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理论科技史
理论科技史

理论科技史PDF电子书下载

自然科学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子良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35203833
  • 页数:523 页
图书介绍:
《理论科技史》目录

目录 1

上篇 1

科学技术认识史 1

导言 1

第一章 古希腊自然科学的成就 3

与特征 3

一、自然科学的起源 3

1.生产实践是科学技术产生的源泉 3

2.原始宗教与科学起源 7

二、古希腊自然科学的历史沿革与成就 10

1.爱奥尼亚时期的思想火种 10

2.雅典时期的哲学睿智 13

3.亚历山大里亚时期的科学精英 17

4.希腊罗马时期的兴趣转移 19

三、古希腊自然科学发展的特征 20

1.希腊文明崛起探源 20

2.自由精神孕育着理性的科学好奇心 21

3.哲学耕耘培育了无数的真理胚芽 22

4.热情与理性的结合使希腊人更伟大 23

5.演绎推理的伟大成就与局限 24

第二章 并非一片黑暗的中世纪 25

一、欧洲中世纪社会的特征 25

1.信仰时代的合理因素 25

2.特有的庄园经济 27

3.城市:文明再繁荣的摇篮 28

2.技术进步的具体表现:农业、动力、交通运输技术 30

1.技术进步的加速发展 30

二、中世纪的技术进步 30

3.建筑文化:中世纪心理的写照 32

三、中世纪的科学思想及其对近代的影响 34

1.对宇宙构造的看法 34

2.大学的兴起 35

3.亚里士多德权威的再现与衰落 37

4.炼金术与中世纪的物质观 39

5.按动即将拉开的物理学序幕的铃声 40

6.数学奏鸣曲 42

7.现代医学的发源地:萨勒诺学校 44

8.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思想在 45

中世纪萌发 45

第三章 古代阿拉伯科学的兴衰 48

一、概况 50

二、阿拉伯帝国发展科学技术的有利因素 51

1.辽阔的疆域 51

2.不甘心落后的民族意识 52

3.统治者、有产者的大力支持 53

4.渴求知识的传统 55

5.强有力的统一国家政权 56

三、阿拉伯科学技术的发展 57

1.两个前后相关的时期 57

2.阿拉伯人的重要发现 59

四、阿拉伯科学的特征及其地位 64

1.特征 64

2.地位 66

百科全书式的著述风格——世界性特征 66

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希腊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者——欧洲近代科学的摇篮五、阿拉伯科学的衰落 68

第四章 古代中国科学的兴衰 70

一、发展概况和特点 70

1.发展概况 70

2.中国古代科学的特点 74

慢积累效应——世界本原的虚幻——对技术精益求精——科学研究中的精细观测——超前的科学思想——较多的经验形态——理论自然知识相对不足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80

1.数学 80

2.天文学 83

两项重大成就——5个鲜明的特点 83

天文观测——历法——宇宙结构的认识——天文仪器三、中国科学技术的衰落 85

1.判别科学技术落后或先进的标准 85

学术界的几种观点——判别标准:带头学科 88

2.一条曲折的认识道路 88

盲目乐观——觉醒——从洋务派到孙中山——严复和梁启超——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活跃的探讨阶段四、中国科学技术衰落的原因 97

