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通史 第10卷 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德馨主编;赵凌云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43831848
- 页数:885 页
第一章 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与经济发展的战略演变 1
第一节 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历史性转变 2
一 经济建设指导思想转变的思想酝酿 2
二 经济建设指导思想转变的开始 4
三 经济建设指导思想转变的基本完成 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0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与过程 11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其基本路线 16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0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思想与目标模式的演变 24
一 1979-1983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25
二 1984-1986年:全面开展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 30
三 1987-1991年: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模式及其实施中的波折与理论上的发展 36
第四节 经济现代化“三步走”战略 41
一 “三步走”现代化战略的形成 42
二 “三步走”现代化战略的内容体系与特色 45
三 “三步走”现代化战略的历史意义 51
第一节 经济调整时期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1979-1984年 54
第二章 经济调整与经济体制转换中的宏观经济调控与宏观经济运行 54
一 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 55
二 国民经济的初步调整 57
三 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 61
四 “六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与经济发展过热苗头的出现 68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时期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波动:1985-1988年 77
一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78
二 经济运行在宏观调控中趋向过热 86
一 治理整顿的决策 95
第三节 治理整顿与国民经济的紧缩 95
二 治理整顿初期的行政性紧急措施及其成效 96
三 治理整顿具体目标的提出及其各项措施的全面实施 99
四 经济紧缩中的市场疲软与工业滑坡 103
五 进一步治理整顿 105
六 治理整顿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成就与治理整顿的历史启示 111
第三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118
第一节 人民公社体制的终结与农村集体经济双层经营体制的形成 118
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恢复、推广与完善 119
二 政社分设与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终结 132
第二节 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和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 136
一 农产品购销体制的改革 136
二 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 139
第三节 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与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143
一 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与生产结构的变化 143
二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 155
第四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评价 161
一 农村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化 162
二 农村经济现代化水平提高 163
三 农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167
四 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67
第四章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与工业经济的发展 171
第一节 国有工业企业改革 171
一 扩大企业自主权:1979-1982年 172
二 “利改税”:1983-1986年 178
三 以“承包制”为主的两权分离改革探索 180
四 1979-1991年间国企改革的成效与历史启示 187
一 工业经济宏观管理改革 189
第二节 工业经济宏观体制的改革探索 189
二 工业经济所有制结构改革 191
三 工业经济组织结构改革 194
第三节 工业技术进步与工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197
一 工业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 197
二 工业经济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201
第四节 工业经济增长及其结构、效率与效益的变化 203
一 工业经济增长轨迹与整体工业经济实力的增强 204
二 工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问题 209
三 工业经济增长中效率与效益的反向运动 216
第五章 能源、交通运输与邮电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224
第一节 能源工业的改革与发展 224
一 加快能源工业的改革与发展,扭转能源工业滞后局面 224
二 节能工作的加强及其成绩 241
三 能源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245
第二节 交通运输经济的改革与全面发展 247
一 将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247
二 加快交通运输业的建设与发展 248
三 探索交通运输业的改革 254
四 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259
第三节 邮电通讯业的改革与迅速发展 261
一 多方筹集资金,加快邮电通讯业的发展 261
二 加快邮电通讯业的宏观与微观改革 262
三 邮电通讯业的发展成就与问题 264
第六章 国内贸易体制改革与国内市场运行格局和形态的变化 267
第一节 商品流通体制改革 267
一 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起步:1979-1984年 268
二 商品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1985-1991年 277
第二节 物资体制的初步改革与生产资料市场的发育 287
一 物资流通体制的初步改革 288
二 生产资料市场的初步发育 292
第三节 价格体系调整与价格体制改革 300
一 改革的准备阶段:1979-1984年 301
二 价格改革的初步阶段:1985-1988年 302
三 价格改革调整阶段:1989-1991年 303
四 价格改革的成就与经验 304
第四节 国内市场运行形态的周期性演变与启示 306
一 1979-1984年:市场扩张与正常运行 307
二 1985-1988年:市场急剧扩张与市场紊乱 308
三 1989-1991年:市场治理、市场疲软与市场复苏 310
第五节 国内商品市场格局的变化与问题 313
一 国内商品市场格局的变化 314
二 国内商品市场发育中的问题 318
第七章 财政体制初步改革与财政运行格局的变化 325
第一节 财政预算体制改革 326
一 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推进 327
二 乡财政的壮大与发展 334
第二节 税制改革与税收管理的完善 335
一 从“利改税”到税利分流: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模式的探索 336
二 完善税制:复税制体系的初步建立 341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与运营体制改革的启动 345
一 国有资产管理与运营体制的局部改革探索与问题:1979-1987年 346
