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泗门镇志
泗门镇志

泗门镇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新良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807157342
  • 页数:90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翔实的史料汇编了杭州湾南岸余姚泗门镇的历史、地理、人口、经济、商贸、文教、风俗、人物等方面内容,堪称一部泗门地区的乡域百科全书。
上一篇:李鸿章下一篇:民国热点人物追踪
《泗门镇志》目录
标签:主编

概述 1

大事记 1

第一编 政区 2

第一章 境域 2

第一节 沿革 2

第二节 变迁 3

第二章 行政区划 5

第一节 唐、宋时期 5

第二节 元、明、清时期 6

第三节 民国时期 6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 10

第三章 行政村、社区 21

第一节 行政村 21

第二节 社区 29

第二编 自然环境 34

第一章 地质地貌 34

第一节 地质 34

第二节 地貌 39

第三节 土壤 41

第二章 气候 44

第一节 四季 44

第二节 日照 45

第三节 温度 46

第四节 降水 47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 50

第三章 资源 60

第一节 土地 60

第二节 森林 61

第三节 水 62

第四节 动物 62

第五节 植物 72

第三编 人口 姓氏 80

第一章 人口变迁 80

第一节 民国前历代人口 8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 80

第三节 人口分布 84

第四节 人口变动 85

第二章 人口结构 89

第一节 民族 89

第二节 性别 年龄 90

第三节 婚姻 95

第四节 文化程度 95

第五节 职业 96

第三章 人口控制 97

第一节 计划生育 97

第二节 晚婚晚育 100

第三节 节育 101

第四节 优生优育 102

第五节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104

第六节 计划生育协会 105

第四章 姓氏 106

第一节 姓氏录 106

第二节 部分姓氏来历 107

第三节 宗祠 108

第四编 经济总情 112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 112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12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14

第三节 互助合作 115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17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18

第二章 工商业经济体制 122

第一节 旧时工商业经济体制 122

第二节 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23

第三节 工商业经济体制改革 124

第三章 经济发展 12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27

第二节 产业构成 130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 131

第四章 经济行政管理 132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32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134

