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辞格与词汇
辞格与词汇

辞格与词汇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国南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10800256
  • 页数:29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语义学和词汇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汉语“辞格”与“词汇”的关系,探讨某些常见的修辞格在构词、造词以及词义转移过程中的语义功能。
《辞格与词汇》目录
标签:词汇

1.拟声 5

1.0 引言 5

1.1.0 英、汉语中的拟声词 7

1.1.1.0 语音形式对比研究 8

1.1.1.1 语音对应的可能性 8

1.1.1.2 语音对应的局限性 9

1.1.2.0 文字形态对比研究 12

1.1.2.1 英语拟声词的丰富性与可滋生性 12

1.1.2.2 汉语拟声词的贫乏性与不可滋生性 15

1.1.3.0 语音特征对比研究 15

1.1.3.1 音节对比 15

1.1.3.2 音韵对比 18

1.1.4.0 句法功能对比研究 19

1.1.4.1 英语拟声词的名词性和动词性特征 19

1.1.4.2 汉语拟声词的形容词性特征 22

1.2.0 英、汉拟声词的语义转移 26

1.2.1.0 名词性转义 26

1.2.1.1 转指发声体 26

1.2.1.2 转指相关事物 28

1.2.2 动词性转义 30

1.2.3 形容词性转义 32

1.2.4 副词性转义 32

1.2.5 虚拟性转义 33

1.2.6 成语中的拟声词转义 34

1.3.0 拟声的间接语义功能 34

1.3.1 Secondary Onomatopoeia 35

1.3.2 摹绘 36

2.隐喻 41

2.0 引言 41

2.1.0 词汇中的隐喻模式 43

2.1.1 借喻 43

2.1.2 潜喻 43

2.1.3 缩喻 44

2.2.0 隐喻的三分法 48

2.2.1 隐喻的休眠 48

2.2.2 隐喻的消亡 50

2.3.0 隐喻词的语义转移及其内部语义关系 53

2.3.1 隐喻义的多层次转移 53

2.3.2 语义关系中的矛盾现象 55

2.4.0 英、汉隐喻词对比研究 56

2.4.1 喻体对比 57

2.4.2 结构对比 66

2.4.3 喻体的交流 70

2.5.0 科技词汇中的隐喻 71

2.5.1 隐喻在科学研究中的认知和表述功能 71

2.5.2 科学概念之间的类比 72

2.5.3 科学概念中的“隐喻链” 73

2.5.4.0 科学概念与生活概念之间的类比 74

2.5.4.1 由生活概念类比科学概念 74

2.4.2 由科学概念类比生活概念 76

2.5.4.3 概念类比的双向性 78

2.6.0 英、汉语中的概念隐喻 79

2.6.1 概念隐喻的普遍性 80

2.6.2 概念隐喻的系统性 90

2.6.3 概念隐喻的民族性 93

3.拟人 102

3.0 引言 102

3.1.0 动词性拟人隐喻 103

3.2.0 形容词性拟人隐喻 107

3.3.0 名词性拟人隐喻 109

3.3.1 有关血缘关系的称谓词 109

3.3.2 其它有关人类属性的名词 114

3.3.3 表示人体部位的名词 117

3.4.0 英语中特有的拟人构词 123

3.4.1 人称代词拟人构词 123

3.4.2 人名拟人构词 123

3.4.3 后缀拟人构词 125

3.5.0 概念隐喻与拟人 125

4.通感 127

4.0 引言 127

4.1.0 通感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128

4.1.1 生理基础 129

4.1.2 心理基础 130

4.2.0 通感的人类生理学共性 132

4.2.1 视觉与听觉相通 133

4.2.2 嗅觉与味觉相通 135

4.2.3 嗅、味觉与视、听觉相通 136

4.2.4 触觉——最具表现力的感官 140

4.2.5 一字一词通五官 145

4.3.0 通感词的民族文化差异 146

4.3.1 联想机制差异 147

4.3.2 词汇形态差异 150