二 国有资产管理与运营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1988-1991年 349
第四节 增收节支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352
一 拓展财源,增加财政收入 353
二 节省财政支出,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355
第五节 财政运行格局的变化及财政体制改革的成就与问题 359
一 财政收支增长与财政困难 360
二 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与财政宏观调控机制的初步完善 362
三 财政发展与改革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366
第八章 金融体制的初步改革与金融市场的初步发育 373
第一节 金融体制改革的启动与金融市场的萌芽:1979-1988年 374
一 初步重构金融体系 374
二 金融体制改革的多方面探索 377
三 金融市场的萌芽 381
四 货币流通格局的变化与货币流通失控苗头的出现 382
第二节 金融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与金融市场发育的启动:1985-1988年 385
一 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385
二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深化 389
三 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金融宏观调控格局的演变 390
四 金融市场的初步发展 397
五 货币流通格局的演变 403
第三节 加强宏观金融控制与金融体制改革以及金融市场发育的局部进展 404
一 强化宏观金融控制 404
二 金融体制改革的局部进展 411
三 金融市场发育的局部进展 413
第四节 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宏观调控与金融市场发育的成就与问题 416
一 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就 416
二 金融体制、金融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421
第九章 投资调控、投资体制改革与投资经济的发展 425
第一节 投资调整与投资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1979-1984年 425
一 基本建设投资的调整 426
二 基本建设投资与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432
一 投资体制与建筑业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434
第二节 投资体制、建筑业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与投资迅速扩张:1985-1988年 434
二 投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下的投资增长与结构变化 441
三 投资急速扩张中的问题 443
第三节 投资压缩、投资启动与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1989-1991年 445
一 1989年投资压缩的措施、成效与问题 445
二 以投资启动国民经济发展 450
三 投资体制改革的局部深化 456
第四节 投资体制改革与投资经济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457
一 投资体制改革与投资经济发展的成就 458
二 投资体制改革与投资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460
第十章 人口增长格局的演变与劳动力就业模式的初步转变 463
第一节 第三次人口增长高峰与人口状况的演变 464
一 人口增长率的稳中有降与重新回升 464
二 人口的社会流动性增强及其社会经济影响 470
三 人口结构的变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 478
第二节 劳动就业问题与就业体制的初步改革与转变 482
一 就业压力的增强与就业规模的扩大 482
二 劳动就业结构的变化 489
三 劳动体制改革与劳动力市场的萌芽 493
四 劳动体制改革与劳动力市场发育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498
第十一章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开放性与整合度的增强 500
第一节 外力拉动:财政支持、优惠政策与外力扶贫 501
一 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历史性转变 501
二 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财政支援与优惠政策 503
三 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力度 507
第二节 内力驱动:放开经济政策,改革经济体制与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510
一 制定因地制宜的生产方针和放宽经济政策 510
二 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512
三 少数民族地区整体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初步探索 515
四 加大区内扶贫力度,探索扶贫方式改革 517
五 各民族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和构思 519
第三节 内外开放:国民经济整合度的增强以及对外开放的提高 521
一 民族关系的转型:汉族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交往的发展 522
二 经济协作: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经济协作的发展 522
三 区域经济协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协作的发展 524
四 对外开放:少数民族地区边境贸易的开展 527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及与全国整体水平差距的扩大 528
一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529
二 少数民族地区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差距的拉大 532
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与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 534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初步变化 534
一 1979年以前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格局的基本特征 535
二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格局的初步变化:1979-1985年 536
三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进一步变化:1986-1990年 538
四 强调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1991年 540
五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格局转变的基本特征 541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 543
一 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差距的变动 544
二 区域差距的具体分析 549
三 省际差距的变动 553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变化的原因与效应 556
一 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变化的原因 556
二 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变化的效应与问题 564
第十三章 台、港、澳经济的发展与两岸四地经济协作与互动的初步启动 568
第一节 台、港、澳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结构转型 568
一 台湾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经济结构的转型 569
二 港、澳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经济结构的转型与问题 580
第二节 两岸四地经济交往的迅速发展 587
一 两岸经济交往的发展 587
二 内地与港澳经济联系与经济交往的发展 595
第三节 两岸四地经济协作与互动的发端与问题 601
一 两岸四地经济协作与互动的启动 601
二 两岸四地经济协作与互动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607
