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环境地理学导论
环境地理学导论

环境地理学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颜明,何岩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030104773
  • 页数:297 页
图书介绍:
《环境地理学导论》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环境、环境系统和环境问题 1

一、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1

二、环境系统 3

三、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 7

第二节 环境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任务及学科地位 11

一、环境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 11

二、环境地理学的学科地位 12

第三节 环境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13

一、环境地理学的形成 13

二、环境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14

三、我国环境地理学研究进展 15

参考文献 18

第二章 大气环境 20

第一节 大气基本性质 20

一、大气的组成 20

二、大气的能量 20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22

第二节 大气污染化学 23

一、大气污染物 23

二、烃 25

三、光化学 27

四、二氧化硫化学 30

五、气溶胶化学 31

一、大气湍流的基本概念 32

第三节 湍流和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32

二、湍流运动方程 33

三、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34

第四节 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散布的其他过程 40

一、烟气抬升理论 41

二、干沉积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43

三、大气污染物的降水清洗过程 44

第五节 几种典型下垫面上的大气扩散 45

一、城市大气扩散 45

二、山区大气扩散 49

参考文献 51

一、水圈的结构 53

第一节 水圈与水环境 53

第三章 水环境 53

二、地球水环境的基本特点 55

第二节 地球水资源 56

一、地球上水的分布 56

二、全球水循环 56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59

四、水资源利用 60

第三节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64

一、天然水的物质组成 64

二、天然水的理化性质 66

三、天然水的化学分类 69

四、影响天然水化学组成的自然环境因素 71

第四节 天然水物质组成的人为变化 73

一、水体和水体污染 73

二、水体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 75

第五节 水体的自净过程——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79

一、水体的自净作用 79

二、水体自净机制及共影响因素 80

三、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82

参考文献 85

第四章 土壤环境 86

第一节 土壤圈 86

一、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86

二、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干扰 90

三、土壤分布 92

第二节 土壤理化性质 94

一、土壤物理性质 94

二、土壤化学性质 97

第三节 土壤物质循环 100

一、影响土壤物质循环的自然因素 101

二、土壤物质循环的人为影响 105

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模式 106

第四节 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08

一、土地利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08

二、污染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09

一、土壤自净能力与土壤环境容量 110

第五节 土壤环境保护 110

三、工程建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10

二、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111

三、土壤退化与土壤环境保护 114

参考文献 117

第五章 生物环境 118

第一节 生物圈 118

一、生物圈的形成 118

二、生物圈的特点与范围 119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 120

一、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120

二、生物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122

第三节 生态系统 124

三、生物的环境制约 124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125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26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 127

四、生态系统的类型 130

第四节 生态平衡 130

一、生态平衡的含义 130

二、生态平衡失调的因素 131

三、维持生态平衡的途径 132

第五节 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 133

一、污染物对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133

二、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34

四、土壤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36

三、水体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36

第六节 生物监测 137

一、环境质量的生物评价与监测 137

二、监测生物及指标的选择 138

三、生物监测的基本方法 140

第七节 环境污染治理的生物技术与生态工程修复 141

一、环境污染治理的生物技术 141

二、生态工程修复 143

参考文献 144

第六章 岩石圈及其表生环境 146

第一节 岩石圈及其组成 146

一、岩石类型及其化学组成 147

二、表生带后生过程的特点 151

第二节 风化壳及元素表生迁移 153

一、风化壳的地带性特征 153

二、表生带元素迁移与富集 157

三、影响表生带元素迁移的因素 161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表生带的影响 163

一、人类活动——表生环境变化的强大地球化学营力 163

二、人类活动影响的主要领域 164

三、人类活动影响的途径和规模 165

第四节 矿产资源开发对表生环境的影响 167

二、采矿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68

三、采矿对水环境的影响 168

一、采矿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68

四、采矿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169

五、采矿对景观美学的影响 169

参考文献 169

第七章 地理环境与人体健康 171

第一节 人与环境的关系 171

一、人体中的元素 172

二、地理环境与健康 172

三、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74

第二节 原生环境引起的地方性疾病 179

一、环境异常 179

二、地方性疾病的地理流行特点 179

三、自然疫源性疾病 181

四、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82

第三节 人类地球化学活动的健康效应 184

一、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 185

二、物理污染的健康影响 187

三、化学污染的健康危害 189

四、生物性污染的健康影响 193

第四节 地理环境的改造与优化 194

一、生态风险评价 195

二、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化 197

参考文献 198

第八章 全球环境问题 199

第一节 世界环境问题回顾 199

一、发达国家环境质量趋向改善 199

二、发展中国家环境质量继续恶化 200

三、我国环境保护的成就及存在问题 201

第二节 21世纪的主要环境问题 204

一、全球气候变暖 204

二、臭氧层耗损 208

三、酸雨 211

四、生物多样性减少 213

五、森林生态功能降低 216

六、淡水资源危机 218

七、耕地资源的损失和破坏 223

第三节 环境地理学在全球环境问题研究中的作用 228

一、全球环境问题研究的特点 228

二、环境地理学研究的作用 228

参考文献 229

第九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3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31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231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32

三、申国可持续发展及实施对策 235

第二节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40

一、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240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43

第三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与管理 245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模式系统 245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 247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管理 250

参考文献 254

第十章 环境地理学研究方法 255

第一节 地理环境野外调查与观测 255

一、地形图与遥感资料的应用 255

二、环境背景野外调查 258

三、地理环境摄影与素描 260

第二节 环境监测 261

一、环境监测的特点与原则 261

二、环境要素野外监测 262

第三节 监测的质量保证和分析方法 270

一、监测的质量保证 270

二、环境分析方法 273

一、环境信息数据类型 277

第四节 环境信息数据处理与计算机模拟 277

二、环境信息数据的简缩、转换及标准化 278

三、环境信息计算机模拟 280

第五节 环境地理制图 284

一、环境地理图的编制与表示方法 284

二、环境地理背景图 287

三、环境地理现状与质量评价图 289

四、环境地理规划图 290

第六节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291

一、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内涵与特点 291

二、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293

三、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294

参考文献 29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