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航空航天
内流空气动力学手册
内流空气动力学手册

内流空气动力学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航空航天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利特尔(F.K. Little)等著;钱翼稷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5034·2391
  • 页数:152 页
图书介绍:
《内流空气动力学手册》目录

符号表 1

目 录 1

第一章 进气道设计概述 3

1.1进口尺寸 3

1.2进口位置 5

1.3预压缩方法 6

1.4压缩面的方位 7

1.5附面层泄除措施 8

2.1唇口损失——尖唇情况 9

第二章 进气系统损失的确定 9

2.2唇口损失——圆唇情况 11

2.3低速进气道的损失计算方法 14

2.4 亚音速时的进口损失——流量系数小于1.0的情况 15

2.5激波损失的确定 15

2.5.1正激波损失 15

2.5.2二维斜激波分析 16

2.5.3 轴对称或三维斜激波分析 20

2.6.1.1损失的来源 22

2.6内管道损失 22

2.6.1 管道损失分析的原理 22

2.6.1.2管道各段压强损失数据的关系 23

2.6.1.3进气道总损失的计算 25

2.6.2亚音速扩压器的损失 26

2.6.2.1概述 26

2.6.2.2锥形扩压器的损失 29

2.6.2.3非锥形扩压器的损失 29

2.6.2.4附面层控制装置 30

2.6.3其它损失 31

2.6.3.1弯管 31

2.6.3.2等截面管道 32

2.6.3.3滤网 33

2.6.4 损失对压强恢复的影响 33

2.6.5 压强畸变效应 34

2.6.6亚音速管道损失计算步骤 35

3.1附面层厚度 38

第三章 附面层概述 38

3.2附面层速度型 39

3.3机身附面层的排除 43

3.4压缩面上附面层的排除 44

第四章 进气道的附加阻力 47

4.1附加阻力的计算 47

4.2亚音速时的附加阻力 53

4.3超音速时的附加阻力 56

4.3.1二维进气道 56

4.3.2三维进气道 61

4.4结尾激波位置 66

4.5附加阻力的修正 68

第五章 进气道的不稳定性及非定常流现象 75

5.1静止状态及亚音速飞行状态下的非定常流 75

5.2管道轰响和双管道的不稳定性 78

5.3超音速非定常流现象 79

5.3.1 超临界正激波振荡 79

5.4 进气道与发动机之间的动态干扰 80

5.3.2进气道喘振 80

5.4.1 进气道的紊动及动态畸变 82

第六章 进气道控制概述 84

6.1对进气道控制系统的要求 84

6.1.1进气道控制系统的性能 85

6.1.2进气道在非设计状态下的性能损失 86

6.1.3 进气道与发动机的流量匹配 87

6.1.4 进气道的瞬态过程、喘振及畸变的限制 88

6.2变几何进气道的型式 89

6.2.1二维进气道(2-D) 89

6.2.1.1斜板 89

6.2.2轴对称进气道(3-D) 91

6.2.2.1 中心锥 91

6.3 二维和三维进气道控制系统的对比 92

6.4进气道的控制系统 93

6.4.1 闭环系统与开环系统 93

6.4.2.1信号 94

6.4.2 选择进气道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94

6.4.2.2手动控制 95

6.4.2.3通用性 95

6.4.2.4复杂性 96

6.4.2.5安装 96

6.4.2.6功率消耗 96

6.4.2.7重量 96

6.5.1.2液压-机械式矢量传感器 97

6.5.1.1射流喷嘴的概念 97

6.5.1机械式传感器 97

6.5传感器 97

6.5.1.3力平衡梁概念 98

6.5.2电子传感器 99

6.5.3纯流体放大器 99

6.6伺服阀 100

6.6.1 伺服阀的输出功率 102

6.6.1.1二级液压伺服阀 102

6.7.1 设计考虑 104

6.7作动器 104

6.7.2重量公式及曲线 107

6.7.3设计提要 108

6.8联动装置 108

6.8.1动力联动装置 109

6.8.2随动联动装置 109

6.9误差分析 109

6.9.1 控制系统的误差 110

6.9.1.1传感器特性 110

6.9.1.2计算机特性 110

6.9.1.3反馈特性 111

6.9.2误差分析实例 111

6.9.2.1局部马赫数传感器的误差 111

6.9.2.2程序凸轮的误差 111

6.9.2.3控制位移 112

6.9.2.4反馈误差 112

6.9.4 第?类特性(马赫数为2.5以上) 113

6.9.3对飞行器的影响 113

第七章 次流系统的性能 116

7.1引言 116

7.1.1次流的定义 116

7.1.2用途 116

7.2发动机冷却 116

7.2.1冷却型式 116

7.2.2结构温度 117

7.4.1次流的影响 118

7.4喷管性能 118

7.3进气道匹配 118

7.4.2 发动机隔舱的压强 120

7.5次流量的估算 122

7.5.1 机外排气的计算方法 122

7.5.2 有气流通过隔舱时的计算方法 124

7.5.3 发动机隔舱的破坏载荷 126

7.5.4机身排气口 126

7.6.1.1平滑进气口的损失 129

7.6次流损失 129

7.6.1各种进气口和扩压器 129

7.6.1.2平滑槽 132

7.6.1.3冲压风斗 137

7.7散热器的阻力 139

7.7.1散热器的型式 139

7.7.2散热器阻力的估算 140

7.8辅助装置的冷却阻力 143

7.9附面层泄除阻力 144

7.10附面层分流器 146

7.10.1 定尺寸时的考虑 146

7.10.2阻力的估算 148

7.11旁路门阻力 150

7.12其它阻力 150

7.12.1 隔网阻力 150

7.13内管道损失 15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