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理论文体学
理论文体学

理论文体学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壮麟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6001867X
  • 页数:183 页
图书介绍:
《理论文体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引论 1

1.1 文体、风格和style 1

1.2 style的词源 2

1.3 如何界定风格? 4

1.4 评价态度的变化 5

1.5 风格的特征 6

1.6 风格的生成 7

2.2 高吉亚斯修辞学 11

2.1 引言 11

第二章 高吉亚斯修辞学与柏拉图真修辞学 11

2.2.1 历史上的高吉亚斯 12

2.2.2 柏拉图笔下的高吉亚斯 12

2.2.3 小结 16

2.3 柏拉图:真修辞学 17

2.3.1 柏拉图早期的温和态度 17

2.3.2 对修辞学的猛烈抨击 18

2.3.3 柏拉图的真修辞学 19

2.3.4 有关文体的其他特点 20

10.2 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 22

2.3.5 小结 22

3.2.1 修辞学的方法 23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修辞与文体风格 23

3.1 引言 23

3.2 修辞学 23

3.2.2 修辞学的用途 24

3.2.3 演讲的成分和种类 25

3.2.4 听众与说话人的关系 25

3.3 文体风格 26

3.3.1 文体风格的表达 26

3.3.2 优美风格的标准 27

3.3.3 音系学与文体 28

3.3.4 以手段为主的文体 28

3.4.2 模拟的方式 29

3.4.1 演讲的构成 29

3.4 演讲和模拟 29

3.5 悲剧的文体 30

3.6 小结 31

第四章 三风格说、崇高体和基督风格 33

4.1 引言 33

4.2 西塞罗:雄辩与三风格说 33

4.2.1 雄辩 34

4.2.2 三种风格 35

4.2.3 有关修辞学的观点 38

4.2.4 小结 40

4.3 朗加纳斯:论崇高体 41

4.3.1 作者和主题 41

4.3.2 崇高作品是崇高思想的反映 42

4.3.3 伟大作品的五个源泉 42

4.4 圣奥古斯丁:基督风格 45

4.3.4 小结 45

4.4.1 背景 46

4.4.2 基督教与修辞学 47

4.4.3 圣奥古斯丁与西塞罗的三风格说 48

4.4.4 小结 49

第五章 作家决定论 50

5.1 引言 50

5.2 布封:文体就是人本身 50

5.2.1 布封的文体风格理论 50

5.2.3 对布封观点的争论 53

5.2.2 布封观点的应用价值 53

5.3 斯皮彻:语文文体学 56

5.3.1 定义 56

5.3.2 语文循环与方法 57

5.3.3 讨论 58

5.4 小结 62

第六章 结构主义文体学 64

6.1 引言 64

6.2 巴依 64

6.3 雅各布森:投射说 65

6.3.1 诗学与语言学 66

6.3.2 交际的六个因素和语言的六个功能 66

6.3.3 诗学功能的等价原则与投射说 68

6.3.4 等价原则在文体分析中的应用 69

6.3.5 对投射说的评论 70

6.4 奥曼:结构的转换 71

6.4.1 内容、形式与选择 72

6.4.2 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 72

6.4.3 结构与转换 74

6.5 小结 74

7.2.1 文体分析的标准 76

第七章 读者反应论 76

7.2 里法特尔 76

7.1 引言 76

7.2.2 读者反应论 80

7.2.3 讨论 82

7.3 里查兹 84

7.3.1 心理事件 84

7.3.2 诗歌的定义 85

7.3.3 实用批评 85

7.3.4 诗学过程与文学分析 86

7.4 费什:感受文体学 88

7.5 小结 90

第八章 偏离与突出 91

8.1 引言 91

8.2 肖克洛夫斯基:非熟悉化 91

8.3 穆卡洛夫斯基:突出论 92

8.3.1 诗学语言和标准语言的关系 93

8.3.2 两种形式的不同功能 93

突出? 94

8.3.3 在诗学语言中如何实现最大限度的 94

8.4 利奇:偏离的种类 95

8.4.1 词汇偏离 95

8.4.3 语音偏离 96

8.4.4 字音偏离 96

8.4.2 语法偏离 96

8.4.5 语义偏离 97

8.4.6 方言偏离 97

8.4.7 语域偏离 98

8.4.8 历史时代的偏离 98

8.4.9 外来语的掺杂 98

8.5.3 比较 99

8.5.1 组合偏离与聚合偏离 99

8.5.2 偏离与语法规则的关系 99

8.5 讨论 99

8.5.4 偏离与语境 100

8.5.5 人为的语言偏离何时具有显著性? 101

8.5.6 偏离理论的优点与问题 101

8.5.7 偏离与常规 102

8.5.8 诗歌作为语言的次类 102

8.6 小结 102

第九章 功能主义文体学 104

9.1 引言 104

9.2.1 语言学与文体学 105

9.2 布拉格学派:功能语体 105

9.2.2 文体因素和区别 106

9.2.3 标准语功能体的主要特征 107

9.2.4 功能文体学原则的实际应用 108

9.3 韩礼德 108

9.3.1 阶与范畴语法 108

9.3.2 显著性与突出 111

9.3.3 语篇分析与文学分析 115

9.3.4 文体分析与社会符号学 118

9.4 巴赫金的言语体裁与风格 119

9.4.4 对话性 120

9.4.3 修辞 120

9.4.2 个人风格 120

9.4.1 言语体裁 120

9.5 小结 121

第十章 语境 122

10.1 引言 122

10.2.1 语言语境 122

10.2.2 情景语境 123

10.3 费什曼 125

10.4 恩克维斯特 126

10.5 斯本塞和格利戈里 127

10.6 克里斯托尔和达维 128

10.8 语境分析 131

10.8.1 非熟悉化和原型概念 131

10.7 格拉塞 131

10.8.2 世界知识和语类 132

10.8.3 相关性作为语境概念 133

10.8.4 正式程度 134

10.9 小结 135

第十一章 文体与统计 137

11.1 引言 137

11.2 文体统计学 137

11.3 计算文体学 138

11.4 作家鉴别与调查规范 140

11.5 小结 141

12.2 语言学与文学批评 142

12.1 引言 142

第十二章 语言学、文学批评和文体学 142

12.3 语言学和文体学 144

12.4 文学批评和文体学 145

12.5 文体学作为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中介 146

12.6 小结 147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文体风格理论 148

13.1 引论 148

13.2 词源 148

13.2.1 文体 148

13.2.2 风格 149

13.2.3 文章与字 149

13.3.1 先秦两汉时期 151

13.3 古代不同时期的文体风格理论 151

13.3.2 魏晋南北朝时期 152

13.3.3 唐—清时期 154

第十四章 中国现代文体风格理论 157

14.1 引言 157

14.2 20世纪上半叶的代表人物 157

14.2.1 龙伯纯:《文字发凡》 157

14.2.2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158

14.3 20世纪下半叶的文体风格理论 159

14.3.1 第一次高潮 159

14.3.2 第二次高潮 159

14.4.1 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 160

14.4 走上独立发展文体理论体系的道路 160

14.4.2 陶东风:《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 161

14.4.3 蒋原伦、潘凯雄:《历史描述与逻辑 162

演绎》 162

14.5 讨论 164

14.5.1 语言风格的定义 164

14.5.2 文体的分类标准 165

14.5.3 语言风格,文体风格,文学风格, 167

文章风格 167

14.5.4 文体风格的特点 168

14.5.5 文体风格的研究方法 169

14.6 小结 169

参考文献 17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