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语文教育论文选编  上
语文教育论文选编  上

语文教育论文选编 上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2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治金主编
  • 出 版 社:青岛:青岛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43617994
  • 页数:1169 页
图书介绍:
《语文教育论文选编 上》目录

序 单兆众 1

说明 1

导言 1

凡例 1

上册前记 1

语文教育改革 3

说两等小学读经讲经之害(1911年) 何 劲 3

论教授国文当以语言为标准(1912年) 潘树声 4

标点之革新(1918年5月) 陈望道 7

论教育之根本问题(1918年) 黎锦熙 9

国文之将来(1919年11月17日) 蔡元培 12

国语研究调查之进行计划书(1919年) 黎锦熙 14

我之国语教育观(1919年) 张一麟 18

在国语传习所的演说(1920年6月13日) 蔡元培 21

国语教育上应当解决的问题(1921年3月) 黎锦熙 24

何谓国语教育(1921年3月) 黎锦熙 31

新式标点用法概略(1922年3月4日) 陈望道 35

标点和书法(1922年3月) 陈望道 41

中国国语教育进行概况(1922年) 黎锦熙 43

语文教育、语文学习不能脱离社会生活(1930年9月21日) 陈望道 48

关于大众语文学的建设(1934年6月19日) 陈望道 49

关于发起大众语运动的通信(1934年6月) 陈望道 51

先使白话文成话(1934年6月) 夏丏尊 52

大众语文运动之路(1934年7月1日) 陶行知 54

这一次文言和白话的论战(1934年7月) 陈望道 56

为了大众,为了文学,需要大众语(1934年8月1日) 陈望道 58

怎样做到大众语的“普遍”——三路并进(1934年8月8日) 陈望道 59

改学校国文科为国语科(1934年12月) 黎锦熙 61

谈文字符号(1935年1月16日) 陶行知 67

文字的保守(1935年3月15日) 王 力 68

中国语文的演进和新文字(1938年6月) 陈望道 71

语文建设是文化建设中的一个基本部门(1938年7月) 陈望道 75

中国拼音文字的演进——明末以来中国语文的新潮(1939年11月1日) 陈望道 76

语文教育的改进(1940年1月) 陈望道 80

从“基本教育”看国语运动史(1948年11月12日) 黎锦熙 81

需要一种现代化的、科学的拼音方案作为教学工具(1955年10月) 陈望道 88

语法教学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1956年5月) 高名凯 89

语法教学和汉语规范化(1956年5月) 任铭善 93

语法体系和语法教学(1956年5月) 王 力 97

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汉语拼音字母的总结(1957年12月11日) 吴玉章 黎锦熙 102

漫谈汉语拼音方案的实用(1958年1月) 倪海曙 105

正确地认识汉语拼音方案的重大意义(1958年1月) 周有光 112

谈“五四”时期的语文教育改革(1959年5月5日) 陈望道 117

汉语拼音教育的普及和提高(1959年7月) 周有光 119

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1960年3月) 王 力 126

拼音字母和“文化革命”——注音扫盲和小学语文课改(1960年4月14日) 黎锦熙 129

发挥汉语拼音方案的巨大力量(1960年8月) 吕叔湘 132

研究语文应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1961年10月) 陈望道 136

从汉语拼音方案想到语言教学(1962年6月) 吕叔湘 137

再论拼音字母和语言教学(1962年10月) 吕叔湘 139

谈大众语运动(1975年) 陈望道 142

文字改革和语言科学、语文教学三结合的建议——初等教育阶段(1977年11月) 黎锦熙 144

汉语文变迁发展的大势(1980年) 陈望道 151

语文学科的现代化问题(1981年2月) 张志公 153

语文学科与电化教学(1981年3月) 张志公 167

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不断提高小学教学质量(1982年2月) 李 平 169

进一步发挥《汉语拼音方案》的作用(1983年2月) 王 力 周有光 172

言文一致与言文分家(1984年7月) 张中行 175

语文教学要改革,语言文字要规范(1986年12月) 王 均 178

普及汉语拼音(1987年6月22日) 倪海曙 181

汉语的国际地位(1989年2月) 周有光 184

语文运动的回顾和展望——《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公布30周年(1989年5月) 周有光 188

《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导论(1989年8月15日) 顾黄初 李杏保 195

语言生活的五个里程碑(1989年11月) 周有光 208

汉字简化是历史的进步(1991年2月) 柳 斌 214

中国的汉字改革和汉字教学(1992年3月) 周有光 216

努力开创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局面——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报告(1992年12月) 柳 斌 221

中国语文教育的两次重大转变(1995年1月) 卫灿金 227

《语文思维培育学》序(1995年1月) 朱绍禹 231

略论语文教学的现代化问题(1995年7月) 朱作仁 233

语文现代化的宏观考查——我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回顾与前瞻(1995年10月) 许长安 237