1.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使科学发展 97

失去了强大动力 97

2.民族习惯的影响使经验科学无法 99

上升到更高阶段 99

3.官学合一制度使科学难以分化独立出来 105

第五章 机械论思潮 108

一、机械论思潮的缘起 108

1.文艺复兴运动对机械论思潮的推动 109

2.新教的刺激 112

3.新兴科学的哺育 113

4.哲学家的提炼 120

二、牛顿的贡献和影响 123

1.牛顿的贡献 123

2.牛顿力学的影响 125

三、一代哲学精英的阐发 127

霍布斯——洛克——拉美特利——霍尔巴赫 135

四、是非功过评说 135

第六章 蒸汽动力革命的思考 138

一、蒸汽动力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38

有代表性的几家观点——技术条件——知识准备条件——社会条件——清教观念二、蒸汽动力革命的形成过程 147

1.第一部实用蒸汽提水泵的产生 147

2.第一台真正的蒸汽动力机的诞生 148

3.“万能动力机”的诞生——蒸汽动力机 151

成功的标志 151

4.蒸汽机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155

三、蒸汽动力革命的后果 157

1.蒸汽动力革命导致了产业革命胜利完成, 157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157

2.蒸汽动力革命推动了新兴产业部门的崛起 158

和工业生产体系的全面改革 158

3.蒸汽动力革命对科学、教育发展的影响 160

四、蒸汽动力革命的思考 161

1.社会需要是技术发展的动力 161

2.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165

3.技术发展的继承性 168

4.技术发展的连锁反应 172

5.重视社会容受能力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175

1.宇宙的进化——康德——拉普拉斯 178

的星云假说 178

一、早期的进化论思想 178

第七章 进化论思潮 178

2.地球的进化——赖尔的地质渐变论 180

3.一批生物进化论的先驱 183

二、达尔文进化论及其意义 187

1.贝格尔舰上的环球旅行 187

2.对上帝造物的反叛 189

3.划时代的丰功伟绩 190

4.达尔文进化论的胜利 192

三、进化论思潮的影响 194

1.化学物理学中的进化论思想 194

2.马克思与社会进化论 197

3.进化论在发展中 199

第八章 电力技术革命的思考 202

一、库仑—奥斯特—赫兹 202

1.静电研究 202

2.从奥斯特到安培——两种不同的传统 203

的翻译与验证 206

3.离经叛道的“妄想”及对“妄想” 206

二、电力时代的到来 209

带头技术——标志 212

三、电力革命的思考 212

1.电力革命的动因 212

电机的出现是内在原因——社会需要是外在原因——电磁理论的重大突破是起源2.电力革命的价值功能 214

经济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 217

3.电力革命的特点 217

一、“科学世纪”的自然图景 218

科学理论对生产的指导作用明显加强——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明显提高——社会生活的全面现代化——竞争机制开始发挥更大作用第九章 全新自然图景的展现 218

二、相对论的创立和新的时空观 222

1.相对论创立的学术背景 222

以太之谜与洛伦兹的解释——马赫与彭加勒对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批判2.相对论的创立 226

3.相对论的时空观 228

时间与空间的内在联系——空间和时间依赖于物质的运动——时间与空间依赖于运动的物质三、量子力学的建立与新的自然图景 232

1.量子论的建立及其早期发展 232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子说——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2.量子力学的建立 236

德布罗意、薛定谔——海森堡、玻恩和约尔丹 238

3.量子力学的自然图景 238

1.科学的分化与综合 242

一、现代整体化思潮的兴起 242

量子性——统计性 242

第十章 整体化思潮 242

2.现代整体化思潮兴起的社会背景 244

3.现代整体化思潮兴起的自然科学基础 245

二、整体化——现代科学的时代精神 249

1.科学研究日趋综合化 249

2.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汇流发展 251

三、中国古代有机自然观在现代科学整体化思 254

潮中的科学价值 254

1.对中国有机自然观的现代科学价值的研究 254

和发现 254

2.中国古代有机自然观的现代科学价值 256

第十一章 新技术革命的思考 260

一、新技术群的崛起 260

1.新技术革命的背景 260

基础科学的突破——社会需要——战争的刺激 262

2.方兴未艾的新技术群 262

新技术革命的主角:电子计算机技术——新技术革命的基础:材料和能源——新技术革命的拓展:海洋和空间技术——新技术革命的前景:生物工程3.各国的反应 267

美日角逐——西欧国家的联合行动——发展中国家努力缩小差距二、新技术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69

1.新技术革命的特点 270

速度快——规模大——群体效应强 272

2.新技术革命的影响 272

实现了生产力的新飞跃——加速了社会进程——变革着人们的观念三、新技术革命的思考 277

1.反思 278

2.选择 279

3.对策 280

利用时机,跳跃前进——引进技术是捷径——智力开发是保证——管理是关键下篇科学技术史的理论问题第十二章 科学发现的逻辑(上) 287

一、历史上围绕科学发现逻辑的大争论 287

1.19世纪中叶以前的时期 287

亚里士多德最早的阐发——培根的异议——笛卡儿的推进2.19世纪中叶以后的时期 293

科学发展的新特点——赫舍尔对发现和证明的区分——惠威尔否认科学发现逻辑——皮尔斯的悲观论——斯逻辑实证主义者的回避和否定——库恩的“瞬间心理体验”观——亨普尔否定的理由二、科学发现逻辑的复兴 305

1.科学发现逻辑复兴的原因 305

合理性独立于证明问题——科学发现案例研究的促进——数学的逻辑化和公理化的成功带来的反思——逻辑实证主义者的回避使科学发现的地盘空了出来——“发现”与“证明”不可分2.科学发现逻辑的复兴 310

一、科学发现是个过程 321

1.如何理解“发现” 321

第十三章 科学发现的逻辑(下) 321

汉森——西蒙——劳丹 321

从发现物的角度看待发现——从研究过程的角度看待发现2.科学发现是一个过程 327

案例分析:氧、细胞、产褥热病因的发现——说科学发现是一个过程的理由——科学发现的过程结构二、科学发现逻辑的可能性 341

1.对科学发现逻辑的不同理解 341

科学发现的逻辑也就是科学方法论——科学发现的逻辑是一组规则——科学发现的逻辑只是科学研究某一阶段的逻辑2.科学发现逻辑的可能性 344

科学发现的两个层次——直觉和灵感有规律可循、合乎逻辑——对几种流行说法之我见——人工智能的成就三、研究科学发现逻辑的意义 349

1.求真又求美——科学与艺术同质 352

一、科学与艺术 352

启发、实用功能——认识论功能——使科学史研究深化的功能第十四章 科学发现的艺术 352

2.形象与抽象——科学与艺术融合 353

3.想象与直觉——科学与艺术相似 355

二、科学发现中的创造性思维 356

1.科学发现需要自由驰骋的想象 357

2.直觉的闪光爆发新规范 360

3.机遇——科学发现的向导 365

三、科学家的创造素质 367

1.科学家的创造能力 368

科学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想象能力——实际操作能力2.科学家的个性品格 369