第三节 审计、统计管理 141

第四节 国土资源管理 142

第五章 人民生活 146

第一节 收入 147

第二节 消费 149

第五编 农林渔牧 154

第一章 主要农作物 154

第一节 棉 稻 油料作物 154

第二节 蔬菜 164

第三节 榨菜 167

第二章 种植培育 169

第一节 耕作 169

第二节 栽培 170

第三节 良种推广 172

第四节 肥料 174

第五节 植保 176

第六节 蔬菜基地 178

第三章 养殖业 179

第一节 家畜 180

第二节 家禽 184

第三节蜂 186

第四节 畜禽疫病及防治 187

第四章 渔业 盐业 188

第一节 养殖 捕捞 188

第二节 渔业组织与管理 190

第三节 盐业 190

第五章 农机具 191

第一节 传统农机具 191

第二节 现代农机具 192

第三节 农机管理 194

第六章 林业 特产 195

第一节 绿化造林 195

第二节 管理养护 197

第三节 水果种植 199

第四节 其他林业特产 200

第六编 海塘 204

第一章 海塘围筑 204

第一节 民国前历代海塘围筑 20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海塘围筑 207

第二章 海塘抢险加固 210

第一节 海塘抢险 210

第二节 海塘加固 212

第三章 海塘管理 214

第一节 民国前历代海塘管理 21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海塘管理 215

第七编 水利 218

第一章 江河湖池水库 218

第一节 江河 218

第二节 湖池 227

第三节 水库 229

第二章 堰闸 231

第一节 内河堰闸 231

第二节 出海闸 234

第三章 灌排 235

第一节 灌溉 235

第二节 排涝 237

第八编 工业经济 242

第一章 发展概况 242

第一节 旧时工业、手工业 2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工业、手工业 243

第二章 管理体制 245

第一节 二轻工业 245

第二节 乡镇工业 246

第三节 部门工业 248

第三章 行业门类 250

第一节 塑料制品 250

第二节 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 252

第三节 农副食品加工 254

第四节 机械 五金 冶金 261

第五节 纺织印染 服装服饰 266

第六节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269

第七节 建材 271

第八节 其他工业门类 272

第四章 电力 276

第一节 发电 276

第二节 供电 277

第三节 输变电工程 278

第四节 管理机构 279

第九编 水陆交通 282

第一章 陆路 282

第一节 公路 282

第二节 拖拉机路 287

第三节 古道 288

第二章 水路 291

第一节 航道 291

第二节 桥梁 292

第三章 运输 299

第一节 运输工具 299

第二节 客货运输 302

第三节 交通管理 307

第十编 邮政 电信 310

第一章 邮政 310

第一节 邮政沿革 310

第二节 邮路 312

第三节 投递 313

第四节 业务 313

第二章 电信 316

第一节 电信机构 316

第二节 电报 电话 无线通讯 316

第三节 互联网 318

第十一编 商业贸易 320

第一章 经营机构 320

第一节 国营机构 320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321

第三节 粮食管理所 323

第四节 合作商店 324

第五节 个体商店 325

第六节 现代商业 326

第二章 集市贸易 327

第一节 集市演变 327

第二节 集市形式 327

第三节 市场建设 329

第三章 采购 销售 331

第一节 粮油购销 331

第二节 生产资料购销 337

第三节 生活资料购销 341

第四节 农副产品采购 345

第四章 饮食服务 349

第一节 饮食业 349

第二节 服务业 349

第五章 对外贸易 351

第一节 发展概况 351

第二节 出口商品 352

第十二编 财政 税务 354

第一章 财政 354

第一节 体制 354

第二节 财政收入 355

第三节 财政支出 356

第四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357

第二章 税务 358

第一节 经征机构 358

第二节 清代及民国时期税种 360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税种 363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税种 365

第五节 税务征收管理 367

第十三编 金融 保险 370

第一章 金融机构 370

第一节 典当 钱庄 370

第二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371

第三节 银行 372

第二章 货币 374

第一节 银两 银元 铜币 374

第二节 民国时期纸币 375

第三节 人民币 376

第四节 债券 侨汇 378

第三章 金融业务 380

第一节 存款 380

第二节 贷款 381

第三节 结算 384

第四章 保险 387

第一节 保险机构 387

第二节 财产保险 387

第三节 人身保险 388

第十四编 村镇建设 393

第一章 规划 393

第一节 规划编制 393

第二节 规划实施和管理 394

第二章 建成区 395

第一节 街道 巷弄 395

第二节 居民住宅 397

第三节 公共基础设施 398

第四节 绿化 399

第三章 村庄建设 400

第一节 村庄规模 400

第二节 中心村建设 401

第三节 农村住宅 402

第四节 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402

第四章 建筑 403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03

第二节 设计 施工 管理 404

第五章 房产管理 405

第一节 租售 维修 405

第二节 拆迁 407

第三节 普查 407

第四节 建房管理 407

第六章 环境保护 409

第一节 污染 409

第二节 管理 治理 410

第十五编 党派团体 41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412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党的组织与活动 412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组织与工作 415

第三节 党员大会与代表大会 418

第四节 区、镇(乡)委员会 421

第五节 纪检 宣传 统战 信访 437

第二章 群众团体 445

第一节 工人团体 445

第二节 农民团体 450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452

第四节 妇女团体 455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 459

第六节 劳动者协会 461

第七节 老龄工作委员会 461

第八节 科学技术协会 462

第九节 “三胞”眷属联谊会 462

第十节 残疾人联合会 463

第十六编 政权与议政机构 466

第一章 权力机构 466

第一节 代表选举 466

第二节 镇人民代表大会 467

第三节 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472

第二章 政府机构 480

第一节 民国时期政权 480

第二节 镇人民政府(管理区、公社) 482

第三节 泗门区公所 491

第四节 基层行政自治组织 492

第三章 议政机构 495

第一节 乡自治会镇(乡)民代表会议 495

第二节 政协泗门联络委员会的建立与发展 496

第三节 政协泗门联络委员会活动 498

第十七编 军事 公安 司法 502

第一章 军事 502

第一节 驻军 设施 502

第二节 地方武装 503

第三节 兵役 508

第四节 兵事 510

第二章 公安 514

第一节 公安机构 514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515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 518