信息化时代的中国语文现代化(1995年10月) 周有光 241

2000年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呼唤——从香港地区的语文教育谈起(1995年10月) 张 锐 245

期待:语文教育的第三次转变(1996年) 陈仲梁 250

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的全方位突破(1997年1月) 周庆元 253

双语言时代的汉语文教育(1998年1月) 甘其勋 258

让汉字走向世界(1998年1月) 吕型伟 260

名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265

《文章讲话》序(1938年5月) 陈望道 265

一生站在进步思潮的最前线——纪念陈望道先生诞生100周年(1979年) 周有光 267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1980年8月18日) 吕叔湘 271

阅读教学的特点和步骤——读叶老《语文教学二十韵》心得(1982年4月) 高惠莹 274

回忆望道先生(1982年10月) 倪海曙 277

一个著名的命题(1983年2月) 袁微子 287

教是为了不教,关键在于导(1983年5月) 高惠莹 289

陶行知论解放儿童创造力(1984年3月) 周洪宇 294

要全面正确地理解“教是为了不教”(1985年6月) 李伯棠 298

吕叔湘先生和语文教学(1985年8月) 张寿康 301

创造性地教,创造性地学——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思想(1987年1月) 孔棣华 304

《语文教学论集》前言(1987年9月) 张厚感 309

怀念圣陶先生(1988年8月) 吕叔湘 315

阅读教学管窥——学习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一得(1990年1月) 刘国正 318

论叶圣陶的“主体主导观”(1990年4月) 钱 威 326

朱自清作文教学观评析(1990年4月) 潘新和 331

再谈“有所为而作”——学习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1990年12月) 蒯福棣 337

语文现代化的先驱和导师——纪念黎锦熙先生诞辰100周年(1990年) 周有光 342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真谛(1991年4月) 朱敬本 345

《张志公文集》评介(1992年1月) 林运来 348

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是叶圣陶的作文教学主导思想(1993年6月) 孙春福 周民森 352

叶圣陶先生——教育界一代宗师(1994年6月) 张志公 356

《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前言(1994年11月) 黎泽渝 马啸风 李乐毅 358

试论张志公的语文教育致用观(1997年1月) 董菊初 369

叶圣陶的语文素质教育观(1997年1月) 王松泉 374

叶圣陶先生和教材建设(1997年12月) 刘国正 379

历久弥新——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与小学作文训练(1998年3月) 高恒利 382

语文课程 389

论小学校之教授国文(1909年) 沈 颐 389

文字与教育(1932年) 周谷城 391

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1940年8月18日) 叶圣陶 395

略谈学习国文(1942年1月1日) 叶圣陶 400

认识国文教学——《国文杂志》发刊辞(1942年8月1日) 叶圣陶 402

本国语文教学法提要(1947年) 黎锦熙 405

课程标准的重要和课本的活用(1950年1月31日) 徐特立 410

语文课的“文”“道”问题(1961年10月23日) 陈望道 412

谈语言的学习和教学(1962年3月22日) 吕叔湘 413

认真学习语文(1962年10月) 叶圣陶 416

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1963年4月) 吕叔湘 421

说工具(1963年10月) 张志公 427

关于语文教学问题(1964年2月17日) 吕叔湘 432

语文课·政治课·文学课(1964年3月) 蒋仲仁 437

再谈语文课的几个问题(1978年10月) 张志公 441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1979年12月25日) 吕叔湘 448

思维·语言·语文教学(1982年) 蒋仲仁 456

“文道统一”也有“现代化”问题(1983年12月) 张志公 461

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1983年) 蒋仲仁 462

美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1984年3月) 李伯棠 466

关于改革语文课、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的一些初步设想(1984年7月) 张志公 470

普通话书面语的教学(1985年5月) 吕叔湘 485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特殊性(1991年1月) 辛 亮 赵舜华 489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1992年1月) 戴宝云 492

语文教学的目的、内容、程序和方法(1992年6月) 李海林 497

“语文学科”与“语文课程”辨——兼论语文教学的整体失误(1993年1月) 李海林 501

再论语文教学科学化(1993年7月) 余应源 505

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教育性和审美性——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再认识(1995年6月) 肖北方 杨再隋 513

全面认识和体现语文学科性质——对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1995年) 崔 峦 518

语文学科的性质之谜(1996年1月) 李尚文 526

我的语文工具观(1996年4月) 刘国正 530

语文工具论批判(1996年5月) 李海林 533

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1996年8月) 于 漪 闻 达 537

一场重要的讨论——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鸣综述(1996年10月) 李 震 541