热爱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好奇心和兴趣——顽强的意志第十五章 科学研究中的失败 372

一、科学研究失败的类型 372

1.科学研究中选题的失败 373

选题不符合实际需要——选题超越了社会允许的条件——选题缺乏科学性2.科学研究中经验方法不当的失败 376

3.科学研究中理论方法不当的失败 376

4.科学研究中数学方法不当的失败 377

二、科学研究失败的根源 378

1.科学研究失败的认识论根源 378

2.科学研究失败的社会根源 381

社会经济的滞后发展——社会文化心理的消极作用——社会决策部门的非科学干预——人际关系的窒息作用三、失败的价值 383

1.失败与成功的辩证关系 383

2.失败能使科学家培养毅力,提高素质 384

3.失败使人清醒,从反面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385

4.失败中有“合理因子” 385

5.失败是成功之母 386

第十六章 科学家的竞争与合作 388

一、科学研究的协同效应 388

1.竞争与合作 388

2.科学家的社会角色 391

3.科学家的精神气质 393

二、科学共同体的创生与嬗变 398

1.科学共同体 398

2.科学学派 403

三、科学发明权之争的思考 406

1.优先权之争的弊端 406

2.争夺优先权原因的思考 409

3.科学荣誉的功能 411

一、科学理论的结构评价 413

第十七章 科学理论的评价与选择 413

1.精确性 414

看证据的量——比较理论获得支持证据的速率——考虑证据在理论范围内的分布——看证据的质2.无矛盾性 417

自洽性——相容性 418

3.简单性 418

4.可检验性 420

二、科学理论的功能评价 422

1.解释能力 422

2.预见能力 424

3.生题能力 426

三、科学理论的历史评价 427

看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否是其学科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看理论是否为其学科提供了一个科学范式——看理论在科学方法上是否具有重要意义四、评价?选择 431

1.评价的客观性和相对性 431

2.评价与选择的关系 432

第十八章 科学传统的变迁 435

一、科学传统的结构及其形成机制 435

1.科学传统的结构 435

2.科学传统的形成机制 438

内部机制为科学自身的本性所决定——外部机制:社会文化背景3.东方科学传统和西方科学传统 440

二、科学传统变迁的条件 447

1.科学传统变迁的社会条件 448

2.科学传统变迁的内部条件 451

三、科学传统的潜在功能及其社会效应 455

1.科学传统的潜在功能 455

2.科学传统的社会效应 457

1.归纳主义的累进模式 459

一、科学发展模式成说 459

第十九章 科学发展的模式 459

2.波普的证伪模式 460

3.库恩的科学革命模式 461

4.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 462

5.劳丹的科学进步模式 463

二、理论与实验: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 465

1.实验的理论功能 466

2.科学理论的自身矛盾 467

3.理论的实验功能 468

4.实验与理论的相互作用 469

三、社会需要与文化背景:科学发展的推力与拉力 470

1.社会需要:科学发展的推力 470

2.文化背景:科学发展的拉力 472

四、内力与外力的耦合:科学的生长点 474

1.内在论与外在论 474

2.内外耦合:科学的生长点 476

1.科学体制 478

一、科学体制的一般概念 478

第二十章 科学的体制化 478

三个不同水平上的科学活动主体——科学体制的组织系统——科学体制在社会中的运行机制2.科学体制化的标志 484

自立性——适应性——广泛性 486

3.科学体制化的趋势 486

二、从古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的体制 487

1.古希腊科学的体制 487

2.阿拉伯及欧洲中世纪后期科学的体制 490

3.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的体制 493

1.17世纪英国科学初步体制化 494

三、近代科学的体制 494

科学活动的初步繁荣——私人实验室的出现——新型大学的诞生——英国皇家学会的建立2.法国科学院的建立 498

17世纪初法国科学家的聚会——法国科学院的创立3.18世纪欧洲的科学家 500

4.19世纪的科学体制 500

科学家人数剧烈增加——科学研究的学院化——研究生制度的确立——工业实验室的出现——19世纪的科学学会四、现代科学成为重要的社会建制 507

1.从小科学到大科学 507

2.科学产业的形成 512

独立的知识产业的出现——科学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科学和工业的合流主要参考文献 5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