5.借代 152

5.0 引言 152

5.1.0 英、汉词汇中的借代模式对比研究 153

5.1.1 共同的借代模式 153

5.1.2.0 各自特有的借代模式 155

5.1.2.1 英语中的抽象概念借代 156

5.1.2.2 汉语中的行为借代 157

5.1.2.3 汉语中的数量借代 157

5.1.2.4 汉语中的割裂式借代 160

5.2.0 借代语义功能剖析 160

5.2.1.0 借代与隐喻 160

5.2.1.1 邻接联想与相似联想 161

5.2.1.2 指称功能与描述功能 163

5.2.2 借代的休眠与消亡 164

5.2.3 词汇中丰富多彩的借代模式 167

5.2.4 词义转移中的多重借代 171

5.2.5 借代词的约定俗成 172

5.3.0 英、汉借代词对比研究 174

5.3.1.0 英、汉借代词的形态差异 174

5.3.1.1 单纯词与复合词 174

5.3.1.2 英语中的专名借代 176

5.3.1.3 英语中借助屈折形式的借代词 179

5.3.2.0 英、汉借代词的文化差异 180

5.3.2.1 代体选择的文化差异 181

5.3.2.2 代体选择的语言差异 187

5.3.2.3 源自“五行”及“礼乐”等汉文化的借代 188

5.3.2.4 代体的交流 188

6.委婉 190

6.0 引言 190

6.1.0 英、汉委婉语言手段对比研究 191

6.1.1.0 共同的委婉语言手段 191

6.1.1.1 模糊词语 192

6.1.1.2 借代 193

6.1.1.3 隐喻 195

6.1.1.4 拟人 195

6.1.1.5 类比 197

6.1.1.6 省略 197

6.1.1.7 降调陈述 197

6.1.1.8 迂回陈述 198

6.1.1.9 谐音 199

6.1.1.10 借词 199

6.1.2.0 各别的委婉语言手段 201

6.1.2.1 英语中丰富多彩的语音、拼写手段 201

6.1.2.2 汉语中独树一帜的语音、字形手段 202

6.1.2.3 英语中的国名委婉法 203

6.1.2.4 汉语中的反义委婉法 205

6.2.0 英、汉委婉语的词源对比 207

6.2.1 英语委婉语中的大量外来语 207

6.2.2 汉语委婉语中的文言词汇 210

6.3.0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 211

6.3.1.0 言语禁忌的宗教性与阶级性 212

6.3.1.1 英语中的神讳、鬼讳 212

6.3.1.2 汉语中的“国讳”、“家讳” 213

6.3.1.3 古汉语中有关“死亡”、“疾病”的委婉语 216

6.3.1.4 宗教的一元化与多元化 217

6.3.2.0 言语禁忌与社会价值观 221

6.3.2.1 有关“年老”的委婉语 221

6.3.2.2 有关“贫穷”的委婉语 223

6.3.2.3 有关“低微职业”的委婉语 225

6.3.2.4 有关“失业”的委婉语 228

6.3.2.5 有关“性爱”的委婉语 230

6.3.2.6 有关“卖淫”与“嫖娼”的委婉语 232

6.3.2.7 有关“结婚”与“生育”的委婉语 235

6.3.3.0 委婉语与文化典故 238

6.3.3.1 同义委婉语的不同文化内涵 238

6.3.3.2 英、汉委婉语的貌合神离现象 239

6.3.3.3 各有出典的英、汉委婉语 241

6.4.0 委婉语的同义选择及其语体变异 244

6.4.1.0 时域变异 245

6.4.1.1 委婉语的“新陈代谢” 245

6.4.1.2 委婉语的时代特征 250

6.4.1.3 委婉语的语义转移 251

6.4.2.0 语域变异 252

6.4.2.1 性别或年龄差异 252

6.4.2.2 职业或身份差异 253

6.4.2.3 语体或语境差异 255

6.4.3.0 地域变异 259

6.4.3.1 词语惯用差异 260

6.4.3.2 地域文化差异 260

6.4.3.3 地理环境差异 262

7.其它 265

7.0 引言 265

7.1.0 移就 265

7.2.0 仿拟 268

7.3.0 夸张 272

7.4.0 转类 275

7.5.0 反复 277

7.6.0 对偶 280

参考书目 28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