涉江词稿目录》后记 389

一七一 《林散之书画集》弁言 390

一七二吴白匋先生诗词集序 391

一七三 跋集杜句为联赠绀弩 392

一七四 吴兴沈先生手书词稿四种跋 392

一七五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日译本序 393

一七六 《梦秋词》手稿题辞 394

一七八《金陵风景词选》序 395

一七七 题张汉怡治印 395

一七九《纪念陈寅恪先生诞生百年学术论文集》 396

所载拙文后记 396

一八○ 为品镇题范曾画《宋江浔阳楼题反诗》 396

一八一 马得画《惊梦图》为敦勇题 397

一八二重修瞻园记 397

一八三 跋为临海市郑广文纪念馆书杜诗 398

一八四 《赵少咸先生遗著》序 399

一八五圭翁杂忆 400

一八六 王闿运与袁世凯 402

一八七 读《蠲戏斋诗》杂记 403

一八八《〈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序 405

一八九琐记汉寿易氏与寒家世谊 406

一九○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君墓表 409

一九一《中国文言小说史》序 410

一九二 南京大学教授陈君墓碑 411

一九三 《阳湖文派研究》序 412

一九四 《史通》三家评校撮录题记 414

一九五《清人别集总目》序 415

一九六黄季刚老师最后一堂课和最后一首诗 416

一九七 大师之大 418

一九八“留连金凤”与“花天酒地” 423

一九九黄季刚和吴瞿安老师及其他 427

二○ ○ 有恒斋求学记 431

二○一闲堂自述 434

编后记 巩本栋 4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