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运输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铁路运量与行车组织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铁路运量与行车组织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铁路运量与行车组织PDF电子书下载

交通运输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113010776
  • 页数:761 页
图书介绍: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铁路运量与行车组织》目录

第一篇 铁路运量设计 1

第一章 规定与要求 1

第一节 基本规定 1

一、设计依据 1

二、铁路设计阶段 2

三、专册设计文件编写内容 3

第二节 运量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5

一、可行性研究 5

二、初步设计 6

三、技术设计 7

四、设计成果资料及提交专业 7

五、公路交通工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9

第二章 经济与社会调查 11

第一节 调查对象与搜集资料范围 11

一、调查对象 11

二、搜集资料范围 13

第二节 调查主要内容 15

一、基本经济、社会情况调查 15

二、资源调查 15

三、工业调查 16

四、农业调查 21

五、交通调查 21

六、商业、物资调查 22

八、铁路运营调查 23

七、城市调查 23

第三节 调查方法与注意事项 25

一、调查方法 25

二、注意事项 25

第三章 运量预测方法 27

第一节 运量预测方法简论 27

第二节 调查分析法 27

一、用户调查法 27

二、专家调查法 27

一、平衡法预测原则 28

二、平衡法预测的注意事项 28

第三节 平衡法 28

三、类比法 28

三、平衡法预测举例 29

第四节 定额法 30

一、按单位产品消耗定额计算运量 30

二、按单位产值运输量定额计算运量 31

三、按单位投资额计算运量 31

四、按人平指标计算运量 31

五、按耕地面积计算农业生产资料运量 32

六、按交通运输量计算运输用燃料运量 32

第五节 系数法 32

一、弹性系数法 32

二、运输系数法 33

一、平均增长率法的预测公式 34

第六节 平均增长率法 34

三、比例系数法 34

四、乘车系数法 34

二、平均增长率的计算 35

三、加权平均增长率 35

第七节 回归法(相关法) 35

一、一元线性方程 36

二、一元非线性方程 40

三、二元线性方程 41

第八节 时间序列法 43

一、移动平均法 43

二、指数平滑法 45

三、时间回归法 48

四、三点预测法 52

第九节 电算程序及应用 57

一、系统功能 57

二、系统容量及参数说明 58

三、系统工作流程图 58

四、系统框图 58

五、系统使用说明 58

六、回归预测技术计算机程序 59

七、应用举例 67

一、一般规定 69

二、旅客吸引范围 69

第四章 客运量设计 69

第一节 旅客发送量 69

三、旅客发送量确定的方法 70

四、车站旅客发送量汇总表 73

第二节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73

一、一般规定 73

二、日均上、下车人数的确定 73

三、客运量波动系数 74

四、最高聚集人数的确定方法 75

第三节 客流与旅客列车 78

一、客流 78

二、旅客列车对数的计算与确定 81

四、参考资料 89

三、旅客列车车底组数与配属 89

第五章 货运量设计 97

第一节 车站货运量 97

一、一般规定 97

二、吸引范围 102

三、货运量的分析计算方法 104

四、车站设计运量汇总表 111

五、货物装卸保管地点的选择 113

第二节 货流 118

一、货物流向分析 118

二、通过运量的确定 118

三、货物交流表设计 120

四、货流图设计 124

五、区段货流密度表及大宗货流表 127

第三节 货运波动系数 129

一、一般规定 129

二、波动系数参考值 129

第四节 路网货流规划方法 130

一、路网货流规划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130

二、路网货流规划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130

第六章 客货运主要设施 138

第一节 客运设施 138

一、客运业务办理站分布 138

二、旅客站房 139

三、旅客站台及跨线设施 145

第二节 货运设施 148

一、货运站、货场 148

二、货运设备需要量的计算与确定 155

第三节 特种设施 163

一、冷藏运输设施 163

二、牲畜运输设施 167

三、货车清扫、消毒洗刷设备 168

四、军供站 170

二、交通运输项目经济评价的特点 172

一、国家对经济评价的总要求 172

第七章 经济评价 172

第一节 评价原则 172

第二节 财务评价 173

一、评价原则 173

二、评价指标 173

三、财务评价计算报表 175

第三节 国民经济评价 179

一、评价原则 179

二、评价指标 180

三、计算报表 181

四、效益具体计算问题 182

二、盈亏平衡分析 183

三、敏感性分析 183

五、运输成本调整问题 183

一、不确定性分析的内容 183

