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日本侵权行为法
日本侵权行为法

日本侵权行为法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敏著;梁慧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3625635
  • 页数:440 页
图书介绍:日本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行为的规定只有16条(第三编第五章第109条至第724条),但侵权行为法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却是极其广泛的。在日本,民法学中问题最多、争论最激烈、研究成果也最丰厚的是侵权行为法学。侵权行为法是日本民法学研究中一个成果颇丰的领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而最根本的是它跟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的精神。本书的课题是整体性地考察日本现行侵权行为法律制度,属总论性的研究。书中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日本民法制定以来,特别是60年代至今侵权行为法判例、学说的发展过程,以使我国读者对日本侵权行为法有一个整体的、动态的了解。笔者希望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我国民法学界对日本侵权行为法的理解,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借鉴有价值的东西。
《日本侵权行为法》目录

目 录 1

第一编 日本侵权行为法序说 1

第一章 日本侵权行为法概述 1

第一节侵权行为的意义与构成 1

一、侵权行为的意义 1

二、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 3

三、侵权行为规定的构成 6

第二节过失责任主义与无过失责任主义 8

一、侵权行为法律制度的市民法基础 8

二、过失责任主义与自己责任的原则 8

三、无过失责任论的出现 11

四、无过失责任论的妥当范围 14

五、侵权行为责任统一的基础 15

第三节作为损害填补制度的侵权行为责任 16

一、侵权行为责任的内容 16

二、侵权行为与保险制度 17

三、损害赔偿与损失补偿 18

四、侵权行为责任与契约不履行责任 19

五、侵权行为与其他请求权的关系 22

第四节 日本侵权行为法的沿革 23

一、日本民法的制定与战前的侵权行为法 23

二、立法状况 24

三、侵权行为法学的发展 25

四、侵权行为法学的现状与展望 30

第二章侵权行为法的目的与功能 34

第一节损害填补功能 34

一、接受损害填补的要件 34

二、损害得到填补的范围 37

第二节损失分散功能 40

第三节制裁性功能 42

一、侵权行为责任的制裁性功能否定说 42

二、作为报复的制裁 43

三、为抑制加害行为的制裁 46

一、事故费用(损害)的内部化与事故抑制 50

第四节依据市场机制的事故抑制功能 50

二、过失责任制度与事故的一般性抑制 53

三、无过失责任制度与事故的一般性抑制 55

四、一般性抑制理论的界限 56

五、依靠侵权行为损害赔偿制度的事故抑制 57

第五节“综合救济体制”论 59

一、“综合救济体制”论的内容 59

二、对“综合救济体制”的评价 62

三、“综合救济体制”论之探讨及其展望 65

第二编一般侵权行为的成立要件 76

第三章行为与责任能力 76

第一节侵权行为中的所谓“行为” 76

一、行为与自己责任 76

二、企业等团体的行为 78

三、不作为的场合 79

第二节责任能力 80

一、责任能力制度的根据 80

二、责任能力的程度 84

三、无责任能力者的监督义务者的责任 88

第四章故意 95

第一节“故意”的概念 95

一、通说 95

二、认识与希望结果发生 96

三、违法性的认识 96

四、未必的故意与有认识的过失、概括的故意 97

一、通说 99

第二节故意责任与过失责任 99

二、作为独立的侵权行为类型的故意责任 101

三、法人的故意 103

第五章过失 105

第一节过失概念与过失的归责根据 105

一、民法起草者的见解 105

二、通说与判例 106

三、对通说的批判——客观性过失概念 113

四、向具体性过失的复归 115

