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新编食用菌生产手册
新编食用菌生产手册

新编食用菌生产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传福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6413707
  • 页数:564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养鸡下一篇:盆景学 第2版
《新编食用菌生产手册》目录

第一章 食用菌生产常用仪器与设备 1

第一节 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与使用 1

一、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 1

二、常用玻璃器皿的使用 2

第二节 常用的仪器设备 4

一、天平 4

二、光学显微镜 6

三、电冰箱 9

四、酸度计 9

五、分光光度计和光电比色计 11

六、电热干燥箱 12

第三节 常用的机械设备 13

一、原料加工设备 13

二、制袋设备 16

三、灭菌设备 19

四、接种设备 23

五、培养设备 26

六、烘干设备 27

第二章 食用菌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藏 29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和观察 29

一、野外调查的方法 29

二、采集季节、时间和地点 30

三、标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31

四、采集记录 32

五、标本显微观察 34

第二节 标本的制作 37

一、标本的整理 37

二、标本的制作 37

第三节 标本的鉴定和保藏 39

一、标本的鉴定 39

二、标本的保藏 40

第三章 食用菌的分类 43

一、子囊菌亚门 45

第一节 食用菌的分类检索 45

二、担子菌亚门 46

第二节 食用菌的重要种、属代表 49

一、子囊菌的代表属 49

二、担子菌的代表种、属 50

一、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 62

二、食用菌遗传变异的特点 62

第一节 食用菌的遗传与变异 62

第四章 食用菌的遗传育种技术 62

三、遗传的物质基础 63

四、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 63

第二节 食用菌的生活史 63

一、典型担子菌生活史 63

二、食用菌的生活史类型 64

第三节 食用菌的有性繁殖特征 66

一、有性生殖的概念 66

三、食用菌的交配系统 67

二、有性生殖的过程 67

四、双核菌丝的生长繁殖 72

第四节 食用菌的选择育种 72

一、选择育种的原理 72

二、选择育种的方法步骤 73

第五节 食用菌的诱变育种 75

一、诱变育种的概念 75

二、诱变育种工作中应考虑的几个原则 75

三、诱变育种的程序 79

四、诱变育种的方法 80

第六节 食用菌的杂交育种 82

一、杂交育种工作中几个基本原则 82

二、杂交育种的一般程序 87

三、杂交育种的方法步骤 87

四、其他杂交育种方法 89

第七节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91

一、原生质体融合的概念及意义 91

二、原生质体融合的一般程序及关键步骤 92

三、原生质体融合的具体方法 93

第八节 基因工程 100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及意义 100

二、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和程序 100

三、基因文库技术和基因扩增技术 105

第五章 食用菌菌种制作与保藏 107

第一节 厂房及设备 107

一、厂址选建与布局 107

二、设备及机具 109

第二节 培养基的制作 110

一、培养基质的基本营养 111

二、培养基的种类 112

三、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114

第三节 消毒与灭菌 122

一、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122

二、接种室与接种箱的消毒灭菌操作规程 133

三、消毒与灭菌效果的检验 134

第四节 菌种分离 135

一、孢子分离法 135

二、组织分离法 139

三、基内菌丝分离法 142

第五节 菌种的扩大培养 144

一、母种的扩大繁殖 144

二、原种的制作 146

三、栽培种的制作 148

四、液体菌种的生产 149

五、菌种质量检验 153

第六节 菌种保藏 158

一、斜面低温保藏法 159

二、矿油保藏法 160

三、冷冻干燥贮藏法 161

四、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162

五、自然基质简易保藏法 163

六、干燥保藏法 164

七、悬液保藏法 165

第六章 食用菌栽培技术 166

第一节 蘑菇 166

一、概述 166

二、生物学特性 167

三、主要栽培品种 171

四、栽培场所 174

五、栽培技术 177

六、双孢蘑菇的增产措施 188

