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新教育  为学习服务
新教育  为学习服务

新教育 为学习服务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建翔,王松涛著
  • 出 版 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4122572
  • 页数:202 页
图书介绍:编者编辑出版本书的目的,一是希望把自己对教育变化的深刻性、剧烈性和快速性的认识,传达给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们。二是要让所有脑子里装满了一杯水、一壶水、甚至一桶水的教师,去掉“教师”的自居,把头脑燃烧起来,重新变成学生;而让所有紧张地等待标准答案和分数的学生,去掉嗷嗷待哺的心态,也把自己的头脑燃烧起来,都变成自己的教师。
《新教育 为学习服务》目录

第一章 新教育:为学习服务 1

第一节 新教育原时代背景 1

一、 天地翻覆:信息技术让世界快速“变脸” 1

二、 世界测不准:从牛顿时代走向量子时代 3

三、 “时空再造”:信息时空与个体时空 6

四、 技术与人性的深刻互动 7

五、 学习构成生产力的关键要素 9

六、 一场针对自我的另类革命 11

第二节 新教育概述 13

一、 新教育在技术形态上就是信息化教育 13

二、 新教育的本质:为学习服务 14

三、 新教育的时代特征 16

四、 一个类比:新教育不是制造业,而是服务业 18

五、 类比的一个引申:新教育提供的产品不是学生,而是服务 19

第三节 工业化教育的黄昏与教一学分离 21

一、 工业化教育的黄昏 21

二、 工业化教育的弊端 24

三、 教一学关系:异化、分离与重建 26

四、 教学分离的具体表现:“课一校分离”、“师—校分离”、“考—校分离” 32

五、 教学“距离”的讨论 34

第四节 从教育本位向学习本位的转移 35

一、 权利转移:人类“脐带”上的革命 35

二、 教育的“卖方市场”(以教定学)与“买方市场”(以学择教) 36

三、 重要的问题在于教育教师——“教师死了!” 38

四、 “终身教育”概念是从教育本位向学习本位转移的“拐点” 38

五、 教育的塑造功能是有限的,为学习服务是无限的 39

第五节 新教育拓展的思考 42

一、 教育中项论——目标向内的服务 42

二、 教育为学习服务的几点微观思考 45

三、 教育为学习服务的新课程模式——研究性学习 49

四、 教育为学习服务一个案例——拓展训练 52

第二章 新学习:自我服务与自我成长 56

第一节 学习根基的溯源与反思 56

一、 追溯学习本意 56

二、 反思工业化学习的若干“常识” 59

三、 恢复学习的全面特性 60

四、 了解和实现更广泛的学习 63

一、 信息时代:学习的挑战与机遇 68

第二节 学习概念 68

二、 重新学习“学习” 71

三、 新学习的若干特征 72

四、 新学习的九个基本观念 74

第三节 两个时代的学习比较 79

一、 工业时代的“井文化”与信息时代的“海文化” 79

二、 “显微镜学习”与“望远镜学习” 80

三、 循序渐进的学习与跳跃超前的学习 81

四、 科学式的学习与审美式的学习 83

五、 细嚼慢咽的学习与快速学习 86

六、 “加法的学习”与“减法的学习” 87

第四节 通过学习获和自由 88

一、 摆脱学习的奴役 88

二、 最好的老师是自己 89

三、 享受做学习主人的乐趣 91

四、 为了更好的生存而学习 92

五、 为了更充分的自由而学习 93

六、 通过学习“习得”自由 94

七、 学习的自由是生命成长的自由 96

第五节 掌握信息化的学习方式 98

一、 培养信息素养 98

二、 运用多媒体手段学习 101

三、 通过网络学习 102

四、 扩展网络学习的内涵 102

五、 提高网络学习技能 105

六、 掌握虚拟学习 106

一、 未来不可预测,但可以创造 109

第六节 学习未来与未来的学习 109

二、 终生学习就是一生不断改变与创新 110

三、 向未来学习 112

四、 互联网的未来就是学习的未来 114

五、 未来学习的一个理想模型——全球第一个学习型网站 115

第三章 新学校:学习服务中心 117

第一节 信息技术将全面改造现代学校体系 117

一、 全球性的“新学校”建设竞赛 117

二、 中国的“校校通”工程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广路 121

三、 学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观念问题 122

四、 新学校的诞生 125

五、 展望未来学校:既像“教育超市”,又像“教育诊所” 127

第二节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次兴起: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其变迁 129

第三节 教育应用软件 133

一、 教育行政管理软件 134

二、 教学参考软件 137

三、 学习自助软件 139

第四节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第二次突破:让计算机走进分散的教室 140

一、 理论的探索 140

二、 实践的发展 142

三、 让计算机进入教室 143

第五节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学校网络资源环境建设 144

一、 校园网 144

二、 城域教育网 158

三、 教育信息网 164

第六节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最新阶段:网络教育 170

一、 像“终身教育”一样,网络教育是一个包含转折点的概念 171

二、 网络教育的核心,在于帮助学习者成为独一无二的主体 172

三、 当前网络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 173

四、 最初的“远程教育”不是“网络教育” 174

五、 新的远程教育正在变成网络教育 175

六、 “三网合一”给远程教育带来无限生机 176

七、 服务规范重于技术标准 178

附录:传统学校与网络教育的结合——网上学校 179

一、 网上中小学校 179

二、 网上大学 186

主要参考书目 198

后记:一切都在变 20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