工具·实用·现代化(1996年11月) 张志公 547

语文科同其他学科的关系(1996年11月) 朱绍禹 549

语文学科性质之我见(1997年1月) 顾黄初 553

语言·思维·人文——对语文科性质的再认识(1997年1月) 卫灿金 557

讨论语文学科性质的立足点(1997年1月) 龚向明 562

从语文科目标看语文科性质(1997年4月) 朱绍禹 566

发挥语文学科功能,提高语文素质(1997年9月) 田本娜 572

正本清源说“工具”(1997年10月) 李维鼎 575

语文是能力型的人文学科(1997年11月) 权曙明 580

语文教科书 585

初等小学国文教授法·例言(1914年8月) 黎锦熙 585

初等小学国文读本第一册教授细目·第一学年教材分配表(1914年) 黎锦熙 586

关于小学教科书的几点小小意见(1931年10月) 俞子夷 590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1931年) 陶行知 594

关于小学国语读本的几个重要问题(1931年) 朱文叔 601

谈识字课本的编辑(1936年11月) 叶圣陶 607

今年儿童节的感想(1946年) 辛安亭 609

小学教材与儿童读物的检讨(1947年) 陈伯吹 614

关于编写小学国语课本的问题(1948年6月) 徐特立 620

回顾在延安十一年的教材编写生活(1949年) 辛安亭 621

课本中的数字使用问题(1954年4月) 辛安亭 627

小学语文的阅读材料必须丰富起来(1955年) 辛安亭 631

课本内的图画问题(1956年7月) 辛安亭 635

从《反对党八股》想到课本编写方面的一些问题(1956年11月) 辛安亭 638

关于编教材——跟江苏农村教材编辑人员的讲话(1961年5月23日) 叶圣陶 642

向善读善写方面努力——在人教社业务学习会上讲话的提纲(1962年5月) 叶圣陶 645

课文的选编——致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1962年8月22日) 叶圣陶 647

关于语文课本的练习题——对十年制语文课本初稿的批语(1962年12月26日) 叶圣陶 651

国语运动和白话文教科书(1973年) 吴研因 652

谈编写教材的原则——延安时期编写教材的经验之一(1979年7月) 辛安亭 653

关于中学语文教材的几个问题(1981年1月) 吕叔湘 669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怎样设计的(1981年4月) 袁微子 673

编写教材必须注意联系实际——延安时期编写教材的经验之二(1981年10月) 辛安亭 677

读写例话及其教学(1982年4月) 崔峦 684

六年制小学语文基本教材的编写设计(1984年3月) 袁微子 何慧君 686

在改革中前进——35年来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1984年5月) 何慧君 689

小学语文教材演变概述(1985年3月) 李伯棠 694

对阅读教材编排的一些认识(1985年4月) 霍懋征 700

小学语文教科书和读物的编辑情况(1985年4月) 莘乃珍 704

关于修改四省市编写的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的意见(1985年5月) 杭 苇 708

台湾省中小学课程编订和教材编印情况述评(1988年1月) 柯 言 711

小学语文乡土教材编写初探(1988年4月) 王昌桃 王国林 714

谈谈儿童图书字体大小的问题(1989年11月) 郭凤玲 袁敏 718

小学语文教材简介(1989年12月) 袁微子 陈国雄 720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1991年1月) 谭惟翰 723

谈教科书的用字问题——为庆祝《汉字简化方案》公布35周年作(1991年2月) 张志公 729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介绍(1991年3月) 高惠莹 刘秀英 赵敏成 731

一纲两制(五、六年制)《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教材》简介(1991年10月) 丁有宽 734

关于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说明(1991年12月) 陈国雄 737

新编《小学语文阅读课本》的几个问题(1992年5月) 刘新梅 743

小学语文的体系结构与特色(1992年)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沿海版)编委会 745

不断探索,不断前进——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1993年8月) 陈国雄 748

语文教材文化的建设和理论研究(1995年6月) 朱绍禹 758

抓紧教材建设是华文教育的急迫任务——华文教育初探之一(1996年3月19日) 赵敏成 763

培养语文素质的沃土(1996年6月) 于 漪 769

试说语文教材的学派和风格(1996年6月) 朱绍禹 772

试论编写语文教材的理论依据(1997年1月) 甘其勋 776

教材编写史上的一大进步——“S版”教材增强了语言表达的训练度(1997年3月) 徐永森 783

活动类课程《阅览与自习》的基本特征(1997年3月) 钟文芳 785

对21世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材的思考(1997年9月) 崔 峦 789

一套有特色的小学语文课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简介(1998年1月) 高万同 793