第二节 香菇 190

一、概述 190

二、生物学特性 191

三、主要栽培品种 195

四、栽培场地 197

五、栽培技术 197

六、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219

一、概述 222

第三节 平菇 222

二、生物学特性 223

三、主要栽培品种 227

四、栽培场所 230

五、栽培技术 232

第四节 金针菇 246

一、概述 246

二、生物学特性 248

三、主要栽培品种 254

四、栽培场所 255

五、栽培技术 256

第五节 草菇 266

一、概述 266

二、生物学特性 267

三、主要栽培品种 270

四、栽培场所 270

五、栽培技术 271

一、概述 284

第六节 鸡腿菇 284

二、生物学特性 285

三、常用的栽培品种 287

四、栽培场所 288

五、栽培技术 288

六、采收与加工 292

第七节 木耳 293

一、概述 293

二、生物学特性 294

三、栽培技术 296

四、木耳代料栽培的关键技术 307

第八节 银耳 308

一、概述 308

二、生物学特性 310

三、栽培菌种的选择 313

五、栽培技术 314

四、栽培场所 314

六、银耳栽培的增产措施 319

第九节 猴头菇 320

一、概述 320

二、生物学特性 321

三、主要栽培品种及选择 325

四、栽培场所 325

五、栽培技术 325

一、概述 332

六、采收及采收后的管理 332

第十节 竹荪 332

二、生物学特性 334

三、主要栽培种类 338

四、栽培技术 340

第十一节 巴西蘑菇 348

一、概述 348

二、生物学特性 348

四、栽培技术 350

三、栽培场所 350

第十二节 滑菇 355

一、概述 355

二、生物学特性 355

三、栽培技术 357

四、滑菇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363

第十三节 真姬菇 364

一、概述 364

二、生物学特性 365

三、栽培场所 368

四、栽培技术 368

第十四节 杨树菇 374

一、概述 374

二、生物学特性 374

三、栽培技术 376

第十五节 大球盖菇 379

一、概述 379

二、生物学特性 380

三、栽培技术 381

第十六节 杏鲍菇、阿魏蘑、翅鲍菇 384

一、概述 384

二、生物学特性 385

三、发菌和出菇场所 387

四、栽培技术 388

一、概述 392

二、生物学特性 392

第十七节 灰树花 392

三、栽培菌株的选择 394

四、栽培场所 394

五、栽培技术 395

第十八节 黄伞 399

一、概述 399

二、生物学特性 400

三、栽培场所 401

四、栽培技术 402

一、概述 404

第十九节 蜜环菌 404

二、生物学特性 406

三、栽培技术 409

四、蜜环菌伴栽天麻 411

第二十节 灵芝 420

一、概述 420

二、生物学特性 421

三、主要栽培品种 423

四、栽培技术 424

一、概况 431

第二十一节 茯苓 431

二、生物学特性 432

三、栽培茯苓的种源 434

四、栽培季节和生产周期 434

五、栽培技术 435

六、采收及采后处理 437

第七章 食用菌杂菌及病虫害防治 439

一、白色石膏霉 440

第一节 食用菌杂菌及其防治 440

二、棉絮状霉菌 441

三、胡桃肉状菌 442

四、木霉 443

五、青霉 445

六、链孢霉 446

七、毛霉 448

八、曲霉 449

九、酵母菌 450

十、细菌 451

十一、鬼伞 452

十二、菇(耳)木杂菌 453

第二节 食用菌病害及其防治 457

一、真菌性病害 457

二、细菌性病害 464

三、病毒性病害 467

四、生理性病害 469

第三节 食用菌虫害及其防治 473

一、眼菌蚊 473

二、瘿蚊 475

三、蚤蝇 476

四、螨类 477

五、线虫 478

六、蛞蝓 479

第八章 食用菌产品保鲜贮藏与加工 481

第一节 食用菌的保鲜 481

一、影响食用菌鲜度的因素 481

二、食用菌保鲜措施 482

第二节 食用菌的加工方法 486

一、食用菌的干制加工 486

二、食用菌的腌制 492

三、食用菌的罐藏 498

四、食用菌饮料生产 508

五、食用菌调味品生产 510

六、食用菌食品生产 513

第三节 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及其应用 516

一、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 516

二、几种食用菌深层发酵工艺 520

三、食用菌深层发酵应用 523

第四节 食用菌产品的包装、贮藏与运输 526

一、食用菌产品的包装 526

二、食用菌商品的贮藏 528

三、食用菌商品的运输 529

第九章 食用菌试验统计分析法 530

第一节 试验的基本类型和方法 530

一、试验的基本类型 530

二、试验的方法步骤 531

第二节 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533

一、两个样本平均数的比较 533

二、多样本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536

附录 55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