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现代领导学教程
现代领导学教程

现代领导学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立樵,冯致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3524790
  • 页数:342 页
图书介绍:
《现代领导学教程》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领导学的研究对象 1

一、什么是领导学 1

二、领导学的研究对象 2

(一) 领导活动 3

(二) 领导矛盾 10

(三) 领导规律 13

三、领导学的研究内容 16

(六) 领导手段 17

(五) 领导过程 17

(四) 领导结构 17

(三) 领导职能 17

(二) 领导素质 17

(一) 领导本质 17

(七) 领导效能 18

第二节 领导学的理论来源 18

一、中国古代领导思想 18

(一) 修身正已,为政清廉 19

(二) 选贤任能,惟才是举 19

(三) 富民强国,以民为本 20

(四) 教民化俗,以法治国 21

二、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理论 22

(一) 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理想 22

(二) 列宁斯大林领导思想 24

(三) 毛泽东领导思想 27

(四) 邓小平领导理论 30

三、国外领导理论 33

第三节 学习研究领导学的意义 35

一、 实现领导工作科学化的需要 35

二、 促进领导工作专业化的需要 36

三、 加快干部队伍现代化的需要 36

四、 建立中国特色领导学的需要 37

[案例]各级领导干部要研究领导科学 37

第二章 领导 40

第一节 什么是领导 40

一、 领导的定义 40

(一) 领导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范畴 41

二、 领导的特点 41

(二) 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 43

(三) 领导是一种有效的影响力量 43

三、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44

(一)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45

(二) 正确处理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49

第二节 领导的本质 50

一、领导本质的二重性 50

(一) 自然属性 50

(二) 社会属性 52

(三)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 53

(三) 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 54

(二) 社会主义领导的任务是为人民造福 54

二、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 54

(一) 社会主义领导的基础是人民群众 54

第三节 现代领导观 56

一、“无界”的领导观 57

二、“隐性”的领导观 57

三、“柔性”的领导观 58

四、“互动”的领导观 58

五、“价值”的领导观 59

六、“变革”的领导观 59

[案例]里根与卡特的领导风格 60

第一节 领导者的角色认知 63

一、 领导角色的概念 63

第三章 领导者 63

二、 领导角色的新定义 64

三、 领导角色的转换 65

(一) 由“运动员”向“教练员”转变 65

(二) 由“领头羊”向“牧羊人”转变 67

(三) 由“船长”向“设计师”转变 67

(四) 由“实干家”向“战略家“转变 68

(五) 由官员向公仆转变 68

(六) 由“裁判员”向“鼓舞者”转变 69

第二节 领导者的素质构成 70

一、领导素质的含义和作用 70

(一) 领导者素质的含义 70

(二) 领导者素质的作用 71

二、现代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72

(一) 政治素质 72

(二) 道德素质 74

(三) 知识素质 76

(四) 能力素质 78

(五) 身心素质 81

(六) 作风素质 83

三、领导者的成长规律 86

(一) 成长条件多维塑造规律 87

(二) 成长轨迹众式趋合规律 88

(三) 成长机制整体联动规律 89

(四) 成长战略目标制导规律 90

(五) 培养方式同步优化规律 91

[案例]]新官上任“七不要” 92

第四章 领导组织 95

第一节 领导体制 95

一、领导体制的含义和作用 95

(一) 领导体制的含义 95

(二) 领导体制的作用 97

二、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 98

(一) 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98

(二) 统属制与分离制 99

(三) 集权制与分权制 100

(四) 层次制与职能制 101

(一) 党的领导原则 102

(二) 民主管理原则 102

三、领导体制设置的基本原则 102

(三) 科学划分权限原则 103

(四) 合理设置机构原则 103

(五) 严格规章制度的原则 104

(六) 法制原则 104

第二节 组织机构 104

(二) 信息反馈机构 105

(三) 咨询参谋机构 105

(一) 决策中心 105

一、组织机构的构成要素 105

(四) 执行系统 106

(五) 监督系统 106

二、组织机构的结构方式 106

(一) 直线型组织结构 106

(二) 职能型组织结构 106

(四) 矩阵型组织结构 108

(五) 扁平型组织结构 108

三、组织机构的工作制度 109

(一) 领导责任制 110

(二) 部门责任制 111

(三) 岗位责任制 112

(二) 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 113

四、组织机构设置的程序和原则 113

(一) 组织机构设置的程序 113

第三节 领导班子 116

一、领导班子的含义和作用 116

(一) 领导班子的含义 116

(二) 领导班子的特点 117

(三) 领导班子的作用 117

二、领导班子的结构 119

(一) 科学的知识结构 119