语文教学改革 799

言文教授论(1912年3月) 庾 冰 799

应用文之教授(1918年) 刘半农 804

教学合一(1919年2月24日) 陶行知 809

国语问答一束(1921年3月) 黎锦熙 811

小学校附设儿童图书馆之提议(1921年5月7日) 陈望道 816

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1922年1月20日) 叶圣陶 818

文字的自然教学法(1922年) 吴研因 824

国文教学的几个问题(1923年) 杜佐周 829

语文研究和教育方法的改进(1924年4月8日) 陈望道 833

小学国语科教学的三种新趋势(1930年) 赵欲仁 835

国文科考试之目的及方法(1932年) 阮 真 847

学习国文的着眼点(1936年10月) 夏丏尊 851

从《红领巾》的教学谈到语文教学改革问题(1953年7月) 叶苍芩 857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意见(1963年11月22日) 辛安亭 862

语文教学应从烦琐教法中解放出来(1964年11月) 叶 仲 蒋 群 868

语文训练问题需要加紧研究(1977年8月) 张志公 872

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两个大问题(1977年) 辛安亭 878

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1978年4月22日) 吕叔湘 884

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1978年3月16日) 吕叔湘 891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尽快改进语文教学(1978年8月21日) 叶圣陶 893

关于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的探讨(1979年2月) 张志公 899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1979年6月) 张志公 904

语文教学三十年(1979年) 蒋仲仁 910

语言规律与语文教学(1979年) 蒋仲仁 919

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几个问题(1980年3月) 张志公 927

一个关键性的教学改革(1980年12月) 袁微子 934

“语文”和“教学”(1980年) 蒋仲仁 937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1981年10月) 金和德 940

总结经验,改进教学,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而努力——北京市小学语文教学座谈会纪要(1982年6月) 北京教育学院小学教研室 949

教学效果要重视科学检查(1982年8月) 袁微子 958

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1983年4月) 张志公 961

要教会学生学习(1983年6月) 崔 峦 965

语文教学应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1983年6月) 崔 峦 969

关于端正教学思想的问题(1983年6月) 袁微子 972

要发挥电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983年11月) 袁微子 974

试论基本功训练的综合性(1983年11月) 袁微子 977

要重视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1983年12月) 崔 峦 983

一项成功的教学改革(1984年6月) 王 力 986

语文教学要变被动为主动——写在《语文学习》创刊五周年之际(1984年7月) 吕叔湘 987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1984年8月) 袁微子 989

汉语文教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984年8月) 张志公 994

教育改革中的教学改革(代序)(1984年) 蒋仲仁 1001

贯彻“三个面向”题词的精神,加速教学改革的步伐(1985年4月) 刘曼华 1007

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的发展(1985年8月) 崔 峦 1010

新的和旧的语文教学(1985年10月21日) 吕叔湘 1018

知识的教学和品德的培养(1985年) 蒋仲仁 1020

关于小学语文考试的改革(1986年5月) 崔 峦 1024

考试的观念更新及其改革趋势(1986年5月) 崔 峦 1027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改革(1986年9月) 袁微子 1029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儿童认识的发展(1986年12月) 袁微子 1035

谈谈语文训练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1987年6月) 崔 峦 1041

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1988年1月) 崔 峦 1045

论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整体性和最优化(1988年5月) 田本娜 1048

小学语文教学四十年(1989年1月) 李伯棠 1051

国内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研究(1989年) 朱作仁 1059

掌握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1992年6月12日) 张志公 1072

对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些看法(1992年6月) 章 熊 1075

单元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1992年11月) 毕来林 1079

谈谈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考试改革问题(1992年12月24日) 柳 斌 1083

小学语文教学前进的道路(1993年4月) 蒋仲仁 1086

我国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三大成就(1993年7月) 赖瑞云 1091

一己之见(1993年12月) 刘国正 1096

探索具有时代精神与中国特色的小语教学新体系(1994年2月) 高惠莹 1100

摆正位置,走出误区——语文教学要接受语言学理论指导(1994年3月) 倪渝根 1103

抓住根本改革语文教学(1994年3月) 钱正权 1106

“《红领巾》教学法”四十年祭(1994年4月) 沈大安 1110

小学语文活动课初探(1995年7月) 田本娜 1114

以训练替代分析(1996年1月) 李吉林 1120

小学语文课加强语言训练问题(1996年2月) 田本娜 1125

改进当前国民小学国语文教学之我见(1996年9月) 易进财 1130

凭借义务教育教材,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1996年11月) 崔 峦 1137

语文学科小学生主体性发展指标(1996年11月) 刘秀英 1142

感悟:我国语文素质教育传统之精髓(1997年1月) 吴言明 1144

以“潮流文化”创设情景——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尝试(1997年9月) 区婉仪 1148

面向21世纪的香港中文教学(1997年9月) 施仲谋 1151

21世纪语文教学的展望(1997年9月) 章 熊 1154

近代学制中的小学语文教学(1997年12月) 郑国民 1163

语文教学需要研究的问题(1998年1月) 李海林 116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