第四节 不确定性分析 183

第五节 经济评价计算参数 184

一、财务评价参数 184

二、国民经济评价参数 187

三、现值系数表 187

第六节 实例 191

一、铁路建设项目财务评价 191

二、铁路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 193

一、电力 197

二、煤 197

第一节 主要物资分使用方向的消耗指标 197

第八章 货运量计算的主要参数 197

三、焦炭 198

四、石油及其制品 199

五、钢铁及其制品 199

六、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 200

七、水泥、矿建材料 201

八、化工原料 201

九、木材 201

十、盐 202

第二节 主要工业生产用原材料消耗及厂外运输量参考指标 202

一、煤炭工业 202

二、石油工业 203

三、电力工业 205

四、钢铁工业 205

五、有色冶金工业 209

六、化学工业 213

七、建材工业 221

八、轻工、纺织工业 223

九、机械工业 225

第三节 农业、交通、基建、市场主要物资消耗指标 228

一、农业用物资消耗定额 228

二、交通运输物资消耗指标 228

三、基建物资消耗定额 229

四、市场物资消耗指标 230

一、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 231

第九章 综合运输及经济参考资料 231

第一节 综合运输参考资料 231

二、公路设计参考资料 238

三、城市道路设计参考资料 241

四、水运参考资料 244

五、管道运输参考资料 244

第二节 简明运费计算指南 247

一、铁路 247

二、交通部直属沿海水运企业 251

第三节 经济参考资料摘选 261

一、国内经济资料 261

二、铁路运输主要指标摘选 273

三、国际经济资料 274

第四节 经济名词知识 281

第五节 经济图例 305

一、矿产资源 305

二、工业、农业生产 305

第二篇 铁路行车组织设计 308

第一章 行车组织设计内容与流程 308

第一节 铁路建设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深度 308

一、设计阶段的划分 308

二、铁路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主要内容和深度 308

第二节 行车组织设计文件的组成与内容 309

一、新建铁路行车组织设计文件的组成与内容 310

二、改建铁路与增建第二线行车组织设计文件的组成与内容 311

三、新建与改建铁路独立枢纽行车组织设计文件的组成与内容 313

第三节 行车组织设计流程与运营调查 315

一、行车组织设计流程 315

二、运营调查 315

四、铁路电气化工程行车组织设计文件的组成与内容 315

第二章 主要技术标准选择 319

第一节 铁路等级 319

一、有关规定 319

二、划分铁路等级的依据 319

第二节 正线数目 320

二、单线向双线的过渡 320

一、新建铁路正线数目的选择 320

四、各级铁路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 320

三、按区段划分铁路等级 320

三、关于增建第三线 321

第三节 牵引种类及机车类型 321

一、牵引种类选择 321

二、机车类型选择 322

三、关于牵引类型的过渡问题 322

第四节 限制坡度 322

一、有关规定 322

二、限制坡度选择 322

三、加力牵引坡度的选择 323

四、分方向选择限制坡度 324

一、有关规定 325

五、改建既有线限坡的选择 325

第五节 最小曲线半径 325

二、新建铁路最小曲线半径的选择 326

三、旅客列车行车速度高于120km/h时最小曲线半径的选择 326

四、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最小曲线半径的选择 326

第六节 到发线有效长度 326

一、有关规定 326

二、到发线有效长度与牵引定数的相互适应 327

三、到发线有效长度与相邻线的协调配合 327

四、到发线有效长对工程数量的影响 327

第七节 机车交路设计 328

一、机车交路类型、运转方式及乘务制度 328

五、到发线有效长的选定 328

二、机车交路的选择 330

第八节 闭塞类型 333

第三章 车流组织设计 335

第一节 设计行车量 335

一、重车流设计 335

二、空车流调整 338

三、设计货运列流及技术站作业量 343

第二节 设计列车编组计划 352

一、设计列车编组计划的内容 352

二、装车地(卸车地)组织的始发直达列车设计 353

三、技术站其他各种货物列车的设计 358

一、支点站间编组分工规划的任务 364

第三节 支点站间编组分工规划 364

二、支点站间编组分工规划所需的基础资料 365

三、支点站间编组分工规划的设计原则 366

四、编制支点站间编组分工规划的方法 367

第四节 枢纽内编组作业分工 383

一、枢纽内编组站分工 383

二、直通车场的设置 385

三、枢纽内工业站、港湾站编组分工 386

四、枢纽内空车流组织 387

第五节 实例 388

一、主要量的单位及取值规定 406

二、各型机车主要技术数据 406

第一节 计量单位及机车数据 406

第四章 牵引计算 406

三、各型机车牵引特性曲线图 412

第二节 机车牵引力 422

一、牵引计算中有关的几种牵引力 422

二、限制牵引力发挥的有关因素 430

第三节 列车阻力 440

一、机车和车列单位基本阻力 440