(二) 合理的专业结构 120

(三) 互补的智能结构 121

(四) 梯形的年龄结构 122

(五) 和谐的气质结构 123

三、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124

(一)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125

(二) 加强领导班子团结合作 126

(三) 加强领导班子廉政建设 127

[案例]松下公司成功的秘诀 129

第五章 领导决策 132

第一节 领导决策的基本问题 132

一、领导决策的含义和特点 132

(一) 领导决策的含义 132

(二) 领导决策的特点 133

(二) 决策是决定领导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 135

(一) 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 135

二、领导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135

(三) 决策是衡量领导者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136

第二节 领导决策的类型和原则 136

一、领导决策的基本类型 136

(一) 集体决策与科学决策 136

(二) 集体决策与个体决策 137

(三) 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138

(四)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139

二、领导决策的基本模式 139

(一) 理性决策模式 139

(二) 渐进决策模式 139

(三) 综合决策模式 140

(一) 客观性原则 141

三、领导决策的基本原则 141

(二) 信息性原则 142

(三) 预测性原则 142

(四) 可行性原则 142

(五) 民主性原则 143

(六) 科学性原则 143

第三节 领导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145

一、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145

(一) 调查研究,发现问题 145

(二) 围绕中心,确定目标 146

(三) 更新观念,掌握方法 148

(一) 发扬民主,博采众长 150

二、集思广益,拟定方案 150

(三) 掌握方法,科学设计 151

(二) 遵循原则,拟定设计 151

三、分析评估,选择决断 153

(一) 依靠外脑,尊重科学 153

(二) 分析比较,实施评估 154

(三) 把握标准,择扰决断 155

四、组织实施,追踪反馈 157

(一) 组织动员,落实责任 157

(二) 典型试验,追踪反馈 158

(三) 普遍实施,总结经验 159

[案例]宝钢工程决策的风风雨雨 160

一、 领导用人的含义 167

第六章 领导用人 167

第一节 领导用人的含义和作用 167

二、 用人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68

(一) 用人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 168

(二) 用人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 169

(三) 用人是实现领导决策的组织保证 169

第二节 人才的识别与考察 170

一、人才的含义和特性 170

(一) 人才的含义 170

(二) 人才的特性 170

(一) 识别人才的条件 171

二、人才的识别与考察 171

(二) 识别人才的方法 176

第三节 人才的选拔与任用 178

一、选拔人才的原则 179

(一) 德才兼备的原则 179

(二) 公开竞争的原则 179

(三) 群众公认的原则 180

(四) 注重实绩的原则 180

二、人才选拔的方式 181

(一) 选任制 181

(二) 委任制 182

(三) 考任制 182

(五) 试用制 183

(四) 聘任制 183

第四节 人才的使用与管理 184

一、人才的使用 184

(一) 不拘一格,适时任用 184

(二) 因事设入,量才任职 186

(三) 扬长避短,各尽所能 186

(四) 用人不疑,放手使用 188

二、人才的管理 190

(一) 热情关心,积极保护 190

(二) 精心培养,教育监督 192

(三) 赏罚分明,善于激励 192

(四) 有效开发,合理流动 193

[案例]这样任免干部合适吗? 195

第七章 领导协调 200

第一节 领导协调的基本问题 200

一、领导协调的涵义和作用 200

(一) 领导协调的涵义 200

(二) 领导协调的作用 201

二、领导协调的类型和内容 202

(一) 领导协调的类型 202

(二) 领导协调的内容 205

(三) 利率一致原则 207

(二) 勤于沟通原则 207

(一) 目标导向原则 207

一、领导工作关系协调的基本原则 207

第二节 领导工作关系的协调 207

(四) 整体优化原则 208

二、领导工作关系协调的基本方法 208

(一) 目标协调法 208

(二) 行政协调法 209

(三) 经济协调法 209

(四) 法纪协调法 209

第三节 领导人际关系的协调 209

一、上行关系协调 210

(一) 尊重而不恭维 210

(二) 服从而不盲从 211

(三) 到位而不越位 212

(四) 补台而不拆台 213

(五) 建议而不强求 214

二、下行关系协调 215

(一) 对亲者应保持距离 215

(二) 对疏者当正确对待 217

(三) 对下级要尊重以礼 218

(四) 对纠纷宜公平处理 220

三、平行关系协调 221

(一) 彼此尊重,平等相待 222

(二) 相互信任,不耍权术 223

(三) 团结同志,密切合作 224

[案例]一位关于凝聚人心的县委书记 226

第八章 领导激励 230

第一节 领导激励的含义和作用 230

一、 领导激励的含义 230

二、 领导激励的作用 231

(一) 激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231

(二) 激励是提升人的价值的有效措施 231

(三) 激励是增强组织凝聚力的根本途径 232

第二节 领导激励的过程和原则 233

一、领导激励的过程 233

(二) 激发动机 235

(一) 满足需要 235

(三) 鼓励行为 236

(四) 引导目标 237