第一节 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与沿海开放开发战略的提出 612
第十四章 对外经济关系的拓展与国民经济对外开放度的初步提高 612
一 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与区域实施战略的形成和确立 613
二 沿海地区开放开发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614
第二节 对外开放区域格局的发展与演变 618
一 赋予广东和福建特殊政策和创办经济特区 618
二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和海南岛 620
三 扩大沿海对外开放地区 621
四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624
六 增设保税区和建立生产资料保税市场 626
五 进一步扩大经济特区范围 626
第三节 外贸体制改革的展开与推进 627
一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试点:1979-1984年 628
二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展开:1985-1986年 631
三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深化:1987-1991年 634
第四节 对外经济关系的全面发展与国民经济对外开放度的提高 645
一 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 645
二 国民经济对外开放度的提高 656
第十五章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661
第一节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661
一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662
二 城乡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665
第二节 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结构的变化与存在的问题 674
一 个人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 675
二 个人收入结构的变化 676
三 个人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684
四 社会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691
第三节 居民消费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和结构升级 700
一 居民消费水平与质量迅速提高 700
二 居民消费型态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704
三 消费水平提高与结构变化中的问题 709
第十六章 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启动与科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715
第一节 发展科技事业的指导思想与措施 715
一 科学发展与科技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716
二 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721
三 加大科技投入 725
四 设立高新技术开发区 726
五 推进科学技术体制改革 728
一 大力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 737
第二节 发展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与措施 737
二 恢复和完善教育体系、改革教育体制 739
三 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743
第三节 科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成就与问题 746
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 746
二 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 751
三 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问题 753
第十七章 环境保护工作的展开与环境及生态问题的恶化 757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与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指导思想的确立 757
一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758
二 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地位的确立 761
三 将环境保护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763
四 制定环境保护的战略方针、政策与法规体系 764
第二节 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启动 768
一 拓展环保投资渠道,增加环保投资 768
二 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全面展开 773
三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启动 785
一 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主要表现 791
第三节 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总体恶化趋势及其社会经济影响 791
二 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797
三 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原因 802
第十八章 经济市场化的启动与二元经济体制格局的出现 808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市场化推进过程的基本层面 808
一 所有制改革与经济主体市场主体性的初步发育 809
二 统一市场体系基本框架的初步形成 812
三 市场中介组织开始发育 819
四 市场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初步形成 821
第二节 经济体制格局的变化和计划与市场二元经济体制格局的出现 824
一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解体 825
二 市场成为相结独立的经济体制因素和资源配置机制 830
第三节 中国经济体制转轨道路的初步形成 834
一 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与逻辑结构 834
二 1979-1991年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的基本路径 837
第十九章 经济增长方式的缓慢变化 841
第一节 经济总量规模的迅速增长与周期性波动 841
一 经济总量规模的迅速扩张及其特点 841
二 经济总量增长的周期性波动 845
第二节 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及其增长效应 849
一 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经济增长效应 849
二 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增长效应 851
三 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增长效应 852
四 经济外向性程度提高及其增长效应 854
第三节 宏观经济效率的动态变化 855
一 要素效率的提高与波动 855
二 资本积累与生产效率的提高与波动 858
一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指导思想的确立 860
第四节 经济增长方式的缓慢变化 860
二 经济增长方式缓慢而曲折的转变 862
三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历史的客观要求 865
结束语 转轨与摩擦的互动及其历史指向 868
一 多层面的转轨 869
二 多层面的摩擦 872
三 转轨与摩擦的互动及其历史指向 876
主要参考文献 880
后记 883
主编后记 884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
- 《中国少数民族唢呐教学曲选》胡美玲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上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钢琴谱》聂耳编 2019
- 《湖南考古辑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