一、作为过失要件的预见可能性 116

第二节过失与预见可能性——过失的构造 116

二、预见可能性与结果避免可能性 122

三、预见的对象 124

第三节结果回避义务 126

一、判断结果回避义务存在与否的诸要素 126

二、结果回避义务与行政法规、行业惯习标准之间的关系 128

第四节过失的证明(故意、过失的证明) 130

一、过失的举证责任与问题 130

二、过失的事实上的推定 132

三、作为法律价值判断的过失推定 134

四、使过失认定容易的手段 136

第六章加害行为的违法性 138

第一节违法性的概念 138

一、民法起草者的见解——“权利侵害”的要件 138

二、判例的动向——从云右卫门事件到大学汤事件 139

三、学说的展开——从权利侵害到违法性 141

一、权利扩大说 146

第二节对通说(相关关系说)的批判 146

二、违法性要件不要说 148

第三节过失概念与违法性概念的交错 150

一、依据过失要件的一元化说 150

二、重视违法性要件说 151

三、维持权利侵害、违法性要件说 152

第四节侵权行为的类型 154

一、根据受侵害利益种类的侵权行为的类型 154

二、根据侵害行为态样的侵权行为类型 169

第五节违法性阻却事由(正当化事由) 171

一、正当防卫 171

二、紧急避险 172

三、自力救济 172

四、正当业务行为 172

五、受害者的承诺 173

第七章因果关系 174

第一节因果关系的意义 174

一、通说——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与赔偿范围的因果关系 174

二、平井教授所作的因果关系论的再构成 176

三、对平井说的若干疑问 178

第二节事实性因果关系 180

一、无彼,即无此 180

二、原因事实的竞合 180

三、特殊情形与事实性因果关系 182

第三节事实性因果关系的证明 183

一、因果关系证明的困难性 183

二、所谓盖然性说 184

三、对盖然性说的批判 185

四、间接反证的理论 187

五、经验法则与证明 189

六、疫学与因果关系的证明 191

七、因果关系的比例性(确率性)认定 192

第四节损害赔偿范围的因果关系 193

一、应该赔偿的损害的界定 193

二、通说——相当因果关系说 195

三、对通说的批判 197

四、义务射程说 199

五、危险性关联说 201

六、是否存在赔偿范围的决定标准 205

第三编特殊的侵权行为 212

第八章使用者责任 212

第一节意义——使用者责任是否代位责任 212

一、使用者责任的根据 212

二、被用者的有责性 213

三、通说的问题与对它的修正解释 214

四、新学说的展开 215

五、新学说的作用 218

第二节使用关系 220

一、使用关系的成立要件 220

二、使用关系的具体例 221

第三节“就事业的执行”与外形标准说 224

一、“就事业的执行”的意义 224

二、判例中的外形标准说 225

三、学说中外形标准说的评价 228

四、交易行为中的使用者责任与表见代理 230

一、第三者 233

二、被用者的故意过失等 233

第四节使用者责任中的其他问题 233

三、选任与监督 234

四、使用者责任的负担 234

五、求偿权问题 235

第一节工作物责任的性质 238

一、无过失责任说 238

第九章工作物责任 238

二、过失责任说 239

三、判例对成立要件的认定 241

四、与失火责任法的关系 244

第二节设置、保存的“瑕疵” 245

一、所谓客观说 245

二、义务违反说的展开 246

三、义务违反说的探讨 248

一、“瑕疵”的判断标准 251

第三节设置、保存的“瑕疵”与不可抗力 251

二、不可抗力的概念 252

三、自然力与瑕疵 253

四、第三者的行为与瑕疵 255

五、预算上的制约与瑕疵 256

第十章共同侵权行为 257

第一节作为特殊侵权行为的共同侵权行为的意义 257

一、问题之所在 257

二、民法起草者的观点 259

三、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况 260

第二节要件论——关联共同性 266

一、通说的观点——客观共同说 266

二、对通说的批判——责任范围的限定 268

三、主观共同说 271

四、共同侵权行为的类型化 275

五、关联共同性的相关性判断 277

一、共同侵权行为者的责任范围 279

第三节效果论 279

二、责任的连带性 281

三、共同侵权行为者之间的求偿权 284

第十一章动物占有者的责任与失火责任 287