二、领导激励的原则 238

(一) 利益一致的原则 238

(二) 公平合理的原则 239

(三) 注重时效的原则 239

(四) 奖惩结合的原则 239

第三节 领导激励的方法和技巧 240

一、领导激励的方法 240

(一) 物质激励法 240

(二) 目标激励法 242

(三) 荣誉激励法 244

(四) 情感激励法 246

(五) 榜样激励法 247

(六) 工作激励法 248

(七) 惩罚激励法 250

二、领导激励的技巧 251

(一) 了解和满足下属的心理需要 251

(二) 把握激励的最佳时机 254

(三) 防止激励效应弱化 255

第四节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257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和作用 257

(一) 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 257

(二) 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258

(一)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 260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260

(二) 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 261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和方法 263

(一) 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 263

(二)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266

[案例]“冯根生难题” 268

第九章 领导方法 273

第一节 群众路线领导方法 273

一、群众路线领导方法的含义和意义 273

(一) 群众路线领导方法的含义 273

(二) 群众路线领导方法的意义 275

(一) 从群众中来 276

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76

(二) 到群众中去 278

三、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280

(一) 一般号召 280

(二) 个别指导 283

四、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286

(一) 实现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条件 286

(二) 实现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287

第二节 系统领导方法 288

一、系统领导方法的含义和作用 289

(一) 什么是系统领导方法 289

(二) 系统领导方法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 290

二、系统领导方法的基本原则 292

(一) 整体性原则 292

(二) 层次性原则 294

(三) 结构性原则 295

(四) 相关性原则 296

(五) 目的性原则 299

(六) 最优化原则 300

三、系统领导方法的实施步骤 302

(一) 提出系统优化的领导活动目标 302

(二) 找出系统优化目标的构成要素 302

(五) 找出具体实施的步骤和时间程序 303

(四) 组建实施机构并分解目标任务 303

(三) 进行系统方案的优化结构设计 303

(六) 根据时空两方面的部署具体实践 304

[案例]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305

第十章 领导效能 309

第一节 领导效能的含义和作用 309

一、领导效能的含义 309

(一) 领导目标 309

(二) 领导效率 310

(三) 领导效果 310

(四) 领导效益 310

(三) 社会性 312

(二) 层次性 312

二、领导效能的特点 312

(一) 综合性 312

(四) 继承性 313

三、领导效能的作用 313

(一) 领导效能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313

(二) 领导效能是衡量领导工作成效的综合尺度 314

(三) 领导效能是选拔使用干部的主要依据 314

(四) 领导效能是推动领导活动不断发展的动力 315

第二节 领导效能考评的原则与方法 315

一、领导效能考评的意义 315

(一) 有利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315

二、领导效能考评的原则 316

(一) 政治和业务相结合的原则 316

(三) 有利于对领导者实施监督 316

(二) 有利于识别、选拔和使用干部 316

(二) 眼前和长远相结合的原则 317

(三) 局部和全局相结合的原则 318

(四) 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原则 319

(五) 显绩和潜绩相结合的原则 320

(六) 目的和手段相结合的原则 321

(七) 考评与奖惩相结合的原则 321

三、领导效能考评的方法 322

(一) 定期考评法 322

(二) 目标对照法 322

(四) 统计分析法 323

(三) 专家评估法 323

(五) 民意测验法 324

(六) 自我述职法 324

(七) 模拟测试法 324

(八) 比较考评法 325

第三节 提高领导效能的基本途径 325

一、更新领导观念 326

二、科学运筹工作 327

(一) 透彻地了解组织系统的情况 327

(二) 明确组织的近期与远期目标 327

(三) 集中精力抓好重点难点工作 327

(一) 掌握授权的权限和时间信号 329

三、掌握授权艺术 329

(二) 选择适当的授权人选 330

(三) 采取相应的授权形式 331

(四) 谨防“反授权” 331

四、科学利用时间 332

(一) 谋求可控时间的增加 333

(二) 用最佳时间处理最重要的事情 333

(三) 善于区分重要工作和一般工作 334

(四) 真正抓住和利用每一个今天 334

(五) 努力探索节省时间的秘诀 334

[案例]爱“扛活”的市长 335

主要参考书目 340

后记 342

返回顶部