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综合创新  张岱年先生学记
综合创新  张岱年先生学记

综合创新 张岱年先生学记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鄂培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302052964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
《综合创新 张岱年先生学记》目录

第一篇 哲学思想 1

第一章 一个“综合创新”的哲学体系 26

第一节 张岱年哲学思想的形成 26

第二节 一个新哲学体系的建立 30

第三节 时事维艰体系常青 43

第二章 辩证唯物论——张岱年哲学的理论基础 47

第一节 阐发辩证唯物论的精义 47

第二节 实践的认识论 54

第三节 “辩证法本身是辩证的” 57

第一节 建立广大深微的新唯物论 66

第三章 新唯物论——“接着”气论讲 66

第二节 新唯物论之要旨 72

第三节 “渠山拙叟”矢志不渝 80

第四章 发掘和整理中国古代辩证思维 86

第一节 先秦时期:关于反复、积渐观 87

第二节 两汉至魏晋时期:关于极、变常、睽异观 92

第三节 宋元明清时期:关于两一、合二而一,动静观 94

第五章 “兼和”——张岱年哲学思想的精髓 100

第一节 “哲学上一个可能的综合” 101

第二节 “兼和”——中国哲学的继承,辩证唯物论的中国化 104

第三节 “兼和”思想在张岱年学术体系中的价值 110

第四节 “兼和”思想在哲学理论上的价值 112

第六章 新的中国需要新的道德 116

第一节 理生合一群己一体 116

第二节 拟议新德 118

第三节 理想人格与道德修养 121

第七章 人生的最高理想 127

第一节 唯物与理想 127

第二节 道德之变与常 129

第三节 充生以达理胜乖以达和 131

第二篇 综合创新第八章 “文化综合创新论”——从雏形到完善 138

第一节 “文化综合创新论”的雏形——文化“综合创造”论 139

第二节 “文化综合创新论”的提出 145

第三节 “文化综合创新论”在理论上的升华和完善 153

第九章 “文化综合创新论”体现出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159

第一节 “文化综合创新论”的要旨 162

第二节 春秋战国——孔孟仁学的建立——第一次“综合创新” 163

第三节 西汉——黄老之学和董仲舒的新儒学——第二次“综合创新” 167

第四节 魏晋至隋唐——佛教的中国化——第三次“综合创新”的前奏 171

第五节 两宋——理学的建立——第三次“综合创新” 174

第十章 从“文化综合创新论”看中国近代文化观 186

第一节 “中体西用”的理论基础与历史前提 186

第二节 张岱年的文化理论 189

第三节 张岱年文化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化思潮的比较 195

第四节 “文化综合创新论”的哲学基础——兼和 199

第五节 “文化综合创新论”——新时代的新文化观 202

第十一章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206

第一节 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207

第二节 正确分析和看待西方文化 213

第三节 综合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219

第四节 中国新文化的三个特征——民族的、民主科学的、社会主义的 226

第十二章 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 230

第一节 了解过去掌握未来 231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交融与会通还只是开始 234

第三节 中华文化在历史上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236

第四节 中华文化在21世纪可能对人类做出的贡献 240

第五节 永恒的课题与综合创新 245

第六节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 246

第三篇 生平著作第十三章 家庭影响和学术思想渊源 250

第一节 父兄熏陶和指引 251

第二节 三个学术思想渊源 253

第三节 广泛吸取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258

第十四章 良好的教育与学术思想的第一个高峰 261

第一节 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与陶冶 261

第二节 学术思想的第一个高峰 267

第三节 学术的成熟与哲学体系的建立 276

第十五章 从20年的学术空白到学术思想的第二个高峰 290

第一节 学术思想的低潮时期 290

第二节 学术思想的第二个高峰 295

第三节 “始则由论入史,终乃由史转论” 309

第四篇 文化访谈第十六章 铸造新精神建设新文化——张岱年先生访谈录 314

第一节 “文化综合创新论”之“起” 316

第二节 “文化综合创新论”之“承” 326

第三节 “文化综合创新论”之“转” 332

第四节 “文化综合创新论”之“合” 338

附录一 未收入《张岱年文集》和《张岱年全集》的论文存目 347

附录二 研究张岱年先生学术思想的著作和部分论文存目 350

附录三 本书撰稿人名录 355

后记 35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