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审查指南  2001  第4部分  复审与无效请求的审查
审查指南  2001  第4部分  复审与无效请求的审查

审查指南 2001 第4部分 复审与无效请求的审查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0116409
  • 页数:55 页
图书介绍:
《审查指南 2001 第4部分 复审与无效请求的审查》目录

第四部分 复审与无效请求的审查 1

第一章 总则 1

1.引言 1

2.专利复审委员会的设立 1

3.专利复审委员会的任务 1

3.1 复审请求的审查 1

3.1.1 初审驳回的复审 1

3.1.2 实审驳回的复审 1

3.2 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的审查 2

3.3 出庭应诉 2

4.专利复审委员会的组成 2

5.审查原则 2

5.1 合法原则 2

5.2 公正执法原则 2

5.3 请求原则 3

5.4 依职权调查原则 3

5.5 听证原则 3

5.6 公开原则 3

6.合议审查 3

6.1 合议组的组成 4

6.2 关于组成五人合议组的规定 4

6.3 合议组成员的职责分工 4

6.4 合议组审查意见的形成 5

7.独任审查 5

8.回避制度 5

9.审查决定 5

9.1 审查决定的审批 5

9.2 审查决定的构成 6

9.3 审查决定的出版 8

10.更正 8

10.1 受理的更正 8

10.2 通知书的更正 8

10.3 审查决定的更正 8

10.4 视为撤回的更正 8

10.5 其他处理决定的更正 9

11.证据、证据认定和举证责任 9

11.1 证据 9

11.2 证据认定 9

11.3 举证责任 10

12.公开的认定 10

12.1 出版方式公开 10

12.2 非出版方式公开的认定 11

12.2.1 技术(或设计)的获知者和技术(或设计)的传播者 11

12.2.2 获知者的保密义务 11

12.2.3 认定原则 11

12.2.4 认定基准 11

12.2.5 使用公开 12

12.2.6 口头公开 13

12.2.7 非出版载体公开 13

12.2.8 使用公开或者口头公开以书面或者其他方式记载 13

13.关于审查决定被法院生效判决撤销后的审查程序规定 14

14.关于外文证据翻译的规定 14

15.关于邀请有关单位或者专家进行咨询或者鉴定的规定 14

16.当事人提交的样品的处理 15

第二章 复审请求的审查 16

1.引言 16

2.法律依据 16

3.审查原则 16

3.1 避免审级损失原则 16

3.2 程序经济原则 16

4.复审请求的形式审查 16

4.1 形式审查的内容 16

4.2 形式审查的处理 17

5.前置审查 18

6.复审请求的合议审查 20

6.1 理由和证据的审查 20

6.2 复审通知书 20

7.复审决定的类型 21

8.复审决定的送交 21

9.复审决定对原审查部门的约束力 21

10.复审程序的终止与审批程序的继续 21

第三章 无效宣告请求的审查 23

1.引言 23

2.法律依据 23

3.审查原则 23

3.1 请求原则 23

3.2 依职权调查原则 24

3.3 一事不再理原则 25

3.4 当事人处置原则 25

3.5 合案审查原则 25

3.6 保密原则 25

4.无效宣告请求的形式审查 26

4.1 形式审查的内容 26

4.2 形式审查的处理 27

5.无效宣告请求的合议审查 29

5.1 文件的转送 29

5.2 审查方式 29

5.3 无效宣告请求审查通知书 30

5.4 无效宣告程序中专利文件的修改 31

5.5 无效宣告程序的中止 32

6.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的类型 32

7.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的送交、登记和公告 33

7.1 决定的送交 33

7.2 决定的登记和公告 33

8.无效宣告程序的终止 33

第四章 关于复审和无效宣告程序中口头审理的规定 35

1.引言 35

2.口头审理的确定 35

3.口头审理的通知 35

4.口头审理前的准备 36

5.口头审理的进行 36

6.口头审理的中止 38

7.口头审理的终止 38

8.当事人的缺席 39

9.记录 39

10.旁听 39

11.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40

12.复审程序中的口头审理 40

第五章 外观设计相同和相近似的判断 41

1.引言 41

2.法律依据 41

3.判断客体 41

3.1 判断客体的含义 41

3.2 判断客体的类型 41

4.判断主体 42

5.判断原则 43

6.判断方式 43

6.1 按一般消费者水平判断 43

6.2 单独对比 43

6.3 直接观察 44

6.4 隔离对比 44

6.5 仅以产品的外观作为判断的对象 44

6.6 综合判断 45

6.7 要部判断 45

6.7.1 要部的含义 45

6.7.2 要部的确定 45

6.7.3 要部与相近似性的关系 46

7.判断基准 46

7.1 外观设计相同性的判断 46

7.2 外观设计相近似性的判断 47

7.2.1 外观设计相近似 47

7.2.1.1 相同种类产品的外观设计相近似 47

7.2.1.2 相近种类产品的外观设计相近似 48

7.2.2 外观设计不相近似 49

7.3 形状相近似性的判断 49

7.3.1 产品的几何形状 49

7.3.2 变化状态的产品 49

7.3.3 包装盒 49

7.4 图案相近似性的判断 50

7.5 色彩相近似性的判断 50

第六章 其他规定 51

1.引言 51

2.实用新型创造性的审查 51

2.1 实用新型创造性审查中不予考虑的技术特征 51

2.2 实用新型的创造性审查标准 52

3.依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审查 53

3.1 申请日相同 53

3.1.1 专利权人相同 53

3.1.2 专利权人不同 54

3.2 申请日不同 5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