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东欧人民民主道路研究
东欧人民民主道路研究

东欧人民民主道路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锐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209029974
  • 页数:293 页
图书介绍: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资助项目:本书包括十章内容,对东欧及其早期社会主义运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中东欧的境况、东欧人民对人民民主道路的探索,以及最终人民民主道路的夭折进行了研究。
《东欧人民民主道路研究》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东欧及其早期社会主义运动 7

一、东欧概说 7

(一) 东欧的历史 7

(二) 东欧的民族与宗教 21

(三) 东欧与欧洲及世界 24

二、东欧早期社会主义运动 27

(一) 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向和布尔什维主义的产生对东欧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28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东欧早期社会主义运动 31

(三) 十月革命与东欧早期社会主义运动 35

(四) 共产国际与东欧早期社会主义运动 37

(五) 斯大林与东欧早期社会主义运动 43

(六)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欧社会主义运动 47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东欧左翼政治力量的发展 54

一、二战中的东欧左翼政治力量 54

(一) 二战爆发后的东欧 54

(二) 左翼政治力量同法西斯主义的斗争 60

二、新型人民政权的建立 76

(一) 共产党与社会党的联合 77

(二) 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79

(一) 德黑兰会议与东欧 90

一、雅尔塔体制与东欧 90

第三章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东欧 90

(二) 雅尔塔会议与东欧 94

(三) 波茨坦会议与东欧 97

二、东欧与西方和苏联 100

(一) 东欧与西方 100

(二) 东欧与苏联 103

三、东欧各国之间 107

(一) 政治上的差异与矛盾 108

(二) 经济上的差异与矛盾 109

(三) 民主与文化上的差异与矛盾 111

(四) 对外政策上的差异与矛盾 114

第四章 探索人民民主道路 117

一、波兰工人党的探索 117

(一) 兰普的“政治遗嘱” 118

(二) 哥穆尔卡的人民民主道路思想 120

(三) 波兰党内关于人民民主道路的几次争论 124

二、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的探索 126

(一) 人民民主思想与《科息斯纲领》 126

(二) 捷共“八大”与人民民主道路的确立 130

三、保加利亚工人党的探索 131

(一) 季米特洛夫早期的人民民主思想 132

(二) 保加利亚工人党的人民民主思想 135

四、其他东欧共产党的探索 138

第五章 人民民主道路的实质及其实践*142+一、 东欧探索人民民主道路的共同社会历史基础 142

二、 人民民主道路的实质 147

三、 人民民主道路的实践 152

第六章 人民民主道路的理论意义和历史经验 160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一般进程和特殊进程的理论 160

二、 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进程的理论 170

三、 人民民主道路的理论意义 182

(一) 人民民主道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贡献 182

(二) 人民民主道路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183

四、人民民主道路的历史经验 194

第七章 人民民主道路的夭析 200

一、斯大林对东欧人民民主道路的态度及其转变 200

(一) 斯大林起初是支持东欧各国建立人民民主制度的 200

(二) 冷战的爆发和斯大林对东欧人民民主道路态度的转变 203

二、情报局南斯拉夫事件后的转折 211

(一) 情报局的建立 211

(二) 南斯拉夫事件 214

三、“大清洗”与“苏联化” 217

(一)“大清洗” 218

(二)“苏联化” 228

四、苏联模式在东欧的确立和人民民主道路的终结 232

一、亚洲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234

(一) 越南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234

第八章 东欧人民民主道路与亚洲人民民主道路 234

(二) 朝鲜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236

(三) 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239

二、亚洲人民民主道路的理论与实践 241

(一) 越南的人民民主道路 241

(二) 朝鲜的人民民主道路 244

(三)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道路 247

三、亚洲人民民主道路与东欧人民民主道路之比较 254

一、 人民民主道路与1956年“波匈事件” 258

第九章 人民民主道路在东欧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影响 258

二、 人民民主道路与1968年“布拉格之春” 265

三、 人民民主道路与1989年东欧剧变 269

第十章 人民民主道路对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启示 273

一、 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任何无产阶段政党垄断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权 274

二、 必须承认并坚持社会主义的多样性发展,反对把社会主义模式化、凝固化 276

三、 必须承认各党、各民族选择自己前途的权力,反对任何向别国“输出革命”的做法 279

四、 必须正确对待其他的社会主义流派,反对“否定一切”、“打倒一切”的做法 281

五、 必须结合时代变化和各民族情况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主义理论,为建立新型社会主义开辟道路 283

参考文献 286

后记 2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