第四节 群防群治 519

第五节 户籍管理 521

第六节 治安管理 521

第七节 消防 522

第三章 审判 525

第一节 审判机构 525

第二节 民事、商事审判 525

第四章 司法 526

第一节 司法机构 526

第二节 法制教育 526

第三节 律师事务 527

第四节 人民调解 528

第十八编 民政 人事 530

第一章 民政 530

第一节 拥军优属 530

第二节 社会救济 535

第三节 福利事业 538

第四节 婚姻管理 542

第五节 殡葬改革 544

第二章 干部人事 545

第一节 干部队伍 545

第二节 干部录用 547

第三节 干部管理 548

第四节 干部工资福利 550

第五节 干部考核 553

第六节 干部离休、退休 553

第三章 职工 554

第一节 职工构成 554

第二节 劳务管理机构 555

第三节 用工管理制度 556

第四节 职工工资、福利及保障 557

第十九编 教育 562

第一章 书院 社学 义塾 私塾 562

第一节 书院 562

第二节 社学 563

第三节 义塾 563

第四节 私塾 563

第二章 普通教育 566

第一节 学前教育 566

第二节 小学教育 569

第三节 中学教育 585

第三章 职业技术教育 590

第一节 晚清及民国时期职业技术教育 59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技术教育 592

第四章 成人教育 594

第一节 扫除文盲 594

第二节 文化补习与技术培训 596

第三节 函授 广播电视教育 自学考试 596

第五章 教师 597

第一节 教师队伍 597

第二节 任用 600

第三节 待遇 601

第六章 教育管理 603

第一节 管理体制 603

第二节 教育方针 604

第七章 经费 设施 606

第一节 经费来源 606

第二节 勤工俭学 609

第三节 校舍 611

第四节 教学设备 612

第二十编 卫生 616

第一章 医疗机构 616

第一节 市级医院 616

第二节区、乡镇级医院 618

第三节 村卫生室 620

第四节 其他医疗机构 620

第二章 中西医疗 622

第一节 中医 622

第二节 西医 623

第三章 保健 防疫 624

第一节 保健 624

第二节 防疫 626

第四章 公共卫生 632

第一节 饮水卫生 632

第二节 食品卫生 633

第三节 环境卫生 634

第四节 劳动卫生 635

第五节 学校卫生 636

第五章 医药管理 636

第一节 药政 636

第二节 医疗制度 637

第二十一编 文化 广电 体育 642

第一章 群众文化 642

第一节 机构设施 642

第二节 传统民间艺术 645

第二章 文学艺术 650

第一节 文学 650

第二节 戏剧 音乐 舞蹈 652

第三节 美术 书法 摄影 654

第三章 戏曲表演 655

第一节 演出团体 655

第二节 演出场地 657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658

第一节 广播 658

第二节 电视 660

第五章 体育 660

第一节 群众体育 660

第二节 学校体育 663

第三节 体育设施 665

第二十二编 方言 668

第一章 泗门方言 668

第二章 语音 670

第一节 声 韵调 670

第二节 同音字表 673

第三章 词汇 语法 698

第一节 词语札举 698

第二节 语法举隅 710

第四章 谚语 歇后语 716

第一节 谚语 716

第二节 歇后语 723

第二十三编 习俗 宗教 728

第一章 习俗 728

第一节 生活习俗 728

第二节 生产习俗 731

第三节 岁时习俗 733

第四节 礼仪习俗 735

第五节 信仰习俗 739

第六节 庙会习俗 740

第二章 宗教 743

第一节 佛教 744

第二节 道教 746

第三节 基督教 749

第二十四编 文物古迹 文献 752

第一章 文物古迹 752

第一节 重要文物古迹 752

第二节 其他文物古迹 758

第三节 碑刻 773

第四节 故址遗迹 786

第二章 文献 791

第一节 学术文献 791

第二节 家谱 793

第三节 民间收藏 798

第二十五编 人物 802

第一章 人物传略 802

第二章 人物简介 827

第三章 烈士英名录 841

第四章 征辟、科举、职官名录 844

第一节 历代征辟(征聘、制科)名录 844

第二节 历代科举(进士、举人、贡生)名录 845

第三节 历代职官名录 848

第五章 近现代人物名录 857

第一节 民国时期泗门籍职官名录 85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泗门籍干部名录 857

第三节 高级职称、学位名录 860

丛录 866

第一章 诗文选录 866

第二章 杂志 886

第三章 旧志序跋选 896

后记 90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