二、列车单位附加阻力 447

三、起动阻力 449

第四节 列车制动力 450

一、空气制动 450

二、动力制动 461

第五节 牵引重量的计算与校验 469

一、牵引重量计算 469

二、牵引重量校验 470

第六节 列车运行速度、时间、距离 490

一、列车运动方程 490

二、解算列车运行速度、时间、距离的方法 491

第七节 能耗量及电机温升 499

一、能耗量 499

二、电机温升检算 515

第五章 运营费计算 518

第一节 运营费计算的原则、内容与支出定额 518

一、运营费计算的原则 518

二、运营费计算的主要内容 519

三、运营支出定额 520

四、机车车辆购置价格和铁路在途货物价格 523

第二节 与行车量有关的运营费计算 524

一、运营费计算的步骤 524

二、与行车量有关的年运营费计算 524

第三节 固定设备维修费、机车车辆购置费与货物延迟损失费 544

一、固定设备维修费 544

二、机车车辆购置费 545

三、货物延迟损失费 548

第四节 工程运营费的换算 549

一、费用现值比较法 549

第五节 实例 553

二、年费用比较法 553

第六节 运营支出新定额及运营费指标 574

一、运营支出定额汇总表 574

二、均衡速度法列车公里运营费和单位有关支出速算表 576

三、断面分类法列车公里运营费和单位有关支出速算表 610

第六章 车站分布与区间通过能力及输送能力计算 621

第一节 车站分布 621

一、车站分布的原则 621

二、车站分布的方法 621

三、列车技术作业对车站分布的影响 624

一、设计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原则 625

第二节 设计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 625

二、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计算的基本公式及要素 626

三、单线区间通过能力计算 626

四、双线区间通过能力计算 634

五、双线插入段、单双线区间通过能力计算 637

六、局部区间三线通过能力计算 637

七、轮渡通过能力计算 638

八、通过能力图的绘制 639

第三节 设计输送能力计算 639

一、设计输送能力计算 639

二、设计输送能力计算中的特殊情况 641

第一节 区间通过能力加强措施的分类和技术改造设计的基本原则 643

一、区间通过能力加强措施的分类 643

第七章 既有线能力加强措施 643

二、选择区间通过能力加强措施的原则 644

第二节 提高区间通过能力的措施 645

一、增加车站或线路所 645

二、移站 646

三、双线插入段 646

四、部分双线及全线双线 650

五、三线 650

六、调度集中与自动闭塞 650

三、减缓线路限制坡度 655

二、双机及多机牵引 655

一、大马力单机牵引 655

第三节 提高牵引重量的措施 655

四、延长到发线有效长度 656

第八章 车站股道数量及调车设备的确定 657

第一节 车站股道数量的确定 657

一、中间站 657

二、区段站 657

三、编组门 659

四、客运站 661

五、货运站 661

六、工业站和港湾站 662

五、半自动化驼峰 663

四、机械化驼峰 663

三、非机械化驼峰 663

一、平面牵出线 663

第二节 调车设备 663

二、简易驼峰 663

六、自动化驼峰 664

第九章 车站技术作业过程及车站通过能力与改编能力 665

第一节 车站技术作业过程 665

一、各种货物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 665

二、列车的解体和编组作业 667

三、货车在站停留时间 668

第二节 车站通过能力 668

一、到发线通过能力 668

二、咽喉道岔通过能力 672

第三节 车站改编能力 681

三、计算通过能力作业时分参考指标 681

一、驼峰解体能力 682

二、调车场尾部编组能力 686

三、调车线容量 689

第十章 铁路运输系统行政区划及定员、房屋、通信要求 691

第一节 运输系统行政及调度区划分 691

一、运输系统行政区划 691

二、调度区划 693

第二节 运输系统生产组织定员及班制 693

一、非生产人员的编制原则 693

二、铁路分局机关定员的编制 694

四、列车段(客运段)组织机构定员的编制 697

三、车务段组织机构定员的编制 697

五、车站定员的编制 701

第三节 旅行服务设施、定员及房屋要求 712

一、餐茶供应的设置与定员 712

二、站台供应设施与定员 713

三、洗涤车间的组织机构与定员 714

四、卧具备品库组织定员 717

五、综合维修间组织定员 718

第四节 车站房屋与通信要求 718

二、行车通信要求 722

一、程序的编制原则 726

第一节 牵引计算电算程序 726

第十一章 牵引计算电算程序 726

二、程序设计 727

三、对几个问题的处理方法 727

四、程序的功能及效果 729

第二节 PC-1500袖珍计算机BASIC语言程序算例 729

一、均衡速度法牵引计算用坡度自动归类计算程序 729

二、均衡速度法货物列车公里运营费计算程序 732

三、下坡道上SS1型机车电阻制动平衡下滑力的最大牵引重量计算程序 748

四、自动闭塞通过信号机分布制动检算程序 749

五、长大下坡道上受自动制动机充风和空走时间限制的货物列车编成辆数计算程序 757

六、机车在陡长上坡道上通过小半径曲线受粘降影响的控制速度计算程序 758

一、车站房屋的设置与要求 718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