第一节动物占有者的责任 287

一、意义 287

二、成立要件 287

三、责任负担者 289

二、适用范围的限定 291

第二节失火责任 291

一、失火责任法的意义 291

第十二章机动车运行供用者责任 296

第一节序说 296

一、内容、性质 296

二、与民法第715条的关系 297

第二节成立要件 297

一、由于机动车的运行 297

二、侵害“他人”的生命身体 298

三、无免责事由 299

第三节运行供用者 300

一、二元说与一元说 300

二、认定方法 301

三、判例中运行供用者的具体判断 302

第十三章国家赔偿责任与公害责任 304

第一节依据国家赔偿法的国家、公共团体的责任 304

一、基于公权力行使的责任 304

二、公共营造物责任 307

第二节公害责任 309

一、序说 309

二、成立要件及其问题 310

三、与共同侵权行为的关系 313

四、与营造物责任的关系 314

五、效果 315

第十四章制造物责任 317

第一节 日本制造物责任的沿革 317

一、日本制造物责任问题的发端 317

二、制造物责任判例的展开 318

三、各类型判例概观 321

第二节制造物责任法 328

一、与民法上的侵权行为责任的关系 328

二、制造物责任的要件 329

三、制造物责任主体 332

四、责任期间 332

五、民法的适用 332

第四编侵权行为的效果及相关问题 334

第十五章侵权行为的效果 334

第一节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发生 334

一、停止行为请求权 334

二、损害赔偿的方法 339

三、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人 341

四、请求权的发生时期 345

一、损害金额计算的一般标准 347

二、损害的类别 347

第二节损害赔偿的范围与金额的计算 347

三、财产损害的计算 348

四、非财产损害的计算 353

五、损害计算中的其他问题 356

第十六章损害论 361

第一节损害论的动向与现状 361

一、个别损害项目累计方式——差额说的损害赔偿额计算 361

二、定额化说的提倡——西原理论及其影响 363

三、对西原理论的批判 367

四、一揽子请求、一律请求、包括请求 368

五、今后的课题 372

第二节因生命侵害发生的财产赔偿请求权 373

一、民法起草者关于生命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观点 374

二、继承肯定说 376

三、继承否定说 378

第三节因生命侵害发生的抚慰金请求权 382

一、围绕抚慰金请求权的继承性的问题 382

二、抚慰金的内容与功能 383

三、大审院判例的见解——意思表明说 385

四、学说对判例的批判——当然继承说与继承否定说 386

五、1967年最高裁判所大法庭判决与学说 389

六、对伤害的抚慰金请求权的继承与一身专属性 390

七、近亲者的抚慰金请求权 391

第四节过失相抵 393

一、民法起草者的见解 393

二、受害者“过失”的斟酌 395

三、加害者违法性的斟酌 398

五、作为损害的金钱评价的程序之一的过失相抵 400

四、对因果关系的作用程度的斟酌 400

六、森岛教授的见解 401

七、受害者本人以外者的过失(受害者方的过失) 402

八、过失相抵的效果 405

第五节损害赔偿额计算的标准时 406

一、关于标准时的初期学说 407

二、以事故时(责任原因发生时)为标准时说——判例、通说 408

三、以口头辩论终结时为标准说 409

四、“标准时”概念否定说——平井说 411

五、不固定地考虑标准时说——多元说 412

六、森岛教授的见解 414

第十七章 由侵权行为发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消灭时 416

效 416

第一节短期消灭时效规定的根据 416

一、民法起草者的见解 417

二、末川说——以受害者的感情为根据说 419

三、内池说——以赔偿义务人的信赖为根据说 421

四、对内池说的疑问 423

五、森岛教授的见解 425

第二节消灭时效的起算点 426

一、“知道”损害及加害者 427

二、知道“加害者” 430

三、知道“损害”——损害继续型侵权行为的场合 432

四、知道“损害”——继续性侵权行为的场合 433

主要参考书目 436

后记 43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